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从心中开始,走出以后,从属心系,下过膈肌,络小肠。其中有个分支从心系上分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又往下浅出腋下,沿着上肢内侧后缘,经过肘继续向下行,沿着内侧到了小指(少冲穴),交于小肠经。
·按摩极泉穴可防治冠心病
“位置及取穴”:在腋窝下边正中的位置,一拨动马上就会觉得很麻。
“功效及主治”:宽胸理气,通经活络。主治心痛,胸闷,臂肩不举,肘臂挛痛,冠心病,心绞痛等。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你是否经常出现以下症状:
·做一些体力活动后感觉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
·精神过于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
·吃东西太多、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
·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听到周围的噪声会引起心慌、胸闷;
·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才会感觉舒服;
·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
·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肩痛等。
当你经常出现上述各种症状时,就应该引起注意了,这提示您可能患上冠心病了。
所谓的冠心病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它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
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是冠心病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类型,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后的中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占大多数。若冠心病的防治不当,通常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如心原性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猝死等。
中医认为,冠心病的病因为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年老体衰,使心肝肾脾等脏腑亏损,胸中阳气不足,导致气机不畅,血瘀不通。一般来说,经络穴位疗法对隐性冠心病具有较好的治疗调节作用。
预防治疗冠心病,我们可选取心经上的极泉穴。极泉穴在腋窝下边正中的位置,一拨动马上就会觉得很麻。它可以治一些心脑血管的毛病,如冠心病、肺心病等。经常按摩和拨动这个穴位对心脏也是有好处的。
按揉时,用左手或右手中指按于对侧极泉穴,用力按揉20~30次,以局部出现酸、麻、热的感觉为度。另外,我们也可选用弹拨的方法,抬高一侧手臂,把另一只手的拇指放在肩关节处,用中指轻弹极泉穴,可时快时慢变换节奏,并左右交替进行。
按摩极泉穴的方法简便易行,在闲暇之余可随时随地进行。但是,孕妇、严重心脑血管病患者、肿瘤有淋巴转移患者等最好不要采用。
你还要这样做——
冠心病病人的日常保健法:
1.饮食上要选择质地软,易消化且不需多咀嚼的食物。禁止摄取易产生气体、煎炸、油腻及粗糙多纤维的食物。
2.禁饮烈性酒。因酒精可使表皮血管扩张,心率加快,血压波动,心肌供血减少,耗氧量增加,导致心肌缺氧而加重病情。因此,冠心病患者禁饮烈性酒。
3.冠心病患者还要远离烟草,吸烟者的心脏病意外发生率比不吸烟者高3倍,冠心病患者中吸烟者较不吸烟者死亡率高5倍。
4.要注意天气变化,每遇到气候候恶劣时,病人要注意保暖。
5.情绪不要过于紧张,高度的精神紧张和剧烈的情绪波动,会加重心脏负担。同时要学会放松精神,保持心境平和,适当地参加体育活动,但应避免竞争激烈的比赛。
·得了网球肘、高尔夫球肘就找少海穴
“位置及取穴”:屈肘,当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功效及主治”:清心,宁神,化痰。主治肘关节痛,手颤肘挛等。
高尔夫球和网球都属于高雅休闲的运动,在现代商业交际当中,起着很大的媒介作用。但是,经常打这些球的人都会遇到一个备受困扰的问题。因为这两项球类运动,通常是以臂力和肘力为重心,同样的动作不断地重复。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肘部慢性劳损,形成网球肘或高尔夫球肘。
网球肘,其病变发生于肱骨外上髁伸肌,及其附着韧带的共同点部位,是一种慢性炎症;而高尔夫球肘是由于肱骨内上髁前臂屈肌、旋前圆肌共同附着部位发生的慢性炎症。
除了网球和高尔夫球运动员外,小提琴手、某些手工业者以及家庭主妇,只要反复做同样的动作,造成肱骨外上髁,或肱骨内上髁劳损,也都会发生网球肘或高尔夫球肘。
中医按摩疗法对治疗网球肘或高尔夫球肘疗效显著。按摩会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加强患部的血液循环,消除局部肿胀,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我们可按摩少海穴,此穴最大的作用就是治疗高尔夫球肘、网球肘。取穴时,屈肘,当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便是少海穴。
