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40300000009

第9章 放轻松,世界变得更辽阔

放轻松,世界变得更辽阔

别把静坐看作只是每天花20分钟做的一种运动,在所有的静心系统中,静坐具有提升意识及觉知度的功用。

当我们从静坐练习中恢复到日常作息活动时,意识会从由内凝聚转为向外开放,其实在静坐时,我们的心就已经敞开来了。

中国佛教对此有一段文字说明:

意识变得来去自如

烦躁和清醒不会互相干扰

这就像你驯服了心中的一匹野马

完全按照你的命令行动

静坐练习能让静坐者及其神经系统从粗糙状态进入精微状态,在静坐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延长放松感及均衡感的时间。在张开双眼前,花一到两分钟感受周遭的世界;然后张开眼睛,安静地坐一到两分钟,这总共约两到四分钟,只单单在经验“纯粹坐着”的感觉。接着,在保持清醒的状态下慢慢地伸开双腿,缓缓做几次呼吸,就可以起立去做其他事情。

动中禅

静坐所产生的清醒状态,应该带进每天的活动中。

就像卧式放松法可以成为日常生活习惯之一,你也要把这种均衡的感觉随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上菜市场、上班、搭公交车、从事田径运动、打网球、高尔夫球等等。

就像在静坐时如果心跑走要把它抓回来一样,当你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任何一件事时,每一片刻都要全心参与,一旦分神,要立刻拉回到觉知状态。

这种静心练习在佛教称为“活在当下”,在禅宗称为“动中禅”,在道家称为“顺道而行”,在伊斯兰教称为“自我记忆”,克里虚纳穆提则称为“唯一的觉知”,在卡玛瑜伽、马丁·海德格的存在思想及柯林·威尔逊的持续性意念中,它也是重心所在。这些派别殊途同归,它们都在使人很清楚地觉知当下。

然而,最能彰显静心思想的还是佛教,尤其是佛陀本身。所以,在这里笔者最常用的是“活在当下”这几个字。

佛陀教导世人要“看清楚现在,活在此时此刻”。曼卡洛比丘称此为“收摄身心”,并说:“它十分简单,只要记得全心注意每个片刻的自己。”

一位写过《佛教观照法:心灵修炼手册》的僧侣尼诺波尼卡·斯若,对观照的定义是:“很清楚且全然地觉知所有真实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物。”我们平时并不常做这种练习,总是走马看花,没仔细观察这个世界。他又说:

佛陀教导我们正确观照的方法……他提供我们最简单明了、最透彻有效训练自心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我们从贪婪、仇恨、迷惑当中释放出来……它适用东方以及西方,适用于所有人。

在佛教的八正道理论中,“正念”是第七要素,而“正定”是第八要素。

在巴利文经典《萨提帕塔那经》(Satipatthana Sutta)中,也有“观照理论及实践”一项,整段皆用下列的话开头与结尾:“和尚们,只有一条路使我们能够成为纯净的,能够克服所有困难、能够踏上正确的道路,那就是不断地观照。”观照的对象包括:身体、感觉、心灵状态、思考。身体的观照始于呼吸——前一章提到的静坐法。它的好处在巴利文经典中也有记载:“心神的专注要透过呼吸来达成,借着不断地注意呼吸,心灵便能平静及稳定,所产生的纯净与愉悦,就能使邪恶与不健康的思想消失于无形。”

正式的禅坐训练我们称为“主练习”,而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的观照练习,我们称之为一般练习。

一般人通常很难把觉知力持续地放在某件物体上,但如果把注意力融入生活中,去观照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每件事、每个意念与感觉,那就简单多了,但仍要借由一些练习才办得到,这在佛教里被称为“毗婆阇那”或“内观”。

在佛教观念中,自我是虚妄的,只有透过内观才有办法看清楚。慧可大师曾请达摩祖师替他安心,达摩祖师说:“把心拿来,我就替你安心。”真心是无相无形的,只有自我观照,才能了悟无常、苦及无我的真谛《清净法》。

活在当下可以化解自我束缚,减少生活的重重压力。尼诺波尼卡·斯若告诉我们:“即使只是片刻的观照也能给人们解脱的感觉。”

在小乘佛教或南传佛教中,内观法是很重要的练习,在本世纪初,由于一位缅甸法师乌·那拉达尊者(Venerable U Narada Mahathera)的努力才使得此法复兴起来。它把静心跟生活融为一体,提升了人的意识层次及觉知能力,与禅的精神十分相近。

