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8300000059

第59章 五代宋元汉族风俗(30)

5.父祖在,分家为不孝

在宋代,政府提倡同居,反对分家。所以家庭财产不经家长许可,家庭成员不能擅自动用,违者要受到一定的处罚,少者笞一二十下,多则杖至一百。家长在,子孙更不能将家庭财产,如奴婢、六畜、田宅,以及其他财物私自出卖。在财产分配上,宋代流行财产遗嘱继承的习惯。袁采《袁氏世范》曰:“父祖有虑子孙争讼者,常欲预为遗嘱之文”袁采:《袁氏世范》卷一。父祖在,分家为不孝;只有父祖死后,子孙分家才合法。对财产的继承,若有子孙在,则由子孙分割;若无子孙的“绝后”,收养继子或有女无男或人赘女婿,多采用遗嘱的形式分割其财产。

在元代,政府虽然规定“父母在堂之家,其兄弟诸人不许异居”《通制条格》卷三《户令·亲在分居》;但又规定:“祖父母、父母许令支析别籍者听”《元典章》卷十七《户部三》。成家立业后即要求析居,是很普遍的。如辽阳(今属辽宁)人郭全继母唐古氏生四子,“既长娶妇,各求分财异居”。齐河(今属山东)人訾汝道,“性尤友爱,二弟将析居,汝道悉以美田庐让之”。蒲城(今属陕西)人吴好直,“父殁,事继母孝,兄弟尝求分财,好直劝谕不能止,即以己所得,悉推与之”《元史·孝友传一》。孔齐之外舅已殁,“外姑潘氏主家,三子德远、子道、德芳各治其己事而不辅其母”孔齐:《至正直记》卷二《外戚之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点校本。可见当时兄弟分居的现象比较普遍,并出现了潘氏三子“不辅其母”之类的情况,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故中书省御史台曾有人奏曰:“伏见随路居民有父母在堂,兄弟往往异居者,分居之际,置父母另处一室,其兄弟诸人分供日用。父母年高,自行拾薪,取水执爨为食。或一日所供不至,使之诣门求索。或分定日数,令父母巡门就食,日数才满,父母自出,其男与妇亦不恳留。循习既久,遂成风俗,甚非国家所以孝治之意”,要求朝廷发布禁令,“父母在堂之家,其兄弟诸人不许异居”。《通制条格》卷三《户令·亲在分居》。

6.立嗣宗祧之俗形成

元时,若夫妇无子,必将导致宗祧断绝。故可以立同宗中辈份相当者为继子,以继承香火。元朝政府规定:“诸人无子,听养同宗昭穆相当者为子,如无,听养同姓。”《元典章》卷十七《户部三·承继·禁乞养异姓子》。但是立嗣须经官府同意,并“发给公据”,填之户籍。但又规定不准立异姓子为嗣。因为异姓之人为螟蛉,会惹出了许多麻烦。如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宾州(今广西宾阳县北)人黄千一夫妇无嗣,近族内也没有昭穆相当的男孩,便立其妻陈氏之侄为嗣,改名黄云瑞。黄千一之父生前曾做过知府,黄云瑞竟“盗发其坟,斧其棺,火其尸,尽取棺中原殡之物,至于坟茔庵寺,悉以售之他人”《元典章》卷十七《户部三·承继·禁乞养异姓子》。黄云瑞本姓陈,与黄家无血缘关系,才敢如此肆无忌惮地挖掘黄家祖坟。当然,这是个极端的例子。当时朝廷虽然禁止异姓螟蛉子,但民间为了养老传后,则不顾禁令,照养不误。如建宁(今福建建瓯)人有的不到弱冠(20岁)之年便已抱子;有的刚刚取妻便抱养儿子;有的生前不曾抱子,死后族人觊觎其财产,捏造立继文书,图谋霸产;还有的螟蛉子娶其女为妻,妄认为婿以承继财产者,种种混乱,不一而足。针对这种情况,元朝政府规定:“今后年及四十无子之人,方听养子,皆须明立文字。”《元典章》卷十七《养子须立除附》。并上官府给以公据。