按摩时,先抬起手臂,手握拳自然放在肩膀上,手肘弯曲,肘尖对外,用一根按摩棒在肘尖内侧轻轻按揉。因为这里皮肤比较细嫩,为防止擦破皮肤,可以事先涂抹少量的橄榄油,这样对于肘部的放松非常有好处。自我按摩可每天做l~2次,开始手法宜轻,以后逐日加重。
你还要这样做——
高尔夫球肘和网球肘的预防和护理:
1.要注意局部保暖,可戴护肘,作好自我保护工作。
2.平时尽量避免突然用力、扭转、转伸等动作,积极锻炼,如太极拳、健身球等。
3.治疗期间尽量减少损伤部位动作,避免前臂旋前和伸腕动作,以免加重病情,不利于康复。
4.为避免引起再损伤,在开始任何活动之前,应先做10分钟左右的伸展手臂的热身运动,并经常休息。
·掐揉通里穴缓解坐骨神经痛
“位置及取穴”:靠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距腕横纹上1寸处。
“功效及主治”:调心宁神,通利咽喉。主治心痛,心悸怔忡,头晕目眩,咽喉肿痛,舌强不语,坐骨神经痛等。
坐骨神经痛是困扰现代人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
所谓的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的放射性疼痛。即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的疼痛。
坐骨神经痛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即坐骨神经炎;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是因为坐骨神经通路中遭受邻近组织病变的机械性压迫、刺激所引起。另外,某些先天性异常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椎弓峡部裂、脊柱滑脱、隐性脊柱裂、关节突与横突异常、椎管狭窄等都会引起本病。
中医认为,经络穴位疗法对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坐骨神经痛,都有改善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控制炎症、缓解疼痛等作用。
通里穴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有效穴位。通里穴位于掌后尺侧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处。我们揉时要找对侧穴位来揉,也就是说左侧坐骨神经痛取右侧通里穴,右侧坐骨神经痛取左侧通里穴,每天按揉1~2次,每次20分钟。只要坚持按摩即可止痛或减轻疼痛。
此外,当人受到惊吓时,或者是突然生气了,造成失音,这时赶紧掐这个通里穴,就能安心和舒解。
你还要这样做——
坐骨神经痛的预防和护理:
1.坐骨神经疼痛严重时,应保持卧床休息,最好睡硬板床。
2.纠正和改善不良体位是非常重要的,坐位时和站立时尽量保持自然体位,避免饭后躺在或歪坐在沙发上看书、看报、看电视,时间过长,会出现各种神经痛。
3.注意保暖,保持居室的通风与干燥环境。尽量避免下水、淋雨,汗出后禁止吹风,内衣汗湿后应及时更换。
4.可于腰臀及下肢部拔火罐,也可进行热敷。
5.为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可以换腿独立、手扶他物做蹲起动作,但运动不可过强。
6.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进行游泳、体操、跑步、散步等,都可防治坐骨神经痛的发生与发展。
·阴郄穴治骨蒸盗汗有奇效
“位置及取穴”: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处。
“功效及主治”:清热滋阴,安神定志,止痛止血。主治心痛,惊悸,骨蒸盗汗等。
盗汗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睡后汗出,醒则汗止即称为盗汗。“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像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中医认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烦劳过度,失血耗精,或邪热伤阴,以致阴精亏虚,虚火内生,阴津被扰,不能自藏而外泄,发为盗汗。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盗汗呢?最主要的就是阴虚,晚上睡觉心里烦躁,爱做噩梦,一出汗就醒了,总处于这种恶性循环的状态。
盗汗的治疗原则大都以滋阴、清热、益气、固表为主,治疗时可用手少阴心经的阴郄穴。因为心主汗,心血由津液所化,汗由津液所泄也。盗汗,久治不愈,势必伤及津液而损于心血,故取本经气血汇集之处的阴郄穴以养阴解表。
阴郄穴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处。阴郄穴对于“骨蒸盗汗(好像热是从骨缝里蒸发出来一样,为阴虚生内热的一个症状)”有奇效。我们可用拇指和食指的螺纹面分抵小指末节的掌背两侧,以腕部或前臂发力、叩点阴郄穴。
你还要这样做——
盗汗是身体阴虚的一种表现,食疗以滋阴补益为主。
1.取乌梅10颗,红枣15颗,二者水煎服,每天1次。有益气敛阴、止汗之效。
2.将适量小麦淘净,加水适量,煮成粥,加入白糖,空腹食之。小麦粥敛汗、益气、除热,适用于自汗、盗汗者。
3.取浮小麦50克,黑大豆15克。将浮小麦用干净布包好,与大豆一起放入锅内,加水煮至大豆熟,吃豆喝汤即可。
4.把250克的豆豉炒香,放入1公斤米酒中浸泡5天后饮用,每次2汤匙,每天2次。有和血益气,解烦热等功效,适用于盗汗者饮用。
5.将桑叶洗净晒干,去梗揉碎,研成粉末,每次取6克,每日2次,用米汤一小杯送服。桑叶被历代不少医家视为治自汗、盗汗的要药,大家不妨一试。
