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27400000030

第30章 佛教对生命教育的看法(1)

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必须为生命的存在与意义而奋斗。因为,人活着不应该只是追求尸位永存,生活也不能只是为了三餐温饱;生命的可贵,在于活得对自他有益,也就是要能活出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与生命的尊严。

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在哪里?如何才能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有尊严?乃至生命的本质为何?生命的真相是什么?这些都是提倡“生命教育”的重要课题。甚至当我们在实现自我生命意义的同时,如何与宇宙众生、自然环境等外在因缘展现同体共生,彼此尊重和谐地共存共荣,这都是生命教育所应涵盖的范畴。

生命教育是近年来才受到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然而在佛教里,早在两千多年前佛陀宣说的“缘起法”,就已说明生命是彼此相互关系的存在。佛陀以“十二因缘”说明生命的由来与三世轮回的关系,帮助我们解答“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的生命之谜;佛教的“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缘起”“中道”“空性”等真理,都能帮助我们认识生命的本质,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希望。

由于佛教的教义最能贴近“生命教育”的意涵,所以多年来每逢寒暑假,“教育部”与国际佛光会合办的“全台教师生命教育研习营”,总是选择在佛光山上课。2003年8月23日,两千多名参加“生命教育研习营”的老师们,就在这样的因缘下,与佛光山海内外主管共同在如来殿大会堂,参与了一场由星云大师主持的“佛教对‘生命教育’看法”的座谈会。

谈到生命,星云大师首先开宗明义说:“人活在世间,就是因为有一条命,没有命,也没有身体,就没有活动;因为有命,才有世界、才有人我、才有幸福、才有欢喜,生命的重要于焉可见。”

生命不仅仅限于人类,星云大师认为,广义来说,它就是每一个众生的心。例如,宇宙世间,山河大地、一花一草、一沙一石,甚至一件衣服、一张桌子,都有它的生命。一件衣服,如果不懂爱惜的人只穿三个月就坏了;懂得爱惜它,可以穿上十年、二十年,它的生命自然比较长久。一张桌子,小心搬动,好好爱护,可能几十年不坏;假如才买回来的新沙发,让小孩子在上面蹦蹦跳跳,不要几天就坏了,它的生命也等于死亡了。不过,这还是浮面的,真正的生命是“心”,这是死不了的。因此大师认为,在大自然里,到处都有生命,生命就在时间之流、空间之流,乃至情爱之流中,就看你用什么样的眼光去认识它。

大师还强调,佛教提倡不杀生,不杀生是一种慈悲;不杀生而护生,进而倡导生权平等,这是最合乎现代举世所关心的生态保育,也是最积极的生命教育。

在两个小时的座谈会上,星云大师从佛教的观点,指导大家重新认识生命,进一步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继而创造生命的价值,圆满生命的意义。以下是当天座谈的纪实。

现在“教育部”积极在推动“生命教育”,但是谈起生命,一般人常有“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的迷惑。请问大师,生命到底从何而来?佛教的教义能否为我们解答生死之谜?

星云大师:“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自有人类文化以来,生命的起源就一直困扰着无数的思想家、哲学家。有不少人穷其一生努力在探究,急欲解开这个谜题。但千古以来,唯有释迦牟尼佛和历代悟道的禅师们为我们道出了原委,却又不易为人所了解。一般人对生命到底从何而来?如古人云:“齐生齐死,齐贤齐愚,齐贵齐贱;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愚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矣,孰知其异?”

