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世纪以来,巴黎圣母院一直是法国宗教、政治和民众生活中重大事件和举行典礼仪式的重要场所。在法国人心目中,巴黎圣母院十分亲切。每逢星期日,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做弥撒、听音乐。教堂里演奏的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和庄重的宗教音乐,不知吸引了多少游人和宗教信徒。
简介
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城岛上,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堂。可以说,法国巴黎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以岛上的巴黎圣母院为起点而发展起来的。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由教皇亚历山大和法王路易七世共同主持奠基。工程历时近200年,直到1345年才最后完成。此后,由于屡经战乱破坏,圣母院破败不堪。17世纪和19世纪时法国建筑大师在原有风格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修复过两次,才使巴黎圣母院显现出今日的风姿。
巴黎圣母院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在它之前,教堂建筑大多数笨重粗俗,阴暗的空间、厚实的墙壁、粗矮的柱子、沉重的拱顶,使人感到压抑。巴黎圣母院冲破了旧的束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轻巧的骨架券,这种结构使拱顶变轻了,空间升高了,光线充足了。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很快在欧洲传播开来。
圣母院内部极为朴素,几乎没有什么装饰。大厅可容纳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讲台上。厅内的大管风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浑厚且响亮,特别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曾经有许多重大的典礼在这里举行,例如宣读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赞美诗,又如197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的葬礼等。
巴黎圣母院是巴黎市著名的历史古迹,雨果曾在小说中称赞它是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内景
走入巴黎圣母院院内,右侧摆放着一排排的烛台,数十枝白烛的辉映使院内洋溢着柔和的气氛。坐席前设有讲台,讲台后面置放三座雕像,左、右雕像是国王路易十三及路易十四,两人目光均望向中央的“圣母哀子像”,耶稣横卧于圣母膝上,圣母神情非常哀伤。
巴黎圣母院第二层楼是著名的玫瑰窗,色彩斑斓,这富丽堂皇的彩色玻璃可不仅仅是用作装饰,它刻画了一个又一个的圣经故事,以前的神职人员通过这些图像来做传道之用。
要享受独自一人的宁静,不妨去巴黎圣母院的第三层楼,也就是最顶层,雨果笔下的钟楼。从钟楼可以俯瞰巴黎如诗画般的美景。
外景
巴黎圣母院正面呈立方形,庄严和谐,从上而下共分三层。最底层是并排着的三个尖形拱门,门上刻有表现《圣经》故事的浮雕。自左向右依次为《圣母和圣婴的故事》、《最后的审判》、《圣母与圣安娜的生活》。这些享有盛誉的浮雕故事是专为当时那些不识字的信徒们雕刻的。在三个拱门的上方是一长条的壁龛,也称“国王长廊”,排列着耶稣基督先祖28任帝王的雕像。中间一层是三扇窗子。两边的窗子分别雕有亚当、夏娃的塑像。中间是一扇圆形大花窗,称“玫瑰门”,由37块玻璃组成,直径约10米,是700年前的原物。窗的前面有圣母怀抱圣婴的雕像。最上面的一层是由许多美丽的白色雕花栏杆组成的一条走廊,连接着南北两座各高69米的巨型钟楼。南钟楼上挂着一座重达13吨的巨钟。在这座钟的铸料中加入了金银成分。这些金银来自于巴黎妇女们为了表达虔诚之心而奉献出的首饰。北钟楼则设有一个387级的阶梯。两座钟楼后面有座高达90米的尖塔,高耸入云,塔顶是一个细长的十字架,远望似与天穹相接。据说,耶稣受刑时所用的十字架及其冠冕就在十字架下面的球内封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