生活禅

在僧院及佛寺中,出家人都必须劳动工作,他们要整理寺院、扫地及煮饭。这一切的工作都是修行:心灵仍保持均衡。并不是只有静坐才算禅,生活中每一个细节都是禅。和尚们把所有用具都视为珍宝,任何东西都很珍惜,如果有些许浪费或不小心,就代表没有用心生活,连用餐时都要心怀感激。

禅蕴含于生活之中,存在于洗手、穿衣、吃饭,甚至睡觉中。

基督徒将自己所有的作为与贡献都归于荣耀的神,而《薄伽梵歌》中亦教导卡玛瑜伽行者要毫无目的地付出。

身心统整之后,不管是在工作或游戏都能很愉悦,也会很顺利地进行,根本不需要着急。

茶道中的本禅

日本文化受禅的影响十分深远,茶道的盛行就是一例。

一位曾在日本住过 30 年的葡萄牙籍神父赵·罗吉斯(Joao Rodrigues),对茶道的风行十分了解。他发现每套茶具都是“未经雕琢、完全真璞地反映出独特的个性”。而茶道就是训练人“产生谦恭、尊重、平静,使身心超脱外表的虚矫、狂妄,进而得以真实地面对一切事物”。对日本人而言,茶道也是一种专注力的练习:所有外表显现出的平静都来自内心深处的安定力。

如果有人从茶道中能领悟到训练专注力的重要,那他就已经窥见禅的一小部分了。

传统上来说,比较讲究茶道精神的人会尽量使用古董茶具,但要是你能用正确的态度去泡茶或喝茶,用粗制的茶具也无所谓,你可以单独练习,也可以跟别人共同研习。

英国人对喝茶的重视也有久远的历史,他们虽然不像日本人发明许多名目,但他们经常在工作或情绪不稳的时候沏茶来舒缓身心的紧张,英国每个阶级都有自己一套喝茶的特色。

日本的武士,借着茶道的练习来镇定自己的身心,为征战做好准备。他们透过这种仪式来空无自己的心,进入禅中“无我”的境界。

茶道不只注重喝茶,也重视许多准备工作,沏茶、喝茶,同时轻柔地与茶友交谈以制造铃木博士所谓的“心理氛围”,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同时,人们身处的品茶环境要尽量简单,房间不可太大,光线要微暗,参与者要轻声说话或安静地坐着,以便能够听到水开的声音,或者看到蒸气从壶口冒出的状态。轻啜一口茶,每一个片刻都是专注的。透过气氛与专注力的结合,人们会产生被动觉知,沏茶及品茶皆是一种禅。

发自内心的自在

禅是日本武士道的思想中心,跟剑道、柔道、合气道、茶道、花道有着紧密关系,它的魅力来自那种力与美的结合。

静坐可以帮助我们产生灵气,使人具有主宰自己并避免各种情绪缠扰的能力,更是帮助我们走向开悟的方法,剑道禅者就需要这种清明意志及随时随地的警觉力。

活在当下的这种觉知力,不需要经由任何判断或思考产生,它是直接、犀利且具震撼力的。克里希纳穆提反对任何系统性的静心法,而主张“亲自去经验那个无以名之的震撼”,也就是“绝对的觉知”,这包括观照内心。克里希纳穆提说,如果心灵具有绝对的觉知,就可以全盘地观照内心而变得十分宁静。

当人全神贯注时,那股聚精会神的力量就像一枝双头箭——一头朝外指着目标物,另一头向内指着自己,他并不是完全向外看而忘记自己的。

“全神贯注”也代表着一个人完全参与这一片刻发生的任何事情,而且能充分反应。在禅里面它被称为“无心”,跟克里希纳穆提所谓的“寂默的心”是一样的。这个现象在日本的剑士身上清楚地展现,建议读者参阅铃木博士《禅与日本文化》中《禅与剑道》的部分。

从无心更进一步,在长期身、心、灵训练之后,正确的姿势会自发展现,这并不是“机械化动作”,而是在意识非常清醒的状态下所产生的行为。若是一个运动员的动作很机械化,就表示他的动作呆滞而没有生命。相反地,剑士在轻松而无心的状态下所做的动作,是很灵活敏捷的,这种状态含有一种领悟以及自由的感觉。

