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8300000058

第58章 五代宋元汉族风俗(29)

宋代饮茶之风大盛,民间卖茶者则奉唐代陆羽为茶神。周必大《送陆务观赴七闽提举平茶事诗》曰:“今有云孙持使节,好国贡焙祀茶神。”民间卖茶者,用陶制陆羽之像,置于茶灶之间,有交易则以茶祭之,无交易则放在锅中用热水浸泡,谓可保佑茶味醇厚,财源茂盛。

此外,有魁星,传说为主宰文章兴衰之神,汉代纬书《孝经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说,后世遂建魁星阁进行崇祀。南宋时书院祀魁星,并有魁星楼之设。其神像头部类鬼,一脚向后翘,一手执笔,一手持斗,意谓用笔点定中式的姓名。严州有招商神祠,“假懋迁之利,以粒斯民”《景定严州续志》卷四。;传说中造字的苍颉被胥吏奉为本行业之神,“京师百司胥吏每至秋,必醵钱为赛神会”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五。;另一传说人物皋陶成了狱神,“州县狱皆立皋陶庙,以时祠之”《泊宅编》卷四。

2.民间淫祀层出不穷

宋元民间还有所谓的淫祀。如许多地方的神庙,不知所祀为谁。如“鄂州城内三公庙,其塑像鼎足而居,不知为何神,邦人事之甚谨”洪迈:《夷坚支戊》卷六《三公神》。;福建兴化军有林夫人庙,“莫知何年所立”,“凡贾客入海,必致祷祠下,求杯珓,祈阴护,乃敢行”洪迈:《夷坚支庚》卷九《林夫人庙》。;广西“横州城外有丛祠,目为婆婆庙,不知何神也,土人颇严奉之”洪迈:《夷坚三志辛》卷八《横州婆婆庙》。如此等等。

有宋一代,民间淫祠层出不穷。新安吴十郎“创神祠于家,值时节及月朔日,必盛具奠祭,杀双羊、双猪、双犬并毛血粪秽,悉陈列于前”洪迈:《夷坚支癸》卷三《独脚五通》。。“潭州妖妄小民许应于街市求化,呼召鬼神,建五瘟神庙”《宋会要·礼二十》之一二。淫祠的出现,与巫祝装神弄鬼有关。费衮《梁溪漫志》载有故事曰:“江东村落间有丛祠”,“巫祝附托以兴妖,里民信之,相与营葺,土木寖盛。有恶少年不信,一夕被酒入庙,肆方诋辱”,巫祝置毒祀酒中,少年饮后“仆地死”;结果“祈禳者云集,庙貌绘缮极严,巫所得不胜计”。宋朝官府经常禁止淫祠。宋徽宗虽耽溺道教,却“诏开封府毁神祠一千三十八区”《宋会要·礼二十》之一四。宋理宗时,胡颖在浙西路和湖南路“毁淫祠数千区”《宋史·胡颍传》。

四、巫卜风俗

1.信巫成风

宋元广泛流行巫术,人们迷信巫师能向鬼神进行祈祷、占卜以报吉凶,或作预言使人趋吉避凶,故请巫师请神驱鬼,画符咒水,治病疗疾的风俗十分流行。《宋史》有关巫觋惑人和官吏禁巫的事例多有记载。如《宋史·李惟清传》曰:“惟清解褐涪陵尉,蜀民尚淫祀,病不疗治,听于巫觋。惟清擒大巫笞之,民以为及祸。他日又加箠焉,民知不神。然后教以医药,稍变风俗焉。”《侯可传》曰:“可知巴州化城县。巴俗尚鬼而废医,惟巫言是用。可禁之,几变其俗”。《蒋静传》曰:蒋静“为安仁令,俗好巫,疫疠流行,病者宁死不服药。静悉论巫罪,聚其所祀淫像三百驱,毁而投诸江。”《陈希亮传》曰:“希亮知虖阝县。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民讹言有绯衣老人行火,希亮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夏竦传》曰:“竦徙寿安洪三州。洪俗尚鬼,多巫觋惑民。”如此等等。并有许多专业巫觋。据王安石《小说》记载,仅在开封一地,卜者“以万计”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七0。江西首府洪州“尚巫”,知州夏竦曾“勒令”“师巫一千九百余户”“改业归农”《文庄集》卷十五《洪州请断袄巫奏》。

