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轻松,成功变得更简单
大约60年前,法国心理学家库耶曾说过:“成功的暗示绝对不能有丝毫的强迫……绝对要屏弃意念的运用。”
库耶所谓“成功的暗示”,乃指有效率的自我暗示法,要使暗示达到效果,就要使指令被动性地被接受才行。
20世纪20年代的某段时期自我暗示法在欧美造成一股风潮,库耶也把此法实际地运用在治疗中。他有一句名言说:“每一天,不管在哪一方面,我都不断地变好。”至今仍为人传诵着。然而,他的自我暗示法突然沉寂下来,也许问题出在人们忽略了一件事——暗示需要被动性地接受。
事实上,人的潜意识或无意识状态会自动地接受暗示,不需要采取任何行动,只要所给的指令是以适当形式传递出来,自然会产生理解及领悟力。
以下列举的是最适宜接受被动式口语或视觉指令的心理状态:
1.催眠恍惚状态。
2.催眠诱发状态。
3.浅睡状态。有些学者认为,约入睡一小时后是实行睡眠暗示法的好时机。
4.深度放松与心灵平静状态。
在这四种情形中,只有第四个状态是最能被所有人接受的,有些人很难达到催眠状态,或一定要有催眠师辅助。在催眠诱发状态下,受试者十分容易直接进入睡眠状态,却无法正确地吸收指令,而浅睡状态中的你一定需要外人辅助,或使用自己录制的录音带才有办法进行暗示法。只有第四种情形没有任何麻烦,因为你是处于清醒状态。一到三状态也许对某部分人士有效,但是除非一切顺利使他们进入状态四,否则只会停留在催眠昏睡状态。
其实深度的放松并非绝对,自我暗示有时会变成自我催眠,而自发性训练法也常会被视为自我催眠的训练之一,不过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不认为如此。对多数人而言,自发性状态是经由口语暗示——也就是自我暗示而引发的。有些催眠专家说:其实根本没有这些区分,全部都属自我暗示罢了,去区分各种阶段事实上是多余的。
有些同时经历过自我催眠及静坐法的人说,他们很难说明两者的不同点,也许生物反馈控制法能替我们解开一些疑惑。生物反馈研究者已经着手解读这个问题,但至今似乎仍十分模糊与混淆不清。不管答案何时才能揭晓,我们可先找出适合本身的放松法,运用在改善健康、改变习性、增加自信、发挥潜能等地方上。
当你的心进入平静的状态,那些简单实际的暗示会深入无意识中并被完全接受。
直接又具正面意义的暗示是最有效的,最好说“我会感觉活力十足”来代替“我不会感觉疲倦”这类字眼。在建构暗示性字句时尽量避免使用“不”、“不能”、“不可”等负面字眼,但也不要太强求,用“我能”来取代“我要”、“我必须”等强烈语气的字。此外,你也可以用“很快就……”或“开始要……”等时间性的字眼来舒缓命令的急迫性。
在心里缓慢而稳定地重复这些句子,大约四到五遍;将它们用想象的方式呈现,而不要使用言语来激发,让这些句子真正地贴近心灵。
很早就有研究显示,图像或影像有助于言语或暗示法的运用。库耶观察到:“当影像与意志交锋时,影像通常是赢家。”因此,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是多利用想象力并从中获利。
在自我暗示的过程中,自我意识应会暂时止步,这时的头脑正被动地接受指令。当一个小孩脸上长了疣,只去期盼疣自动消失是没有用的;但如果给他一些钱,告诉他那颗疣已经被买走了,通常都有不错的效果,因为小孩的潜意识已经接受这项暗示。
库耶的另一项发现是所谓的“反作用力定律”,举例而言,当我们想要赶快睡着时偏偏会睡不着,但当我们不再为睡不着而困扰并放弃挣扎后,睡眠很自然地就降临了。生物反馈研究者很惊讶地发现,当他们要求受测者去想象手指温度升高时,结果却是下降,原因是受测者太努力想要达到目标,但当他们转换成被动态度时效果却达到了。
放轻松,唤回真实意念
在唤醒人类潜能的研究领域中,有一股愈来愈大的力量形成,包括拟似心理学、放松状态的研究等。放松状态是潜在能力外现时最先显现出来的特征,它在镇定心灵、意识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因为它使内在最深层的真实意念浮现出来。由于是由强大的潜意识所发动,此真实意念具有轻松自在的特征,几个世纪以来所有关于魔术、超自然现象、神秘现象的学术文献都探讨过;许多人,包括诗人与艺术家、宗教家都深刻地体验过。
更进一步来说,放松状态也是“巅峰体验”的中心特质,超越马斯洛博士所称自我需求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解脱状态。人本心理学派先驱马斯洛博士认为,凡是心理健全的人都能在一般状态下获得巅峰体验。“道是什么?”有个人曾经这样问过一位禅师,他回答:“平常心即是道。”要用“平常”或“神秘”来形容巅峰体验,完全看你如何定义。