日本剑士除了要熟稔剑道技巧之外,还要接受禅的训练,以达到超越自我、忘我的境地。一个好的剑士会呈现均衡完美的仪态,全身放松却充满活力与警觉心。

在训练的初期,他被教导要注意丹田处,到了训练后期,就不需注意任何地方了,而是全身都充满敏锐感,因此他的手脚能毫不迟滞地同步移动;他是“全方位开放”的,而他的能量是流动的,如果他的注意力有片刻的闪失,就会被对手击败。

禅的一项定义就是,“心灵完全开放,毫不滞留在任何一点”,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人把各式运动都名之为“道”——一种唤醒心灵的神秘经验。

铃木博士认为剑士的训练,基本上就是古代道家无为哲学的实际运用,道家最美的经典——老子的《道德经》可以被视为一本均衡生活手册。

铃木说:“就像打火石互相敲击会迸出火花一样,禅的发生也在那具震撼性的一瞬间。”当禅师观察到一个弟子已经准备好要开悟了,他反而会很厉声斥责或给予当头棒喝。

开悟通常来自震撼性的声响或光耀缤纷的景色。所有禅的训练都是为了替心灵的圆满做准备,不管是坐禅或是行禅。

虽然好的剑士充满流动的能量,但他仍要以某点为中心,就好像虽然月亮倒映在潺潺流水上时会不停波动,但它还是完整、清晰、皎洁地挂在天上。

活在当下,并不代表我们必须抛弃思考。任何念头,包括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都会在适当的时机出现。当脑里的杂音减少时,你会感觉一些必要的思考,变得更有力量与建设性。

任何静心的活动或充满爱与感激的行为,其本身就是为了产生全然的专心。虽然结果是难以预料的,但通常是富含效率及创造的,那是因为你的意识里已经没有一丝紧张及“我必须成功”等想法来束缚自己。这样不管箭手能否射中目标,他都会充满感激,因为他了解“射箭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就像我们常听到美式足球评论家说:“这两个攻门员搭配得天衣无缝!”“现在他们(领先的一队)正呈现出流畅的球技。”

不论输、赢,深谙禅机的人总是表现出最轻松优雅的样子,因为他去除了压力的包袱,能灵活运用每一寸肌肉。

如果你对进一步发展身心均衡感兴趣,相信一定会被禅或道家的理论及运用吸引。笔者希望你能从上述的介绍中了解到,“无心”与“冲动”、“痴呆”的区别,晓得它是灵修之后绽放开来的一朵细致的花。

禅的自发与自由的特质,始终被一些忽略内在规范的人误用,甚至误解成随便或放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所产生的“反传统新生代”就是最好的例子,虽然他们多少表现了一些诗人盖瑞所说的禅的特质,但大部分只是标新立异与搞怪而已。

当你能正确地将禅融入生活中,所有的名相,如:无心、流动性、无滞的心、直心、当下、自发性、自由与无目的性等等都不再是被动、消极的象征,而是协助你走向放松与均衡的指南针,道与禅皆呈现了精神自由的美。在东方人观念中,太具有目的性的工作缺少了自由、美与内涵等要素,而艺术是通往均衡生活与开悟的道路。

发现生命的意义

只要用心均衡地生活,就会发现吃、喝、玩、乐无不具有意义。这种体验要每位读者自己尝试才领悟得到。

心理学者、心理分析师或心理治疗师,今日面临一项新的挑战:他们的病人大多数不是因为弗洛伊德所说的性压抑而求诊,今天的病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觉得生命失去意义。为了回应现代人层出不穷的心理问题,心理治疗领域出现的许多新派别,如存在治疗、人本治疗等,已俨然蔚为心理学界的第三势力(前二者是弗洛伊德学派与行为学派)。这些病因也经常受到讨论,包括:对科技文明的不适应、过度物化而忽略精神层次等等。

简单地说,今日大多数人的问题是“想得太多”。他们无法分辨言辞及非言辞两个层面的东西,他们不了解多半的脑中自我对话是不必要、非建设性、会破坏内在平静与愉悦的。还有,他们失去感官敏锐度的原因是,把一些非语言表达的经验用言辞加以评论。

