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8600000020

第20章 宋明时代儒教的新教义(3)

宋代之后,儒者们大多接受了程氏的上帝观。只有戴震等少数儒者,坚持认为理只是气存在和运动的条理,而气自身是有灵的,上帝,其形体就是那浩大元气,起主宰作用的是气中固有的灵。

上帝的名称,一直是昊天上帝。到了明代中叶,嘉靖皇帝改革礼制,将上帝又更名为“皇天上帝”,并被清代所沿用。所以至今保存在北京天坛公园的清代祭天神主牌,仍然写的是皇天上帝。不过在这一时期的文献中,上帝则仍然多被称为昊天上帝。至于皇家的日常文书,则往往据《尚书》,简称为“皇上帝”。后来洪秀全所创“上帝教”的上帝,部分内容是基督教的,但其名称,却仍然是来自儒经被当时朝野普遍习用的“皇上帝”。

天又叫上帝,依《毛诗传》,那是由于帝号尊贵,人们“讬之于天”,故称上帝。朱熹对之作出新的解释。

淳熙中,朱熹为先朝南北郊之辩曰:“……或问: 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以配上帝,帝即是天,天即是帝,却分祭,何也?曰: 为坛而祭,故谓之天;祭于屋下而以神祇祭之,故谓之帝。”(《宋史·礼志》)

汉代王莽定郊祀制度,认为天父地母,实行合祭。即在南郊设坛,坛上设天地神位,如同皇帝皇后。此后儒者对郊祀礼仪多有争论。或依王莽制,实行天地合祭;或认为以地为天后,是亵渎,应以地为男神,实行天地分祭。明代开国之初,朱元璋行天地合祭,并且在天坛之上架屋,以便祭祀。嘉靖时,认为这样的制度不合礼制,于是依朱熹“为坛称天”、“屋下谓帝”的意思,不仅实行天地分祭,而且在设屋之南,重建天坛。这就是今天仍然存在的天坛公园中的圜丘。当时所设的屋,就是今天那圆顶高耸的祈年殿。朱熹有关礼仪的议论,在后代得到了贯彻。

明代祭天礼仪还有一项重要改革,就是取消五帝祭祀,其理论根据,也是程颐对六天说的进一步否定。五帝中的五人帝,在帝王庙享受祭祀。所谓五方上帝,被认为是不存在的。在祭天时,也不再用它们陪祭。否定了五帝,所谓感生帝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明代也不祭祀感生帝。与五帝一起,那个来历不明的天皇大帝,也被取消了。清代继承明代,也不祭祀五帝和天皇大帝。这样,儒教礼仪就比较彻底地摆脱了汉代谶纬说的影响。而依所谓比较纯粹的儒经为依据。

北宋时,欧阳修曾经要求删除经注中的谶纬内容,但得不到响应。到南宋,魏了翁将这个建议付诸实施,促使儒教进一步理学化。明代,与祭天礼仪领域中否定汉代谶纬相伴,一些原本从祀孔庙的汉代儒者遭到了否定。

六孔庙祭祀的改革

孔子的称号,隋唐以前,或是先圣,或是先师、宣尼、宣父。唐代,加封孔子为文宣王。宋代,在文宣王前加“至圣”二字;元代,又在至圣前加“大成”二字。北宋时曾有儒者建议给孔子加帝号,未获通过。明代嘉靖年间,认为称孔子为王,不合礼制。于是经过合议,去掉王号,保留“至圣”,称“至圣先师”。这个称号,一直被清代所沿用。

孔庙祭祀,唐代曾经设有神像。宋代从二程开始,认为祭祀设像是错误的:

古之言鬼神,不过著于祭祀,亦只是言如闻叹息之声,亦不曾道闻如何言语,亦不曾道见如何形状。(《程氏遗书》卷二下)

今人以影祭,或画工所传,一髭发不当,则所祭已是别人,大不便。(《程氏遗书》卷六)

二程的鬼神观和他们的上帝观是一致的。上帝、鬼神是存在的,但不具有人的形象。这是他们和世俗鬼神观念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到了南宋,朱熹也主张“宣圣本不当设像”(《朱子语类》卷九○)。他曾经在学校中整顿孔子祭祀,但没有成功。明代初年,宋濂又指出“开元八年之制,抟土而肖像焉。则失神而明之之义”(《孔子庙堂议》),但也未被朱元璋采纳。

嘉靖年间,在改革了祭天礼仪之后,又企图改革孔庙祭祀。大学士张璁建议,去掉孔子王号,撤去孔子塑像。

张璁的建议被交付朝臣们讨论。编修徐阶认为不可易号毁像,嘉靖帝大怒,降了徐阶的官,并亲自撰写《正孔子祀典说》。大意是,孔子认为鲁国僭号称王是不对的,他自己岂肯僭用天子的礼仪?又自著《正孔子祀典申记》,张璁也作《正孔子庙祀典或问》,一同提倡改革孔庙祭祀。这些文件,都一齐发给朝臣讨论。御史黎贯上言说,当初太祖订正祀典,去掉诸神封号,只保留了孔子的封号,其中是有深刻含义的。祭孔用祀天之礼,也是恰当的。黎贯的理由是: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虽拟诸天,亦不为过。(《明史·礼志》)