用巫术诅咒人得病或死亡的习俗,由来已久,宋时皇室、官员也耽溺此道。孟后由于被诬以巫术“厌魅”《宋史·哲宗昭慈孟皇后传》。被宋哲宗所废;女巫刘德妙经常出入宰相丁谓家,丁谓教刘德妙改为女冠,为之“作颂,题曰混元皇帝赐德妙,语涉妖诞”《宋史·丁谓传》。;巫师“厌胜咀咒,作孽兴妖”,一李姓学谕居然信以为真,“谓其父病之由,起于师巫之咒,钉神之胁,则父之痛胁,钉神之心,则父之痛在心”《名公书判清明集》卷十四《巫觋以左道惑众者当治士人惑于异者亦可责》。

在民间,则由于巫师的煸惑,不少地区流行着可怕的杀人祭鬼之风。如江南东路一带“所在乡村,多有杀人祭鬼之家,平时分遣徒党,贩卖生口,诱略平民”,“脔割烹炮火危,备极惨酷”《名公书判清明集》卷十四《行下禁约本路杀人祭鬼》。;“巴峡之俗,杀人为牺牲以祀鬼,以钱募人求之,谓之采牲”《宋会要·刑法二》之三至四。;“湖南之俗,好事妖神,杀人祭之。凡得儒生为上,祀僧为次,余人为下”《墨客挥犀》卷二。;“湖外风俗,用人祭鬼,每以小儿妇女生剔眼目,截取耳鼻,埋之陷阱,沃之沸汤,糜烂肌肤,靡所不至”《宋会要·刑法一》之一二二。此外,“浙东又有杀人而祭海神者,四川又有杀人而祭盐井者”《文献通考》。对这种恶俗,因宋统治者曾多次下诏,严令禁止,虽有所收敛,但难以根绝,到元朝仍时有发生。故《元史·刑法志》规定曰:“诸采生人支解以祭鬼者,凌迟处死,仍没其家产,其同居家口虽不知情,并携远方。”

2.前兆迷信流行

宋元时期各种各样的前兆迷信很多,各种各样的术士自称能利用相应的方法对其加以预测。当时预测的术数,常见的有算命。宋徽宗当端王时,命人持八字去大相国寺“遍问”“吉凶”,有“浙人陈彦”算出他为“天子命”,后陈彦来竟“官至节度使”周:《清波杂志》卷三。算命一般以人的生辰八字推断命运祸福。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宋元时期,杭州人有子女出生,父母速将其生辰八字记下,请星占家推算子女的星宿。待子女长大,倘遇从事商业冒险、航海、订婚等重大事情,即持生辰八字请星占家推算,视吉凶作出决定。当时杭州有大批算命卜卦者,充斥着市场的每个角落。

宋时,拆字术也相当流行。宋徽宗曾写一“朝”字,请“蜀人谢石”相字,谢石解曰:“大家天宁节以十月十日生,此朝字十月十日也,岂非至尊乎!”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三。又,“建炎间,术者周生善相字。车驾至杭,时金骑惊扰之余,人心危疑。执政呼周生,偶书杭字示之。周曰:惧有惊报。及拆其字,以右边一点配木上,即为兀术。不旬日,果传兀术南侵。”潘永因:《宋稗类钞》卷七《方技》。

