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50500000011

第11章 去回忆,去爱(2)

张肖堂是南来北往的人过黄河的重要渡口,特别是跑周村的马车非在此处过河不可。走上大坝,黄河就在我眼前,西不见头,东不见尾,土黄色的河水急流而过。河中有一条大渡船,剩下的空位已经不多了,摆渡的人看见大坝上有过来的马车,就高声喊:“快点走!”虽然我和我叔着急赶渡船,但是我们是下坡,只能耐心地、小心翼翼地走。我牵着拉长套的骡子,不让它用;我叔锁住驾辕的骡子,一步一步地下坡。我们赶上了这班渡船,按船上人说的把骡子卸了下来。船上下来六七个人,一个驾着辕子,两个抓住车轱辘两面,三个掀着车尾,还有两个用手推着车棚子。驾辕子的喊:“好了吗?”“好了!”大家一齐喊。有人领喊:“咳!”伙计们齐喊:“咳!再加把劲!咳!车脚动弹哩,咳!再来一套哇,咳!再加油哇,咳!这就好了,咳!再使劲,咳!使劲,咳!再来一下,咳!好——啦——”就这样车被拉上了船。我看见河水黄黄的,一个旋涡接一个旋涡,甚是可怕,我有点晕头转向。但是要上周村就必须上船,我只好牵着牲口小心翼翼地经过跳板上了摆渡船。

杜经堂的记述是真实的,他坐着叔叔的马车,踏上过黄河的渡船,一件普通的事情,到了这么大的岁数,还清晰地记住。

一个中午,我的脑里积满了水浪的涛声,朴素的搬运号子,它们一层层地排开。我拼凑碎裂的历史,复原道旭古渡口。我打开相机的回放,注视存下的老人们的影像,这就是历史了。

从清末开埠的情况看,所开商埠多为沿海沿江“商贾辐辏”之地,周村地处鲁中内地,为什么偏偏是周村?周村商埠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郭济生解释说,周村开埠当然是乘了时势的东风,周村本身的优越条件,才是周村开埠的真正原因。首先在地理位置上,周村地处鲁中腹地,东西位于济南和青州两府之间,是两府以及沿海和内地之间商旅来往的必经之地。

更重要的是,周村具有商业基础。周村在明末清初已经拥有周村、仁和、永安三镇,有商业大街、丝市街、绸市街、银子市、棉花市、油店街、鱼店街、小炭市、石灰市、油坊街、水胶场、兴隆街、新街、东市场、西市场等百余条商业繁荣的街市,经营业户数千余户。城区面积达549平方公里,人口数万,已经是山东最大的商业城市和商品集散地。倪自放着:《“旱码头”见证昔日繁华》,《齐鲁晚报》2004年11月28日。

这篇文章,记述了周村繁荣时期的景象,它是商品集散地,滨州的商品都是从那儿来的,越过天然屏障的黄河,用一辆辆骡车运来。

下午我按照既定的时间,准时来到了高杜居委会,68岁的韩丕泉已经来到了。他干瘦的身体仍然硬朗,透出青年时旺盛的影子。他的老家在黄河边上,梁才办事处韩墩庄,离城十里多地,老一辈子就撑船、运输、打鱼。自己家里可以造船,材料是白木、槐木。船下水时,选择黄道吉日,放一挂鞭炮,要在河上走一圈。据说海里的鬼怪,把鬼魂托付给一条大鱼,它瞅准机会,在水中行走的大船边冒出,撞翻大船。沿岸百姓有船的人家,只要出航都要带一些米,嘴里叨唠几句吉祥的话。时间久了,不仅是形式,而是一种仪式,一代代传下来的风俗。求天请地,保佑行船人安全地出航与归来。船工喊出的劳动号子在水面上掠过,它和掀起的浪头撞在一起变得粉碎。

2011年春天,我整理书房,在书的深处,找到了1987年滨州出版的一本内部小册子《滨州歌谣谚语集》,读到了《拉纤歌》:

拉呀拉,拽呀拽,

一步一爬往前迈;

破衣烂衫难遮体,

背如弓来肩发柴。

皇上头顶一块板,

前后珠子十八串;

哥们肩背一块板,

拉得黄河水倒转。

上水累得腰腿疼,

下水我像坐朝廷;

有钱买得今朝醉,

管它哪天把命扔。

人说世上有三险,

跑马行船打秋千;

那些都是乐趣事,

世上唯有行船者。

过了蝎子泫,

望见桃花岸;

谁家的小姐擗花枝?

