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及我个人的信仰之前,首先请允许我对信仰下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定义。什么是信仰?是普度众生的佛,还是惠临万物的主?
是被鲜血染红的旗帜,还是那无数人为之奋斗的自由?一花一世界,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回答。
在我看来,以上都是关于个人信仰的极佳例子,但信仰的含义应该不止这些。信仰,是人生经历在精神世界的投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使每个人与众不同,进而有了存在的意义。
从某种层面上讲,信仰近乎梦想却凌驾于其上,它比梦想更本真,更绝对,不会因任何的变故而动摇。执着于梦想,人们会逆流而上不懈追求;当坚定于信仰,人们甚至不会感觉到逆流——他们的眼中只有希望。
举一个不很恰当的例子。高三时一直陪伴着我身影的,其实并非什么考入好大学的梦想,而是——珍惜。我想这其实就是一种信仰。所以,我完全不觉得苦与累。纵然披星戴月却有家人的等待,写题时停下笔看得见同桌认真的侧脸,体育课进球后能感受得到身体里热血的奔涌,彼此间即使闹了别扭之后也会有真挚的道歉。每天的生活有着夕阳与晨光、白云与蓝天,虽然偶尔还是会有困扰,但想到在校的同龄人都正如我一般,我就再也没有心情去抱怨了。
正因为如此,对于“当今的中国已经没有了信仰”这种悲哀腔调,我实在是不敢苟同。诚然,宗教是一种信仰,但这绝不意味着无神论的主张就失去了信仰。从本质上看,宗教本不过是统治者束缚人民的工具,纵然它对社会的稳定有再多的好处,也无法掩盖它的本质。我承认,失去了信仰,生命将难以承受,但我仍然认为,当今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浮躁、功利、冷漠、不公、缺少凝聚力,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的缺失、经济的落后以及国人骨子里那份算计与多虑。
反而,若不是因为媒体上过多的负面报道,我真的觉得自己正身处一个有信仰有追求的时代。无论自习室里奋发读书的同学,还是为了事业家人拼搏着的长辈们,又或是大街小巷的小市民,每个人都是那样鲜活,有着属于自己的人生信仰;或者壮志凌云济沧海,或者只想每个下午在摇椅上喝着粗茶晒着太阳。或许,这只是未经世事一路幸福成长过来的我一厢情愿的想法,或许确实还有很多人徘徊迷惘误入歧途,但我始终坚信:社会是必然会发展的,人类是必然会进步的,我们这一代人必然会比老一辈优秀,而后来者也终将超越我们。
信仰是有其意义与价值的。在我看来,一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信仰,要能够在使自己产生幸福感与存在感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使其他人感到相同的幸福,帮助他们找到存在的意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仅仅以此为信仰的人,即使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会只是使自己感到幸福,纵然浪漫却没有意义。而我想,这也便是海子的不凡之处,虽然他一生潦倒,但他却把自己美好而易碎的梦写成了绝美的诗句,让无数人感受到了美与希望,实现了作为一个诗人的最高价值。他一定是幸福的,纵然他的幸福,旁人难懂。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自己已经尽力去做了。我没有海子那样的才华,但我对每个人微笑,为每个人喝彩,给每个人鼓掌,并且从每个人的回应中感受到了幸福。这便足够了。
因此,我要感谢自己经历的这十八年,感谢父亲对我成长的关心与引导;感谢母亲无条件的爱与包容;感谢亲友对我的期盼与呵护;感谢同学,感谢师长,感谢陌生人,感谢自然,感谢自己犯过的错……是这一切的一切,让我心怀一个干净坚实的信仰,成为独一无二的柳在唯。
“我爱你,世界。”
18.做一个完整的人
2011级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王意
从小到大,我的内心世界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受着外部世界的冲击,也经历自我领悟的洗涤,由一开始的缥缈的憧憬到越来越具象化,我努力地要去构建自己的内心家园,构建自己的信仰。
没有信仰的人,就如水上浮萍,随波逐流;如行尸走肉,少了灵魂。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虽说时间不长,但也算令其初具雏形了。
我想用家、国、社会、自己四个方面来具体说明我的信仰。
于家:90后的我与长辈们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往往也会有许多不同的见解。但是,这并不阻碍大家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我认为,敬重长辈并不意味着恭敬而疏远,事实上,大多数时候我们需要暂时抛掉一些“辈分观”,用一种平易的、亲近的方式沟通交流才能更好地实践“孝”。就比如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乡的我,以一个成年人的身份给父母写信沟通,以对朋友的心态跟他们倾诉,无形间,我感觉家人之间心的牵引更进了一步,令我感触颇深。我还认为,年轻人爱拼搏没有错,但是也不要因此竭力摆脱家的牵绊,爱家、顾家,是与生俱来的责任,血缘之情是不会因为地缘的远近而改变,不要让这种盼儿归来的寂寥眼神一代代传递下去,成为命运无情的循环,让你也在垂暮之年感受父母当年的落寞。最重要的一点是,家人是纯粹对你好不求回报的人,不要用对社会的敏感心态来质疑他们对你纯粹的爱。我一直在想,家真的是一处避风港,任大海波涛汹涌、残酷无情也无法撼动它坚实的臂弯,所以,永远不要把你在社会上所学到的伪装试探用在这里,那将会是最大的讽刺,最深的伤害!