由于古今人士对生命的所以然,大都所知不多,因此有人把人生的历程看成“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也有人说:“人是在无可选择的情况下接受了生命,然后在无可奈何的条件下度过了生命,最后在无可抗拒的挣扎下交还了生命。”就连孔子都教诫他的门人子路说:“未知生,焉知死?”何况是一般人?其实,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该懂得寻找生命的根源,提起“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的疑情。生,不会像孙悟空一样,突然之间从石头里蹦出来。人既不是石缝里蹦出来的,也不会无缘无故从天上掉下来,那么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依一般世俗的说法,人是父母所生!父母从哪里来?从祖父母来!祖父母从哪里来?从曾祖父母来!曾祖父母从哪里来?一代一代往上追溯,最后就不得而知了。

佛教说,生命是缘起而有的。缘起是什么?就是由很多的条件因缘合和而有,不是单一存在,也不是突然而有。

根据佛教的“十二因缘”说,有情众生由于累劫的“无明”烦恼,造作各种“行”为,因此产生业“识”。随着阿赖耶识在母体子宫里渐渐孕育成色心和合的生命体,是为“名色”;名是生命体的精神部分,色则指物质部分。数月之后,生命体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成熟,称为“六入”;胎儿脱离母体后渐渐开始接“触”外境,并对外界的苦乐感“受”产生“爱”与不爱,进而有了执“取”所爱的行动,结果由于身、口、意行为的造作,又种下了后“有”的生命体;有了“生”终将难免“老死”,“死”又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

于是“因为‘无明’的关系而有了‘行’为,有了行为就产生业‘识’,有了业识,所以有精神与物质的‘名色’,有了名色故而有眼耳鼻舌身心等‘六入’,通过六入与外境接‘触’,有了触觉就有苦乐的感‘受’,有了感受就会拣择贪‘爱’,有了贪爱进一步就会执‘取’,执取的结果有了后‘有’的生命,因为后有的因缘而出‘生’,生命又会随着缘灭而‘老死’”。因此在十二因缘的循环之下,有情众生一期又一期的生命便因此流转不已。所以佛教的“十二因缘”,明示一个人的生命是三世流转的,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循环不已,这也是佛教和其他宗教对生命看法的最大不同。

佛教的主张是:“人从哪里来?”“人从死来。”“死从何来?”“死从生来!”人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住坏空,我们的心则有生住异灭,生死永远不停止,就像时钟一样,从一点走到十二点,再由十二点走到一点,循环不已。哪里是开始?到哪里才能结束?事实上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就等于常有人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如果先有鸡,没有蛋,怎么会有鸡呢?先有蛋,没有鸡,怎么会有蛋呢?

佛教认为“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佛教对生命的看法是“无始无终”,佛教把人定位在六道轮回、五趣流转的枢纽地位。五趣六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人在六道里轮回,就是靠着“业”这条线来维系生命。业的生命线犹如念珠的线一样,一颗念珠等于一期的生命,一期一期的生命靠着“业”来串连,就像一条线把念珠串成,不会散失。所以佛教说生命的流转,是无始无终的“生死轮回”。

过去有一首歌《一江春水向东流》,不管江水流到哪里,又会再流回来。生命之流不但在五趣六道里流转不停,而且佛经说“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我们的生命不是突然而有,也无法单独存在。

例如,我们要仰赖农人耕种,才有饭吃;要有工人纺织,才有衣穿。甚至父母养我、老师教我、社会大众共同成就之外,还要自然界的阳光、空气、水分等宇宙万有“众缘和合”,我才能存在;如果宇宙万有缺少了一个因缘,我就无法生存了。

也就是说,吾人的生命不是建筑在自己的身体上,而是必须仰赖士农工商、社会大众的众缘成就。失去大众的因缘,吾人的生命就难以维系。尤其在众多因缘当中,因为父母相爱,有缘结合,再加上我的业“因”和他们为“缘”,因此生养了我。所以,我们要研究生命从哪里来,简单说,生命是从因缘所生,人是从业感而来,由于我们的行为造下各种业,最后就会随业而受报,所以生命就在“因缘果报”里随着业力流转不停,这就是生命的去来。

人,生从何来?死了又往何处去?宇宙人生是怎样形成的?其实天台宗的“百界千如”最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都具足“十法界”,每一个法界又都具有“十如是”,所以“百界”“千如”都在我们的自心里。我们的心,就时间来说是“竖穷三际”,就空间来说是“横遍十方”,所以能“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宇宙万有的根源,都在我们的心中。