俺为啥捂起脸?

拉呀拉,拽呀拽,

前面来到龙王崖;

急流险滩船难挪;

哪个舅子腿哆嗦!

盘到济阳滩,

庙会真可观;

信男善女降香来,

戏台上昆曲唱得欢。

盘到洛口靠了岸,

扔下纤板换衣裳;

济南府里去逛逛,

管他小娘在家难。常景良整理:《拉纤歌》,《滨州歌谣谚语集》第58页。

古老的号子,融化在黄河的水里,在历史的时间中流淌。任何一个人,只要触摸黄河,说起道旭古渡口,一听到这有力的号子,就会被呀嗨哟的声音打动。

十七八岁起出河打鱼,黄河盛产刀鱼、鲤鱼、鲇鱼,一网十几里,刀鱼网又叫拔网,能打一千多斤刀鱼。那时鱼的味道鲜美,刀鱼一块钱三斤,二斤鱼换一斤肉回家。

黄河水大,浪大的时候,船卷在涡底,岸上的人看不到船了,惊叫声中船又浮了出来。韩丕泉说,他划的船叫“小鬼欢气”,4米多长,15米宽。两张棹架在棹桩子上,接触点由生牛皮条子绑起来。这种船常见,体积不大,使用起来方便灵活。黄河浪大水急时常有船翻入落水中,小鬼喜欢这样的场景,船名由此而来。

长在水边,吃在水边。韩丕泉老人说,他们对鱼有独特的吃法。做刀鱼不用油,洗净后,晾干了干煎,焦黄后放盐,这种做法叫“干煲鱼”。煲上三五斤刀鱼,锅底竟能煲出半茶碗鱼油。鲤鱼是清炖,花椒、生姜、葱花煮。做出的鱼味道鲜美,滋味独特。

从小在黄河边上,水上行船,夜晚伴着水浪声入睡。大人小孩练成了一双识水的眼睛,哪有鱼,哪没鱼,一看水情就知道。道旭水流湍急,急流中存不住鱼,所以不能在那儿打鱼。公私合营以后,船就不用了。

韩丕泉的父亲驾着“柏木疙瘩”船在水上跑运输,渤海军区杨国夫司令员坐船,来往于滨州和东营之间,碰到他家的船时,杨国夫总是让船靠近,蹬上“柏木疙瘩”,和韩丕泉的父亲拉呱。他4岁多点,印象中只是记得杨国夫是秃头。国民党进攻时,河南岸是国民党控制,解放军控制北岸。国民党飞机来轰炸,他就躲到屋子里,飞机过去了,他跑到院子里,捡起扫射后丢下的弹壳,还烫了他的手一下。村里的另一个孩子,捡了一颗哑弹,在手中炸了,伤了一条胳膊。

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人们在饥饿线上挣扎,韩墩庄地处黄河边上,在河滩上种地瓜和萝卜,补充家里粮食不足,全村没有一个打光棍的。韩丕泉结婚是冬天,对象是河南岸,因为封河,她提前两天过河住在亲戚家。接亲的那天,他骑着银灰色的马,身上披红,戴着三片瓦帽子。新娘坐着一辆带篷的马车跟在一边,走在荒凉的黄河古道上。这一天,参加婚礼的人可以吃到一个棒子面搀糠皮的馍馍。

时间在韩丕泉的口述中过去了,一抹阳光残留在窗玻璃上,我很少插话了,回忆让他变得兴奋起来。我手中的笔却变得重了,他的眼睛里没有一点沧桑的杂质。

前几天,我在网上读到董连旺《道旭险工历史沿革》一文,文中说:

1952年,为充分依托道旭渡口交通便利条件,原惠民专署党政机关由惠民县城迁到了与道旭渡口相对的北镇。道旭渡口也于1954年将土码头改建成了石砌码头,并将木渡船更换为两艘机动渡船,昼夜不停地对开。1955年10月,又在道旭渡口斜对岸的北镇港开通了北镇至济南泺口的黄河下游第一艘客轮“鲁生”号,可载货物45吨、客位142个。加之当时北镇船运合作社的七八十条帆船往返于上下河面,道旭一带出现了空前繁荣兴旺的景象。