至于封号,黎贯说,唐代尊孔子为文宣王,宋真宗还要为孔子加帝号。有人认为,周才仅称王号,不宜加孔子帝号,但罗从彦认为,加帝号也无不可。周敦颐、邵雍等人都认为加王号是可以的,只有吴澄一人认为不应加王号。他希望嘉靖能认真思考这些事实先例,再做决定。

这些儒者的建议遭到了否定,孔庙中撤除了塑像,改用神主牌位。如今北京的孔庙中,还保留了这样的制度。

对于从祀诸儒,也进行了清理。明初宋濂作《孔子庙堂考》曾经指出,荀况主张性恶,扬雄曾事王莽,王弼混杂庄老,贾逵不拘小节,马融依附势家,杜预提倡短丧,这些人都不应从祀孔庙。嘉靖年间,上述六人中,保留了扬雄,此外又罢除了公伯寮、秦冉、颜何、戴圣、刘向、何休、王肃、吴澄。还有一些,被降低规格、仅在本乡享受祭祀。这些儒者是: 林放、蘧瑗、卢植、郑众、郑玄、服虔、范宁。此外,先后增补的儒者有后苍、王通、欧阳修、胡瑗、陆九渊、罗从彦、李侗、陈献章、胡居仁、王守仁。到明末崇祯年间,又因左丘明曾亲自领受过圣人的教导,改称先贤。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邵雍等六人也改称先贤,位于七十贤人之下,汉唐诸儒之上。清代,朱熹又从先贤升跻先哲,位于七十贤人之上。

明代及其以后孔庙祭祀制度的改革,表明儒教进一步理学化了。

七宋以后儒教的新神

宋代开始,儒教出现的新神,最重要的有三尊。他们是城隍、关帝和天后。最重要的新礼仪是祠堂的设置。

城隍神祭祀一般认为最早开始于三国时代,而据元代儒者王恽考察,城隍祭祀汉代初年就有。然而对城隍的祭祀不见于杜佑的《通典》,也不见于《唐书·礼志》。《宋史·礼志》也仅在《诸神祠》最后,把它作为最小的神祇之一顺便提到。

在唐代后期,有关祭祀城隍的文献多了起来。到了宋代,似乎又有所发展,国家官员上任之初,城隍似乎是必拜的神祇之一。《程氏遗书》卷二二上载:

范公甫将赴河清尉。问: 到官三日,例须谒庙。如何?

曰: 正者谒之。如社稷及先圣是也。其他古先贤哲,亦当谒之。

又问: 城隍当谒否?

曰: 城隍不典。土地之神,社稷而已。何得更有土地邪?

又问: 只恐骇众尔。

……

城隍确是“不典”之神,程颐甚至主张应像唐代狄仁杰废除淫祀那样,废除这尊不典的神祇。不过从程颐师生的问答可以看出,这不典之神在宋代,已经成为到官三日例须拜谒的神祇。不拜,就有可能惊俗骇众。

元代,城隍神终于和孔子、社稷一样,成为儒教国家通祀的正神见王恽《汴梁路城隍记》。。至元四年(1267),大都城修成。七年,太保刘秉忠和大都留守段贞、侍仪奉御忽都于思、礼部侍郎赵秉温“言大都城既成,宜有明神主之,请立城隍神庙。上然之”(虞集《大都路城隍庙碑》,载《道园类稿》卷三七)。天历年间,城隍神被封为“护国保宁佑圣王”,其妃被封为“护国保宁佑圣王妃”。

明代初年,根据城市的大小,分别加封城隍神王、侯、伯等爵。比如京城城隍为“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开封、临濠、太平、和州、滁州等地的城隍都封为王,其他各府城隍为“鉴察司民城隍威灵公”,秩正二品;各州城隍为“鉴察司民城隍灵佑侯”,秩三品;县城隍为“鉴察司民城隍显佑伯”,秩四品。其服饰也都各有规定。

后来,明代儒者认为给神祇封爵不妥,在取消对山川之神封爵的同时,也取消了城隍的封爵,只称某府州县城隍之神。城隍祭祀原来依附于岳渎祭坛,后来单为城隍建庙。城隍庙的规格和当地官府的规模相同。庙中屏除其他神灵,取消塑像,代以木主。每年正月合祭天地时,城隍神也列入从祀。正常的祭祀,由太常寺主持。在诸侯王国的,由诸侯王亲自祭祀;在郡县的,由当地主官主持祭祀。这样,城隍神就正式列入国家祀典,成为儒教国家通祀的主要神灵。

