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人有违反社会文明准则或群体行为习惯和准则的行为或举动,这种行为常常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程度不同的痛苦或危害,此时,我们就可以说这些人的这些行为是异常行为。在心理学中,异常行为被视为是一种心理病态的表现,轻者表现为“神经质”,重者患有“精神分裂症”。
一、行为是心理的镜子
行为哲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的、自觉主动的行为。即是说,人的行为是人心理的外在表现,是人心理的一面镜子。
就成年人来说,或许有些人会怀疑,成年人由于受社会的影响,其行为与心理存在肯定会存在很大的不一致性,那么我们可以从幼儿的身上来说明这个问题。
首先来说一下脸部表情。心理学家发现,人们至少有六种与生俱来的面部表情:高兴、伤心、厌恶、愤怒、惊讶、恐惧等。而我们,通常在两岁之前就能够用不同的面部表情来表达这些不同的原始的情绪(即使是一个又聋又哑的孩子,他也能够将这些表情准确地表达出来)达尔文也曾在自己刚刚几个月的孩子身上做过同样的实验:他让护士做出各种表情刺激孩子的内心,看其是否能够做出不同的表情反应。结果发现,孩子的心理活动都能够在面部表情中表现出来。
其次是语言。俗话说“童言无忌”,表面看来,它是指对于孩子说的话不必忌讳,即使说了不吉利的话也无妨,或者是指孩子说出的语言生动幽默,有时让人捧腹大笑。其实,我们倒不妨这样想,孩子们是诚实的,他们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语言行为能够表达他自己的内心想法,例如,《皇帝的新装》的秘密最后是由一个孩子说出的。
最后就是具体的肢体行为了。就幼儿而言,具体的肢体行为所表达的内心感受,有时比说话更准确,更真实。它能够反映孩子内心深处的种种感受,例如,幸福感、舒适感、恐惧感、厌恶感、愤怒感等。当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内心就有一种高兴感,他们或许会手舞足蹈,或许会在父母面前幸福地撒娇等。
通常,幼儿的行为表现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先天能力的外在表现,一个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习惯。但是,它们却都是幼儿内心感受的外在表现。
对于被社会同化了的成年人来说,尽管他们有了更加逻辑的思维能力,或者说他们有时会掩饰,但是这一理论同样成立。有时,人们习惯于将自己的想法转移到他人的身上,自己怎么想别人,就想当然地认为,他人也会怎么想自己。当你喜欢一个人时,以为别人也会喜欢这个人,然后就莫名其妙地生气;或者会认为你喜欢的那个人也会喜欢你,并自己分析他曾“为你”做出的一些举动,然后把内心的感受表现在具体行动之中。
生活中的人们,时常会冲别人发火,会没有节制地抽烟,喝酒,沉迷网络等,会哼着小曲,雀跃前行?从这些举动中,我们都可以很准确地判断这些行为主体当时的心理状态。
因此,我们说,行为是心理的一面镜子。
二、异常行为危害多
异常行为又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反常行为、偏差行为等。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异常行为主要是指一些违反社会文明准则或群体行为习惯和准则的行为或举动,它是病态心理的外在表现。
异常行为种类有很多种,例如,过度吸烟酗酒、沉迷网络、赌博、厌食、暴食、洁癖、疯狂购物等,但是它们的危害却有一个共同点,即异常行为是健康人生的大敌,它在不知不觉中损坏着我们的身心健康,降低着我们的个人品位,毒害着我们的灵魂,泯灭着我们的良知,会使我们成为一个几乎没有一点修养的人,成为一个粗俗并且低级趣味十足的人,甚至成为一个失去自我、如同行尸走肉、丧失生命的人?