于国:就像高中时政治课本告诉我们的,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永远不要把爱国挂在嘴边,我们可以担忧但不可以失望,可以疑惑但不可以质疑。国家因为一群人共同的信仰而存在,我们要保持自己对她的信仰纯洁。我们看到了祖国母亲身上的污秽,我们要做的是将它们除去,而不是对祖国的厌弃。爱国,某种方面是一种至深的包容。我作为一个中国人,说不出我愿为国付出、愿牺牲一切这样的豪言壮语,但我一定要学有所成后投身祖国怀抱,既然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又怎会再认他人做母!现在太多的高才生学成后移居国外,成为他国公民,这样的行为怎不令人心伤。尽管今天爱国的界限因为经济一体化进程而变得有些模糊,但爱祖国,为祖国奉献是一个大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于社会:在社会,鱼龙混杂,但不要因为有污点而否定全部。
社会让你真正成长,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让你尝遍世间冷暖。我不要做温室里的娇花,而要做深山中的蔷薇,历经万难,才能开得最美。
在社会里你能有至交,有推动你进一步发展的人脉关系,能看到人心的丑恶一面。在社会里我们受伤,我们更明白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尊重他人。给自己毫不退却的理由,人处在社会方为人不是吗?
社会给我们每个人上人生之课,它值得我尊重。
于己:首先,严格要求自己,不屑安于现状,不愿坐享其成,更希望用汗水一点点铸成属于自己的荣誉王冠。无缘无故接受别人的给予,无疑是对自己凭实力得到它的能力的质疑。试问,现成的鱼与钓鱼方法你该选择哪个?有能力才有最高话语权。而我正在并且将一直坚持的便是不断用知识和经验充实自己,用实践检验和提升自己。其次,相信自己潜力无限。现实可以很残酷,挑战可以超难度,但是只要有一颗相信自己的心,便风雨难阻。失败有时候往往是自己先放弃导致的,而奇迹的诞生往往也是由那坚定的信念所培植的,潜力因为信念而被挖掘。就好比我高三时面对无数的复习题、紧张的备考氛围,一段时间有过彷徨,但是拨开云雾后,是如画的山水,因为相信所以成功。最后,活出自我。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不是说不要遵守规矩,只是说要明白灵活变通,不要生搬硬套。分析现实,做出理性的抉择,使成效最优化。同时,不要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而不是做一台完美的不知疲倦的机器。
以上每一点都是我对信仰的体悟与理解,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渗透其中。人无完人,我会进一步体悟,进一步完善我的信仰。
19.信仰明天
2012级法学院/张黄莺
何为信仰?小时总以为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自己尚且年轻,下不了定义。又或者说,自小我们接受“无神论”的教育,简单盲目地以为“无宗教信仰即为无信仰”。百度百科上释义:“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
搜狐文化频道主编李劳先生,曾在一次有关“中国人的信仰问题”的采访中提到:“信仰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只是一个由价值观、人生观构建的信念系统。‘我是谁’、‘我往哪里去’、‘我和别人和这个世界有什么关系’——解决了这三个基本问题的理念体系,在我看来就是信仰了。”
虽说我才二十岁的年纪,但在这个思维活跃的青春期,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去思考这些问题。想起自己初中时阅读《苏菲的世界》,虽然不能得出狭隘明确的结论,但是总会有思想的火花迸发出来。
在我看来,信仰就是一种正能量,是一种可以不断鞭策我们努力奋斗的善的东西。我相信明天是美好的,只要我们努力。我相信世界是美好的,充满真诚与友爱。这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美好愿望与期待,可以激励我们不断地努力、坚持。
