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89800000001

第1章 序

徐子方

美国当代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说过:“反主流文化是生活方式的一次革命。”在许多情况下,社会变革是导致文化转型的媒介,文化转型本质上体现为社会主流文化(主体为生活方式)的位移。在元代,这种位移的完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元文化并存取代了儒家文化独尊,另一是俗文化取代雅文化上升为社会思想文化之主流。而这是元王朝在思想文化上独立于此前历代中原王朝的主要特征,从深层意义上说,它是草原游牧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对内陆农耕文化及思想观念强力冲撞之必然结果。

公元13世纪元帝国的建立是古代史上特别引人注目的事件,它标志着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少数民族掌握了全国政权。元王朝的建立客观上是对中国古代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巨大冲击,一度动摇了后者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众所周知,儒学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即成了汉民族传统文化之核心。隋唐时,统治者将诗文作为国家选拔治国人才的科举考试的主要形式,儒学进一步强化了官学的色彩。宋以后理学大兴,儒学亦变得更加精致和深刻,魏晋时儒学和文艺间一度疏离的关系得到了相当程度的修补和完善,而元帝国的建立则又使得这一切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美国学者雷蒙德.G·奥康纳以一个局外人身份看到了这一点,他指出“蒙古族统治对中国艺术的基本贡献是三重的。首先,它使国家统一起来,便于本土艺术风格和思想观念的交流;其次,它把艺术家从宋朝朝廷与画院强加于人的愚蠢而荒谬的栓桔中解放出来;另外,它为中国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盛行的艺术运动与技巧打通了道路。不仅如此,蒙古族统治者在鼓励和资助符合其自身审美观的艺术派别的同时,从不干涉任何其他类型、风格或技巧的艺术创作。”奥康纳是从统治者政策层面对艺术的促进作用角度立论的,与传统过多强调元王朝统治阴暗面相比无疑更具科学性。当然,谈论艺术最终还必须回到艺术本身。明人陈继儒最早对元代文化和艺术的独特性做了描述:

先秦两汉诗文具备,晋人清谈、书法,六朝人四六,唐人诗、小说,宋人诗余,元人画与南北剧,皆自独立一代。

他说的不错,元代艺术最具代表性的正是元曲和文人画。也正因此,迄今人们对元代各门类艺术如元曲、文人画和实用工艺等方面成就进行了充分探讨,成果可谓丰硕。但同样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较少从一般艺术学角度进行宏通研究,即使李希凡主编的《中华艺术通史》等少数几种也限于体例未能形成专题。二是对于元代在整个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问题缺乏科学认识,未能站在主流嬗变和类型更替之高度看待元代艺术。更有学者论定宋代艺术已经完成了近代意义上的转变,似乎后半部中国艺术史应当从宋代开始写起,至于元代,似乎从不曾有自身独立价值,只是依附于宋方得存在,所谓“宋元不可分”。显而易见,这两类问题之根源,在于忽视了艺术史研究必须“合主流性”和“合规律性”两大原则,就事论事,见树木不见森林,未能真正站到历史和学科的高度审视元代艺术。

从历史和学科的角度不难看出,元代艺术最值得重视在于以下两方面:一是元杂剧的崛起和元曲四大家的出现显示了世俗戏剧综合性艺术已由此前受鄙视被贬斥而上升为社会文化的主流,歌舞音乐让位于戏曲音乐;二是赵孟頫及元四家为代表文人画由此前偏于一隅而蔚为大国,明清时期这种文人艺术更增加了文人书法和江南私家园林的成分。与此前艺术服务于礼乐、政制、宗教和统治者个人爱好不同,本时期中国艺术更重视市井大众的需要,以及中下层文人士大夫力图挣脱外在精神束缚的情感宣泄,尤其是前者,它实际上代表艺术史新趋势,如果说秦汉以前的上古艺术更多的是从艺术品角度发现美,魏晋之后的中古艺术增加了重个人原创的艺术家的因素,由元代开始的近古艺术则在艺术品、艺术家之外看到了艺术的接受主体--世俗大众。非但如此,艺术规律还具有自身的本质,它涵盖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两大类,不能以偏概全迁就艺术等同于视角文化的约定俗成,这一点无言自明。