哲初德·史坦写过一句话“玫瑰就是玫瑰”,语言本来就是人类一项最伟大的成就,形容一朵玫瑰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但如果你是凭空想象它,而非亲眼看、亲自闻、亲手摸它并且全神贯注地感觉它,那些语言就不具意义。

也许你可以毫无杂念地欣赏一朵玫瑰花的美丽几秒钟,但如果把这朵玫瑰花换成一只茶杯、一枝铅笔、一片叶子或大拇指甲试试,刚开始你会很不容易把心定下来,但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应该可以定个几分钟。这种不透过语言来感觉事物,是非常新鲜及丰盈的,你会立即充满能量、提升意识层次。

柯林·威尔逊在他的书中提及,他是借由盯着铅笔来发现生命的意义的。其实你不需要费眼力去盯住什么物体,眼睛本来就是让人尽可能地灵活观察所有事物,你只要看,只要全然地看、安安静静毫无评断地看。

把这种练习运用到身体其他部位,把观察的对象也调换一下。只要去摸,并闭上眼睛,再一次闭上眼睛纯粹地听。聆赏音乐也是一边听、一边体会作曲者的心情,以及音乐所带来的情绪反应;另外一个方法是闭上眼,不带任何念头地听,许多爱乐者发现后者较能产生新的体验。

这种纯然的感受可以用来解释,为何禅定的训练是一种心灵净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心理疗法。如果你一直被囚禁在文字及思想里,那么活在当下无法带给你全新的愉悦感;一旦你停止用过多的文字及语言包裹自己,你才会领悟到生活中大小事物的意义,包括欣赏一束投射到墙上的阳光、屋顶的一隅,甚至餐桌上的荷包蛋及罐头汤,都可以是美味可口的(这可不必具有任何艺术细胞才办得到)。

艺术的确给予我们更大的想象空间,使生活不再平淡;透过小说以及诗句,我们得以看到生命绽放的光华。“地球老人”约翰·考柏·鲍伊习惯写关怀地球的文章,他特别提到,不管你是住在哪里,都不能脱离风火水土,他最重要的哲学之一就是“全心生活”。

柯林·威尔逊说他读鲍伊的文章时,似乎可以“听见安卡萨姨妈的编针在喀嗒地响”,他十分推崇鲍伊能够把这个世界描绘得如此生动。他在一本杂志中说:“当你吃早餐时,也许就是那一束投射到玉米谷片上的灿烂阳光,给了你所谓的巅峰体验。”就像蒲鲁斯坦告诉我们的,“生命并不只是一连串悲哀的事件与阻碍”。他在青少年时期也曾因生命晦暗而自杀过两次,但巅峰体验却使他的生命完全改观。

巅峰体验,较常发生在晓得如何凝聚专注力的人身上。凡是学习过如何放松肌肉及情绪紧绷的人,要凝聚专注力特别容易;紧张及脑中的自我对话都会影响专注力,而放松则可帮助专注力凝聚。专注力有种超然的特质,可以减少神经系统无谓的耗损并提高对压力的忍受力。

当你愈能多用非语言能力感受事物,便愈能提高专注力,同时给原本死气沉沉的生命注入一股新的活水。你将重新用不同的心情去审视这个世界,甚至发现许多自孩提时代就未曾好好注意的新事物。

这种专注力发生在电光火石的瞬间,也就是佛教所称的“第一念”,至于“第二念”则是指意识回应的动作。当第一念产生的时刻,人会有新鲜及光明的感受,这也是开悟时刻的感受,主—客二元性已被超越,物我也不再有隔阂,这时的你已经可以深入真实的自我。

静坐,不管是正式或非正式的,都是训练我们产生全新觉知的方法,在专注的静坐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敏锐的感应力及开放的视野。

重新生活

日本神经精神学家平井富夫及笠松做过一项脑电图研究。

他们测试两组人——普通人及禅宗僧侣对反复发出的喀嗒声有何反应。喀嗒声会每15秒钟出现一次,结果所有控制组的人都出现一种现象,就是刚开始时脑波急遽地减慢,然后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恢复正常。但是僧侣们却非如此,喀嗒声持续五分钟,僧侣们从头到尾的反应都无改变:没有因环境的改变而产生习惯化反应。

那些不断反复的噪音,并没有破坏禅僧们内心的平静,所以他们无任何特殊反应,这种跟外界干扰自动隔绝的现象,同样也发生在瑜伽修行人身上。罗伯特·奥斯汀博士在他的著作《静心的心理学》中说,瑜伽式的与外隔绝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打开觉知的心,不再有习惯化及制式化的反应,而禅坐也有相同的功效。

