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17900000032

第32章 附录(3)

商代的衣形,主要由衣领、衣衽、衣袖、衣带组成。奴隶主贵族穿着的上衣、领袖、下裙等部位,均施以镶边工艺,以获得增固及美观的效果。交领右衽是中国最早的上衣领式,其形制为两衽交掩于前胸,前衽向右斜垂于袖下。右衽形式经历代传袭,成为汉民族衣式的主要特征之一。商代衣袖多为窄袖制,而衣袖的出现,说明服装形制摆脱了原始的围裹状,开始适应生活。依体定形原则在商代已经确立。下裳是中国古代遮蔽下体的最早服装形式。“裳”也可写作“常”,“常”字在《说文解字》中释为“下帬也”,“帬”为裙的古体字,裳、裙相同。围系于身体下部的原始裙装,发展到黄帝时代,演变为下裳,至周代趋于完备。

首饰作为服装整体的一部分,随着服装形式的具备,在原始首饰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新水平。这一时期,主要首饰种类有发饰、颈饰、耳饰、手饰等。殷商妇好墓出土的499件骨笄和28件玉笄展示了当时主要发饰笄的精美。笄为针状,初为束发固髻之用,以后发展为实用与装饰兼得而以装饰为主,秦汉后称为簪,两股分叉状的称为钗。颈饰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具审美意义。耳饰又称瑱、珥珰、耳环等,《古今事物考》曰:“珥,女子耳珠也,自妲己始之,以效岛夷之饰。”是说商王纣的宠妃妲己仿效边域少数民族开始戴珥。耳饰分穿耳饰和不穿耳饰两种,质料从石发展到玉、金等。手饰分为戴于手指的指环(也称戒指、代指、驱环等)和戴于手腕的镯钏(即手镯、腕环等)。

②周代的服饰制度

由西周至汉代,是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定型阶段。周代的社会经济在殷商的基础上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在作为生活物质生产领域的纺织业中,育蚕、纺绩、练漂、染色以及服装制作等分工愈加繁细,并设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由于纺织技术的提高,服装材料除麻葛织物及罗、帛、纱、绫、绢、绮、纨等丝织物外,又出现了锦这一品种。锦字从“金”部,与帛组合,可知其制技繁难,其价如金。

周代分封制的建立,使阶级间的差别极为明显。周代为了维护其统治,除沿袭商代宗法思想外,还利用宗法关系以及等级制,建立了一套完整严格的礼仪制度。服饰作为标识等级、服务于礼仪规范的外在形式,也有系统、严谨的制度,当时上至天子、卿士,下至庶民百姓,服饰各有等别,不得僭越。周代的这一别尊卑、昭等级的服饰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深远,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被视为服制之源,效仿传承。

据《周礼》等书记载,周代帝王后妃及百官在吉、凶、军、宾、嘉等五大礼仪中,根据不同身份等级,衣冠有别、各有其制,并设有“司服”官,专门掌管其服制的实施。冕服源于夏商,是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等在祭祀、登基、朝贺等重大礼仪场合穿着的礼服。其在周代形成定制,成为周代服装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冕冠是各种礼仪中所戴的最为显贵的礼冠。玄衣纁是冕服的主体服装,为上衣下裳形制。玄衣即为黑色的上衣,纁为绛色的围裳,并采用十二章纹作为图案,装饰于衣裳之上,所饰纹样还有绘衣、绣裳之别。十二章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种。每一章纹图像皆有特定的含义,象征帝王贵族的操行品德及威仪。周代对王后、贵妇也设礼仪服制,如定棒衣、揄狄、阙翟、鞠衣、展衣、褖衣六种衣式为王后礼服,亦称王后六服。六服中惟褖衣为王后专用,另外五服为其他贵族妇女所用,在礼仪场合按等级穿用。