同类推荐
  •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今天,当我们在经卷典籍中参禅问道,向佛陀提出种种要求,试图接近佛陀的慈悲恩泽时,其实我们已经离佛陀越来越远了。现在,就让我们用《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这本书脱下佛陀的金装外衣,让佛陀不再凌空飞翔于只有香烟缭绕的地方,让佛陀不再端坐于无人可及的莲花法座上,让佛陀不再安住于壁画、吟唱、礼拜和世人的景仰中。让佛陀的双脚重涉人间,和我们一起去哭、去笑、去失去、去得到、去释怀、去拥抱、去明心见性、去尽情尽兴……执心执意执着,华音流韶过。因缘聚散,光阴荏苒。我们是否,还在踽踽独行的路上步履蹒跚?静思静穆静坐,花雨曼荼罗。刹那清净,一世安宁。我们是否,还没看见自己心头的天澈地明?
  • 听禅闻道静思语:佛学中的人生感悟

    听禅闻道静思语:佛学中的人生感悟

    禅,正是这样一把打通现实与理想的钥匙,以超然物外的智慧、妙趣文雅的吐属,渡人于稚拙之中,醒人于妄执之间。它是世间一道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带我们进入恬静平和的生活。
  • 仁德法师

    仁德法师

    本书讲述了一个传奇而不息追求的当代高僧,一段中国佛教曲折而多变的历史,是一部让人获得文学快感与佛学修养的读物。
  •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的精神问题,如信仰,道德观,注重物质忽略精神生活和心灵修养的种种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其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很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原则。比如尊重生命,保护环境,什么才是真的幸福等。
  • 与佛有缘

    与佛有缘

    在人生的纷杂喧闹中,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和不如意,佛学蕴涵着的隽永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带我们走进一个沉静而安详的世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执关现在。不担忧未来。让心灵得到平静,用清静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静,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用心去感受佛恩,以佛来洗礼心灵。得失随缘,来去随缘,心能随缘,故得自在。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使我们对功与利都看得淡些,在社会上处处做好事正直,有善心,对人真诚,对佛有敬仰之心,他一定就是与佛有缘之人。
热门推荐
  • 笑炮客栈

    笑炮客栈

    民国时期。一对开朗乐观的年轻人戴文朗与妙楚姑娘,他们有着欢喜冤家般的爱情,他们和同伴开办饭店和客栈,却是帮助共产党员进行抗日搜集情报的秘密之地。
  •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灵魂色调

    灵魂色调

    面对着命运,手中的刀不曾停止动挥砍。少年咬着牙忍着泪。不管命运多么的悲伤,少年不曾放弃。因为他拥有着强大的灵魂,坚如铁壁的灵魂
  • 破尘之新秩序

    破尘之新秩序

    魔兽的獠牙依然锋利,圣洁的光辉依然降临,人类的战争也依然进行。魔兽,天使,人类,永无止境的蚕食与掠夺。人类天才频起,武学繁盛;魔兽骨骼强健,凶猛霸道;天使神圣傲然,蠢蠢欲动。三足鼎立,摩擦不断。在这样一个战乱与机遇并存的世界里,他们的命运应该如何定义,万年的战争能否终止,混乱的秩序能否被重新定义?
  • 神之肉

    神之肉

    这是个只会嘴上跑马的半废柴,一步步觉醒上古御龙族血脉,与黑科技博弈的故事!这里有太极霸道女王,蠢萌脱线流氓,也有幼齿萝莉与腹黑大叔……他们的热血在传递!千年争斗,尽系一力!
  • 医仙小王妃

    医仙小王妃

    她,是现代社会中人人害怕的小医仙传闻此医仙喜怒无常,若是不高兴要全黑道的人让他高兴。可因为认错了人心,而死于非命。换了一生,我以我医仙的名义起誓,定要在这个世界混得风生水起。说我废柴,我还没动手,以为妖孽至极的美男出现:“小丫头,这种事情我来就好,你只需要美美的就行了。”这一生我要帮助原主毒渣男,虐嫡姐,收割高富帅,利用自己的医术成为连皇帝都要礼让三分的角色。
  • 诸天劫难

    诸天劫难

    天外有天,宇宙之外也有宇宙,鸿钧道祖无意中占卜天机,发现500年后将会有大劫降临这个宇宙,就算自己也没办法安然度过,应劫之人就在人间,且看主角如何应劫。
  • 大话七星

    大话七星

    亘古相传,七星连珠之日,便是黑暗来临之时。程予默怀着济世之念,踏上修行之路,一步步前进,终于武极绝顶。。。却发现自己是笼中鸟,万物是人豢养的宠物。一时万念俱灰,是谁唤起他的斗志?让他不甘心自己做只观赏的鸟,更不愿意万物是他人宠物,决定打破牢笼,一飞冲天,还万物真正的自由。。
  • 黑翼天使之冷清复仇

    黑翼天使之冷清复仇

    一场巨大的阴谋,让她的幸福支离破碎,使她坠落成黑翼天使,使她蜕变成黑暗中的女王。这一切,究竟是谁的阴谋?谁的过错?她那充满荆棘的复仇之路,结局究竟会如何呢?
  • 无限玩家终端

    无限玩家终端

    一个不一样的无限人生,为的是自己,为的是家人,为的是未来,有着无限玩家终端在手,原本可以建立一个庞大的后宫!陈铭:“我有女朋友!我有老婆!后宫与我如浮云!她是谁?呵呵,她就是——双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