此外还有相面术和摸骨术。“有明道人者”,看了士人相施逵曰:“君面有反相,须眉皆逆生,他时决背畔,不终臣节。”洪迈:《夷坚三志壬》卷五《道人相施逵》。北宋名臣寇准“十九擢进士第”,而“有善相者”却曰:“君相甚贵,但及第太早,恐不善终。若功成早退,庶免深祸”《宋朝事实类范》卷四九《寇莱公骨似卢多逊》。后来冠准果未能善终。宋真宗“为开封尹,呼通衢中铁盘市卜一瞽者”,令对左右“揣听声骨,因以为娱,或中或否”,瞽者相武将王继忠曰:“此人可讶,半生食汉禄,半生食胡禄”;后王继忠果投辽朝。《玉壶清话》卷四。又有“刘童子者,幼瞽,善声骨及命术”《玉壶清话》卷七。

宋代风水术流行,遇有丧事,多请“术者”择地而葬。姚祜未发达时,曾有“术者”为他择“秀气呈露”之地作为其父葬地,并预言“服痊后即登科”洪迈:《夷坚支景》卷十《姚尚书》。;朱载上死,术者相其葬地“山势甚吉,恨去水太远,秀气不集,子孙虽蕃昌,恐不能以科名自奋”,其子朱翌即“舍祖茔而别访地”洪迈:《夷坚支景》卷一《朱靖公墓》。蔡京依葬师“驼负重则行远”之说,葬父于临平,“以钱塘江为水,会稽山为案,山形如骆驼,葬于驼之耳,而筑塔于驼之峰”陆游:《渭南文集》卷四三《入蜀记》。

宋元时期,最为流行预测方法还是占卜。宋真宗时,宰相丁谓“最尚禨祥,每晨占鸣鹊,夜看灯蕊,虽出门归邸,亦必窃听人语,用卜吉兆”袁褧:《枫窗小牍》卷上。当时占卜的方式有“六壬课”,如“日者蒋坚”,“其学精于六壬,为士大夫所称道”洪迈:《夷坚甲志》卷十《蒋坚食牛》。又有卜筮,又称“卦影”,北宋名将狄青之孙狄偁“得费孝先《分定书》,卖卜于都市”洪迈:《夷坚甲志》卷十三《狄偁卦影》。曾为官员向子湮写卦影;士人沈枢曾找“占者”“筮之,得震卦。画一妇人,病卧床上,一人趋而前,帝书奔字”洪迈:《夷坚甲志》卷十九《沈持要登科》。有宋一代,卦影之术曾流行一时,“士大夫无不作卦影”。《东轩笔录》卷一一。六壬和卦影一般流行于官僚士大夫阶层,而民间占卜多采用接紫姑、掷珓、卜卦、鸡卜、鸟卜等。

接紫姑而卜,自南北朝至隋唐向有传承,至宋,民间广为流行。苏轼曾曰:“江淮间俗尚,每岁正月,必衣服箕帚,为子姑神。或能数数画字。”苏轼:《东坡集》。沈括《梦溪笔谈》曰:“旧俗正月望夜迎厕神,谓之紫姑。亦不必正月,常时皆可召”沈括:《梦溪笔谈》卷二一。可见唐以后迎紫姑已不限正月十五夜。

掷珓,俗称“打卦”。以珓为占卜吉凶的工具,最初用蚌壳,因蚌壳中空,似杯,又名“杯珓”。以蚌壳投空掷地,观其俯仰,以断休咎的习俗大约起于唐而盛于宋。宋太祖因受掷珓启示而发迹的传说流传甚广。据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赵匡胤有次醉入南京高辛庙,见香案有杯珓,即以珓卜,自小校至节度使,一一掷问,均不应验,以天子问,得圣珓,遂有称帝之心。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一。

宋代岭南盛行鸡卜。周去非《岭外代答》载曰:“南人以鸡卜。其法:以小雄鸡未孽尾者,执其两足,焚香祷所占而扑杀之,取腿骨洗净,以麻线束两骨之中,以竹挺插所束之处,俾两腿骨相背于竹梃之端,执梃再祷。左骨为侬,侬者,我也。右骨为人,人者,所占之事也。乃视两骨之侧,所有细窍,以细竹梃长寸余者,遍插之,或斜、或直、或正、或偏,各随其斜直正偏定吉凶”;“亦有用鸡卵卜者,焚香祷祝,书墨于卵,祀其四维而煮之,熟乃横截,视当墨之处,辨其白之厚薄而定侬人吉凶焉。”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十《鸡卜》。