·神门穴可改善低落的情绪
“位置及取穴”:位于腕横纹小指侧端凹陷处。
“功效及主治”:清心安神,泻火凉营,调气降逆。主治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等。
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会有周期性的情绪变化,通常可分为三个周期:平和期、活跃期、低落期。
处于平和期时,人表现得有绅士风度,照顾自己也照顾别人的感受,乐于助人,大方得体,语速平缓,为人处事能按正常水平发挥,做大计划成功机率较高,能很好的利用人际关系调节周遭情绪,这是最好的一面。
处于活跃期时,会给人活力,阳光的感觉,做事利索,极快的反应,口齿伶俐,灵感极好,很多计划与目标都会在这个时期打好基础。但通常这个时期会相对比较短暂。
处于低落期时,人就很容易产生悲观的心理,整个人的世界观、爱情观、家庭观、价值观都会完全发生变化。人也会变得沉默寡言,行动与反应变得迟钝,会有轻生念头,偏激、冲动,无法控制自己,会想到死的恐怖,对死亡的惧怕,平时也很计较,且小气。
当你处于低落期时,你可以多按摩心经上的神门穴。神门穴的主治病症有很多,什么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病,都可以通过它来调节。
神门穴位于腕横纹小指侧端凹陷处。安定心神的作用非常强,还能泻心火。一旦你的情绪不好,比较低落,你可以用右手大拇指按摩左手神门穴5~10次,然后同样用左手大拇指按摩右手神门穴。
你还要这样做——
当你感到心情很糟的时候,不妨吃一些含有维生素的食物,这样可帮助你恢复好心情。
1.多吃小麦、甘草、红枣、龙眼、莲藕、莲子等食物,这些食物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对焦虑、抑郁很有帮助。另外,核桃、鱼类等含有较多磷质,也会帮人们消除抑郁。
2.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可多吃一些含叶酸多的食物,包括绿叶蔬菜、葵花子、大豆、甜菜和橙子。
3.冬季的阴沉天气里,由于白天变短、日照较少,导致维生素D不足,人们容易感到焦虑、疲惫和伤感。建议多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强化食品,如牛奶和酸奶,或晒晒太阳。
·按摩少府穴可制怒
“位置及取穴”:位于手掌面,握拳,当小指尖处。
“功效及主治”:养心调气。主治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痛,小指挛痛。
现代人活得很累,为了所谓的成功,为了生活品质不输于别人,人们奋斗,追求,往往给自己定下很多高高的目标和要求。在不懈努力、拼搏争取的过程中,人们承受着各种压力,当压力大了无处发泄时,很容易转化为怒气。
中医认为,怒生于肝,肝气旺盛的人容易发怒。如《黄帝内经》中所说,“肝气实则怒”,“怒则气上”,“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发怒会导致人体的气血运行紊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中风、头痛、昏厥、吐血等疾病,严重者还可因暴怒而断送性命。《三国演义》中的三气周瑜,就是暴怒致死的一个典型案例。
前面我们说过,爱生闷气的人要多按按太冲穴,那么怒气冲冲、爱发火的人怎么办呢?你可以在发火前,按摩少府穴。取穴时,握拳,当小指尖处就是此穴。
当你发怒冲动时,可用左手或右手的拇指按压在掌侧少府穴,以鼻深吸气,用口缓缓呼出。呼气时掐压少府穴6~8下,然后吸气,待呼气时,再掐压6~8下,如此反复操作3遍,可达到制怒的目的。
你还要这样做——
发怒可是健康的大忌,生活中如何控制发怒呢?
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使自己产生愤怒的情绪。假如能想方设法躲开这种不良刺激,暂时回避一下,就可避免矛盾激化,消除愤怒情绪的产生。
2.人在发怒时,大脑皮层有一个较强烈的兴奋灶在起作用,使怒火越烧越旺。如果这时能听听音乐、唱唱歌等,可使怒气烟消云散。
3.当自己的内心深处躁动、不满、愤怒时,要坦率地找一个信得过的人地讲出来,即可泄怒。若情绪控制不住,也不妨随之发泄出来。
·心悸时离不开少冲穴的安慰
“位置及取穴”:位于左右手部,小指指甲下缘,靠无名指侧的边缘上。
“功效及主治”:醒神开窍,泻热除烦。主治心悸、喉咙疼痛、胸部疼痛等。
所谓心悸就是指自觉心中惶惶不安,表现为有心慌、心跳、胸闷等。发作时,以心慌、心跳且不能自止为主要特征。
中医认为,心悸是由于心之气血不足,复受惊、恐、忧、思、过劳、饮酒等所扰,使之心阴心阳失去平衡协调所致。
健康的人一般在剧烈运动、精神高度紧张或高度兴奋时才会感觉到心悸,属于正常情况,不必顾虑。如果受某些疾病的影响,心悸持续了好多天,若还伴呼吸困难或其他现象,就要去医院就诊,以确定心脏有无异常。
不过,也常有心脏毫无异常却发生的情况。像自律神经失调症或心脏神经症状就是这样。这类病人即使医生再怎么说明心脏并无异常,每次只要发生心悸、仍会笼罩在不安中。因此,对于这些非常介意心悸的人,除了接受医生的检查外,请刺激少冲穴看看。
要找少冲穴很简单,这个穴道位于左右手部,小指指甲下缘,靠无名指侧的边缘上。若要预防心悸,每天刺激少冲穴2~3次,每次指压20秒左右。
若是突然心悸的很厉害时,可用牙齿稍稍用力咬小指,用以刺激此穴。在咬住的期间,心悸会受到抑制。
你还要这样做——
心悸时的注意事项:
1.饮食以易消化、多维生素、低盐、低脂肪及丰富的蛋白质为原则,根据具体病情而定,注意有无心力衰竭、低血钾、低钙等情况。
2.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到心情平静、安宁、舒畅,避免一切不良因素的刺激。
3.注意生活规律的调节,注意劳逸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