随着这里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剧增,1972年,由国家投资在道旭渡口东侧兴建了一座长1400米也是当时黄河上最长的公路桥。因此桥北首过河就尾落河滩,每遇黄河大汛洪水漫滩,总造成南北交通中断。1976年汛期中断月余,1979年1月凌汛漫滩,曾将104部汽车和300多人困于大桥北端的公路上。因而,道旭渡口并未因建了大桥而完成历史使命,在一定时期内仍作为一条连接南北交通的备用和辅助通道。1984年春至1987年10月1日,原惠民地区行署与胜利油田联合对这座大桥的北引桥和南北接线公路进行续建,才使该桥不再因黄河发生洪水而中断交通。至此,道旭渡口才完成了其历史使命。道旭渡口虽早已消失,但它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永远载入人民治黄的历史史册。

渡口的过去是历史了,曾经发生的事情,很少有人关心,如实地记载下来。我看着窗玻璃的残阳,在回忆中修复道旭渡口的原始面貌,在这间会议室中,我听老人们的口述。他们的实述,不是档案和文件的一类的表达,而是客观地再现了历史,这种“民间”口述,比坐在书房中的想象更有意义,更迷人。

1971年做的老船还在,这是韩丕泉与哥哥一起,解开自家长的梧桐树造的船,韩丕泉答应,带我去他家去看老船,还有父亲开船时装钱的柜子。他不无惋惜地说:“钱柜子上的锁坏了,再也配不上这样的锁了。”我记下了他的电话号码,开始想象“小鬼欢气”的真实样子,它很多年没下水了,只能躲在岸上,眺望不远处的黄河,听一听流动的水声了。

我和韩丕泉告别时,握手的瞬间,仍然结实有力,粗糙的皮肤,让我感受到岁月的无情。

走出高杜居委会,投身到街头,我却一下子适应不了。因为思绪中全是旧事旧人,老渡口塞得思路满当当的。

清冷的春风,推动着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身上背的相机,存储着老人们的影像,珍贵的资料是给以后岁月人看的。

调整情绪,我回到现实的生活中来。

我见到了道旭渡口上的老船长

2011年4月2日,下午,我打电话给韩丕泉,约他去看“小鬼欢气”。半小时后,车子驶下黄河大堰,来到了高杜的沙滩浴场,现在这个季节游人很少。韩丕泉出来时,身后跟着一群他养的狗,他手中拎着一个纸袋。我请他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指路,他在这一带生活十几年了,有很多的熟人,地理方位也熟悉。车子沿着蒲湖水库走,当年张北公路就是从湖中穿过的,车来车往的情景消失了,湖水湮没了一切,埋在泥土中的车轮的印迹被水荡得一干二净,只是存在于人的记忆中。四月的阳光照在湖面上,几只水鸟从水上掠过,岸边的小商贩们开始售卖风筝了。车子绕着湖大半圈,我拼凑、组合历史上这条繁华道路上的景象。

车子在一条破旧的路上行驶,韩丕泉指着前面不远处的地方说:“这就是老渡口的旧址。”在尘土飞扬中我走下车子,眼前一片杨树林的地方,原来是几排职工住房,现在什么也没有了,如果没人指点,光凭读资料,根本不可能知道过去的事情。我站在路边,回忆着老人们讲述当年的事情,找出充满野性的劳动号子。

不是为了道旭渡口,我这一辈子怕是不会来到黄河边这个叫韩墩的庄子。韩丕泉在前引路,我的脚没迈进院子,狗的狂叫声塞满了院子。韩应全老人的家人迎在院子里,热情地接待。我急于见到“小鬼欢气”,韩丕泉说:“船在那儿。”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看到架子棚下,一只倒卧的、陈旧的小船,上面堆积着杂物,几十年它脱离了水,在陆地上忍受风吹日晒,我抚摸船的木质,没有水的湿滑。

韩丕泉从纸袋中拿出一本1988年出版的《山东省滨州市地名志》,他说:“这里有俺村的名字。”书的内页有的脱落,我翻找韩墩庄的名字。

我从各个角度,拍了一组“小鬼欢气”和船棹,镜头中的它们,还是有过去的威风。韩丕泉老人站在一边,看着竖立的棹,眼神中露出一股温情。他突然伸出手,摩挲着棹,棹又一次重温主人的感觉。

