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别
1953年7月,小双元的老祖父突然病故,老二赶回家奔丧。在处理完父亲后事后的一天晚上,就剩祖母和老二在屋里。祖母说:“双元子是个好娃,非常懂事听话,书也念得好。我年老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也无力再照顾他,你也大三十几岁的人了,也没个娃,你还是把娃带去吧,好好培养,将来也有个照应。”老二听了默默点头。他是个非常孝顺父母的人,听了母亲的一番话,也觉得非常有理。虽然他原来没有带娃去福建的思想准备,经母亲这么一说,就决定带小双元去福建念书。
听说小双元要去福建,周家的人都忙碌地准备开了。老祖母把小双元平时换洗的衣服和用具整理好,还准备路上要吃的烙饼。这种烙饼是用洗净的河卵石放在锅里烤热后,把擀好的面饼放在河卵石上烙,烙好的饼很干,出远门时当做干粮不容易坏。
西边院二嫂家更是一种心情,毕竟是亲生的娃,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见上一面。小双元的大嫂和二姐忙碌了几天给小双元做了一套新衣服,一双布鞋和一床夹被子。小双元的生父周尚成还一再交待,娃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怕水土不服,走的时候一定要带上一包咱家乡的土,有水土不服时,在喝的水里加一点家乡的土就会好的。
改嫁到邻村的老二媳妇,听说小双元要到福建去,带着一些好吃的东西也来看小双元。还对西边院的二嫂说:“这娃去了福建,将来长大了不知道还认不认咱。”西边院二嫂说:“会认的,将来有回来,我就带娃去看你。”
在动身的前一天晚上,老祖母找出老二从福建寄回来的那张结婚合影照,抱着小双元嘱咐道:“明天你就要和你爸走了,这是你福建的新妈妈,到那里一定要听你爸和新妈妈的话,好好念书。”小双元哭着说:“奶奶,我舍不得离开你!”老祖母说:“还是跟着你爸好,出去等三年后再回来看我。”小双元点点头,偎依在祖母身旁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八点多,周尚祥带着小双元要动身了。两个年轻的侄儿牵着一头骡子驮着行李,从上顶子院下来。在村中心的广场上,已簇拥了一大群人,几乎全村的人都赶来送行。西边院的二嫂提着一包刚煮好的鸡蛋赶来,小双元一见到亲妈就哇地一声哭出声来。他妈妈擦着眼泪抱着娃说:“去了要听你爸爸的话,好好念书。”要把他们送行
到县城的有十几人,在声声惜别和祝福声中,送行的队伍缓缓向西走去,渐渐隐没在弯弯的山路上。
二、临汾和太原
贤腰村离县城约二十多里,要走近两个小时才到达县城。在县城又等了一个多小时,才坐上去临汾的汽车。这种汽车仅左右两边有两排座位,还好坐车的人不多,有的坐在两边的凳子上,有的坐在车厢的地板上。小双元第一次坐汽车,东看看西瞧瞧,很是好奇。汽车在坑坑洼洼的黄土路上颠簸奔跑,扬起阵阵黄土,满天飞扬。跑了半个多小时,小双元就晕车呕吐,父亲只好把他靠在身旁,不久他昏昏沉沉地睡着了。到达临汾后在火车站候车室休息了一会儿,他才清醒过来。傍晚坐上去太原的火车便轻松了许多。小双元第一次看见这么长的火车,车厢里有一排排的座位,乘务员不时送来开水,卖东西的小贩在车厢里来回叫卖,广播不停地放着音乐;每到一站,广播还会播出到站地名,上下车的人来往不息、络绎不绝。
