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成分
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间有一定的语法关系,根据不同的语法关系可分成主语(以“=”表示)、谓语(以“—”表示)、宾语(以“~”表示)、定语(以“”表示)、状语(以“[]”表示)补语(以“〈〉”表示)等几种成分。此外还有独立成分(以“△”表示)。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和宾语。
1. 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例如:(1) 中国人民志气高。
(2)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3) 去北大荒的就是他。
(4) 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
常做主语的有:名词、代词、数量词、联合词组、“的”字结构。动宾词组、主谓词组、偏正词组、动词、形容词也可做主语。
2. 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如:(1) 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 树叶黄了。
(3) 小王今年十六岁。
(4)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 明天星期日。
(6) 什么书他都看。
经常做谓语的有:动词、形容词及由它们组成的联合词组。名词、数量词组、主谓词组也可做谓语。表示判断的动词“是”和它后边的名词、代词等组成动宾词组做谓语。名词做谓语限于说明日期、天气等。
3. 宾语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例如:(1) 什么叫信息?
(2) 门口围观一群看热闹的。
(3) 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能做主语的词、词组,一般都能做宾语。最常见的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4. 定语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例如:(1)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
(2)(三杯)美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除了副词外,实词和词组一般都可以做定语。
5. 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例如:(1) 他[已经]走了。
(2) 咱们[北京]见。
(3) 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 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做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做状语,一般名词不做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做状语,介词短语常做状语。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做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 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例如:(1) 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 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 他生〈于1918年〉。
(4) 他坐〈在桌子旁〉。
(5) 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能做补语的有: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介词结构和由动词、形容词组成的词组。
7. 独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
例如:
(1) 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2) 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3) 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4) 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8. 复指成分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
例如:
(1) 先生自己也要书。
(2) 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成为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3)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丽的战斗——松骨峰战斗。
句子类别
单句
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句子根据其用途和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陈述句是告诉别人一件事,句终在书面上用问号表示。疑问句是询问别人一件事,句终在书面上用问号表示。感叹句是表示自己的某种强烈感情,句终在书面上用感叹号表示。祈使句是要求别人一件事,句终在书面上的点号,如语气是委婉的请求,可用句号;如是明确的要求,可用问号;如是强硬的命令或禁止,可用感叹号。
特殊单句
句式特点比较特殊的句子。主要是:
(1) 把字句:用“把”(或“将”)将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型。把字句在结构上有:“把+宾语”做状语。语义上,把字句表示主动。主语是施动者,发出动作,处置某一对象。处置的对象是指定的或已知的事物。如:A. 我们把豹子打死了。
B. 你简直把我吓死了。
C. 不要把自己做的坏事赖在别人身上。
(2) 被字句:用介词“被”组成介宾短语做状语,并且表达被动语义的句子。被字句的典型格式是:主语+被+被的宾语+动词短语。语义上,被动句表被动。主语是还被动者,接受动作。如:A. 凶手被警察抓住了。
B. 小鸟被他们吓跑了。
C. 玻璃杯被小王子打碎了。
(3) 连动句: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其主要特点是:连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共同陈述一个主语;动词或动词短语之间有先后、目的、方式或手段关系;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之间没有语音停顿,也没有关联词语。如:A. 他上街买书去了。
B. 他拿了东西走了。
C. 他们正下河游泳呢。
D. 小李今天坐电车回家。
(4) 兼语句: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其主要特点有:它的谓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接而成;动宾短语中的动词通常是使令性动词。如:“叫、让派、使、请、教、劝、命令、禁止、任命、号召、选举”,等等。有些还用“有”。如:A. 我请周恩来同志来解释。
B. 你让他下午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C. 蔚蓝的天空中正有一群大雁飞过。
复句
一、 复句类型
(一) 重复句,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主要有十种类型:1. 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如:(1)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2) 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3) 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2. 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地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如:(1)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2) 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3) 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3. 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如:(1)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2)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3) 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
4. 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如:(1) 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2) 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造假呀!
(3) 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
5. 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如:(1) 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2) 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3) 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6. 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如:(1) 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让我去吧。
(2) 即使天塌下来,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
(3) 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7. 因果复句,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两种类型。说明因果是指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如:(1) 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
(2) 哥哥嫂嫂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
(3) 几房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4) 由于病魔缠身,两次体检未通过,他只好第二次踏进补习班的门槛。
8. 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必要、完全等三种类型。如:(1) 衣服只要干净整齐,越朴素穿着越称心。
(2) 只有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才能昂首阔步于成功的大道之上。
(3) 我们除非预先作了准备,这次行动绝无成功的可能。
(4) 不管人员是不是齐整,我们都得赶往阵地。
9. 解说复句,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或总括。一般不常用关联词语。如:(1) 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地站着纺。
(2) 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两种都是主观主义。
10. 目的复句,一个分句表示实现或避免某种目的,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采取的行为。如:(1) 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2) 这段时间校卫要好好检查校园设施,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3) 答题之前,我们应仔细思考,省得过后又来修改。
二、 多重复句及分析
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明关系;用“‖”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以此类推。
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第一步要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层的有关分句。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再对第一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再找出这些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第二层次;以此类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分析多重复句,要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语,三看逻辑关系。有分号,就在分号那划一层。如果一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那就看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转折)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因果)因此他们感到将来的渺茫。‖(因果)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陶铸《崇高的理想》)
句群
句群是由句子组合而成的。它是汉语里最大的语言使用单位。组成句群的句子在语义上前后衔接连贯,从几个方面共同说明一个中心语义。句群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方式基本和复句相同。
辨析病句
病句类型:造成语病的原因主要是词语错用、语法错误、逻辑错误、重复啰唆、修辞不当、歧义六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多种情况,将例述如下:
一、 词语错用
(一) 词性误用
1. 名词误用
例1: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条理”本是名词,此使用为形容词。与“完整、清晰”并列。可改为“有条理”)
例2:你这种行为就不中国了。(“中国”是名词,此使用为动词。可改为“不是中国人的行为”)
2. 动词误用
例1:这是一个多么感动的场面啊!(“感动”是一个动词,此使用为形容词。可改“感人”)
例2:思维这个词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使用”是动词,此处使用显得繁冗,可去掉)
3. 形容词误用
例1:他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使我心中有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沉重”是形容词,此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沉重感”)。
例2:这本书。精装本与普及本的定价悬殊一半多。(“悬殊”本是形容词。此使用为动词。可改为“相差”。)
4. 数量词误用
例1:上午,他吃了二个馒头和一碗粥。(“二”应改为“两”)。
例2:在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他们俩个人又在一起交流经验。(“俩”应改为“两”)
例3:收音机的价格一阵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一倍。(将“一倍”改为“50%”等)
例4:赵家坡这个小山庄,自力更生建起了一座蓄水近十万多立方米的水库。(“近”与“多”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例5: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平均”,和“以上”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例6:我们外科的治愈率已由80%增加了93%。(“了”应改为“到”)
例7:他那身劳动布单帽和半新的家做黄布褂都早已湿透了。(量词“身”可修饰“黄布褂”,但不能修饰“单帽”,应将“身”改为“顶”,并在“半新”前加“那件”)
5. 代词指代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