周代除冕服外,另有弁服、裘、袍、深衣等衣制。弁服为古代次于冕服的一种服饰。裘为一种寒衣,以白色狐裘为贵,天子才能穿。袍为长衣式服装,上下连体,无衣、裳之别,袍设夹里,内絮丝绵。因当时丝绵有限,除天子百官外,庶民则只絮粗麻等物。袍初为内衣,战国时期开始作为外服穿用,汉代以后逐渐普及。深衣形制早于袍,是中国古代继上衣下裳之后出现的又一服装类型,其特点为上衣下裳缝合连属,通体一式。深衣与上衣下裳并称为中国古代两大服装形制,对后世的服装影响很大。以后出现的袍服、长衫、禅衣等通体服装,均沿于深衣形制。

周代除礼仪场合足下着舄外,便居时则穿着屦。屦也为先秦鞋的通称,汉代则通称履。屦一般用麻葛材料制作,单底以适宜便居穿用。战国时期,西北游牧民族的靴渐渐传入中原。靴为皮制,多为高筒,适宜骑乘。冠帽发式作为服饰整体的一部分,至周代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具有了礼俗色彩。这一时期,上层男子20岁成年,需进行加冠之礼,谓之“冠礼”。女子插笄不但用于束发固髻,也作为成年、婚否的标识。按定制,女子许嫁者15岁举行笄礼,以插笄区分女性身份。

③赵武灵王施行服装改制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大变异时期,各诸侯国出现了服制有别、异彩纷呈的局面。战国时期战争频繁,西北胡人部落南下侵扰,使赵国国君赵武灵王(公元前325~前299年)毅然施行服式改革,即废宽博衣式,改穿紧身窄袖短衣及长裤革靴的胡装,赵国的服装改制,对于固疆域、强军旅起了巨大的作用。同时,胡装也第一次较大规模地进入中原地区。

秦汉六朝服饰

1.秦汉服饰仪制

①从今弃古。统一服制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在全国颁行“书同文,车同轨,兼收六国车旗服御”等一系列措施,建立起包括衣冠服制在内的各项统一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秦代的服饰制度,遵循从今弃古的原则,废除周代繁缛的冕服制度,仅保留在典仪上最轻的小祀礼服玄冕,作为礼仪之服。袍服至秦代已较为普及,秦代规定三品以上职官可穿深袍、深衣,庶民为白袍。对于其他服饰,秦代一般在沿用春秋战国某些形制的基础上,加以简化,力求实用。

②峨冠博带

汉代是中国古代传统服装的定型时期。西汉时期,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尊卑等级秩序,对一般官吏及商贾的冠戴及服装质料,朝廷均颁有明文律令,这成为颁行服禁的开端。东汉时期,礼仪服饰恢复了周代的冕服制度,并不断增加新内容。这一时期,中国古代服饰日趋完备,成为历代服饰发展的基础。汉代天子的袍服随五时行色,即春服青色,夏服朱色,季夏服黄色,秋服白色,冬服黑色。汉代仕宦的便居常服多为禅衣。禅衣与袍服形制类同,用单层布帛制作,汉代文人庶民也多穿用。汉代除深衣、袍、禅衣等上下连体的服装外,另有衫、襦两式短衣,男子穿着也较为普遍。

在中国古代,裤装的产生比衣裙晚,至商代末期才在一定范围内穿用。可知早期裤装为无裆的套裤形状。

秦汉时期男子的首服在前代的基础上变化较大。战国以前,男子大多只用帽冠罩戴于发髻之上,一作首服,二又约发。战国以后至秦汉时期,则开始用巾裹头。巾用一种方形的布帛裁制而成。

汉代的冠帽,作为区别尊卑等级的标识,形制在承袭周代古制、兼收战国式样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渐形成品式繁多、较为完备的冠戴制度。先秦时期的冠帽,主要从属于礼仪规范,而汉代的冠帽则更多地从属于尊卑有序的封建制度。