异常行为可能会使未成年人行为诡异,营养不良,身体发育不正常,导致早衰早亡;助长他们追求享乐的生活态度,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促成不良交往,诱发群架、斗殴等不良行为,增强逆反心理;荒废学业,蹉跎一生,甚至引发犯罪。
对于一般的成年人来说,不规则的生活状态、不科学的营养摄入、不充足的睡眠对性能力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而生活中的异常行为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更会削弱人们的性能力(这是很多人都忽视或者不知道的事情),同时,还会进一步影响下一代遗传因子的质量,成为人际交往和婚姻的无形杀手。
如果领导干部被异常行为侵蚀,那么后果的严重性会大大增强。由于领导干部,手上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他们或许很小的一个异常行为、一个不良嗜好,都会引起较大的“轰动效应”。有人会利用领导干部的这一“缺口”“投其所好”,使其“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进而利用他们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服务。在这一过程中,领导干部的行为也会随之形成恶性循环,最终滑入犯罪的无底深渊。纵观所有的大大小小的受到处分的领导干部,他们都是由于异常行为或者不良嗜好,加之禁不住诱惑,不注重自身的廉洁,思想低俗,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的,结果不仅葬送了自己的前途甚至生命,还搞坏了风气,败坏了一方水土,坑害了国家,成为历史的罪人。
由此可见,异常行为如同一个技术高超的杀人凶手,在你还未感受到疼痛之时,已经将你的生命结束。
一、借酒浇愁,愁将更愁
只恁以酒浇愁,愁不能遣,而病且日增。
——明·李开先《后冈陈提学传》
中国是一个酒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俗语就有“无酒不成席”,老人寿宴喝“寿酒”,孩子出世喝“满月酒”,嫁女娶媳喝“喜酒”,事业成功喝“庆功酒”,“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厚,喝不够;感情铁,喝出血”等,似乎喝得爽快才能表示诚意。但是如果将酒视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时,就会成为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嗜酒。
酒精依赖又称酒瘾或酒癖,指长期饮酒者对酒产生了一种精神上和躯体上的依赖。酒是粮食精,它不仅以其特有的醇香美味吸引人们,饮酒还可以让人心情舒畅、忘却烦恼、减少疲劳、全身放松、振奋精神。因此,酒是世界各国人们喜爱的饮料之一。大量的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偶尔或是少量的饮酒对身体能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人的健康是有好处的。但是长期的过量饮酒、嗜酒成瘾就会成为酒滥用者或者是酒依赖者,引起酒精中毒,这样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有害无益的。
嗜酒者一般会感到生活枯燥、精神空虚,或者感到前途渺茫、黑暗,于是就有“借酒浇愁”的想法或举动,以减轻精神上的痛苦,即人们常说的“一醉解千愁”。现如今,有一些由于缺乏远大抱负或遭受某些挫折打击的青年,也奉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信条,达到了见酒思饮,每饮必醉,不醉不归的境界。
某局局长老何,人缘甚好,交友甚广,朋友甚多,所以每日都穿梭于各类酒场。他每每叹息说:“没有办法的事,我也不想,为了工作,为了感情沟通。”或者说:“朋友请客,我总不能不给面子啊。”每次都是醉后才归,回到家也会“唱着小曲”酣然入睡,妻子既同情他又心疼他。
一年前老何退休了,妻子发现,现在老何这个人虽然闲下来了,但是他的嘴却一刻也不停。他或者在家一个人偷偷地喝酒,或者经常去在原单位到家的那条路上,然后醉醺醺地回家。
原来老何自从退休后,本来和他关系很好的一些“朋友”都疏远了他,再也找不到酒桌上众人簇拥,开怀畅饮的感觉了。老何孤独了,寂寞了。
为了找到以前的感觉,老何就经常将自己沉醉在酒香之中,他几乎离不开酒了。开始,他喝醉后,还是和以前一样,倒头便睡,但是,最近妻子发现,老何变了,变得整日以酒为伴,变得自私而暴躁,对家庭的责任感减少了,对孩子的打闹也会大发雷霆,甚至看到碍眼的东西都要摔掉;行为标准也下降了很多,如学会了赊欠酒钱、不修边幅,喜欢骂骂咧咧;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本来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他,现在病情加重,有两次因为喝酒过度出现休克现象。
老何闹得一家人都不得安宁。
老何的工作使他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而退休后的寂寞与冷清却使他成了嗜酒如命的酒鬼。酒在给老何带来内心麻醉的同时,也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更多麻烦。
嗜酒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长期大量饮酒并经常酒后滋事会给工作、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特别是形成酒精依赖后,在身体状况不佳、家庭不和、经济水平下降时尤为突出,严重者还可能产生自杀的念头。在长期饮酒或者是突然停止饮酒后的1-2周内,在甚至清醒的状态下产生言语幻听,并且内容多为威胁性语言,如在人多的场合骂某人或者揭露他人隐私等。另外长时间嗜酒的男性还有可能得嫉妒妄想症,这是由性功能障碍所引发的,以性欲低下甚至阳痿较多见,在性功能障碍的基础上,常产生嫉妒的妄想,怀疑妻子不忠,并对其无故谩骂、殴打、侮辱、虐待,威胁要将其置于死地等。
心理自助术
由于嗜酒者对个体和社会的危害极大,因此对酒精滥用者和酒精依赖者必须进行治疗和戒酒指导,酗酒者自身也要学会一套有效的戒酒策略,常见的方法有:
1.现实观察,认知治疗
