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彼得堡不远的皇村学校一间教室里,正在上数学课。老师讲了一个公式,又解了一道例题,举目环视教室,突然喊道:“普希金!”一直埋头在写什么的普希金(1799年-1837年)大吃一惊,如梦中醒来。老师说:“你来演算一道题。”普希金悻悻地走上讲台,在黑板上胡乱写一些公式。
“结果怎么样?X等于什么?”老师有些不耐烦了。
“等于零。”普希金勉强回答。
同学们哄笑起来。
“上课不用心听讲,你躲在下面写什么?拿给我看看。”
“我,我……”普希金无奈地返回座位拿出一卷纸交给老师,说:“我在写诗。”
数学老师气极了,拉开教室门,伸长手臂,做出一个请的姿势,说:“普希金,在我这门课上你的一切结果都是零。你既然这样爱写诗,那么,就请你出去写你的诗吧!”
普希金只好离开教室。事后,几个调皮鬼编了一首顺口溜传唱:
普希金在读什么?
请你赶快拿给我!
立即滚出教室去,
不能让他课堂坐!
普希金的确太爱写诗了,这是他幼年时养成的习惯。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生于莫斯科郊区一个贵族大地主的家庭。他小时最爱听保姆讲俄罗斯民间的故事,稍稍懂事,就跟着家庭教师学会了法文。八九岁时,他常常独自一人躲到书室里阅读俄国和法国的小说、诗歌,有时甚至通宵达旦。10岁左右,普希金已经开始写诗了。上了皇村中学后,他对诗已经完全着了迷。课间休息时,同学们都蹦出教室嬉笑追逐,普希金仍坐在座位上,沙沙地写他的诗。上课时,灵感突至,他也就不顾老师讲什么,低头记下那些新颖别致的长短句。这天终于被数学老师发现了,出了个“等于零”的洋相。尽管如此,普希金对诗歌的执着追求一点也没变,他读诗写诗,一天也没停止。
1814年,普希金将一篇《致诗友》的诗稿寄给彼得堡《欧罗巴导报》。导报编缉、大诗人茹科夫斯基对这首才气横溢的诗极为赞赏,立刻给予发表。当他得知作者是个15岁的中学生时,非常惊讶。他亲自到郊外皇村学校访问这位“少年才子”。这一老一少诗心相通,变得非常融洽。访问回来后,茹科夫斯基意犹未尽,提笔给诗友维亚赛姆斯基写信,叙述了这次“愉快的拜访”,并说:“这是我们诗坛的希望。我们必须联合起来,共同帮助这位未来的天才成长。”
普希金的诗才终于得到专家的认可。从此,茹科夫斯基常常独自一人或邀上几个诗人、作家去探望普希金。在老一辈诗人、作家的关心、指点和扶持下,普希金勤奋学习,精心创作。他的诗在一天天长进、成熟。后来,普希金先后花了8年时间写成长篇叙事诗《叶甫根尼·奥涅金》,被俄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赞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