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爱情也很慢。如果说李商隐的《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是两个有情人的节奏缓慢地玩暧昧;那么柳永的名篇《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便是两个确定关系后的恋人分别时的千般不舍,万般挂念;而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呢,便是结为连理的夫妻相隔异地时长长久久的思念。
古人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他们对旅游的热衷丝毫不亚于现代人。虽然没有交通上的便利条件,胜在心态悠闲。公元848年9月,杜牧从浙江出发,要到长安当官,一路上也不着急,游游山玩玩水作作诗,抵达目的地已经是12月,真有闲情逸致。
朋友之间,交往也慢,既随意,又悠闲。在一则小故事里,有一个人去很远的人家做客,结果等他到的时候,主人正睡觉,他就坐在门口等主人出来,等着等着,他自己也睡着了。主人出来一看,客人在睡,哦,别叫醒他了,我也继续睡吧,于是他也坐在一边睡着了。结果客人醒来一看,哦,主人来迎接我,又睡着了,那我也继续睡吧。就这么,一天过去了,天黑了,客人也就回家了。主人和客人之间,就被一种淡然、随性的友情萦绕。
古时候邮路传递信件也慢,一封信件发出,驿站一站一站递转,不知道多久对方才能收到。消息慢慢行走在千山万水之间,一头连着递者的思念,一头连着受者的思念,时间越长,发酵时间越久,思念越醇厚。而思念之后的相见,分外激动与温暖。
明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一件趣事:“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一幅画,一直画九九八十一天,日子也慢,心也悠闲,才有心思一笔一笔画梅瓣。
而慢生活中的诗意无处不在,就像张潮在《幽梦影》里所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想想看,我们有多久没有侧耳倾听过鸟声、蝉声、虫声、雪听、棋声、箫声、水声、橹声、风声、雨声了?之所以没有听,是因为我们步调不肯慢,心态不肯闲;快快吃完,快快工作;快快干完,快快休闲;快快读完,快快卖弄;快快爱完,快快结婚,十足的煞风景。
曾经有一个问题这样问:“你是来生的,还是来死的?”若回答是来生的,那就选择慢生活吧;如果回答是来死的,那只管去快,最终身体疲惫,心理疲惫,一路“奔死”,头也不回--人心是枝头的花,过快的生活节奏最容易吹落了它。
箭在弦上,也可不发
袁绍和曹操打仗,陈琳遵袁绍命檄文骂曹,连曹操的祖宗八辈都骂进去了。后来袁绍败了,陈琳降了,曹操说你骂我骂得忒难听了。陈琳辩解说我是“矢在箭上,不可不发”。于是,这个成语也就流传下来了,顺带流传下来的,还有这样一种思维定势:箭在弦上,一定要发。
也是,弓已拉圆,弦已张满,作为一根箭,它的使命好像就是刺破虚空,一击命中。万不可众目睽睽之下再收回箭袋,丢不起那个人。
2008年的北京奥运,“飞人”刘翔毫无疑问是夺金的最大热门。“万众瞩目”的说法不是夸张而是缩水,盯着他的何止万人,国内的,国外的,电视机前的,赛场上的,亲戚,朋友,教练,记者,认识的,不认识的,目光炯炯,堪比探照灯,都等着看他怎样刷新纪录,收金入袋,为国争光,头角峥嵘。
结果,比赛的号角响了,别的“箭”都嗖嗖往前冲了,他却跑出去两三步,面容扭曲,停步,下蹲,退赛,走人。
举国哗然,骂声一片,寒风峻烈,惊涛拍岸。他说我跟腱受伤了,大家说你怎么不咬牙坚持?他说我若坚持,这只脚就废了,大家说体育是勇者的舞台,你不配站在上面。大家口诛笔伐,恨不得把他扒皮示众,纷纷扬扬,如扬沸汤,那段时间刘翔的狼狈恐怕真的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就是那箭在弦上而不发者的下场。
结果2011年末,刘翔养伤三年,在韩国大邱田径世锦赛上一举摘银,获世界劳伦斯体育奖“最佳复出奖”提名,同一天又获国内体坛风云人物奖“年度最佳男运动员奖”提名。蛰伏三年,他再次把弓拉圆,终于射出一支漂亮的利箭--若无此前的临阵收箭,也无今日的再续辉煌。
看起来,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那得看是在什么情形之下。若是明知箭射出去的结果是弓断箭折,还要把自己当成一支利箭嗖嗖地往出射,那不叫勇敢,叫头脑发热;若是衡量局势,冷静明智,及时收弓撤力,虽是当时背了骂名,却是绿水长天,留下青山。
两年前,我们本地出了一起绑架案,两名高中生密谋绑架一名家境富有的初中生,好勒索赎金。不过他们不想暴力为之,想要怀柔,最好诱拐对方从家里替他们偷出钱。打着这个如意算盘,两个人为了接近这个学生,煞费心机地制造巧遇,再请吃饭、请看电影、陪打游戏,想尽一切办法赢得对方信任。结果对方虽然年龄小,却警惕性很高,诱拐不成,高中生A便想霸王硬上弓,绑了要钱,高中生B觉得毕竟相处这么长时间,心中不忍,说要不就算了,被抓住了咱们都完蛋。结果却被A一句话打消疑虑,A说:“箭在弦上,这时候犹犹豫豫,还算个男子汉?”B热血冲脑,那就绑!