其实我觉得,信仰也并不是宗教或者政党所特有的。每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即使还未成年,经历过许多大事小事与岁月的沉淀后,内心都会逐渐形成一种自己坚持的东西。这种坚持会在我们做许多事时,对我们起到决定性作用。信仰就是这样一种心灵产物。坚定的信仰必须是个体内心认可并接受的,也只有这样的信仰才能成为我们不懈的追求。
有没有信仰,有什么信仰,信仰对个体的作用,其实这些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密不可分。只有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的本质有了基本思考和看法后,一个人的信仰才得以形成并且牢固扎根。“三观”来自于人的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信仰也是如此,它来自于生活,又指导着我们的生活。
信仰的内容不同,可以是上帝可以是主义。但它的功用都是成为人的一种支持力,一种追求和动力。我说我的信仰是我的相信,我相信明天是美好的,只要我们努力。我相信世界是美好的,充满真诚与友爱。曾有过因努力却没有好成绩的失落,那种像高三一样拼了命地学习,却依旧达不到目标的悔恨。可是,静下心来反思时,我仍是一遍遍在日记本上写下“失望并不是绝望,坚持就是胜利”
的誓言。曾有过被误解的委屈,那种百口莫辩的焦急与忧虑,我却还是坚持“日久见人心,善良终会被肯定”的执念。曾见过贫困的地方与人,那些偏僻的地方像是被遗忘的世界。对于极端贫困者本身,也许陌生人的零星礼物算不了什么,但是我们仍相信“水滴石穿,一切终将会变得更好”。
这种对未来的相信是我的信仰,也可以说是一种“信仰明天”。
明天是希望,是与昨天的尘埃落定相反,是与今日的奋斗坚持相连。
高中校长兼任我的政治老师,他总会对我们说一句:“昨天很残酷,今天更残酷,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死在今天晚上,看不到明天的太阳。”想起那段充实打拼的生活,我们心中执念的“某某大学”其实只是一个抽象的名称而已,并非因为那个真实的校园而心生向往。所以,那股一直支持着我们走过寒冬酷暑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对我而言,这便是我对明天的向往。我相信,这一日一日的坚持会带给我一个最好的机遇,让我能够有一个广大的平台、发现人生的多彩。回想起那一个个无须分清白天与黑夜的日子,早起直奔教室或是晚自习下课时,天色虽暗,但远方,总有一团光亮。这光亮,是教室里若隐若现但温暖无比的灯光,更是我们心中对明天的希望。我们是虔诚的求学者,纯粹的求学者,一路走来,不言放弃,信仰明天,也信仰着希望。
我们会疑惑当下的中国人究竟在信仰些什么,我们会批判现实社会中信仰的混乱,我们会质疑是否已经没有信仰并且这是否会影响发展。也许有人会认为,中国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儒学只限于一种伦理教育,共产主义只是个难以实现的空想,因此如今的中国是个没有信仰的国家。但是,为什么信仰必须是一个社会统一定义的概念?为什么伦理信念不能成为个人的信仰追求?
可以确定的是,千百年前的圣人圣言,曾是多少士大夫的毕生信条,它也仍是并且将是无数有志之士的座右铭。在那些被物欲浮华遮蔽了双眼的人看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仅仅是种形式和口号。但是更多的人都相信,自己需要并且正在为一个更美好的明天、更美好的世界努力着。这难道不是一种坚定的信仰吗?
“所谓信仰,就是我们心中信奉且尊崇的某种精神,并愿意为这种精神而献身。”“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无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简单而又强烈的感情支配了我的一生。”
罗素的话一直深深地打动着我,我愿意为这种信仰这种精神而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