岭南又有鸟卜。吴处厚《青箱杂记》曰:“又有鸟卜,东女国以十一月为正,至十月,令巫者斋酒肴诣山中,散糟麦于空,大咒呼鸟,俄顷,有鸟为雉,飞入巫者怀中,即剖其腹,视之,有一谷米,必岁登;若有霜雪,则多异灾。又或击一丸,或打杨枝,或杓听旁人之语,亦可以卜吉凶,诚之所感,触物皆通,不必专用龟策也。”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三。

另外,还有梦兆和求签。宋元时期对梦兆也十分相信,宋代的笔记小说中有不少梦兆灵验的记述。宋人到各种神祠求签,以签语占卜吉凶的记载,有关史籍中也较多。

(第七节)五代宋元汉族社会风俗

宋代社会风俗表现在家族组织上,产生了不少新的特色;表现在社会风尚上,咸以名节为高,廉耻相尚。敦朴与纵奢相杂,守成与越礼并呈:一面是伦际笃厚,人情高谊,一面是商品经济薰染,金钱至上孕育的怪现象纷现。良风优在,陋习滋生。社会风尚出现了种种异于往古的新变化。

一、家庭风俗

1.五口之家普遍流行

宋元时代的一般家庭是“父母妻子、五口之家”。华岳《田家十绝》诗曰:“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华岳:《田家十绝》之三《翠微南征录》卷十。是四口之家;方回《续古今考》载曰:江南太湖流域的客户,除向地主交纳租米外,一般“自得三十石,五口之家,人日食升,一年食十八石,有十二石之余”方回:《续古今考》卷十八。是五口之家。据《元史史·地理志》记载,元代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统计户口时,“南北之户总书于策者,一千三百一十九万六千二百有六,口五千八百八十三万四千七百一十有一”《元史·地理志一》。据此推算,每户不到4.5人,虽各地情况不尽相同,多寡不等,但大体保持在4~6人左右。可见,当时社会上普遍流行的是“五口之家”的小家庭。

2.“义门”家庭为朝廷所提倡

在宋代,朝廷提倡同居,反对分家,故数代同堂,十数、数十口的大家庭已有相当的存在,如宋仁宗时丁度曾对川峡自耕农家庭作如下描述曰:“蜀民岁增,旷土尽辟,下户有田三十五亩或五七十亩,而赡一家十数口。”《长编》卷一六八。属于有祖父母、父母、兄弟等组成的大家庭。这类数代同堂的大家庭人口多寡不一,少者十余人、数十人,多者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包括兄弟、从兄弟、再从兄弟等,有四世同居、五世同居,甚至六世、七世同居。这些大家庭有同居、共财、合爨的风俗,号称“义门”。两宋时期,累世同居的大家“义门”甚多。据《宋史》所载就达50人。如徐承珪“与兄弟三人及其族三十口革藜藿,衣服相让,历四十年不改其操”;许祚“八世同居,长幼七百八十一口”;方纲“八世同爨,家居七百品”。江州陈氏大家庭南唐时人口700,宋时增至千口,其后发展到3700口。这些大家庭存在时间长短不一,有的几十年,有的上百年,多者达三四百年。大家庭生活相当有秩序,如江州陈氏大家庭,“不畜仆妾,上下姻睦,人无闲言,每食,必群坐广堂,未成人者别为一席”;青阳方氏“家属七百口,居室六百区,每旦鸣鼓会食”《宋史·孝义传》。有些大家庭甚至设置书堂与书院。如江州义门陈氏自唐中叶就建有家塾,号称东佳书堂,入宋以后改称义门书院,有专门的田地。宋初徐锴《陈氏书堂记》曰:“陈衮于东佳为书院,堂庑数十间,聚书数千卷,田二十顷,以为游学之资,子弟弱冠以上就学焉。”同治《德安县志》卷三。洪州胡氏累世聚居,“构学舍于华林山别墅。”《宋史·胡仲尧传》。建昌洪氏“六世义居,世无异爨,就所居雷湖北创书舍,招徕学者”《宋史·洪文抚传》。建有雷塘书院。当然,只有在重孝悌伦理,并拥有大量土地的极少数仕宦人家,才能保持这样数代同居。