7.一夫多妻风行

元代百姓大多是一夫一妻,除了王公贵族、达官显宦拥有众多妻妾外,一般人并无此特权。在外地做官者,“如委亡妻及无子嗣,欲娶妻妾者许。令官媒往来通说,明立婚书”《元典章》卷十八《户部四·官民婚·流官求娶妻妾》。无妻或无子的官员准许娶妻妾,这是为已仕官员娶妾开方便之门。其实,凡是居官之人,大多都有妻室,不过他们上任时不携妻前往,便诡称没有妻室。因为山水迢递,有司也不肯认真调查,致使不少官员有多位妻子。至元十年(1273年)规定:“有妻再不得求娶正妻外,若有求娶妾者,许令明立婚书求娶。”至元十三年(1276年)又规定:“有妻许娶次妻。”《元典章》卷十八《次妻·有妻许娶妾例》。则一夫多妻为合法。

8.重家规家法

宋元时期的一些大家庭,为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往往订有家规家法。如司马光《沫水家仪》规定:“凡为宫室,必辩内外,深宫因宫门。内外不共井,不共浴室,不共厕。男治外事,女治内事。男子昼无故,不处私室,妇人无故,不窥中门。男子夜行以烛,妇女有故出中门,必拥其面。男子缮修及有大故,不入中门,入中门,妇人必避之,不可避,亦必以袖遮其面。女仆无故,不出中门,有故出中门,亦必拥蔽其面。铃下苍头但通内外言,传之内处这物。”从这段《家仪》规定看,宋代由于理学的兴起,对女性生活空间的限制加强,妇女的社会地位已有较大的变化。

9.养育兄弟遗孤之风兴盛

宋元时期,养育兄弟遗孤之风兴盛。《宋史·李仲容传》曰:李仲容“三弟早卒,字其诸孤十余人如已子,当世称其长者”《宋史·李仲容传》。;《查道传》曰:查道“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属之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宋史·查道传》。《王居正传》曰:“奉禄班兄弟宗族,无留者。”《宋史·王居正传》。

二、宗族风俗

宗族制度自宋代发生了重要转型。从宋仁宗时期开始,经许多着名政治家和学者提倡,以官僚地主为核心力量,形成了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订族规为特征的体现封建族权的宗法制度。以族长为主导,以族规为轨范,以族产为物质基础,以祠堂为活动中心,以族谱为血缘关系的封建家族组织在全国范围逐步建立起来。

1.谱牒之风重兴

经唐末农民战争的扫荡和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乱,门阀土族退出历史舞台,谱谍之学日趋衰落,“由贱而贵者耻言其先,由贫而富者不录其祖,而谱遂大废。”苏询:《嘉佑集》卷十三《谱例》。至宋,应理学家“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张载集·宗法》。的思想,谱谍的撰修有增无已。不同的是:宋以前的谱谋用以夸示门北,作为任用官吏的依据,由官方的图谱局记录副本,该实备案,宋则改“奉敕修定”为“家自为说”的私家编修,用来“敬宗收族”,维系本族族人。此类私家之谱有家谱、宗谱、族谱、友谱、家乘、世谱等等。

同时还产生专门纪载人物生平事变的“年谱”体裁。当时欧阳修的《欧阳修谱图》和苏询的《苏氏族谱》成为私谱之圭臬,改以家谱只收录直系长子孙为合族修谱,支庶兼采。欧阳修的“谱例”是:“谱图之法,断自可见之世,即为高祖,下至五世玄孙而别是为世”,“凡远者,疏者略之,近者、亲者详之”。苏询的“谱法”为“凡嫡子而后得为谱,为谱者皆存其高祖,而迁其高祖之父。”

据欧、苏二谱,谱体例通常包括常例、谱系、恩荣、祠宇、冢墓、家传、艺文等方面:

序例,包括序文、凡例;

谱系,记载族姓源流、世系谱表、郡望派别和居徙始末;

恩荣,备述受命制诰、科举中式,以及耆寿、贞妇烈女等人物;

