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帮助人们记忆和认同人类文化遗产的学科。历史尤其是群体或社会的记忆。如果失去记忆,个体将很难去理解和同情别人,很难找准自己的位置,很难做出明智的决定,因此,学习好历史是需要锻炼记性的,学历史不能不背。但历史不是死记硬背的学科,它是以事实、实证来理解人类行为的学科。通过它有助于理解现实,增强对时局的洞察力,深刻地认识自我和人类,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学习中要以“记”为基础,并从中多“悟”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
那么到底历史学习中该如何“记”和“悟”呢?
“记”主要是把握历史事物的基本要素。一般包括:时间、地点、内容或过程、人物(个人、政党、阶级)、方式、重大事件、结果等,还有一些特殊的原因及影响。这些要素学起来并不难,往往在平时被同学们弃之一边,认为这么容易的东西考前再记就是了。殊不知,历史的积累过程是一个渐进过程,内容一多,就容易混淆,记起来就不易了。因此需要大家在平时注意多记,更要巧记。
“记”要理解记忆,对内容理解越深,记忆效果越明显。记忆的知识越多,理解能力越强。既可直观记忆,也可以利用图、表等进行比较归类,帮助记忆。记忆的方法也很多,有“联想记忆法”、“图表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归类总结法”等十来种。
这里不妨给大家提供几个记忆的方法和例子。如用“归类总结法”将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思潮的代表人物,总结为“南张北周和二荣”,类似的还有中共建党先驱“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将“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总结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即武汉长江大桥;宝成和鹰厦铁路;康藏、青藏和新藏公路;鞍钢无缝钢管厂、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机床厂。
再如枟辛丑条约枠内容: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 。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9 。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记不叙用”。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这么多内容记起来不容易,我们可将其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赔款归结为一个字“钱”;第二部分使馆界问题归结为一个字“馆”;第三部分禁止人民反帝归结为一个字“禁”;第四部分各国派兵驻守归结为一个字“兵”;我们将“谐音记忆法”和“关键词记忆法”相结合,将它们编为“前进宾馆”,然后从这四个字联想开去,很快就可记住枟辛丑条约枠内容了,而且因为有趣不太会再忘记。
从时间上来说,历史知识的积累需要反复记忆。尤其对记忆力一般的学生一定要隔些时间再把同样内容复习一遍,可不要忘光了再来。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在教学时总会有意识地让学生重复记忆,课堂记,课后练,单元练,综合练等手段就是为了加强反复记忆。学生自己更要反复记忆,不可高估自己的记忆力。课后最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叙述课堂所学的内容,完整地回答课文后面及课外书中的问题,以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在某一章节教学结束后要进行综合复习和训练。一般来说对于新知识应加强前三天反复记忆,然后三周一轮回进行综合复习记忆,便于使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
但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仅记住以上这些历史要素是远远不够的,在诸多历史要素中还要更深入地区分和思考事物发生的前因后果,性质特点等。要真正搞清这些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必须要全面地去思考,灵活地去应变。
比如“原因”可分为: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影响”得分析积极的和消极的,直接间接的和深远的影响。“性质”一般从目的、主体、内容、方式等方面思考后提炼出来。许多同学对此总是要出错,应该多多思考和通过练习去领悟。
下面举几个例题供大家领悟:
1.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的原则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根本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C。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分析]此题关键应答项是“根本原因”,C项对我国而言是外因,不能作为根本原因,政策也不适合,许多同学易错选A,实际上这些问题的解决根本原因是国家的实力决定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因此正确答案应是B。
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 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C。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分析]此题初看易错选D。但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是客观存在的条件,这一时期带动江南发展的更主要是人的作用。故选B。
3.枟天朝田亩制度枠有关“分田”的各种规定,其实质是
A。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B。按照平均主义的原则分配
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分析]此题关键应答项是“实质”,应该从内容或过程中去分析,故先排除D,结合书本内容太平天国的“分田”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A、B是分田的方式,C才是实质内容,故选C。
“悟”就是在“记”的基础上去分析历史事物的联系和规律,把握特点、本质、经验教训等要素,并同别的历史内容相比较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将历史知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再提出自己的有见地的看法。历史是要求在尊重史实基础上强调探究创新,为现实所用的,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应变,不是钻在古纸堆里的老古董。
现在的历史试卷同过去大不相同,考查的能力要求较高。如果不灵活应变,即使你能把历史知识“倒背如流”,也未必能考出好成绩。对题目不仔细分析领悟,是很会进入别人所设的陷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