3.家长专制得以强化

宋元时期,不论家庭大小,人口多寡,习俗实行父权制。父亲是家长,家庭成员都得听从他的指挥。在家庭中父亲具有绝对的权威。在父亲的权威下,不仅家庭所有成员,包括妻妾子孙以及子孙的妻妾、未婚的女儿孙女、同居的旁系亲属以及家中的奴婢,都受其控制。在父子两代的小家庭中,父亲是家长;在“父母妻子”的三代小家庭中,祖父是家长;在大家庭中,宗子是家长,即祖父、亲不在,长子、长孙是家长。

家长可以随意地干涉子女的行为。家庭成员如果做错了事情,家长可以责罚、打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家长可以对子女的婚姻大事作出安排;“子不教,父之过”,如果子孙犯了法,家长可以代子受过;子孙不孝,父母可告官,要求给予惩罚,如真德秀知泉州时,有母告子不孝,审问得实,杖脊于市,髡发居役。真德秀:《西山政训》。

在数世同居共财的大家庭,经济生活大权由家长控制,家长“必谨守法以群子弟及家众”,而“凡诸卑幼,事无大小,必咨禀于家长”司马光:《书仪·居家杂议》。家庭的各项生产经营,庆吊往来、宗教祭祀等均由家长统一安排。如陆九韶之家“累进义居,一人最长者为家长,一家之事听命焉。岁迁子弟分任家事,凡田畴、租税出内、庖爨、宾客之事,各有主者”《宋史·儒林传》。

4.男不言内、女不言外

宋元时期,一般家庭在生产经营方面,均有“男耕女织”的风俗。祖父、父亲虽是家长,但他们是家庭主要的劳动力,负责全家的生产劳动,主要从事耕种稼穑之事,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家庭中女性从事纺织之事,以家族手工小作坊生产丝布等物换取生活必须品。在家庭其它事务方面,则实行严格的男主外、女主内,内外有别,以“男不言内,女不言外”《礼记·内则》。为原则。女子“主内”的主要内容为育婴、烹饪、缝补、浆洗等家务杂事。在宋元时代,女子往往受“三从四德”的限制,在家庭中地位很低。但由于宋代社会婚姻重财,盛行“榜下择婿”之风。一些家境贫寒的中举士人,被富有人家择中,而乐意因财入赘;一些豪富之家嫁女,陪嫁的财赀丰厚,在这样的家庭中,妇女的地位相对要高一些。

同类推荐
  • 中华美德2

    中华美德2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酒经(现代生活百科)

    酒经(现代生活百科)

    《酒经》是宋朝的一本讲述酒的书籍。《酒经》是宋代酒文献的力作,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总论,论酒的发展历史;中卷论制曲;下卷记造酒,是中国古代皎早全面、完整地论述有关酒的著述。
  • 中国古代体育习俗

    中国古代体育习俗

    本书共八部分,叙述了古代体育习俗的形成、军事色彩浓厚的春秋战国体育习俗、粗具规模的两汉体育习俗、大起大落的两晋南北朝的体育习俗等内容。
  • 品质德国

    品质德国

    2006年,德国第二次举办世界杯。那一年,它在 BBC 的调查中被票选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国家”。这不仅是对德国经济实力的肯定,也是对德国文化、艺术等软实力的认可。近代以来,文化一直是德国的骄傲,20世纪兴起的欧洲当代哲学即以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这三位德国哲学家为精神导师,而德国音乐也一直处于独孤求败的高峰。 一个国家能获得这样惊人的成就,这中间的种种奥秘,值得中国人深思,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也许我们可以从德国这位遥远的“世界村邻居”那里学到一些得失兴衰之间的经验。
  • 惊鸿浙大