佛教有一部《大乘起信论》,就是要我们相信自己的真心。真心就如一块黄金,把黄金做成戒指、耳环、饰物、碗筷等,甚至把它丢进阴沟里,或弃置垃圾堆中,它的形态虽然千变万化,但是黄金的本质却永远不变。正如一个人的生命,虽然在中阴身时不得不受生,已生不得不变老,已老不得不生病,已病不得不死亡,但是在生老病死的不停流转中,我们的“真心”却是圆成周遍,恒常不变的。

所以,世界可以毁灭,而我们的真心不会毁灭;生命的形象虽有千差万别,生命的理性则是一切平等。只是凡夫在分段生死中,一期一期的生命因有“隔阴之迷”,也就是说换了身体就不知道过去的一切,致使千古以来生命之源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生命本来就没有所谓的起源、终始,生命只是随着因缘而有所变化,随着我们的业力而相续不断,因此只要我们对佛教的缘起性空、三法印、业识、因果等义理能通达明白,则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即不问自明了。

请问大师,“生命教育”的意义是什么?佛教对“生命教育”能否提供一些积极面的启发与省思?

星云大师:谈到“生命教育”,前“教育部”部长曾志朗先生说过,有一次他问一群小学二年级学生对死亡的看法,当中有位学生回答:“死亡就像睡了一觉,第二天就会活过来。”原来他们看电视里的人物,被打死了还会活过来,因此天真地把真实的人生当成电视剧情。为此曾先生忧心地说:“学生们对死亡的看法如此浅薄,我们又怎能期望他们去尊重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呢?”

的确,一个人对生命无知,自然无法尊重别人的生命,更不懂得活出自己生命的尊严。就如现在有些父母,放任儿童恣意地玩弄蜻蜓、蜘蛛、小鱼、小虾,直至死亡为止;从小就养成不知爱护生命的习惯,将来残杀人命又何足为奇呢?

生命是世界上最值得珍贵的东西,杀生是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人间虽有贫富贵贱,但生命都是同等宝贵,任何生命都应该获得吾人的爱护。所谓生命,依众生过去善恶业因所感得的果报正体,有天上飞的,有水中游的,有陆上爬的,有山中走的;也有两栖,或是多栖,乃至无足、两足、多足等类别。在各种生命当中,有的生命是独立的,有的生命是共生的,有的生命是寄生的。甚至有的生命是有形的,有的生命是无形的;有的生命会动,有的生命是不动的。

可以说,在大自然里到处都有生命。一滴水有生命,一片菜叶也有生命,都要爱惜。山川日月,苍松翠柏,几千年、几万年,时间就是生命。乃至佛教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时辰钟表,我用心、用智慧去制造它,时钟里就有我的生命。一栋房屋,因为我的设计、监工而成就,房屋就有我的生命存在。地球生态被破坏,海洋、空气被污染,环保人士用爱心来保护,环保也有生命,爱心就有生命。

天地所拥有的生命,生生不已。因此,现在的生命学家也不能只是研究人类的生命。例如:地质学家研究地壳变化,天文学家研究宇宙星辰,气象学家研究大气变化,生物学家研究动植物,微生物学家研究细胞分裂,考古学家研究古今渊源,历史学家研究人文发展等,每个领域都有它的生命价值与意义。

生命的价值就是“爱”,生命的意义就是“惜”。有爱,就有生命;有爱,就有生机;有爱,就有存在;有爱,就有延续。生命不是出生以后才有,也不是死亡就算结束;生命是无始无终,生命是无内无外。生命是活力,是活用,是活动;生命要用活动、活力、活用来跟大家建立相互的关系。例如,雨水灌溉树木丛林,树木丛林也能保护水分;人吃了食物后排泄肥料,肥料又再成为万物的养分。生命是相互的,是因缘的;想独存,想个己,那就没有生命了!