至于主流,则是一个既老且新的问题。主流何谓?占主导地位决定事物发展方向耳。更具体地来说,元代艺术至少在三个方面决定了中国艺术史的发展进程:(1)文人画由此开始上升为中国古代绘画史的主流。我们承认,宋代甚至在唐代已经具有了文人画的意识和创作,王维、文同、苏轼等人且为其杰出代表,但在唐宋,整个社会的精神主体还是传统文化及其表现形式,崇尚写实、追求技法的宫廷画和宗教画始终占据画坛主流地位,标榜写意、不尚技法的文人画尽管出现并得到一部分士大夫的青睐,但始终未蔚为大观。而至元代,黄公望、吴镇、王蒙和倪瓒作为元画四大家将文人画创作推向了巅峰,并影响了元明两代主流画坛,体现在风格上,自元代开始,造型艺术主体由尚实转向尚意,这些都是宋人所难以想象的;(2)元曲的崛起标志着综合性艺术第一次在中国艺术史上取得了支配地位,这同样具有里程碑意义。其实还不仅是戏剧,就艺术分类而言,元代完成了听觉艺术的转型与综合性艺术的提升;元曲在音乐方面的成就也足以扭转历史。元杂剧所代表的戏曲音乐标志着中国古代音乐史翻开新的也是最后的一章。如果我们将先秦礼乐看作上古音乐的代表,魏晋后大曲歌舞作为中古音乐的典范的话,则以戏曲音乐为标志,中国音乐史的近古阶段开始了;(3)元代标志着中国近古艺术的开端。除了戏曲和文人画等新型艺术种类外,传统诗文、界画、寺院造像以及十六天魔舞为代表的宫廷艺术、宗教艺术依旧占有一定的地位,它们和新兴文人艺术和世俗艺术和平共处,所有曾经发生过的艺术形式大都能找到生长乃至复苏的机遇,艺术品、艺术家和艺术受众一道构成了艺术王国的有机主体。这种多元化的特色还表现为对海外异域艺术的包容和消化,元代空前扩大的版图更集中了来自欧洲、西亚的异邦艺术。尼泊尔工匠阿尼哥和内地汉人士大夫刘秉忠合作设计建造的大都和上都宫城、受西亚乃至欧洲文化影响的“纳石失”织锦、青花、釉里红瓷器都可以看到来自草原文化、外来文化和中国固有文化交流的结果,这实际上反映了儒家大一统观念空前淡薄的元王朝具有吸纳、包容和消化多民族乃至外来文化的能力,客观上为时代的审美解放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元代艺术发生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以至于为艺术史开辟一个近古时代。

元代艺术的这些根本性变革也是时代思想文化尤其是文艺思潮交互发展的必然结果。谁都知道,文学史上直到两宋皆以诗歌散文抒情短制为主流,小说戏曲虽已产生却只能局于一隅,为引导社会潮流的精英群体所不屑。所有这一切直到元代才得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在过去一篇文章中曾经这样分析宋元之际文化变革及其后果:

元帝国的建立对汉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强力冲击,它摧毁了汉族士子所赖以依托的精神支柱,原来处于独尊地位的传统道德观念在短时间内即被翻了个儿,而与之联系着的以抒情言志为中心的传统文论也随之失掉了制约力量,又遇上由于外来宗教的影响而得到大大刺激的民族综合和想象能力的适宜土壤,我国古代长篇叙事文学和综合艺术的产生和繁荣便是水到渠成和不可避免的了。

这当然主要是在说明文化转型、观念变化和文学创新的互动,但同样的互动又何尝不作用于艺术领域。今天看来,除了肆行民族歧视、毁坏中原文化等消极面外,元代思想和文化领域也有十分积极的因素,统治者始终对中外各种文化思想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三教”之外,基督教、伊斯兰教都为统治者所包容,元代空前广大的疆域也有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眼界也较前开阔,旧有的精神意识、习惯信仰随着汉族传统文化受冲击也都不能不动摇和解体,人们思想上所受的束缚相对来说有了一定的放松,传统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研究它们正是我们今天进一步打开元代艺术乃至中国古代艺术史奥秘的一把钥匙。这方面学术界已有的成果并不太多,需要人们进行更多探索。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奉献在读者面前的洪畅《元代艺术观念研究》一书就特别值得关注。

洪畅是我已经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本书就是她的博士学位论文。书中借鉴观念史的研究方法,截取了从蒙古建国到元顺帝至正这一历史阶段,旨在对元代艺术观念做出梳理和阐释,探索元代艺术观念与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的三维互动,挖掘元代艺术发展的内在动因和潜在规律,进而确定元代“艺术观念”在中国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定位和时代意义。作者认为,以“诗本性情”的艺术本质观念、“游戏翰墨”的艺术创作观念和“琴书悦性情”的艺术功能观念为审美指向,元代实现了中国古代的艺术活动与艺术观念从技术到艺术、从实用到娱戏的转变,从讲求法度到游刃法度、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也在古典主义美学范围内将审美的视线由和谐美好转向了世俗丑怪,审美发展为审丑,实现了从雅俗分流到俗融合的审美转向,呈示出中国古代艺术观念向近古的演进。这其中当然有着对我的观点的理解和消化,但更多的是她自己的领悟与创新。以此为指导思想,洪畅完成了她的学位论文,并在2010年以优秀的成绩顺利通过了答辩,赴天津工作两年间,她的思考又有了新的飞跃,取得新的突破,出版社在当前学术著作出版困难的情况下愿意接受出版,这本身也是对洪畅所作努力的肯定,作为导师,我感到很欣慰。出版之前,洪畅要我做一篇序,于情于理,这当然都是一件义不容辞的事。唯最近诸事冗杂,少有时间坐下来写东西,拉拉杂杂敷衍成篇,算是对她的鼓励。希望她再接再厉,在未来的科研和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2012年8月于南京

同类推荐
  • 古化石(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古化石(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评剧