    惊鸿浙大

    本书选取了刊登在《国立浙江大学校刊》、《国立浙江大学日刊》上的讲演词61篇,融会着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浙大求是文化。
热门推荐
  • 无为予诺

    无为予诺

    当孟二爷第一次见无为时,无为眨着雾蒙蒙的眼睛,懵懂不谙世事。二爷无奈地想,得护着长啊!没办法,谁让人家的爹救过自己。然后,当无为十八岁的时候,孟二爷便知恩图报地以身相许了。无数的名门淑女为之垂泪,二爷你早说你这么知恩图报,我天天让我爹扒着你家门口等着救你QAQ。无为年幼时只致力于一件事:当神棍。后来变成了:找回自己的狗和在用棋艺花式打败孟二爷。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小孤女在局势变幻莫测的惊涛骇浪中,幸运的找到属于自己的定海神珠的故事。
  • 第N号当铺

    第N号当铺

    我叫白黑明,性别男,今年26,三流大学毕业,曾,曾,曾经在N号当铺任职……
  • 九行天神

    九行天神

    大千世界百舸争流万族争锋,问道者掌神通,问心者成神魔。掌万法、灭神魔、截术法、碎神通、夺天道!这是傅沉舟,一个得九行天道的少年在这诸天万界的战斗故事!
  • 邪王来袭:王妃别逃

    邪王来袭:王妃别逃

    一天,某女一醒来,就发现自在身在“异”处。mo?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情况,昨天晚上才说了装13,遭雷劈,可是问神马劈的不是他那个混蛋。最后得出一个结果:哦!穿越了。哦?!眼前这是在干嘛?哦!活春宫嘛!“没事,你们继续,我只是打酱油的!唱起那小歌,哟嘿,加油加油,扭起你的小蛮腰,high到360秒啊!”
  • 穿越之特工王妃很倾城

    穿越之特工王妃很倾城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的特工,却因被人陷害重生于异域,成为一个等级最低的人。她嚣张跋扈,却又内心温柔;她冷酷无情,却又悲天悯人;她风华绝代,举世无双。面对完全陌生的异域制度,和陌生的守护男神,她审时度势用自己的方式,适应着这里的人们,也让这里的人们适应着她,并过得风生水起,成为众多女人羡慕的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世不独立

    绝世不独立

    一朝梦醒,人人唾骂叫打,让她来展露风华,看谁还敢欺辱她。却不想遇到了他,竟强行做了她的师父,“卿幽,你知道什么修炼最轻松吗吗?”她两眼放光,“不知,师父,你请指教。”他倾城一笑,“为师听说双修最为轻松呢。”令她头痛至极。前世错过,今生是否能再续前缘?高处不胜寒,她却一步步登巅,只为在世间最高处与他绝世而立。可身旁那两小只又是啥(⊙o⊙)?
  • 甜心公主遇上拽校草

    甜心公主遇上拽校草

    虽然是小说,写的却是多少女生的梦。我只是写梦。故事有虐,有笑,有爱,有你所想的。QQ哦;2518207798
  • 时空穿梭自由人

    时空穿梭自由人

    一次意外,让大鹏发现个秘密……从此大鹏不停的行走在现实和幻想之间,体验着不同的人生、生活出不同的精彩!
  • 道契

    道契

    神秘婴儿出现在第一大家族门口,家主阳龙天一时心软收留下了下婴儿。等神秘婴儿长大时,阳龙天带他来测根骨,但测根骨时,根骨石发生异象,根骨石还发生强烈的爆炸。而少年的故事就从这开始…………
  • 偶像小路

    偶像小路

    一个是名校的校花,一个是她的贴身保镖,两人是青梅竹马,他又是如何为她倾之,她和他又是如何踏上偶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