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细节,从生活细节中求养生,就要在平时的穿衣、睡眠、起居中找出门道,享受每一刻的健康与快乐。
睡觉的学问
睡眠对于人类非常重要,一个人7天只喝水不进食还能存活,可是不睡眠就只能活4天。睡眠,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日益成为现代人的“奢侈品”。美国一份医学报告指出,现代人工作繁忙,加上夜生活多姿多彩,平均睡眠时间比90年前的人少了一个半小时。
与此同时,由于种种因素引起的失眠则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病症。在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人群中约10%~49%患有失眠症;在我国,过去的一年中,至少有35%的人失眠,17%的人失眠症状相当严重,而睡眠局限在“浅睡眠”的人的比例则高达77.3%。
既然睡眠这么重要,那么睡眠是不是就是闭着眼睛睡觉呢?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中医的睡眠理论从唯物的形神统一出发,认为睡眠、清醒是人体寤与寐之间阴阳动静统一的功能状态,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它包括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昼夜阴阳消长决定人体寤寐。由于天体日月的运转,自然界处于阴阳消长变化之中,其表现为昼夜的交替出现,昼为阳,夜为阴。而人体的阴阳之气也随着消长而变化,于是就有了寤和寐的交替。寤属阳为阳气所主,寐属阴为阴气所主。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二是睡眠的生理基础是营卫运行;人的寤寐变化是以人体营气(营气是行于脉中,富有营养作用的气)、卫气(卫气是行于脉外,具有保卫功能的气)的运行为基础,其中以卫气运行最为相关。人体的睡眠与清醒是受心神的指使,神静则寐,神动则寤;情志过极则难寐。
而现代医学与中国传统中医学存在差异,它们将睡眠分为四期:入睡期,浅睡期,中等深度睡眠期,深度睡眠期。当你进入前两个睡眠期时是在蒙眬状态,易被唤醒,而后两个睡眠期则处于熟睡状态,一般地说熟睡时不易被叫醒。
现代医学研究还表明:睡眠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消除疲劳
睡眠时,人体的精气神皆内守于五脏,若五脏安舒,则气血和调,体温、血压、心率均相对下降,呼吸及内分泌也明显减少,使代谢率降低,体力得以恢复。
保护大脑
大脑在睡眠状态中的耗氧量大大减少,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脑细胞能量的储存,帮助恢复精力,提高脑力效率。
增强免疫
睡眠不但是智力、体力的再创造过程,还是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睡眠中能产生更多的抗原抗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因此现代医学常把睡眠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用来治疗顽固性疼痛及精神疾病。
促进发育
睡眠与儿童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儿童的生长速度在睡眠状态下增快,所以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是儿童身高增长的条件之一。
利于美容
睡眠对皮肤健美有很大的影响。这是由于在睡眠的过程中,皮肤表面分泌和清除过程加强,毛细血管循环增多,加快了皮肤的再生,使得皮肤因劳累过度所造成的颜面憔悴、皮肤出现的细碎皱纹在睡眠中得以恢复。所以说,睡眠也是皮肤美容的基本保证。
睡眠既然有着如此大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保证我们有良好的睡眠质量呢?
良好的睡眠质量必须综合考虑睡姿、睡时、睡境三大要素。
睡姿
睡姿不外乎右侧卧位、左侧卧位、仰卧位和俯卧位四种体位,这四种体位各有利弊,我们看一下,你适合什么样的睡姿。
左侧卧位,不仅会使睡眠时左侧肢体受到压迫、胃排空减慢,而且使心脏在胸腔内所受的压力最大,不利于心脏的输血,也容易做噩梦。
仰卧位,肢体与床铺的接触面积最大,因而不容易疲劳,且有利于肢体和大脑的血液循环。但有些中老年人,特别是比较肥胖的老年人,在仰卧位时易使舌根向后坠缩,引起呼吸不畅而出现打鼾,重度打鼾不仅会影响别人休息,而且可影响肺内气体的交换引起低氧血症。同时仰卧时,手容易放在胸前部压迫心脏,易做噩梦。
右侧卧位,能使全身肌肉松弛,呼吸舒畅,还能使心脏、肺脏和胃肠的生理功能降到最低限度,这时心脏不受压迫,肺脏呼吸自然,能保证身体在睡眠状态下所需要的氧气;由于胃的出口在下方,故有助于胃的内容物的排出。但右侧卧位可使右侧肢体受到压迫,影响血液回流而出现酸痛麻木等不适。
俯卧位,易使呼吸不自由,压迫内脏,引起噩梦,并影响脸部皮肤血液循环,使面部皮肤容易老化。
因此,睡觉不宜选择左侧卧位和俯卧位,最好睡右侧卧位,仰卧位次之,易打鼾的中老年人和有胃炎、消化不良和胃下垂的人最好选择右侧卧位。
睡时
睡眠的时间,一般应保证7小时左右,但仍应以个体差异而定。入睡快而睡眠深者,一般无梦或少梦,睡上5至6个小时,或者更少一点,即可恢复精力;入睡慢而睡眠浅者,常多噩梦,即使睡上10个小时,仍难精神爽快。对后者来说,应通过有效的治疗来改善睡眠质量。光靠延长睡眠时间来弥补是毫无意义的,也是有损健康的。
睡境
睡眠质量的高低,与所处的睡眠环境很有关系。在15℃至24℃气温中,能获得较好的睡眠,过冷或过热,常使人辗转难眠。
另外,对新的睡眠环境不适应,更可能是因室内新地毯、新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散出的异味所致。冬天关门闭窗后,吸烟留下的烟雾以及燃烧不全的煤气,也会令人睡眠不安。此外,一般的人对睡眠还存在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打鼾不是病,只是个人的习惯,其实这是最危险的认识。