当我们能够以开放而纯净的心面对世界时,每一天都会是新鲜而有趣的,就连遛狗也能乐在其中;就像喜欢听唱片的人一定遇到过唱片失真的懊恼经验,但最好的音乐会不断地在心中萌芽,永不消褪;就像许多作曲家都有肠枯思竭的时候,而开放不僵化的心,正可提供源源不绝的灵感。还记得那个可以拥有新感受的音乐欣赏法吧——用心灵直接去感受音乐,而不透过语言及思考。

笔者突然想到,听唱片其实可以称之为“道”。一种生活艺术,甚至可以成为静心的一种方式——这点已经由大多数的爱乐者亲身经历过了,欣赏音乐的最佳方式,即闭上双眼静坐,用安详的姿势来聆听。

你现在也许已经想要把这种全新体验带到日常生活了,像刮胡子、穿衣等一成不变的动作。你可以开始换不同的方式来做这些事,像在刮胡子时改由另一边开始刮,穿长裤时改由另一脚先套进去,让机械性习惯动作暂时瓦解。“机器人”可以供我们随时随地使唤,但如果我们反被它主宰,生命就失去活力与意义了,不是吗?所以,现在就开始重新过每一天,包括全心地生活。

无欲则刚

专心生活可以帮助我们慢下来,或者正确地说,是让我们享有轻松闲适的感觉。就像一位技术高超的足球员,他总是不疾不徐地为自己创造时间与空间。

专注的生活也会带来轻松,因为它在你与头脑之间创造了空间,这是静心的一大要件,它是一种心理现象而非禁欲的结果。当你内心的欲望不再嘈杂蠢动,你就能放松并敞开来。当自我是狂野的状态时,你就听不见鸟叫虫鸣,欣赏不到诗词之美了;当心静下来时,你将接收到各种讯息,却不执著于任何事物。

尼诺波尼卡·斯若特别重视专注的重要,在《佛教静心思想》一书中,他提到了专注对释放心灵的重要性:

这项方法提供给想要花几天时间训练专注力的你使用,在这几天中,你将会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和谐与宁静。如果你是个习惯用盔甲武装自己来面对诡谲世界的人,透过这几天的练习,你将能够享受卸下面具的快乐与自在;如果你是个想从喧嚣尘世中逃离的人,你也会有如置身在与世隔绝的山顶上,笑看山底下嚷扰不休的人们。你所感受到的将是一种超然的快乐及和平。

当你重新回到人群时,你将是友善的,因为所有的紧张已解除,你不再受无名的欲望、反感的捆绑。生命将变得简单,你内、外的世界也变得更辽阔。这个世界一直都运作得很好,是人类不断地庸人自扰才制造出许多问题。

只有我们心智清明才看得清事情的因果关系,并了解“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道理。

借着全然的专注、全然的观照,不仅能获得暂时性的超脱感,更可能达到生命最终的圆满。

同类推荐
  • 心灵的日出:感悟一生的精美散文

    心灵的日出:感悟一生的精美散文

    在读、品、悟的过程中,激活自己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用人文社科的研究方法去探究文学案倒,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观察、体验、构建新的生活世界和艺术世界。
  • 说话办事心计学

    说话办事心计学

    《说话办事心计学》,成功总是垂青于善于说话和巧于办事的人!可以说,会说话会办事是一个人在生存和竞争中获胜的必备本领。当你真正掌握了说话办事的“心计”学,你就拥有了成功人生的资本,就一定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在人生中找到幸福。
  • 名人名言金典3

    名人名言金典3

    名人名言透过历史的风尘,超越国界的阻隔,俨然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宝贵遗产,对我国当代青年陶冶品性、提高修养、掌握良好的方法、学习名人的奋斗精神等,有着极大的价值和实用性。本书收录了世界着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等各方面卓有成效者的名言5000多条,涉及的古今名人有苏格拉底、尼采、黑格尔、歌德、培根、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爱迪生、拿破仑、席勒、蒙哥马利等千余人,涉及到的名言包括人生奋斗、志向追求、友谊爱情、伦理道德、婚姻家庭等诸多方面,这些名言对青少年朋友具有极大的启迪性和教育作用。
  • 培养孩子良好学习细节的30个怎么办

