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南有人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论语子路》
译文
孔子说:“南方人有一句话说:‘人如果没有恒心,连巫医都作不了。’说得好啊!”“没有恒心守德,有时就要受羞侮。”孔子说:“《易经》上的这句话是说没有恒心的人就不要去占卜了。”
阐释
在《论语子罕》中,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意思是说,听我(孔子)的话而始终不懈怠,大概只有颜回吧!
孔子十分赞扬颜回的恒心。而这种恒心带来怎样的结果呢?
《论语子罕》中有:“子谓颜渊,曰:‘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即,颜回啊!我(孔子)只看见他不断地进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想做成任何事情,都要能持之以恒,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
说起来,一个人做一点事并不难,难的是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直到最后的胜利。
许多人干什么事,起初都能付诸行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度的增加以及气力的耗费,大多数人便在思想上开始产生松懈、畏难的情绪,接着便停滞不前以致退避三舍,直至最后放弃了努力。
人之所以干什么事常常会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主要原因是人天生就有一种难以摆脱的惰性。当他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便会灰心丧气和畏缩不前。
这也就像走路一样,人总是愿意走下坡路而厌恶走上坡路。走下坡路省力,于是人总是不由自主地选择下坡路。
朝最省力的方向想,或者喜欢走下坡路,对于走路并不要紧,然而,对于做事情来说,却成为一种致命的障碍,因为这样一来,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许多人之所以没有收获,主要原因就是在最需要下大力气、花大工夫、毫不懈怠地坚持下去时,他却停止了努力。
就拿健康养生来说,许多健康养生的至理名言,如食不过饱、经常运动、心胸开阔、心情愉悦等,许多人起初都能豪言壮语、信誓旦旦,但坚持了几天后,就产生了懒惰、畏难的情绪,早将誓言忘得一干二净。这样的人,永远也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健康养生。
养生之道
养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从生活的点滴细节做起。
养生贯穿一生
在人的一生中,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最终寿命。因此,养生必须贯穿人生的自始至终。中国古代养生家非常重视整体养生法。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刘完素提出人生“养、治、保、延”的摄生思想。明代张景岳特别强调胎孕养生保健和中年调理的重要性,并主张小儿多要补肾,通过后天作用补先天不足,强调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人到老年,只有养精、气、神才能避六淫之邪,保其正气,济其衰弱。对于高龄之人,可视其阴阳气血之虚实,有针对性地采取保健措施。
练功贵在精专
传统养生保健的功法很多,要根据自己各方面的情况,合理选择。选定之后,就要专一、精练,切忌见异思迁、朝秦暮楚。因为每一种功法都有自身的规律,专一精练能强化生命运动的节律,提高生命运动的有序化程度。古人云:“药无贵贱,中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者妙。”
养生重在生活化
要积极主动地把养生方法溶入日常的各个方面。因为作、息、坐、卧、衣、食、住、行等,必须符合人体生理特点、自然和社会的规律,才能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健康带来更多的益处。
总之,养生保健不仅要方法合适,而且要持之以恒,才能不断改善体质、健康长寿。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苏步清教授不久前度过了他的百岁华诞。他生长于浙江平阳,年轻时曾东渡日本求学,学成后毅然回到家乡教书育人,乡人有口皆碑。苏教授淡泊名利,辛勤工作,即使是高龄退居二线后,仍为中学教师上课,为提高数学教学水平作贡献。
苏教授有一套自己的健身方法,“要想有健康的身体,必须做到坚持体育锻炼”。每当有人向苏老探究其长寿秘诀时他总是这样说。苏老在山区长大,走出家门便要爬山、下坡,从小练就了一双铁脚。中学时期他爱好打乒乓球,留学日本时则参加网球、划船、溜冰、摩托车越野运动等。从中学到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体育锻炼从未间断过。
苏教授在 75 岁之前,一直选择洗冷水浴来锻炼身体,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洗漱,喝过一杯蜂蜜水后,就开始锻炼。不管春夏秋冬,每天都用冷水洗身。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改做“练功十八法”,走到哪里,做到哪里。
苏老平时喜欢走路,“日行两公里”是他为自己规定的目标。他从家里到学校办公室始终坚持步行往返,不用专车接送。
苏老的饮食很有规律,他每天起床后要喝一杯蜂蜜水,早饭后必喝绿茶。晚餐时则来一小盅白酒,以舒筋活血安眠。苏老还有个口诀:“喜欢吃的东西少吃点,不喜欢吃的也要吃一点。”
苏老多年来养成了收看《新闻联播》和记日记的习惯,至今仍未间断。他说:“脑子也要不断运动,动则灵,不动则钝。健脑的办法是多看、多想、多写。”
苏教授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每天晚上睡觉前用热水烫脚,然后按摩头部,他说:“头部有许多穴位,认真按摩,可以舒展筋骨,有利睡眠。”
宽广的胸怀、平和的心态,以及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和坚持不懈的健身锻炼,即为苏步青教授长寿之秘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