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8岁的列夫·托尔斯泰(1828年—1910年)正在房间里玩耍,父亲手拿一本文选走过来。
“列夫,来读读这本书。”父亲喊。
小托尔斯泰接过文选,翻到普希金的诗,兴趣十足,高音高速铿锵地读起来。
“好,列夫,你读得真好!来,再读一次。”父亲对儿子极为投入的词调和表情感到惊奇。他把小托尔斯泰的教父——C·N·雅斯柯夫从另一个房间叫出来,让儿子当着教父的面读普希金的诗。
这次,小托尔斯泰撇开文选,背诵了他喜爱的普希金的两首短诗《致大海》(“再见吧,自由的元素!”)和《拿破仑》(“神奇的功业一旦完成,一代伟人立见凋萎。”)他在朗读这些诗时表现出来的激情使父亲感到惊异。
“一个8岁的孩子,能这样深刻理解普希金的诗,把思想感情表达的这样恰如其分、淋漓尽致,真是奇迹!”教父感叹道。
“的确不错,我亲爱的儿子!”父亲的语气里充满了幸福感。
小托尔斯泰对语言艺术的领悟力是从小逐渐养成的。
托尔斯泰1828年8月28日诞生于俄罗斯的一个乡村——雅斯纳雅·波良纳。他“在这里度过了一生最美好、最纯洁,充满欢乐与诗意的童年时期。那茂密的森林和美丽的花园,那辽阔的田野和富饶的草地,那春日的轻云,那透明的、弥漫着和煦阳光,散发着花草芳香的空气,常常使小托尔斯泰目醉神迷,孕育了他心中最早的诗情。成年后的托尔斯泰曾宣称:“我——就是大自然。”
不仅如此,小托尔斯泰从降生的那一天起,就被置于俄罗斯美丽的民间艺术的氛围里。托尔斯泰虽然出身于世袭的贵族之家,但由于他父亲的人道主义精神,使他的家庭与农奴的关系和一般平民一样能和睦相处。这使小托尔斯泰能广泛接触当地人民的生活。他总是和农奴的孩子们一起玩耍,如有一年冬天,30来个农奴的孩子打扮一新,跑进托尔斯泰家的宅院里,和他一起做各种游戏,一起跳舞。他们经常一起去听一位盲说书人讲故事,小托尔斯泰被那些精彩的故事深深感动。所以,童年的托尔斯泰在没有读普希金和其他诗人的诗篇以前,就熟悉了许多民谣、童话、传说、壮士歌。托尔斯泰后来在日记中写道,人民“有着自己美妙的、无法加以模仿的文学,这不是虚假的货色,它发自人民的内心。”
还有,托尔斯泰的父亲是个自己爱读书又鼓励孩子读书的人。他搜集了许多图书,其中有法国古典主义作品、历史著作和自然著作。小托尔斯泰打能识字开始,就和父亲共同拥有这些书,常是搬起书来就忘了吃饭。
这一切培养了小托尔斯泰杰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感受力,因而他8岁能深刻领会普希金的诗也就是自然了,只是他粗心的父亲平日没有留意罢了。
小托尔斯泰童年时表现出来的文学天赋,在成年后结出硕果。如今,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已是世人皆知的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