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50500000012

第12章 去回忆,去爱(3)

这几天的走访调查,几位老人的口述,修复了历史上的道旭渡口。韩丕志的讲述,丰富了真实,我一层层地走进还原的历史里。走出韩墩庄时,我的身上释放了一些情感,毕竟我找到了摆渡轮上的第一任船长。

我们来到村口,春天的黄河水势不大,静静地流淌。韩丕泉指给我看,他和哥哥造船的地方,空旷的河滩上,只有一棵柳树新发的枝叶,透出一抹春天的信息。韩丕泉说:“在这儿,造好的船下水,在黄河上玩船,是一种快乐的享受。”这时,他的脸上露出笑容,笑中有一缕纯真。面对黄河,他回到了青春时,想着自己当年的样子。

我背对着黄河,站在“韩墩护滩”的碑边,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我向庄里注望,做深情的告别,也向老船长道一声再见。

车子驶离了韩墩庄,越来越远,我却有了深情的怀念。

触摸清河镇木版年画

身体里跳动着一股灼人的热流

灰蒙蒙的色调,渗进城市的纹路里,新的一天开始了。2011年2月26日,星期五,距第一次去清河镇不过两个多月。我出家门的时间、走的路线和上次相同,但心境不一样了。这期间,我阅读了大量关于年画的资料,对古老的民间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心里有了一点底,行动就多了一份力量。

清寒的春风中,早起上班的人群,匆忙地来往,汽车的鸣笛声,不时地撕扯思绪,从人们的脸上无法揣摩出心思。在阴冷的空气中,渤海九路向前方延伸,两旁的店铺不时有人进出,迎来了新的客人。

2007年,我编《滨州广播电视报》副刊时,刊发了师专学生写的《清河镇年画》,从那时开始,我记住了清河镇有着600年历史的年画,还有年画传人王圣亮,有一次他到编辑部来,带着一沓年画,送了我一幅门神,我很随意地给了一位朋友,当时没有在意。我从东北来到滨州,一晃二十多年了,越来越感觉到,对它文化的了解刚刚开始,清河镇年画拨开了时间的浓雾,欲把人灌醉的浓烈的乡土气息,感染着人的情绪。逐渐消亡的民间艺术,犹如风一般,强烈地冲击,我不得不行动。手头的资料有限,不知该如何着手工作,我对年画太陌生了。

2010年12月3日,第一次去清河镇,在丁庄下车,王圣亮说穿过十字路口,向南走不是很远的路。我按照声音地图的指引,横过路口,一直向路南走去。阴历二十八,正是丁家大集,我刚走出不远,就碰到一个理发的老手艺,白土布搭成的临时帐篷,理发师傅戴着蓝色的帽子,穿着蓝中山装,脚上是手工做的棉布鞋,他正在给顾客理发,地上丢弃的头发,是刚剪落下来的。帐篷的边上,挂着长方形的红幌子,毛笔字体,写着“惠民理发”字样。我很久没看到这样简朴的理发了,举起手中的相机,却被理发的老人不高兴地扯着嗓子叫住了,他拒绝拍照。喊声反倒让我来了情绪,卖马扎子的摊位,有靠背的高马扎、矮马扎摞在一起,电动三轮上装了一堆。让城市变得僵硬的眼睛,接受到清新的画面。

集市远了,公路两旁的庄稼地广阔了,白杨树直入天空,农家的院墙上,喷涂着巨大的广告牌。我没想到从丁庄到清河镇的路这么长,近十华里的路,我走了一个多小时。接近清河镇,打电话联系王圣亮,远远地看到他招手。

寒暄结束,我的眼睛被色彩刺激了一下,向身后看去,一面墙上刷满了大红的色彩,这种年画红上,却是“怡水龙城”的售房广告。我的心一下子沉了,满是灰色水泥房子的街道,没有一点年画的影子,被灰色挤得满满当当。

