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难言之隐:隐,隐情。深藏于内心的话或事。难以说出口的隐情。不能用成“难言之隐的苦衷”。
3. 南柯一梦:南柯,指梦境中的南柯郡。泛指一场美梦。比喻得失无常,美梦成空。不能用作“一场南柯一梦”。
4. 相形见绌:相形,互相比较。绌,缺陷,不足。相比之下,显出一方非常逊色。不能用作“显得相形见绌”。
5. 如芒在(刺)背:芒,芒刺,好像芒刺扎在背上。形容惶恐不安。不能用作“好像如芒在背”。
6. 遍体鳞伤:遍,全部。鳞,鱼鳞,这里指伤痕布满合身。像鱼鳞一样密。形容被打得浑身都是伤。不能用作“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7. 当务之急:当务,当前应办理的事情。原指应当做的事情才是最紧要的。后指当前所做事情是最紧要的、最急迫的事。不能用作“目前的当务之急”。
8. 接踵而至:踵,脚后跟。一个跟着一个到来。形容很多人接连而来。不能用作“接踵而至地闯进来”。
9. 津津乐道:津津,兴味很浓的样子。乐道,乐于谈论。指饶有兴味地谈论某事。不能用作“津津乐道地说”。
10. 闻名遐迩:遐,远,迩,近。远近都闻名。形容名声很大。不能用作“海内外闻名遐迩”。
11. 责无旁贷:责,责任。贷,推卸。自身负有的责任,不能向别人推卸。不能用作“责无旁贷的责任”。
12. 生灵涂炭:生灵,指百姓。涂炭,沼泥和炭火。比喻困苦的境地。指老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不能用作“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13. 安居乐业:安定地居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不能用作“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14. 见(贻)笑大方:见,被,大方,内行或有见识的人。被内行或有见识的人笑话。不能用作“只能让人贻笑大方”等。
15. 自惭形秽:惭,惭愧,秽,丑陋,肮脏。原指自己的容貌风度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泛指自愧不如别人。不能用作“感到自渐形秽”。
16. 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泛指众多的读书人。不能用作“众多的莘莘学子”。
17. 扪心自问:扪,摸,摸着胸口自问,毫无惭愧之处。形容心地坦然,光明正大。不能用作“扪心自问的自责”。
18. 真知灼见:灼,明亮、透彻。指正确透辟的认识和见解。不能用作“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
19. 满腹经纶:经纶,原指整理丝缕、理丝为经,编丝为纶,统称经纶。引申为治国或办事的能力。形容人很有学问和才干。
20. 众所周知:周,普遍、全。大家都知道。不能用作“这是大家众所都知的”。
21. 妄自菲薄:妄,不实在,过分的。菲薄,轻视,过分地瞧不起自己,以致失去了信心,不能用作“~你自己”。
22. 不虞之誉:虞,预料。出乎意料的称赞。不能用作“没有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23. 日理万机:理,处理,机也作“几”,事务。一天要处理上万件事务。不能用作“每天都要日理万机”。
24. 无地自容:容,容下。没有地方可以藏身。也指处境窘迫,无栖身之处。
25. 恍然大悟:恍然,猛然醒悟的样子。悟,明白,觉醒。一下子忽然明白过来。不能用作“我心里突然觉得恍然大悟了”。
26. 任重道远:任,负担。负担沉重,路程遥远。比喻既担负着重大而艰巨的责任,又必须经历长期的艰苦奋斗。不能用作“任重道远的责任”。
27. 眼花缭乱:缭,亦作“撩”,纷乱。看到纷繁复杂或光彩耀眼的事物而感到迷乱。不能用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28. 破天荒:天荒,从未开垦过的土地。比喻从未有过,第一次。不能用作“破天荒的第一次”。
29. 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势头并未停止。不能用作“正方兴未艾”。
30. 芸芸众生:芸芸,众多的样子。众生,梵语指一切生物。原为佛教语。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后用以指一大群普普通通的人。不能用作“众多的芸芸众生”。
31. 耿耿于怀:耿耿,心里有事,很不安宁的样子。心里老是想着,不能忘怀。不能用作“心里一直耿耿于怀”。
32. 感激涕零:涕,泪,零,落。感激得流下了眼泪。形容非常感激。不能用作“感激涕零得流下了眼泪”。
33. 历历在目:历历,一个一个清楚分明,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不能用作“往事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
34. 刻骨铭心:铭,镂刻,记载。镂刻在骨头上或心里。比喻感受深刻,永不忘记。不能用作“令人难忘的教训刻骨铭心”。
第六类谦敬错位
1. 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只能对人,不能对己。
2.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在好的东西的后面,通常只用在自己的作品,表示谦虚。
3. 蓬荜生辉:用于称谢别人到自己家中,或称谢别人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
4. 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不能接受或能力不够,用于自谦,表示推辞某事。
5. 心向往之:用于表示对某人或事的景仰之情。
6. 一得之见:谦词,表示“自己一点浅薄的意见”。
资料补充:
一、 谦辞
1. 蓬荜生辉:用以称谢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称谢别人题赠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蓬荜:即“蓬门荜户”的简称,用蓬草、荆竹作门的草屋比喻穷苦人家。
2. 敝帚自珍:一个破扫把,自己也十分珍惜。比喻自己的东西再不好也值得珍惜。
3.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
4. 贻笑大方:贻,留给;大方,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学者或行家笑话。
5. 无功受禄: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6. 敬谢不敏:敬,恭敬;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指恭敬地表示没有能力或不能接受(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
7. 忝列门墙:忝,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表示自己愧在师门。
8. 信笔涂鸦:形容字写得很随意。
9. 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10. 才疏学浅:见识不广,学问不深。
11. 德薄才疏:薄:浅;疏:空虚。品行和才能都很差。
12. 德薄能鲜:德行浅薄,才能低下。