汉代的等级秩序,不仅体现在冠巾上,也体现在腰间系束的佩绶上。其绶带的颜色、织制方法等都因佩带人官阶、身份的不同而各异。

秦汉时期,深衣制的连体长裙已成为妇女的主要装束。由于上体襦衫短衣和下体长裙等衣式逐渐完善,中国古代女装中典型的裙衣配用形制,也基本确立。

汉代裙服,在古制下裳的基础上,已形成上窄下阔,下长曳地的基本定式,褶裥已被应用,纹饰也愈加丰富。下裳成为妇女不分贵贱皆可穿用的装束。

秦代以后,足装均称为履,式样品种日益增多,主要有出行时穿着的木履,用丝、帛、皮革、麻草制作的各式鞋履等。岐头履为汉代的足装,其形为鞋头上翘,也称翘头履。鞋头上翘为中国古代足履形状的重要特色,形式均为定俗。

挽髻为中国古代妇女主要的发式装饰形式。汉代妇女的发髻上,多插加各种首饰。步摇为贵族妇女发髻上的主要首饰。

③车旅戎装

甲胄是古代战争中用于防护身体的特殊服装。春秋战国至秦汉,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用于防护身首的甲胄也日臻完备,铁质的铠甲已广泛应用,穿缀成衣的鱼鳞状甲片更加细密,结构也更趋合理。在兵戎相见的战场上,身着铠甲,头戴兜鍪参战,既能有效地防护身体,又可壮其军威。

2.魏晋崇尚宽衣博带

魏晋至唐代是中国服饰发展的丰富阶段。

魏晋时期的服饰,由于受宗教观念、玄学思想、多民族文化交融三方面的冲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形制在继承秦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变异出新的时代风貌。晋代葛洪在《抱朴子·讥惑篇》中有段生动的记述:“丧乱以来,事物屡变,冠履衣服,袖袂财制,日月改易,无复一定,乍长乍短,一广一狭,忽高忽卑,或粗或细,所饰无常以同为快。”

同类推荐
  • 当代中国译制

    当代中国译制

    有人说如果没有翻译,西方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传到中国;如果没有翻译,中国的四大发明也不可能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如果说译制是电影在世界各国沟通交流的桥梁,那么译制工作者就是世界电影的普罗米修斯。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译制的过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翻译或者配音,因为诸多的译制生产元素,再加上生产之外的政策要素和市场要素构成了现代中国社会的译制文化。显然,当代的译制文化不仅仅涉及外来作品的引进,而且包括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以及国产影视作品的对外输出,由此才能说明译制的全部意义。希望通过此书,把我们对译制工作的热爱、体验和认识奉献给广大读者。
  • 中国折扇

    中国折扇

    扇子起源于我国的远古时代,从考古资料推测,扇子的应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之后,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扇子的种类和用途都在不断地演变,扇文化也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折扇》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折扇文化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收藏的江湖

    收藏的江湖

    本书采用大量现场实景图片及犀利精准的文字纪实方法,对收藏领域里的现状、群体等进行毫不留情的曝光,并以专业的角度给予分析和阐述。再现了作者亲身经历的一桩桩黑幕重重的文物拍卖、一个个假专家的道貌岸然、一幕幕骇人听闻的古玩诈骗、一座座山寨博物馆的惊天骗局、一场场真假难辨的“国宝”之争。
  • 手之舞之: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

    手之舞之: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

    本书是国内外舞蹈学研究领域首次对“手舞”进行的研究,作者提出了基本样式性质的手形的概念,试图通过确立中国古典舞三个流派中的基本样式性质的手形,并以此来剖析中国古典舞手舞的一般性规律,进而对中国古典舞的文化脉络进行深入的研究。
  • 怪谈: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

    怪谈: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

    妖怪文化并不是恐怖的文化,也不是猎奇的文化。之所以说妖怪文化到现在仍然有价值,决不是因为被它的光怪陆离照花了眼,而是透过荒诞的表面,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它包含在其中的严肃内核,撇去虚幻的浮沫,我们能够明白地看到它其中蕴涵的真切道理。 日本的女妖敢爱敢恨,正是这强烈的情感使得女妖们血肉丰满,性情激烈,呼之欲出。因为“恨”,她们能不惜一切代价去报仇,去反抗。这些痴人,因为无法化解心中的纠结,又无法将生命瓦全于人世,终于在另一个世界中找到了一席之地,或痛快淋漓、或无可奈何地游荡于苍茫天地之间。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
热门推荐
  • 平凡崛起