通过观察有关嗜酒危害的影视、电台、图片、实例、讨论等多种方式,认识到适量饮酒有益,超量饮酒有害的适度原则,端正对酒的态度,从思想上坚持纠正饮酒的成瘾行为,然后从行动中逐步控制饮酒量。
2.习惯治疗,革除恶习
嗜酒酗酒者常有许多坏习惯,比如有的人喜欢空腹饮酒,有的人喜欢一饮而尽,有的人喜欢赛酒、灌酒,这些不良习惯都应革除;还要养成饮酒前要吃菜,慢慢饮,为社交饮酒时,要随人意等好习惯。
3.家庭治疗,循序渐进
家庭是对嗜酒者进行制约的最好环境,因此,要借助家庭成员,了解酒精中毒的危害,从中获得鼓励并树立戒酒的决心和信心,或者签立协约,让他们定时限量给予酒喝,循序渐进地戒除酒瘾;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感到家庭的温暖,用亲情来解除心理的症结。切忌一次戒掉,以免出现成瘾症状。
4.集体治疗,相互约束
可以组织邻居或酒友成立戒酒协会,进行自我教育及相互约束和帮助,达到戒酒的目的。比如日本有民间的断酒会,这些组织每周聚会1-2次,大家讨论戒酒的方法,介绍戒酒经验,互相勉励。
5.杯弓蛇影,心理治疗
对嗜酒成瘾的患者的饮酒行为附加以恶性或恐惧刺激,使其对酒产生厌恶害怕的心理反应,从而消除饮酒的欲望。
6.必要之时,药物治疗
对酒形成的这种成瘾行为,不是经过努力就可以改正过来的,同时,如果让常年饮酒之人,突然戒酒,形成的伤害可能会更大,所以,有时采用药物治疗也是必需的,但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若想真正戒酒,必须从思想上戒酒,只要有了坚定的信念,决定与酒告别,那么,再香的酒对你的诱惑也不会太大。
二、烟消云散,人更憔悴
多多抽烟,早日归天。
——中国谚语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有一次保尔·柯察金与同伴们一起谈论戒烟的问题,别人都认为保尔是在吹牛,根本就做不到,他说:“人应该支配自己的习惯,而不是让习惯来支配人?”接着,他就把嘴上的烟章拿下来揉碎,并声称“我决定不再抽烟了”。从此他果真戒了烟。
仔细回想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像保尔那样说戒就真的把烟瘾戒掉的呢?其实,更多的人是沉迷在烟雾缭绕的“享受”之中,难以自拔。本来烟草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他们明明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心中仍对其充满了好奇,听到人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他们便想自己来试一试。
香烟中的化学成分具有兴奋作用,其主要成分是一种叫做尼古丁的神经毒素,它主要侵害人的神经系统。一些吸烟者在主观上感觉吸烟可以解除疲劳、振作精神等,这种神经系统一次性兴奋,实际上是尼古丁引起的快感,但是兴奋后的神经系统,随即又会出现抑制。所以,吸烟后神经肌肉反应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均下降。
国内一个心理研究机构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的智力效能比不吸烟者减低10.6%。
据李娜自己介绍说,以前常听朋友说吸烟可以忘记很多烦恼,她不相信,直到和男友分手那天,她向好友要了一支烟后,才深有感触。初次抽烟,她被呛得“涕泪纵横”,但是她却从中感受到发泄内心情绪的快感,从此,李娜和烟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夜深人静,不能入睡时,她就会站在阳台上,看着夜幕下的城市,用力地抽着每一口烟,然后将烟雾缓缓吐出,使其随风散去,此时,随风而去的似乎还有内心的孤独和烦恼。她常在迷蒙的烟雾中想想事情,搜寻搜寻某个人的影子,寻求某种解脱?
每当工作疲劳、精神倦怠之时,她总会跑到洗手间抽上一支烟,然后就会精力十足。有时,工作忙,需要加班,她就能一口气抽三支烟,甚至是烟不离口。
慢慢地,李娜感觉抽女士香烟有点不过瘾,于是,先向男同事借,然后自己去买,用男士香烟代替女士香烟,李娜成了单位有名的“烟王”。
由于受与男友分手的打击,李娜这几年都没有找对象。但是她的自然条件、办事能力,却抵挡不住热心人给她介绍。李娜也见过并且交往过几个有感觉的男孩,但是当对方得知她是个“烟王”时,都敬而远之,不再和她来往?
其实,李娜也知道抽烟的危害,并且试图戒过烟,但是戒烟给她带来的尴尬让她“更爱”抽烟。决定戒烟时,每闻到烟味,她的舌头和嘴唇就会有麻痹感,不论是在单位还是在路上,如果闻到有人抽烟,闻着飘来的烟气,她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寻烟而去,企图离抽烟人近一点,闻到更浓的烟味。为此,经常有人嘲笑她,那时,她真的是“欲断难断,心中作难”。于是,抽烟的冲动再次袭来。
李娜的烟瘾在给她带来放松与解脱的同时,给自己的终身大事却带来了更大负面的影响,这仅仅是表面的。据资料显示,一个每天抽15-20支烟的人,其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几率要比不抽烟的人大14倍,其患食道癌致死的几率比不抽烟的人大4倍,死于膀胱癌的几率大2倍,死于心脏病的几率也是大2倍。抽烟是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疾病的主要诱因,还增加了高血压的危险。
烟瘾不但给本人带来危害,而且还殃及他人。尤其是“抽二手烟”的婴幼儿、青少年和妇女受到的危害更为严重。调查发现,对儿童来说,被动吸烟可以引起哮喘、幼儿猝死综合征、气管炎等,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对于孕妇来说,被动吸烟会导致死胎、流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等;被动抽烟也会增加成年人呼吸道疾病、肺癌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所以,戒除烟瘾势在必行。
心理自助术
如果对嗜烟的危害进行描述的话,我们借用柳宗元七言古诗《渔翁》中的诗句,那就是“烟消烟散看见人,欸乃一声内脏绿”,看到此,相信戒除烟瘾的重要性就会被自己提上日程,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戒除烟瘾呢?
1.心态摆正,考虑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