生命是一门艰深难懂的学问,但是尽管生命深奥难懂,分析起来不外乎“生”与“死”两个课题。佛教正视生死问题,佛教其实就是一门生死学,如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就是解决生的问题;阿弥陀佛“接引往生”,就是解决死的问题。

佛教不仅解答生死问题,佛教更是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佛教倡导惜缘、惜福、惜生、惜命,佛陀对一切众生的慈悲爱护,载之经典,处处可见。例如,佛陀曾“割肉喂鹰”“舍身饲虎”“施食救鱼”,乃至为野干说法,他把生命融入真理,以真理供养大众。佛陀重视“大我”的生命,他说“我是众中的一个”,他“以众为我”,他知道有形的躯体总会朽坏,因此把有形、有限的生命融入大化之中,用无形的法身慧命来照顾众生。所以佛教的生命能普遍全体,不仅普及一切人,一切动物,所谓“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甚至“一阐提(有欲望的人)也能成佛”,这在后来“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已获得了证明。

佛陀曾为保卫迦毘罗卫国免于灭亡,多次端坐路中,借以阻挡琉璃王的大军攻打祖国;他也曾对雨舍大臣说法,及时阻止了摩揭陀国与越祇国的战争。这些无非都是为了爱惜生命、尊重生命。他希望大家爱好和平,不希望战争造成人民死伤,生灵涂炭。

佛陀对生命的爱惜,不是用武力刀枪与敌人对立,而是用慈悲来保护。例如提婆达多要攻击佛陀,阿难发动众人以刀枪棍棒保护,佛陀说:如果我还需要刀枪保护,还能算是正觉的佛陀吗?佛陀的生命不是一时、一世的,是无限、永恒的。佛陀的生命已融化到慈悲之中,当酒醉的大象见到佛陀,自然息下兽性,感动流泪;落单的鸽子飞到佛陀身边,好像找到了安全的庇护,一动也不动。甚至满怀杀心想要行刺佛陀的恶汉,一见到佛陀,就不知不觉丢弃手中的刀子,自愿皈依,成为佛陀的弟子。这些都是受到佛陀的慈悲所感化与摄受。

《净心诫观法》说:“善门有多途,慈悲最是急。”谈到佛教的慈悲,记得很久以前曾在《国家地理杂志》看到一篇报道说:“残杀才能维持生命。”因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是大自然的定律,所以一切动物弱肉强食,以残杀来维持生命,这是不得不然的手段。但是相较于佛教以慈悲来护生,如智舜“割耳救雉”、僧群“护鸭绝饮”,可以说形成“佛与魔”的强烈对比。

佛教对生命的尊重,不是爱惜自己就好,如地藏王菩萨到地狱度脱苦难的众生、观世音菩萨游诸国土,到处寻声救苦,乃至最细微的“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佛教的慈慈,可以说无物不覆,无处不遍。

佛教讲地、水、火、风“四大”,地的生命就是坚固;水的生命就是流动,不流动就是死水;空气也是要流通才能存在;光的生命就是散发热度与温暖。佛教讲轮回、讲因缘,都是生命。轮回,就是不死的生命;因缘,就是集体的生命。佛教更提倡要建设无限、普遍的生命,例如,我们平常念“阿弥陀佛”,意义就是无量光、无量寿,这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意思。什么东西能超越时空?那就是真理,所以真理就是无限而普遍的生命。乃至佛陀的三身,应身是有为的,有来有去;法身是无为的,是进入宇宙无限的时空。所以只有真理的生命是无限,其他都是有阶段性的循环生命。

同类推荐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经典故事丛书(佛经的故事)

    经典故事丛书(佛经的故事)