我们拍照时,他的家人找来了韩丕泉的堂哥,74岁的韩丕志,他就是道旭渡口摆渡轮上的第一任船长。他的身体硬朗,花白头发下的眼睛,有一股温情的暖意,我们的交谈是从船开始的。

韩丕志生在黄河边上,从小就玩水,他自己家做船,兄弟俩一起驾船,运送石头、粮食、百货等,往来于济南泺口、惠民、垦利、利津一带。韩丕志在黄河上遇过险,差点搭上命。船行到济阳段时,他不小心掉下河去,被水流冲出七八里,在水中绝望时,多亏河务局航运大队的大船经过,把他救上来。

1956年成立运输合作社,社里搞机械化,派韩丕志出去学习技术。1961年做了船长,船编号是“渡二”,属于滨县航运社。韩丕志住在道旭渡口的砖房,坐在家中的土炕上,就看到忙碌的道旭渡口,夜晚枕着黄河的水浪声。

韩丕志说,下雨天马和驴、牛,在跳板上夹断腿是常有的事。记得有一年,阳信一个生产队的马车,辕马被压死。车把式是一个老实的年轻人,蹲在一边号啕大哭,人们不敢让他独自回去,怕他有轻生念头,就把他安顿在马车店住下,联系他们生产队来人。

还有一天,韩丕志当班,站在驾驶台里,他看到二运的几辆车在渡口过河,司机年轻,技术不熟练,面对浪滚的黄河,有些眼晕害怕,因为紧张误把刹车当做了油门,车开进了河里。韩丕志见此情景,急忙冲出驾驶台,摘下救生圈,扔给从水中浮出的司机,把他救了上来。

寒冷的冬天,道旭渡口的风比别的地方更大。大雪封过后,河上覆盖了积雪,冰冻的河面无法行船。冰薄时可以用螺旋桨破冰,冰层厚时必须用炸药包爆破。破出一条行船的水路,保证往来于两岸的道路畅通。

同类推荐
  •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每个人都有一颗年轻而伤感的心。在遇见自己的另一半前我们总会在生活的小道上漫步前行。有错过的时候。有疼过的时候。一路上总会有许许多多的陌生人在自己的生命中稍作停留,然后他们最终都慢慢的消失了。甚至此生不会再见。后来当我们再想起这些人的时候,仿佛在回忆另一个人的故事一般。本书讲述成长、爱情。既有青涩懵懂的初恋、缱绻缠绵的相守、恋恋不舍的执着,也有蓦然回首的惊诧,此去经年的追忆,道尽了相思情,离别苦。每一篇文字都充满暖意,却又带着一丝明媚的忧伤,将爱情路上的点点滴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 恺汐细语 星语心愿

    恺汐细语 星语心愿

    本书精选作者的优秀散文收录书中,分“人生五味”、“亲情友情”、“南北行踪”、“黑土风情”、“名人剪影”、“媒体连接”六辑,生正逢时,书中洋溢着作者的自信与乐观,更展露出作者对生活与时代的感激之情。
  • 南腔北调集(鲁迅作品精选)

    南腔北调集(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希腊神话故事(三)

    希腊神话故事(三)

    天和地诞生的时刻,大海在咆哮,汹涌的波涛拍击着海岸。鱼儿在水里嬉戏、玩耍,鸟儿在空中展翅歌唱,大地上奔跑着成群的动物,但是却缺少一个具有灵魂的、能够主宰一切的高级生物。这时,普罗米修斯降生了。这位先觉者是神祇的后裔,他的父亲是地母该亚与乌拉诺斯所生的儿子伊阿佩托斯。普罗米修斯异常聪慧,他知道天神将种子藏在了泥土中,便手捧泥土,和着河水,按照天神的模样将泥土捏成人形。待泥人捏好之后,他又从动物的灵魂中摄取出善与恶,将它们封进泥人的胸膛里。这一切完成之后,普罗米修斯请来了天神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雅典娜对普罗米修斯创造的泥人深感惊奇,她朝这些具有一半灵魂的泥人吹起了神气,使它们获得了真正的生命。
  • 感怀浙大