    平凡崛起

    想知道官场生存之道吗?想知道如何经商吗?想知道如何在这个社会上有更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吗?那么请您慢慢的品鉴本书吧。交流QQ群:107626470。
  • 婚色之下

    婚色之下

    民政局被逼婚,随便拉个垫背的,也能招揽到叱咤风云的顾氏总裁?写个病毒黑他的电脑,参加个比赛一鸣惊人,小三小四全部赏她们鼻青眼肿……“自大狂,我没给你丢脸吧?”某阳探头探脑地得意道。某尘一把将她拽到怀里,邪肆一笑,“要是能造个人出来就更给我长脸了。”从此以后夜夜缠绵,造人计划如火如荼“我的天啊,救救我吧。”郁寒阳欲哭无泪,这男人精力太旺盛了。顾夜尘摆正她的小脸,“你的天在这。”
  • 都市纨绔仙医

    都市纨绔仙医

    【免费新书】少年莫河,被人陷害逃离家门,狼狈求生。幸得家传玉佩中神秘功法,逆境而上。几根银针飞舞,玄妙的点穴指法,成就少年医仙之名。美女,金钱,地位,都是我的!
  • 别睡,我是好玩的催眠书

    别睡,我是好玩的催眠书

    本书围绕生活中常常面对的一些问题,例如:生活目标难以实现,事业不成功,能力发挥不出来,领导不重视;社交能力越来越差等。这本书就是告诉大家催眠到底怎样发生,他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以及怎样把它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 冰雪少女

    冰雪少女

    千年后,她从冰封中苏醒,面对陌生的一切,她该怎么办?她该如何在异世中生存?且看她玩转异世,捕捉男神......
  • 最牛机器侠

    最牛机器侠

    迪克,一个高智能机器人,外貌以及一切都与常人一样,而他并不知道,自己只是“爸爸”用来代替死去的儿子的“工具”。直到有一天,他被派去保护一个女孩,而当敌人的大刀砍断自己的手臂时,他才明白,自己不过是个机器……后来他发现了另一个惊人秘密!那就是,他的身体里,出现了一股不明力量,那股力量在改变着他的身体……“公主殿下,属下无能!没能找到护法大人的下落!”“都是我不好……要不是我非要他带我去那颗蓝色的星球,就不会这样了!唔……”“公……公主殿下……唉……”
  • 不灭之我

    不灭之我

    谁晓儿女情,花落人空瘦,嫣然一笑苍生苦。人生如一梦,何必傲苍穹,脚踩风云踏苍天。天若不灭,道亦不灭;天道可灭,我亦不灭。敢问浪子凌云志,剑挥苍穹舞九天。我张一鸣即便是踏着尸山血海,也要登上巅峰。要是有人拦我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即使伏尸百万,血流千里又如何。一将功成万骨枯,我要让这永生大陆因我而颤抖!目前唯一qq群:589018623欢迎你的到来。
  • 疯狂超能探险队

    疯狂超能探险队

    3032年,在一个偏远的地方,一个名叫微光学院的超能力学校建立,在几位聪明伶俐的小家伙身边发生了一个个离奇的事件,他们励志要解开世界上所有的未解之迷,
  • 明明很爱我的你

    明明很爱我的你

    十几年前的一场灭门惨案让苏语歌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同时也遇见了注定纠缠一生的男人。爱和恨让他付出了大半生的心血,可遇见她却让自己手无足措,备受煎熬。究竟爱是不是能让人变得不再是从前的自己呢?
  • 巨天中说易经

    巨天中说易经

    中国易经文化博大精深,易经智慧熏染着我们中华东方文明的本色。因为人的成败营谋与易经人文交织并行的历史,人的智思与智慧砺炼在人生谋取成功的过程中,参照和借鉴易经智慧,已经成为当今成功人士协引其事业方向的重要温习和修炼。本书以成功学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为指导,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中外事例,把深奥的易经古文阐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化解人生和管理中的诸多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