火车到达太原已是第二天的上午九点多了。小双元的大表哥在省军区当兵。出了火车站,父亲带着小双元雇了一辆人力车,向省军区方向驶去。小双元坐在车上,好奇地观看着街道上的风景:来来往往的大小汽车响着“嘟嘟”的喇叭声,自行车、人力车响着“叮铃叮铃”的铃声;街道两旁的商铺五彩缤纷,商品琳琅满目;小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街道上的人川流不息,热闹极了。小双元第一次看到这么宽阔繁华的城市街道,真是大开眼界。不知不觉地就到达省军区大门口。周尚祥向站岗的卫兵说明来意,卫兵叫他们稍等,不一会儿大表哥就从大院内疾跑过来。大表哥一边帮着舅舅提行李,一边拉着小双元的手往里走去。大表哥名叫乔登山,已参军两年多了,听说在警卫排当班长。
在营房的一个房间安顿好后,一些战士听说班长的舅舅是从福建前线回来的南下干部,都热情地跑来问候,有的战士还问福建前线有没有打仗等。周尚祥也微笑着说:“福建这两年主要是围剿土匪和镇压反革命,已基本胜利完成,现在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会经常派飞机空袭,我们也会打炮还击。现在我们新生的政权已巩固,社会也是安定的。”战士们听了很是欢喜,后来一个军官模样的领导来对乔登山说:“你舅舅好不容易从福建回来,这两天你好好陪舅舅,在太原玩一玩。”晚上吃饭时,营地还特地加了两个菜。小双元也许白天路途太劳累,睡到半夜尿床了,第二天早上起来感到很不好意思。大表哥说没关系,洗洗晒晒就好了。
第二天,乔登山陪着舅舅和小双元到公园游玩了半天,还到照相馆照了一张合影像。天色渐渐地暗下来,夜幕降临了,街道两旁的路灯都亮了起来。夏日的北方城市仍然热闹非凡,购物逛街的人群川流不息。商铺店面都闪烁着彩色的灯光。他们走向一家据说是太原最大的商场。从外观上看,是四方带圆形的五六层高大建筑群,灯火辉煌,喧声四起,人流熙熙攘攘。随着人流,他们也进了商场,环观四周,商品琳琅满目。他们没有购物的打算,只是看看热闹的场面而已。从一楼逛到五楼,整整花了一个多小时。一楼是食品类,各种的糖、烟、酒、瓜果干货应有尽有,再上去是服装、鞋帽、布匹类,三楼是五金化电器类及文具体育器材等,真是眼花缭乱。他们一直逛到晚上八点多才返回住地。
晚上,乔登山和舅舅坐了一会儿,商量明天要走的事宜。乔登山心细,建议舅舅写一个纸条,装在小双元的衣服袋里,纸条上要注明孩子的名字、大人的名字、住址和要从哪里往哪里,万一路上孩子走失,也便于寻找。周尚祥觉得很是在理,于是乔登山很快写好纸条,装在小双元的衣服袋里。
第二天,周尚祥带着小双元从太原乘火车经石家庄到武汉,再向福建方向驶去。一路上,小双元大部分时间都在昏昏沉沉地睡觉,但有一件事他记得特别清晰。从石家庄转车时,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正送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大娘上车,看周尚祥父子俩面善,就托付说:“这是我娘,一人要去德州,麻烦途中照顾一下。”周尚祥和蔼地说:“你放心吧!我们一定会照顾好老人家的。”老大娘和小双元坐在一张凳子上,闲谈中得知,老大娘是山东农村人,不识字,是去石家庄看儿子的。到达德州车站时,周尚祥帮老大娘提行李送下车。分别时,老大娘拿出一包自己做的玉米薄饼,硬塞给小双元吃。
三、南平的夜
火车到达武汉时已接近黄昏,在长江渡口,看着滚滚长江水,宽阔无际的江面,没有桥火车怎么过去呢?小双元一直在好奇地观察着。半个多小时后,从对岸驶来一艘很大的带拖的轮船,船上也有火车可以行驶的铁轨道。等拖轮停稳后,把火车一节一节地拖到拖轮上,再由拖轮把火车拖到对岸后接上铁轨开走。这样过长江花了近一个多小时,小双元心里想,要是有座铁路大桥那该多快、多好啊!