坐在王圣亮的工作室,心踏实了。我看到案子上,一摞半成品的孙武系列年画,快刻完工的版,是戏曲年画“挑滑车”,刀锋走过的地方,坚硬的梨木,留下流畅的线条。

虽然还是冬天,屋子却没取暖的设备,清寒的空气,使杯子中的茶很快凉了,我还是脱掉了羽绒服,身体里跳动着一股灼人的热流。我和王圣亮面对面,随意地谈了起来。院子里捕捉不到昔日的痕迹,翻修的水泥砖房,看不到一点泥土的影子,他在这里生活了近六十年,年画一直陪伴,年画老了,他也一天天老了,唯有对年画的热爱,一天天高了。

王圣亮的口音,带着当地的土话,必须细细地听,稍不注意,就会在记忆中留下一片空白段。

1954年5月,王圣亮出生在这个院落里,泥土草屋的暖意,亲人的快乐,使一家人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希望。他在爷爷的膝上长大,爷爷手中的活做的是年画,讲的故事也是年画。小时的王圣亮,最愿听爷爷讲“清河镇木版年画与李自成的传说”,他的祖先给闯王李自成画过像。在此之前,李自成请了几个画师画像,画作完成,李自成看后都不满意,一气之下,画师一个个都被砍了头。最后军师请来王画三这位远近闻名的画师。李自成在激烈的战斗中,一只眼伤残,王画三仔细地端量,让他张弓拉箭,一只眼睛怒瞪前方,紧闭伤残的眼睛,掩盖了缺陷,增加了英武之气。李自成看到纸上的自己,十分高兴,他问王画三:“你想要什么做报答?”王画三说:“我要的是家族人丁兴旺。”李自成在地图沉思良久,大手在空中一划拉,就把黄河岸边的清河镇,这块风水宝地赐给了王画三,李自成说:“封你一代出一个画家。”从此王姓家族在黄河北岸落户,一代代地居住下来。

王画三的后代有三位比较有影响的画家,一个是王成起,一个是王培莲,再就是画年画的王圣亮了。

在爷爷的年画中,王圣亮长大了。1962年他跟着爷爷制作木版年画,稚嫩的小手拿起把子,在颜色盘中蘸色。鲜亮的色彩,方脸的胖娃娃,喜庆和兴奋的气氛,满满当当的画面,把一年积下的痛苦挤得远远的。他跟爷爷从8岁学到10岁,学会了年画的制作过程,但他爷爷不会做版。

爷爷的指纹中,染着红色绿色,制作中兴趣达到高潮时唱起,贩卖年画的画商们,向顾客兜售自己的画时,“扛板子”(卖唱)的小曲:

进腊月,早办年,好面子,揭春联。

敬门神,贴春联,大红大绿置办全。

天井里摆香案,喜喜庆庆过大年。《杨洛书潍坊年画王》,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17页。

这一年,王圣亮在清河镇完小上小学,美术课是他最愿上的,老师教的星星、月亮,满足不了好奇心,他开始画小人书。航运社书记叫王孝帅,有一个日记本,里面的插图是刘胡兰、黄继光、邱少云、欧阳海等革命英雄。王圣亮常去借来临摹,时间长了,王书记干脆撕下插图,送给喜爱画画的王圣亮。普通的农家院落,土坯墙围着五间草房,日子一天天在清贫中度过。父亲在生产队干一天活,挣一毛二分钱,而买一盒当地土话说的“马历色”(水彩),却要花去6毛。王圣亮疯狂地迷恋绘画,四处搜寻纸张,父亲认为他不务正业,一气之下,撕碎他的画,让他和小伙伴们去打草。打一筐草卖五毛钱,还能补助家中的日常生活。

1966年,11岁的王圣亮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一年,王圣亮小学四年级,他开始画漫画,画校长和几个老师凑一起喝酒,贴在土墙上,他画的是四开“粉连纸”,不久以后校长站在凳子上被批斗。

中午,放学回家后,挨了有生以来的第一个大嘴巴,他被父亲打了一顿。同学们跟他父亲说,他在学校画的漫画,贴到墙上了:“圣亮画得老好了。大鱼大肉,四个盘子喝酒。”父亲一听炸了庙,气不打一处来地说:“你好大的胆呀!画这做啥?”从这以后,学校的大字报,很多都由这个没成年的孩子来写和画。

