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知道巴黎圣母院,都是因为读了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但许多人不知道巴黎圣母院与雨果之间其实还有着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缘分。据1831年出版的《巴黎圣母院·原序》记载:雨果在一次造访巴黎圣母院时,偶然发现在圣母院一座塔楼的暗角上,有人刻下两个大字“命运”。这两个字顿时使雨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引起了他深沉的思考:是谁会在这样的地方刻下这两个字,这两个字里究竟蕴含了怎样的悲哀和不幸?于是,雨果以巴黎圣母院为背景,展开了大胆的想象,终于为世人塑造出美丽热情而且心地善良的吉卜赛少女埃丝梅拉达,面容丑陋但心灵高洁、敢跟邪恶与阴谋作斗争的圣母院敲钟人卡西莫多以及看似道貌岸然、一表人才实际上却被淫欲唤醒、卑鄙无耻的副主教克洛德·富洛娄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正是通过这样一些独具魅力的艺术形象,雨果充分揭示了欧洲中世纪教会的黑暗,并在其中寄寓了自己对正义与理想的不懈追求,从而使《巴黎圣母院》成为良知与道义的象征,成为善良与纯洁的所在,成为信仰与追求的寄托,成为对“美”的讴歌和对“恶”的鞭挞的形象化的见证。
作为建筑史和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巴黎圣母院和雨果之间实现了一次伟大的交相辉映,他们彼此因为对方而不朽,并同时都被载入了人类不朽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