    评剧

    《评剧》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浮华影像的背后:华语大片的生存策略

    浮华影像的背后:华语大片的生存策略

    本书关注中国近年电影的焦点问题,从新的理论视野展开整合与比较,对华语大片的本体特征、语境、功能、前景等进行系统论述,同时引发出对大众美学、主流意识、类型和超类型、明星制、数字美学等相关命题的思考。
  • 京剧·灯谜·典故

    京剧·灯谜·典故

    本书汇集的灯谜,皆以京剧剧目名称,或著名京剧艺术家,或耳熟能详的经典唱词为谜底。并介绍与谜底相关的典故和知识。
  • 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真正的文化艺术和哲学总是一方面保持着它与自身历史和社会的联系,另一方面也保持着它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的本质。只要在这一脉络中继续努力,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期待一个“文化艺术哲学”王国的出现。为了帮助广大青年朋友提高艺术修养,特别是为了帮助广大文艺爱好者报考各类艺术院校,或者参与各类电视选秀活动(包括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主持人大奖赛等),我们组织全国部分艺术院校、媒体及文艺团体的相关专家、学者和教授共同编写了这本《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热门推荐
  • 两年前被我甩的丑比现在是校花

    两年前被我甩的丑比现在是校花

    别的班有四大美女,我们班有四大丑逼。我的同桌是四大丑逼之一,刘海特长,衣服特土,也不怎么爱说话,同学都有点欺负她,我也不大喜欢和她说话。不过她作为同桌还算敬业,经常把作业借给我抄,还会提醒我窗外有班主任,所以我也尽量照顾她吧
  • 黑桃皇后是只鸡

    黑桃皇后是只鸡

    本书为俄罗斯众多著名作家的动物文学合集,文章生动有趣又不乏诗意,让人在阅读的同时,好似亲身处在朝气蓬勃的大自然里,而那些可爱、单纯的大自然的精灵,就在自己身边…… 本分册包括:《孩子和野鸭子》、《凤头麦鸡》、《白脖子熊》、《黑桃皇后是只鸡》等。
  • 再无岁月可倾诉

    再无岁月可倾诉

    你说过要好好照顾我,要带我去很多地方。你说过很多次你爱我,没有我你不知道怎样生活。后来,我的岁月再不见你,你的故事我也再没听说过。我知道,再无岁月可倾诉。
  • 丹武双魂

    丹武双魂

    往日的妖孽天才被红颜暗算,全身经脉尽断,被人扔下悬崖,碰到有着和自己同样遭遇的武帝灵魂,从此以后,一人之躯住着两人之魂,成就世界第一武皇!无人能敌!报仇!财富!功法!剑技!皇室天才?被我踩在脚下!世间第一妖孽?欺负我兄弟,照样死!武尊都被我踩在脚下!
  • 与你相伴,杀生丸

    与你相伴,杀生丸

    一个阴晴不定的纯种吸血鬼少女遇上一个纯种冰山犬妖少爷,要强的他们明明应该天天吵架,但却让别人羡慕,小时候的约定由今天来实现,他们的路上会有怎样的坎坷呢?
  • 圣母孔雀明王尊经启白仪

    圣母孔雀明王尊经启白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龙王血契

    龙王血契

    异世界少年冷桦天赋惊人,觉醒时刻,天地异象,惊动了凶兽龙王,在机缘巧合之下,与龙王签订血契,展开了一段冒险之旅!(冷鹘的第一部作品,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雷武战尊

    雷武战尊

    修炼无岁月,弹指一挥间。强者之路,需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本心。……少年秦立,偶获一枚神秘雷印,从此踏上一条傲世凌尘的修炼大道。一息山河破,气吞万里云;一念九天倾,半步动乾坤。浩瀚武域,九州之地。紫金战名,震慑天地。武之道无边,鏖战九重天!
  • 倾世绝宠吸血萌妃乱天下

    倾世绝宠吸血萌妃乱天下

    她,二十一世纪的金牌杀手,一场阴谋,一场穿越,让她成为世人唾弃的血灵!父亲因陷害而死,母亲也因她而死。一次相遇,跨越千年。为她而来!为让血灵重归于世间,她修仙拜师,只是为盗取师父身边那能看尽尘世一切的神火。他与她相恋,却不知他是魔界那高高在上的魔神,她轮回九世,难道如今还要重蹈一千年前的覆辙?神火被盗,一切的矛头都指向了她,她还有什么话可说?看到他给她的神火中发生的那一切,她只希望自己的来事不要再遇到他了,她也累了……
  • 穿越成皇之风华绝代

    穿越成皇之风华绝代

    现代退役杀手在一次聚会中被杀,却意外的灵魂穿越到异世大陆,成为那高高在上的皇帝,可这个皇帝却是个喜好男风的皇帝。而且此时四面楚歌,外敌入侵,加之这个皇帝没有实权……她欲哭无泪,喜好男风就罢了,还没有实权,丢了这个烂摊子给她,她要怎么办。一个杀手来到异世大陆当皇帝,而且还要收拾烂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