近六十岁的王圣亮,说到这段生活时,突然大哭了起来。泪水填满了眼角的纹路,挂着沉重的回忆。院子里的狗一阵狂叫,打破了对记忆的纠缠,我避开王圣亮脸上的泪水,向窗外望去。冬日的天空并不高远,灰喜鹊飞过,听不到它们的叫声。王圣亮叙述的时间碎片,随着消失的五间草房远去了,只有年画可以触摸时空。作家、民俗学家冯骥才,一直奔波于田野,为了挽救濒临灭绝的年画,他深刻地指出:“我喜欢亲近乡土的那种感觉和感受。尤其是——每入乡土深处,才实实在在领悟到民间文化的意义。它直通远古而依然活着的根脉,它在百姓心中深刻的精神之所在,它不可思议的多样与斑斓,它醇正的、浓烈的、深厚而迷人的气息……只有此时此刻,才发现我们对民间其实很无知;而只有弄懂了民间文化,才真正懂得我们的百姓和民族。”《年画手记》,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65页。

“醇正的、浓烈的、深厚而迷人的气息”,冯骥才搬出一连串纯真的词语,表述了乡村大地,民间文化的正气和朴素。王圣亮的情绪平稳下来了,我很想形象地看到他背着去打草的筐的样子。他俯在茶几上,在一张白纸上,不一会儿的工夫,就画出样子可爱的小草筐。流畅的线条,筐中挤出的几棵草,一直存于王圣亮的心中。

年画只是传说中的了

清河镇一村,杂乱的水泥房,残败的泥土草房,交织在这片土地上,代表新与旧的搏杀。过去的乡村温暖,我一点没感受到。记忆中美好的年画不是越来越近,反倒更远了。离开清河镇,回到滨州后,我不知如何面对年画,它和文坛上流行的“民间”,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我费尽心思搜集的资料显得苍白无力,坐在书房中不知从何处动手。在王圣亮家,看到了他收藏的年画,也有他创作的孙武系列,但这些还不能说明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清河镇年画的真实面貌。

“文革”时,清河镇年画被列为“四旧”,铺天盖地的政治运动面前,有人怕引火烧身,招来致命的麻烦,于是销毁画版,对祖辈留下的宝贵遗产,失去了保存的勇气,画版当做柴生火做饭,刮去画面做菜板,或堵鸡窝。1969年稻改田,一些版被用来做闸板,挡渠道的水。清河镇年画,古老的民间艺术几乎全部被摧毁掉了。1980年,王圣亮开始抢救,2800块钱,买下清河镇存下的全部版。后来,日本一个专家团来清河镇寻年画,引起巨大的反响,人们重新知道年画的价值。日本人走了,买来的画版,惹来了一串烦心事。利益面前,人心发生了变化,卖掉版的人家,都是土生土长的乡邻,又是同学,他们不好意思来说,派妻子来王圣亮的家,索回卖给他的版,她们不退钱,还不讲理地说:“你还让我退钱,你靠我的版出了名,得了多少奖金,谁知道?”王圣亮珍爱的版,一块块地离开了,从这天开始,他决心自己做版。

我从当当网上邮购了冯骥才《年画手记》,推掉一切社会活动,读这本书。冯骥才记录了田野调查的经过,也使我对年画的了解越加深入。书快结束时,他把“年画狂人阿克列谢耶夫”推了出来,他是从沙皇到苏联时代的着名汉学家。他的《1907年中国纪行》是国际汉学界有巨大影响的作品。阿克列谢耶夫钟爱中国的年画,他还到过天津的杨柳青,收集过年画。这一线索,让我眼前为之一亮,如果不写清河镇年画,不可能知道这个外国人的名字,也不会知道他从中国带走大量的年画。现在这些年画,在中国很少见到了。冯骥才去俄国之前,阎国栋教授送了他一本翻译的《1907年中国纪行》。冯骥才写道:

在我访俄之前,南开大学的俄语教授阎国栋先生送给我一本他刚刚出版的译作。我接过一看,竟是从沙俄到前苏联时代圣彼得堡着名的汉学家阿克列谢耶夫的《1907年中国纪行》。这可是国际汉学界一部名作。阿克列谢耶夫用了毕生精力研究民间文化,包括中国木版年画,还专门来到天津杨柳青收集年画呢。这本书就非常详细地记载了他那次杨柳青之行的全过程。我手头上早就有这部书的原版,但不通俄语,入书无门。幸好阎教授的译笔流畅又老到,涉及那些古老事物,都译得十分精准。这便使我如同进入时光隧道,与阿克列谢耶夫一同进入上世纪初北方中国以及古镇杨柳青。尽管近十多年来,我年年都要去杨柳青,但进入1907年的杨柳青还是第一次。

阿克列谢耶夫对中国年画的兴趣,源于一位俄国植物学家科马罗夫。这位科马罗夫于1896年和1897年两次到中国东北采集植物。由于他对中国百姓的生活风俗产生浓郁的兴趣,便喜爱上了充满了生活意趣的年画。在中国民间艺术中,年画是最丰富地表现民间生活的。而清代末期又是中国木版年画的极盛时代。虽然科马罗夫两次来华并不在过年的时候,但是随便他走进哪一家杂货店都可以买到朴拙而美丽的民间版画。那时东北各地所销售的年画大都来自天津的杨柳青。科马罗夫所收集的三百幅中绝大部分是天津人的手笔。

一年以后,科马罗夫在圣彼得堡俄国地理学会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展览,展出这些来自中国的神奇又诱人的民间艺术品。这次展览应是世界上第一次中国年画展。

在展览的参观者中,有一位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的学生被迷住了。他就是阿克列谢耶夫。他决心破译中国年画深邃而神秘的文化内涵。在此后的留学进修中,他从欧洲转入中国。这年(1906年)秋季他到达北京,并且马上开始动手收集中国民间木版年画。转年,他就随同法国汉学家沙畹到北方各省进行实地考察去了。

同类推荐
  • 名人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名人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温柔的挣扎

    温柔的挣扎

    每个人都处在某种生活状态中,这种状态既包含着物质的拥有,更显示着精神的姿势。因为身在此山中,我们自己往往很难用一个词来描绘这种由诸多元素合成的状态。但旁人,或许因为与你存在着距离,反而能清晰地穿透你的言行,对你的生存状态作出一言以蔽之的、综合性和概括性极强的评价。“温柔的挣扎”这个语汇就出自我一位文友的描述,“温柔”与“挣扎”这两个情感指向迥然有别、行为姿态截然不同的词,居然能如此浪漫而又理性地、轻柔而又有力地统一于同一个话语环境中,不由让我怦然心动,我认同它作为我生存状态的语言形态了。
  • 行走在路上的身体和灵魂

    行走在路上的身体和灵魂

    本书,是作者近几年骑行天下之时,在承接山水的滋养和灵润中的漫思之妙笔、逸想之绝唱;《行走在路上的身体和灵魂》就是你年轻心灵的一面镜子,展卷而读,从那字里行间,你将发现一个勇于冒险、无畏前行、融心大块的自我!
  • 岁月的风笛

    岁月的风笛

    本书是部诗歌集。以我解读的方式看诗人,陈国祥是自信的。而我非常看重自信,偏执地认为自信是人生最好的春药。因了自信的前提和基础,诗人的生活态度就表现出积极的层面。在《同学聚会》里,他“让熟悉的公式与符号/演化为跋涉人生的足迹暠。在枯燥的公式与符号之后,同学聚会上的内容已不再是简单或是诡秘的一张笑脸了。阅读后,可以得到快感,但是,留给读者更多的只能是思考了。
  • 古镇遗梦

    古镇遗梦

    本文对古镇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散落的明珠、河上的街市、拱桥的魅力、越人便于舟等内容,一本在碧水边掀开的古朴的书,它的文字并不深奥,阐述的却是耐人寻味的哲理,难怪每一个前往古镇的人们,都会因为拣拾到失落的梦而流连忘返。
热门推荐
  • 天牛助手