    本套丛书包括十四册:《佛教·佛经故事》、《希腊神话》、《中国神话》、《一千零一夜》、《圣经故事》、《中国经典历史故事(上中下册)》、《伊索寓言》、《成语故事》《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上中下册)》、《安徒生童话》。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是用佛陀的话解读或者解答的一些现代都市里最棘手、最热门、最时尚、最前卫、最隐私、最尖锐等的话题。比如禅师对贪污、疯狂玩微博现象、婚外恋、奢华假日游、富二代、拜金女、明星绯闻等等问题的看法。它是用传统的观点阐释和解答新颖的问题。相对于较多的传统佛学类出版物来说,它的话题新颖,与时效结合紧密。市场上很多星云、弘一、证严等法师本人的著作《舍得》、《宽心》等以及写他们的著作《禅的行囊》、《禅心莲韵》等销量都很可观,相信将传统的畅销作品融入新的话题会更加有卖点。
  • 《旧约》中的民俗

    《旧约》中的民俗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旧约〉中的民俗》是弗雷泽的另一部名著,是他在写作《金枝》过程中将有关《圣经》旧约故事的民俗材料汇集起来,并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有关事例作比较,专门创作的一部著作。这部书已成为人类学和《圣经》研究者的必备读物,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称它是“一部人类学传奇”。
热门推荐
  • 特种英雄

    特种英雄

    热血沸腾,回归都市,凤凰涅槃,唯我独尊!
  • 暗夜狂女很腹黑

    暗夜狂女很腹黑

    那一年,她8岁,被陷害杀死自己的爷爷。所谓的二叔二姨亲手把她推下悬崖......只因她有一双红眸,意为灾星;只因她有着继承集团的权利。奇怪的玉坠竟救了她,这玉坠到底是什么来头?凑巧被黑帮爷爷救了在谷底的她,被当亲孙女对待,只因她当初给黑帮爷爷的一颗糖,如今回来复仇,哼,等着吧,我一定让你们血债血偿。这玉坠又能带给她怎样的惊喜呢?
  • tfboys之梦魔之恋

    tfboys之梦魔之恋

    柠碧是一条鲤鱼精,每个妖精500年要去人间修炼,修炼完,就可以跃龙门,如不可以,只能化成人。柠碧去人间,偶遇王源正在弹钢琴,便陶醉在这美妙的钢琴声中……然后与王源结实为朋友,后来,与两位女孩成为闺密,但柠碧来人间是为了修炼的,怎能在人间逗留太久了呢?……
  • 陌上汐阳时有云

    陌上汐阳时有云

    几年前的一次意外,将他们带入了无尽的深渊,一次又一次的误会,又使他们的关系破裂,但好在,缘分未尽,两人终于和好。
  • 逆仙非天

    逆仙非天

    天地谁为始?改天命,掌天道,我为谁?破轮回,逆六道,只为一壶你沏的茶。叹一声,放不下的是执念——作者
  •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你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你

    她对他的第一印象不怎么好,后来因为一件件事情慢慢的发现了他的好,直到有一天,夏婉惜发现她喜欢上她了,当时她也觉得不可思议,可是事实就是这样。她们直接会擦出什么眼的火花捏?
  • 最强凡少

    最强凡少

    他为了一个女人,甘愿放弃最强杀手的称号,回归国内,重回校园只为在见她一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EXO之冰山女王的甜蜜爱恋

    EXO之冰山女王的甜蜜爱恋

    这个世界有着这么七大家族,而且其中两大家族有着悠久历史,那就是羽殇家族和EXO家族,而他们的家族也很神秘,其中还有五大家族莹夏家族、梦氏家族、夜辰家族、冰氏家族和云氏家族,其中羽殇家族的大小姐羽殇诺晗很神秘,因为她很少用真正的容貌出现在大家的面前,而且她同时跟EXO家族的鹿晗是未婚夫妻的关系,当冰山晗遇到呆萌晗而且还是腹黑晗他们能擦出什么的化学效应,敬请期待。
  • 王俊凯少年我们私奔可好

    王俊凯少年我们私奔可好

    “王俊凯,你是不是喜欢我?”“怎么可能。”“那你是不是爱我?”“impossible.”“那你为什么对我那么好?”“我只是想你以后嫁不出去。”这个小说是主凯的,希望大家可以支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