从一位伟大的神秘主义者的解说来看,神秘经验是一种自我从紧张、欲望、焦虑中解放出来的自由状态。简单地说,传统的神秘经验可以被视为最终的放松状态。
意识转换后的解放
有些人会对意识转换产生不安的感觉,以为那是很奇怪的事,而且不可能做到。事实上,我们每个时刻都处在意识转换的过程中,包括白日梦、做梦、饮酒,甚至吃完一顿丰盛晚餐或饿了一餐之后,都可能产生此种现象。而听音乐、欣赏诗词、静坐等会让人放轻松的活动,也会在意识上产生质的改变,尤其会发生在巅峰体验来临的时刻。那是一种觉知力的展现。不同的意识层级代表不同的觉知程度,这些层级也许没有什么明显的特征,但它们的确潜移默化了人的心理状态。
神秘主义者认为,一般人的意识状态平时是昏沉而空洞的,而清醒状态要在较高的意识层级中才会显现。虽然不同的神秘主义派别赋予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基本上的体验是一样的。
因此,在心理学上,意识转换的现象应是无庸置疑的,尤其是在有证据显示它能给予人类更大的解放感及更好的舒适感时。
在禅坐的过程中,你会注意到许多事情——声音、身体姿势、皮肤感觉、内心反应、呼吸、脑中的影像及念头,而念咒及其他心理方法则是一条用来协助你心灵安静的途径。
全然存在的境界
当人全然地存在时,意识会变得更细腻、微妙、纯净。此时的头脑就像在放没有胶片的电影一样,没有时空,也没有任何记忆,感觉不到呼吸,也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这段全然存在的时间大约会持续数秒或数分钟不等,当这种情况消失时,人也会清楚地知道自己已经脱离清醒状态。
在梵文中,这种状态被称为“三摩地”;瑜伽行者玛哈瑞西·玛赫许则称之为“全然地存在”;禅学作家卡楚其·塞其达认为以上两种说法都可以;生物反馈研究者则把这种清醒状态的产生归因于脑中α波的功效。
头脑暂时空白
很多人不禁要问:“把头脑变成空白有什么作用?”
笔者可以告诉大家,停止意识运作几秒钟或即便是念头与念头之间的空白,都等于在放松你的心。尤其在静坐后,静坐者会觉得心里十分自在且清楚,身体也会彻底地放松下来。
澄静的生活
纯净的心灵及意识境界可以被带进日常生活,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根据脑电图的显示,静坐时脑中的α波会持续产生约十分钟,然后会渐渐消失,但不会殆尽。许多长期每天静坐两次的静坐者发现,他们可以把放松感持续到日常生活中,甚至永远。
玛哈瑞西·玛赫许将此比喻为把布染上色的过程——将布一点一点地滴上染料,摊开让太阳晒干,再滴上染料再晒干,到最后整块布完全被染匀。玛哈瑞西说,每天进行超觉静坐就是上染料,日积月累下来,你的意识将会有全面的质变。
透过每天专注力的训练及本书所提供的方法,你可以帮助自己变得平静且无压力,追踪自己静坐前后脑中α波的变化,也有助于放松状态的持续增长。
静坐的意识层级
如果你相信意识可以分层级,静坐所产生的意识境界可称为你的第四意识。
前三种意识分别是无梦睡眠状态、有梦睡眠状态及一般清醒状态。而当一般清醒状态(第三意识)与静心状态(第四意识)融合后,便有第五意识出现,亦即布匹已经被完全染色,而且不管怎么穿都不会褪色。这种情形较复杂,因为静心状态刚开始时不会很强烈,而且不会延续很久,也只有巅峰体验才有可能产生强烈的意识转换,甚至进入禅定的境界。
虽然笔者尽量简单直接地描述,并强调它跟宗教无关,相信还是有不少人会用新奇时髦的眼光来看这种意识可以由低转高的过程。笔者期盼这些读者能了解到这整个过程只是一种放松反应,借着解除神经紧绷以达到日常生活的轻松感。超觉静坐研究者发现静坐的确可以造成神经系统的改变,同样的效果在本书其他方法中也可以达到。
借由本书提供的许多放松技巧,你将能够很轻松地做任何事,包括睡觉。另外,你的心态也将改观,你的生命已经产生质的改变——更深、更广并更加美丽。你会了解存在比拥有更重要(下一章将会讨论)。
哈伯·班森医师认为,放松反应与静坐时产生的意识层级相关,不过他是以生理逻辑的角度去看的。然而,在背后蕴涵了历史悠久的神秘体验。许多人发现他们意识的转换如此明显,以致造成整个人革命性的突破,并且可与宇宙、上帝互通。
总而言之,去除药物的帮助,也不管任何宗教信仰,只要你抱持开放的心,你就能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成为放松、满足、愉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