俗称的“打呼噜”在现代医学上称之为“鼾症”,以往很少有人关注,近年来才认识到大部分鼾症者属于病态,是一种重要的睡眠呼吸疾病。日间困倦、嗜睡是鼾症者特别是中重度患者的主要表现之一,这种嗜睡常常是难以抗拒的,可以在工作中睡着、可以在谈话中睡着、也可以在开车时睡着,以至骑自行车时睡着而突然摔倒在路上。
为什么鼾症者会出现如此程度的嗜睡?原来鼾症患者的主要问题是睡眠中咽喉处变窄或完全闭和,空气难以进入到身体。他们的睡眠是在与反复出现的呼吸不畅和窒息搏斗中度过的。脑电图可以显示患者的睡眠反复地被气道阻力的升高和严重的低氧血症干扰和打断。由于多年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睡觉,患者可以说是多年没睡过一个好觉,白天不可避免地会发困。而且这种困倦是极度的、不可抵抗的。
嗜睡则会造成感觉、控制力的完全丧失。所以,一旦出现嗜睡的相关症状,应及时到有条件的医院检查,正确地治疗鼾症,以避免发生不测。
健康居室造就美好人生
挡风避雨、驱暖御寒是居室房屋的原始功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家不再满足于居室的单纯居住功能,越来越强调人文关怀,更多地开始关注休闲与健康。绿色住宅、生态住宅、水景住宅、阳光住宅等应运而生。健康住宅也顺时应势地被提了出来。
应当说所谓健康住宅,还是那句老话“以人为本”,它不仅可以包括与居住相关联的物理量,诸如温度、湿度、通风换气效率、噪声、光和空气品质等,而且尚应包括主观性心理因素,诸如:平面空间布局、私密保护、视野景观、感官色彩、材料选择等等。健康住宅的要素还包括回归自然,关注健康,制止因住宅因素不良而引发的疾病,营造益于健康的环境。
从以上所说可以看出来,这些健康住宅的构成要素我们或多或少,似曾相识。这个项目,那个项目,但大多是红花一朵,绿叶一片;一个局部、一个片面考虑得很细,但系统地看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因此说,“摸索的感觉的以人为本”与“系统的量化的以人为本”是不同的,就是此前的住宅与现在提出的“健康住宅”有不同之处。
那么,什么样的住宅才是“系统的量化的以人为本”的住宅呢?具体包括这么一些因素:
空间的健康性
实施公私分区的住宅设计,并对住宅的可改性、设备管道的布局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住宅的室内空气质量、排风排气畅通无阻、防止室内污染和病原体的发生提出要求。
自然环境的亲和性
在建设时尽可能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如地形地貌、树林植被、水源河流,扩大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让人感受真实的对自然的情感。
增加立体绿化和植物立体配置,发展阳台、屋顶绿化,保持人和自然的高接触性。景观水是指池水、流水、跌水、喷水和涌水等用水,景观水规定为流动水循环使用,有循环水净化装置,使改造的地表水、雨水、污水的水质符合标准的要求。
生理环境的维护
生理环境的维护指住区内视觉环境的保护,污水和雨水处理,垃圾和垃圾处理,环境卫生等方面。主要从环境的卫生、清洁、美观出发,在景观和色彩上保持明亮、整齐、协调,既具有住区的个性和感染力,又具备文化性、传统性。对于污水和雨水的处理,除了达标以外着重对污泥的综合利用,减少出泥量,扩大复用水资源以利节省。
软、硬健康环境的合拍是针对居住者本身健康的保障而言的,包括医疗保健体系、家政服务系统、公共健身设施、社区老人活动场所等硬件建设。使住户居住放心、方便。健康住宅硬件建设和健康行动的软件建设结合在一起,才能建立健康住宅完整概念。
居住条件的优劣与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学认为,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易与寒、风等多种邪气合而为病,久居湿地,风寒湿邪易停滞关节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关节屈伸不利。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空气湿度、居住拥挤程度与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呈正相关。潮湿的空气及人口拥挤有利于链球菌的生长繁殖和播散,居所通风采光条件不良对于体质较差的人来说,会增加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
为了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您可尽量选择空气清新、四周绿色植物多、气候干燥、采光条件好的居所为宜。
以上是针对居室的总体环境要求的健康要求,也就是说,如果能够达到上述要求,您就可以住得比较舒服了。但是,只要住着舒服就可以了吗?当然不是这样,人们还需要了解如何才能安全地住在自己的大房子里面,这就需要注意居室内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了。
由于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居室里度过的,因而居室气候是一种与人体健康最密切的人造气候。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调节居室气候的电器产品(如空调、加湿器等)已越来越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居室气候已变得越来越舒适、越来越不受自然气候的制约。但和自然气候相比,居室气候只能算是一种“微气候”。
人的许多活动还必须在自然气候下进行,而出入居室,其实就类似于出入不同的“气候带”,人的身体常常不能完全适应这样的“气候变化”,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居室病症,“空调病”就是一例。
怎样才能提高人们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避免现代居室病症呢?