    天牛助手

    程元是一个司机,两年前他十七岁高中毕业后,来到小城并在小城工作。百万年一遇的天牛座流星雨的降临,程元很不幸被一颗流星划伤了。这一次意外,让他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而且还意外获得了天牛星的最新科技产品“废材一号”助手和一个来自神秘皇朝小公主安奇拉。初窥四维时空,让程元更是向往神秘的多维世界。
  • 丹蔻

    丹蔻

    因打碎佛祖圣莲放出无量界邪灵修,神女羽凝被燃灯佛祖贬为凡人转世千年,只为找到并消灭修。轮回第十世,雨凝终于找到她的渡劫人。可是当渡了劫成了神,她终于明白,永恒的生命才是对她无尽的惩罚。妖王长桀痛苦的看着羽凝远离的背影,流下生平第一滴眼泪,我们用尽所有的力气相爱,却还是败给了无常...
  • 狩猎仙都

    狩猎仙都

    上天是公平的,在让我选择孤独的面对整个世界的同时,给了我无尽的力量,黑暗已经成了我的代名词,我喜欢站在巅峰的感觉,挥手之间,万众称臣,杀机之下,千里浮尸。平凡小子郑飞的风雨修仙路正在开始。(惊云自御剑问仙修改后的又一仙侠力作,请大家放心收藏,仙侠群:38482671)
  • 青春校园之我们的相遇

    青春校园之我们的相遇

    从前,有一座学校里,有一个班级非常团结,没有人可以打破他们之间的情谊。而在今年,这个班级里来了一位非常非常帅的男生,他也非常高冷。而这个班级里也有一位美若天仙的女生,非常善良,这两个人走在一起,就是天生一对,所以在班级里的人撮合下,他们在一起。可是是经过很多困难在一起的。
  • 权谋天下:皇上要听话

    权谋天下:皇上要听话

    宰相女,帝贵妃,后宫之中主导天下倾国倾城的娇弱小娘子,国师口中的祸国妖女。被义父皇帝强纳为妃,却又被太子哥哥认定一生的女人。大将军之后的未婚夫战死沙场,却只为隐姓埋名谋朝篡位。她一生的跌宕起伏,芳心究竟几许?一个个誓死要立她为后的男人,终究雨打风吹去。她的归宿又终究在哪里?读者交流群,群号:431569707
  • 青春,是否携手一起走

    青春,是否携手一起走

    青春是一场什么我想平凡过完青春可他却不让我如愿以偿一场最傻的暗恋故事揭开帷幕——残笑
  • 狼空间

    狼空间

    狼,每一只都是天生的猎手。狼王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当他们遇到一起,便是连猛虎也要退避的群狼!狼啸明月!世界的一切都会因我而震撼。——孙傲新人首次创作,希望大家喜欢。
  • 一道鸿途

    一道鸿途

    抓住了..抓住了哈~~~快拿绳子快拿绳子来啊。今天晚上这鬼怨气太重了啊。诶呀~~不是叫你把我跟鬼绑一起。诶呀~~你这智商是硬伤啊。我说你轻点,别把我这捆仙绳给弄断了。诶呀道长你还站着干嘛?快过来搭把手啊。尼玛。你瞧瞧你那点出息。吓成这样。诶诶诶,你这是干嘛,脱衣服干嘛啊,诶呀这个不能日?瞧你那德行.....
  • 魔剑灵

    魔剑灵

    它本来只是一个剑灵,但它的主人并非什么大人物,只是运气好捡到它而已,后来,它的主人被追杀至死,它也被毁了…………
  • 聂隐娘

    聂隐娘

    她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成为杀手。原本,她是魏博大将军的千金。她与他之间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只是物是人非,他们相忘于江湖。而她与他,因为上一代的恩怨牵引而相遇,一切因缘只是欲说还休。从暗黑中走出的她,不希望再做棋子,尘封已久的真相——令人唏嘘的田氏手足谋逆冤案,扑朔迷离的魏博节度使之位争夺暗战,以及风起云涌的藩镇间较量……她要亲手揭开!她是大唐传奇侠女——聂隐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