过了长江后,火车继续向南方驶去。小双元在车上迷迷糊糊地睡着,只觉得火车停停开开。一天多后到了江西的上饶,小双元跟随父亲下了车,他边走边问父亲道:“爸爸,到福建了吗?”父亲说:“还要坐汽车和轮船,还要两天才能到。”小双元心里想:“怎么福建这么远呀!走了这么多天了还没到。”
当时福建还没有铁路,小双元跟随父亲从上饶坐了一天多汽车才到达福建的南平市,在南平住了一晚。
他们住的私人小旅店就在街道旁。正值炎热的夏季,南平的夜晚极其闷热,人们有的穿着短裤,有的赤膊或穿着背心坐在门口摇着扇子聊天,街道上铺的是高低不平的石条或河卵石,人们脚上都拖着双木拖鞋,走在石头路上“噼哒噼哒”的响着。小双元看了觉得很奇怪,就问道:“爸爸,这里人怎么和咱们那里不一样?他们说的话我一句也听不懂。”父亲说:“是呀,这就是福建的特色,你以后就会慢慢习惯的。”小双元细心观察着街上的风景:街道两旁的店铺大部分是食杂店、水果店和饭店,也有卖衣服、布匹和卖日用百货的店铺,店里的灯光有的亮有的昏暗;街上也没有汽车,只有自行车和三轮车,逛街购物的人也不是很多,比起太原繁华热闹的街市明显冷清了许多。
在南平还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情,让小双元印象特别深。这里的饭店或住家,烧水煮饭都用很大的木头烧火,炉灶和锅也很大,烧起火来,一根根大腿那么粗大的木头,把炉膛烧得通红。小双元心里想,这么大的木头用来盖房子、做家具多好啊,白白地烧掉太可惜了。
在旅店或住家的床铺上都挂着蚊帐,这是小双元在北方老家没见过的。这里蚊子特别多,“嗡——嗡——”地飞来飞去,叮在人身上就冒出一个个肿块,又痛又痒,若没有挂蚊帐确是难以入眠。
四、终到梅溪
第二天吃过早饭,小双元跟随父亲准备坐轮船去目的地——梅溪县城。南平的街道沿着江滨而建,码头就在江岸边。顺着一条长长的石阶路下去,停靠着一些轮船和木帆船。小双元跟随父亲上了轮船。在客舱内有座位,还有草席可以躺下睡觉,比坐汽车舒服多了。一些乘船的人陆续上来,有的担着蔬菜、水果,有的挑着竹筐,筐里装满了刚孵出来的小鸭,还有的挑着装满小猪仔的竹篓子。开船的时间到了,几声“呜——呜——”的汽笛,轮船开动了。小双元第一次乘坐轮船,看着轮船在水里摇晃,心里有些胆怯,就问父亲道:“这船能载这么多人吗?这是什么河?要坐多久才能到?”父亲笑着说:“这船力气可大啦!能载很多人和东西。这条河叫闽江,我们要坐三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县城。”轮船顺水而下,沿途还要停靠一些码头,乘客上上下下的络绎不绝。
轮船沿着弯弯曲曲的河道缓缓而下,不时响起“呜——呜——”的汽笛和马达声。闽江的水碧蓝而清澈见底,两岸高山起伏,森林翠绿茂密,好一派闽江两岸的秀丽景色。阵阵微风迎面吹来,满身的清爽让几天来长途跋涉的疲累,似乎一下子全部忘却了。
轮船行驶到一个叫渡口的码头,小双元跟随父亲下船后换乘一艘小木帆船,沿着梅溪逆流而上直达县城。梅溪是经县城流入闽江的支流,梅溪的流水比闽江的水更急湍、清澈。溪水中不时会冒出一群群大大小小的鱼来。小木帆船上可以坐七八个人,有两个船夫,一个在后面撑舵,一个在前面用木桨用力地划着,只听见“哗啦哗啦”的桨拍打溪水的声音。大约经过一个小时,终于到达了县城的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