医疗气象学家通过试验,得出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那就是在居室内保持一种“气象变化”,以“多变”应“突变”,从而锻炼人的抗“变”能力。事实上,生活或工作在气象条件不断变化的环境的人(例如经常出入高温车间或冷库的工人),患感冒的几率要比在正常环境下工作的人小得多。而常在空调居室和供暖气的房间久待的人,患感冒的几率则大得多。
在诸多种类的“气象变化”中,以温度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通过不断调节居室温度,可以使人的生理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生理调节能力可以逐渐适应温度的急剧变化,从而提高了人体的自我保护能力,不至于经常感冒或患其他居室病症。
当然,刚开始进行这种抗“变”锻炼,居室温度的变化幅度应控制在3~5℃,半个月后,幅度可逐渐提高到6~10℃。温度变化也不要太突然,而是要平稳地提高或降低。
调节室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工具调节,主要调节工具有空调、管道暖气、取暖器、加湿器等等;二是自然调节(即所谓的“空气浴”),通过开闭门窗,让室外空气和阳光进行室内温度调节。其实,在变化温度的同时,常常也伴有湿度、阳光和空气流动(风)的变化,这些“微气候”变化无疑对身体健康都是有益处的。
例如在冬季,变化居室温度最常用的方法是调节供暖源(如“调节空调的控制温度”,“开启取暖器的供热管”等)。如果调节室温确实有困难,可以换一种方式。因为居室是固定的,但人是活动的,在考虑到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可以经常出入温度不同的环境,健身效果也等同于居室温度变化。
洗澡泡出的大“名堂”
居家过日子,谁家也离不开洗洗涮涮。其实洗澡也是一种运动,不管是谁,坚持经常洗浴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健身方法。日常洗澡不仅可以清洁卫生,而且具有不可低估的健身和美容之功效。
洗澡,养生学的术语叫做浴身。据考证,殷商甲骨文中就有“沐浴”一词,“沐”指洗头发,“浴”指澡身。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讲究养生修身,养神为本,顺应自然。沐浴,则是能达到“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养神之道。
缓解疲劳的沐浴
唐《天隐子》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点明了沐浴去垢、健身的双重作用:“斋戒者,非蔬茹饮食而已;澡身者,非汤浴去垢而已。益其法在节食调中,摩擦畅外者也。”意思是吃斋不光是戒荤茹素,它实际上还有节食以调和脾胃的作用;洗澡也不只是用热水洗去污垢,它还可通过摩挲皮肤,使人体肌肤通畅、血脉流通。
洗澡的最大作用之一就是消除疲劳。再没有比一天工作以后回家洗一个澡更爽适的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人体血液中有一种疲劳物质名叫乳酸,运动后的人们血液中的乳酸含量很高,但如果在43℃水温浴池洗5分钟、10分钟后,乳酸含量就会逐渐降低,而如果洗澡30至60分钟,则血液中乳酸会降低20毫克左右,就是说,恢复到几乎不感觉疲劳时血中的乳酸水平。
在洗澡中自然减肥
洗澡除了能够消除疲劳,弥补运动带来的不足之外,还可以减肥。
为什么洗澡能减肥呢?因为构成人体的成分中水占的比重很大,在60%左右。一旦变成肥胖,脂肪所占比重增多,但水分绝对量仍是最多的。这种水分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洗澡变为汗水而排出体外,从而使体重减轻。所以,洗澡减肥是许多减肥方法中既简单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出汗减肥法不光是减去体内水分,还消耗掉汗水汽化时所带走的热量,其意义可谓重大。
日常洗澡的意外收获
洗澡可以使人的皮肤光滑,尤其是女性洗澡时,激素会顺畅地从血液中输送到皮肤部位,因而肌肉白皙,皮下脂肪均匀,肌肉变得水灵。
洗澡除了上述优点以外,它还常常被人称为家里的“液体小药箱”,因为它对于缓解、治疗一些常见病有着不小的功效。
食欲不佳时,用热水喷头刺激胃部,待身体暖和后,再用20℃左右的水在胸口周边转圈喷水,每冲五秒就休息一分钟,如此重复五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