结果几枝箭嗖嗖连射,第一箭是绑架,第二箭是勒索,第三箭是杀人灭口,第四箭……没了,两个人身陷囹圄,法律自有公正。
所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句话,实在是有大问题。一方面,凡事要看得长远,即使弓圆弦满,利箭映着碧日寒光闪闪,若是时机不对,亦不可盲目发箭,否则饮恨终生;一方面,凡事要左右掂量,就便是一切都准备得千周万全,若是行不义不智之事,哪怕是最后关头,箭在弦上,又何妨息弓罢箭,总好过后悔终生。
箭在弦上,也可不发啊。
惭愧也是一种德行
“莎衫筠笠,正是村村农务急,绿水千畦,惭愧秧针出得齐。”卢炳的这半首《减字木兰花》翻成白话,就是青箬笠,绿蓑衣,挽着脚杆下田地,绿水千畦,唉呀惭愧,碧洼清波秧针细。本是活画出一片好光阴,可是奇怪,农人见禾苗整齐,正该喜悦,为什么要惭愧呢?
所以说他懂农人的心:撅腚向天,俯首向地,纷纷碎碎的汗珠子,这样拼死劳力赢得能预见年丰岁稔的好景致,却并不骄矜自喜,而最知惜福,好比是撒骰子,偶然撒出个好点子,便觉是上天眷顾,于是觉得难得、侥幸、欣喜,于是“惭愧。”
胡兰成《今生今世》里说:“中国旧小说里英雄上阵得了胜或者箭中红心,每暗叫一声惭愧”,也是这个意思。就连陆游都“行年九十未龙锺,惭愧天公久见容”,也并不把自己活九十还耳聪目明当成自己会养生的效果,而是觉得虽是己身无德,却劳天公格外偏爱,于是惭愧。
有惭愧心的人,每天总是问问自己:“我做得好吗?我有没有对得起别人?”没有惭愧心的人,却是会根根怒眉如针,一声声质问别人:“你做得好吗?你有没有对得起我?”佛家忌“我执”,皆因“我执”太盛,则天地间只有一个“我”字,“我”是最大的、最好的、最该得着的、最不该失去的,花也是我的,叶也是我的,世间金粉繁华俱都该归我,清风明月又不能白给了别人。有惭愧心的人则如会使化骨绵掌的高人,把“我执”一一化去,所以《遗教经》上又说:“惭愧之服,无上庄严。”庄严就在于,有惭愧之心的人觉得,花本不属我我却得见,叶不属我我也得见,金粉繁华哪里该有我的份呢?惭愧,上天垂怜于我,我享受这些真是该惭愧的。
所以惭愧是自见其小、自见其俗、自见其弱、自见其短而自觉的红晕上了粉面。见高人圣者自然要叫惭愧,见乞丐行走路上而自己衣装鲜亮,也要暗叫一声惭愧,那意思未必一定是也要自己污服秽衣,不过是叫自己起惜福之心,知道悯恤他人:未必讨吃要饭的为人做人不如己,不过是天生际遇相异,所以万不可端起一个傲然的架式,从鼻尖底下看人;见人做了侠义的事、仁和慈悯的事,更要暗叫一声惭愧,因同样的事情当头,未必自己就能如人,或有心无力,或有力却无心,都值得惭愧;即便如人一样做了,也要叫一声惭愧,因惭愧自己不能做更大更好的事,好比一块布由于幅面所限,不能绣一朵更大的牡丹;抑或因了幸运,自己竟能成了大事,那更是要叫一声惭愧,因必定是有上天眷顾,才能成器,这一声惭愧,是叫自己把头低下来,不可因之多加了傲慢冷然杀伐之气。
惭愧,我不如他。
惭愧,竟见垂怜。
惭愧,当做之事未做。
惭愧,分外的福分竟得。
一切都值得惭愧。贾母祷天,未必不是因知惭愧而惜福。她虽待见凤姐,凤姐却是一个不知惭愧的人。她受了大婆婆的气也会羞得脸紫胀而气恨难填,又因从她房里抄出高利贷的债券连累家运而羞愤欲死,却不会因贪酷致人而死而惭愧,所以她是无本的花,无根的叶,又如剁了尾巴当街跳踉的猴,虽是热闹,后事终难继。
一本书里解汉字“惭愧”,说它是“心鬼为愧,心中有鬼也。斩心为惭,斩除心中之鬼,是为惭愧。人若知惭愧,常斩心中鬼,则鬼无处藏无处生。心中无鬼则问心无愧!”真是饭可以乱吃,话不敢乱讲,敢说自己问心无愧的,倒多半是大话,真值得惭愧。
惭愧是一种德行,好比一丝阴影,旷野骄阳下行路的一蓬花叶,直待我们“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也是藏起来的暗器,再躲也没用,不定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刻,以什么方式,我们就会和它来一个猛烈的不期而遇--一箭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