在民国初年,因票号倒闭所引发的晋商衰败潮中,有少数的晋商巨头,例如乔家、渠家、曹家等幸运地逃过了这场危机,但是好景不长,在此后短短几年的时间中,这仅存的几个商业巨头也一个一个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使得这个辉煌了数百年的晋商王朝彻底垮台了。看看曹家的例子,就知道这些幸存的晋商们是如何最后退出历史舞台的。
曹家的金融业多以账局、当铺为主,做的大多也是当地生意。票号也只开设了“锦生润”一家,但因为成立的时间较晚,分号又设在沈阳、热河、张家口等北方地区,所以爆发在南方的辛亥革命对它所造成的冲击很小。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曹家的产业却在辛亥革命之后迅速地衰落了下来。
1911年底,外蒙古趁中国处于水深火热的内乱之际宣布独立,使得在外蒙的商号大盛魁蒙受了重大的损失,并逐渐失去了在外蒙古的垄断地位,而与其有着重大业务往来的曹家也失去了广大的商业市场。
紧接着辛亥革命以后的货币改革,是曹家另一大损失的源头。民国初年,由于时局的混乱,最初一枚银元可以换800文铜钱,到民国六七年,一枚银元可以换到七八千文铜钱,而曹家以铜钱折算银两放出资本,若按银元来计算的话,损失高达90%之多,曹氏商业仅此一项就损失了100多万银两。外加恰逢俄国的十月革命,使曹家匆匆撤回了在俄的商号贸易,也使得曹家的半壁江山损失过半。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在东北三省开始发行“奉票”,而曹氏在东北的大本营也不得不全部换算折合成“奉票”。等到直奉战争爆发,奉系军阀失利,“奉票”也就成了一张张白纸,在东北的曹氏商号首当其冲纷纷倒闭。紧接着,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三省,他们大肆烧杀抢掠,曹家来不及收撤的商号又遭受了意外的打击。
为了谋求出路,扭转一发不可收的溃败局面,曹氏积极筹备改组,把在沈阳开办的五家钱庄渊泉溥、富生峻、义泰长、咸元会、环泉福,合并成立了“志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由曹家的大东家曹师宪担任董事长,亲自坐镇指挥。但是由于日本的伪满洲国统治,按日军的殖民地经济统制法,曹氏在辽宁的五家钱庄合并为玉城银号,归伪满州国的政府所有,至此,曹氏在东北的商号全部被日军控制。东北原是曹氏起家的地方,其在东北商号的彻底垮台,又影响到关内的商号。在各商号倒闭前,各号掌柜趁机中饱私囊,这更是加剧了曹氏的灭亡。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同年11月,日本的铁蹄进一步践踏了山西太谷,占据了繁华的曹家大院,曹家多年收集的金石字画、古玩玉器也一起遗失。据说,日军曾用二十多辆大卡车,不分昼夜地拉了两个多月,最终把曹家搬得只剩下一座空宅。
晋商的命运像极了囚困于笼中的珍禽异兽,虽逃过了上一次的劫难,但又会有下一个狩猎者挖好陷阱在等着自己,直到最后的束手就擒,才算华丽地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