13. 挂一漏万:挂,列举;漏,遗漏。提到一个,漏掉上万。形容列举到的很少,遗漏掉的很多,很不完备。
14. 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15. 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
16. 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
17. 一枝之栖:只求得到一个藏身的地方,是自谦不存奢望的求职用语。
18. 恭敬不如从命:与其态度谦逊有礼,不如遵从人家的意见。
19. 望尘莫及:同对方相比,差之甚远。
20. 一得之遇:一得,一点心得;愚,愚见,谦辞。谦称自己的一点愚昧的见识。
21. 尸位素餐:尸位,空占职位不做事;素餐,白吃饭。谦称自己未尽职责。
22. 不足挂齿:足,值得;挂齿,放在嘴上说。事情轻微,不值得一提。
23. 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24. 绠短汲深:绠,打水用的绳子;汲,从下往上打水。吊桶的绳子很短,却要从深井里打水。比喻能力微薄,任务重大。
25. 东涂西抹:本指妇女涂脂抹粉。后常用作提笔作画、写字或作文的谦辞。
26. 区区此心:区区,微小、微薄。形容微不足道的一点心意或想法。
27.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愚笨的人多次思虑问题,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得到一定的收获。也作“愚者一得”。
28. 管窥蠡测: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蠡,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大海。比喻眼光狭窄,见识浅陋。也作“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29. 班门弄斧:班,指古代的巧匠鲁班。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30. 聊表寸心:聊,略微;寸心,微薄的心意。略微表示一下心意。
31. 避让贤路:交印辞职,给才德高的人让路。常作老年引退的自谦辞。
二、 敬辞
1. 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2. 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
3. 鼎力相助:敬辞,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4. 洗耳恭听:洗清耳朵,恭敬地听讲。形容恭敬而认真地听人讲话。(多用于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
5. 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6. 大材小用: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比喻才能很高的人屈就于低下职位,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7. 率先垂范:带头给下级或晚辈作示范。
8. 虚怀若谷:谦虚的胸怀像山谷一样空旷深广。形容非常谦虚。
9. 虚左以待: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位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等待客人,表示尊敬。也泛指留出位置恭候他人。
第七类语法功能
1.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分析:“莘莘”是很多的意思,它不能受具体的数量词修饰。因此说“一位莘莘学子”使用错误。
2. 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的研究员们津津乐道着“龙芯”1号的研发成功,这是我国首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U,又称“中国芯”。
分析:“津津乐道”不具备带宾语的功能,因此这里使用不当。其他如“津津乐道、求全责备、司空见惯、漠不关心”都不带宾语。
有的成语只能用于否定句、疑问句中,如“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一概而论、等量齐观、善罢甘休、等闲视之、望其项背、吹灰之力、万应灵丹”等;有的多适用于诙谐讽刺句,如“神通广大、五体投地、寿终正寝、衣冠楚楚、洗耳恭听、沐猴而冠、冠冕堂皇、乌呼哀哉、一命呜呼”等。
熟语知识
熟语是定型的词组或句子,相当于一个语言单位使用。熟语源远流长,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一) 惯用语
惯用语是口头上常用的习惯用语。如“钻空子”、“吹牛皮”、“扣帽子”,等等。惯用语同成语有相同之处,也具有简明、生动、形象的特点。但它们也有区别:1. 惯用语通俗易懂,具有口语色彩;成语显得文雅,含义深,具有书面语特点。
2. 惯用语大都是三个音节的动宾短语;成语大都是四个音节,结构类型较复杂。
3. 惯用语大都能拆开,在动宾之间能插进其他成分;而成语一般不能随意拆开插进别的成分。例如:打棍子——打了你一棍子敲竹杠——敲了他的竹杠
(二) 谚语
谚语是流传在人民群众口头上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定型化的语句。谚语一般都能揭示一个客观规律或反映一个事理,使人从中受到启示。例如:众人拾柴火焰高。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谚语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结构整齐,音节匀称,音调和谐。
谚语与成语的区别:
1. 从结构上看,谚语一般是句子,成语大都是四个字的短语。
2. 从来源上看,谚语来自人民群众的口语,成语来自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等书面语言。
3. 从特点上看,谚语通俗易懂,成语文雅深刻。
(三) 格言
格言是简练而含义深刻并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例如:事实胜于雄辩。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格言与谚语的区别:
1. 来源不同。谚语来自人民群众;格言是名人语录,大都见于文献记载。
2. 意义色彩不同。谚语通俗,口语色彩鲜明;格言书面色彩浓厚,有些必须加以解释才能理解其意义。
3. 格言比谚语的哲理性和教育意义更深刻,大都是意味深长,促人警醒。
(四) 歇后语
歇后语是由“前语”和“后语”组成,并且只要说出“前语”就能让人猜到“后语”的意思的一种口头用语。根据前后两部分的构成情况,歇后语分为两类:
1. 喻意的
“前语”是一个比喻,“后语”是对“前语”的解释。例如:水中捞月——一场空万年松树,十年芭蕉——粗枝大叶
2. 谐音的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上鞋不用锥子——针(真)行歇后语不能滥用,要注意场合。歇后语的内容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