    感怀浙大

    本书收录的是以第一人称记述的浙大曾经的人和浙大曾经的事。它们的作者有的曾在浙大工作,有的曾在浙大学习,有的早就离开了浙大,有的一直在浙大工作。这些饱含深厚情感的文章有浙大校友们回忆在母校学习生活的一点一滴,他们写下了在浙大求学期间“最难忘的老师”、“最称赞的课程”、“最留恋的地方”和“笔者在浙大的那些故事”等;也有为国家、为浙大做出卓越贡献的浙大名师竺可桢、苏步青、王国松、费巩的子女们回忆他们眼中的父亲,一幕幕往事在撰写的过程中浮现。
热门推荐
  • 缘系轮回

    缘系轮回

    这是一个重生的故事。她和她曾经最爱的相公一起重生。既然老天给了她一次机会,叶语发誓,重来一世她一定要把上世的阴谋搞清楚......夫妻俩一起重生,这一世他们会否重蹈覆辙,还是形同陌路。到底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 舰娘同人深海来的三姐妹

    舰娘同人深海来的三姐妹

    老俞我已经转来腾讯来写书了!舰娘同人!欢迎大家阅览哦~
  • 聚合时空

    聚合时空

    有一天,一个患有间歇性失忆症的少年被突然从高空出现的黑点击中。当他醒来之后却已经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全宇宙的智慧生命体都会被选中一两个传送到这里……好了,就写到这了,真麻烦。
  • 葬魂殇

    葬魂殇

    用匕首划开我的胸口,你看不到我的心脏,因为我把它交给了你——我的爱人。
  • 霸道总裁大人,不要停

    霸道总裁大人,不要停

    【本书会从校园风改到都市。】要说风嫣然最恨的是谁,大概都会义无反顾地说出他的名字。要说她最恨爱的人,无可厚非地又是他。某日,她无奈问他,“我该怎么离开你?”他笑里带着的俊朗帅得一塌糊涂,“不好意思,我永远都不会让你离开了。”【本文前期较虐,后期风格开始改。】
  • 情感精华

    情感精华

    《微型小说·情感精华》精选了近百年来中外著名作家创作的经典情感微型小说。正如狄更斯说:“感情是一切人相互依存的东西。”这些名篇佳作在情感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成就,具有很强的阅读性和欣赏性,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拥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些作品不仅能使我们感受到名家的丰富情感、高雅兴趣和创作魅力,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欣赏、学习和研究世界微型小说的范本,非常具有收藏价值。
  • minecraft:物竞天择

    minecraft:物竞天择

    恶魔们又一次降临麦库提亚大陆,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正危在旦夕,勇士们,拯救这片千疮百孔的土地吧!QQ群号:580953755,如果对剧情或一些东西有疑问的话可以进来讨论
  • 萌爆小狐狸:养宠成妃

    萌爆小狐狸:养宠成妃

    “乖宝贝,来,吃块桂花糕,张嘴,啊~”——然而这是别人家的主人!“小狐狸,去,把那鎏金球给朕叼回来!”她优雅的打了个哈欠,不屑得翻了翻白眼。某人剑眉微挑邪肆一笑,一脸欠扁,“来人啊,把那八宝鸭、珍宝鸡、火腿炖肘子、牛乳蒸羊羔……只要是带荤的都给朕撤下去!”尼玛!算你狠!白小狐没出息的冲出去嗷呜一口叼起鎏金球,悲愤捶地,到底要她说几遍!她可是高贵优雅的灵狐!不!是!狗!——这是她家的主人!
  • 世界异闻录

    世界异闻录

    比别人迟了一个星期进入《世界异闻录》的大一学生,叶成。该如何在游戏中雄霸天下,报得美人归呢
  • 娱乐王国我主宰

    娱乐王国我主宰

    东哥,西街包租婆不给咱们面子,他说我们再不交房租就要赶我们出去!去告诉他,他不知道我是陈东吗,这条街上谁敢惹我!东哥,有个大明星耍大牌不肯和我们签约!封杀他,让他知道娱乐圈谁才是大哥,当年我出名的时候,他还在玩泥巴!东哥,米国我们生产的爱破在米国滞销了!生产啊,有钱不赚是吧。………我是谁,教你正确的人生装逼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