    培养孩子良好学习细节的30个怎么办

    本书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和个人感言为引,列举孩子在学习中经常遇到的各种问题,详细分析原因,提供巧妙解决方案的30种学习方法。
  • 做人就做你自己

    做人就做你自己

    本书由多个发人深省的哲理故事、心灵美文及感悟组成,是送给自己和朋友最温馨的礼物。生活是自己创造的。每个人都会时常面临来自生活、工作和社会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的处世方法、工作态度、努力程度、思维方式和心态信念等等决定了我们一生的成败。不论干什么,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都试图尽量避免失败或走弯路。
热门推荐
  • 阴缘难尽:神秘鬼夫

    阴缘难尽:神秘鬼夫

    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头说起,可是,一句两句又怎么说的清楚?父亲的离世让她受到打击,然而,父亲交给她的东西,却暗藏着她神秘的秘密。遗物,开启了神秘之旅。当冷漠霸道的鬼夫步步逼近,白绾灵往后退去,“人鬼殊途,你不要乱来!”然而,他道:“是吗?你忘了你的身份?”
  • TFboys之悄悄的喜欢你

    TFboys之悄悄的喜欢你

    第一次写,请多多关照!爱了便坚持,毕竟不是谁都可以,那么幸运在恰好恋爱的时节遇到爱。QQ群:593370591筱轩欢迎加入!
  • TFBOYS之爱上魔女

    TFBOYS之爱上魔女

    米兰星球的魔女清琳风拥有过人的法力。她把大家带进了地球。当TFBOYS爱上来自异世界的魔女时,会发生怎样的爱情故事?
  • 造仙池

    造仙池

    出身虽低,但他没有放弃追求不高,可以保护那小小村落足矣本想平凡,奈何命途多舛天外火雨的融入吞噬了他本就极差的神骨,但却带来了一段全新的记忆,开启了一个遥远而陌生的世界命运从此不同……“行使善良的权利既然掌握在恶人手中,那我便指天为恶,除尽天下伪善之徒!”神骨尽失,化身枯骨少年的方涵在斩下第一颗敌人头颅之时为自己立下了终身的誓言……
  • 血裔崛起

    血裔崛起

    曾经叱咤风云的九首天王林风雷重生回三十年前;面对家族覆灭,自身败亡的未来,身负血海深仇的少年矢志报复,讨回公道!…………别逗了,有谁会替幕后黑手,守关大Boss报仇的?我以前没得选择,现在我想做一个好人。所以这是一个关于恐怖势力大Boss改邪归正,重新做人的故事。…………做人呢,最重要的开心!有谁打算让我不开心吗?
  • 末世重生之带着系统去刷怪

    末世重生之带着系统去刷怪

    简介:上世,不管她如何努力修炼。最终,还是不如天才。还是被当成了他们逃亡的挡箭牌。这世,一道冰冷的机械声出现在脑海里,“系统开启,任务A级丧尸十只。”虽然,她不是天才。但是,她有更为变态的系统。这世,看她如何带着系统站在末世的最巅峰!
  • 丑妻很倾城

    丑妻很倾城

    他错了,他错了,他轩辕澈今生最大的错误就是不应该对这个小丫头心存仁慈。瞧瞧这个丫头,长成这样也就算了,因为,轩辕从来就不是以貌取人的男子!可是最最令他无措的是,这个丫头,怎么可以,怎么可以,当着这么这么多人的面,大唱黄色歌曲。都娶妻要娶贤,所以他要她。说人不可貌相,所以他要她。他说虽然是丑了一点,但是没关系,像他这么英俊潇洒,即使娘子丑了一些,生下的孩子还是不会很丑的,所以他不介意……
  • 异能新界

    异能新界

    平静的世界,却无法忽视被选择的历史;不一样的人,却会和恐惧相伴!生存的现在即为选择!
  • 异界少年行

    异界少年行

    厌倦了平淡生活的高校男生林月城,机缘巧合之下穿越时空进入了一个古风幻想的奇妙世界,开启了一段神秘诡谲的异世之旅。
  • 神域海王

    神域海王

    少年礼的叶凡,因为悄悄放生了一条小鱼,最后被村民欺负,身怀六芒之心的他,如何走出这片大山,如何在天地间找到了自己的容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