祠宇志,记载祠堂、祠规、家训、祠产、义庄、祭田等;

冢墓志、家传和艺文,收录墓志铭、行状、寿序、年谱,以及族人的诗文书画、着述要目等。

新族谱的编修自北宋开创,入南宋后,由于大最北人南迁,为了传记祖宗历史,修谱之风开始盛行起来。但是由于金兵大肆南侵,聚族而居的大家族因战乱而流徙,同时给修谱带来了困难,“世遇乱离,人不自保,遂使子孙不得尽知先世之所以来”欧阳守道:《巽斋文集》卷十一《黄师董族谱序》。正因为如此,一些宗族千方百计,通过大量的采访,收集旧有族谱,重新编撰新族谱。如游氏族谱就是通过“询之遗老,稽之残牒,自十世而上,凡官称、名字、配偶、卒葬,幸有得,则皆录之而不忍遗之”游九宗:《默斋遗稿》卷下《原谱》。南宋修谱有些是继修,如婺源王氏北宋时修有“九族图”,南宋时更修“世系录”《剡源文集》卷十八《题婺源武口五氏世系》。;婺州东阳胡氏北宋时“始续世家”,南宋时“更修家牒,名曰世谱”《纯白斋类稿》卷二0《胡氏族谱序》。有些是在南宋时开始修谱的,如丰城孙氏在南宋孝宗、宁宗、度宗三朝三次修谱。

元年以后,族谱的修撰逐步盛行,并逐步规模化,其作例也逐步程式化对族谱纂修的时间、义例及族谱的保存都有明确的规定,族谱更加成为家族组织习俗的一个重要表现。

2.族产兴起

作为宗族结合的物质基础的族产,宋代有以赡养救济宗族成员为主要目的义田,以充各族祭祀祖先费用的祭田,以供养、资助“仕进及贤裔贫者”刘松:《隆庆临户府志》卷十一。的义学田和为埋葬贫困族众而置办的义冢等。

北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范仲淹“于其里中买黄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钱公辅:《义田记》,载《范文正公集·褒贤祠记》卷二0。首开义庄之举,为世人竞相仿效。一时间,置办义田、义庄,周济族人,成为当时社会的风俗。如江西人刘辉置义庄田数百亩《渑水燕谈录》卷四《忠孝》。;曾巩“悉其资力置义田”《道园学古录》卷三五《南丰曾氏新建文定公祠堂记》。;向子湮“置义庄以赡宗族贫者”江应展:《文定集》,《徽猷阁直学士右大中大夫向公墓志铬》。;吴奎“以钱二千万,买田北海,号曰义庄”刘攽:《彭城集》,《吴公墓志铭》。;汪大猷,“好周施,叙宗族外族为《兴仁录》,率乡人为义庄二十余亩以为倡。”《宋史·汪大猷传》。此外,象何执中、韩贽等人也都置有义田。

祭田,有墓祭田和祠祭田两种。墓祭田又有赡坟田、祭田、蒸赏田等形式。赡坟田,又称“赡茔田土”、“赡茔田产”,以田产收入供养守墓人费用,及家族岁时节日合族祭祀开支;祭田、蒸赏田的收入,“用于专修四代坟忌及时祭合族之费”《北溪大全集》卷九《宗会楼记》。墓祭田在宋代普遍存在,并得到了朝廷的鼓励。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诏河南府,民墓田七亩以下,除其税”李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0。宋代法律规定:“墓田及田内林木、土石,不许典卖及非理毁伐,违者杖一百,不以荫论。”《宋会要·食货六十一》之六一。祠祭田的出现但在南宋中叶,据朱熹《家礼》记载,当时民间初立祠堂,则计田每龛取其二十之一,以为祠祭田。在福建地区,一般宗族都有祠祭田,少则几亩,多则几十亩,富裕的豪宗大族甚至达几百亩。祠祭田一般由族人捐置,如福建林宗壁在其父死时,与侄儿商量,出田若干,为祭祀祖宗之需《不系舟渔集》卷十二《林氏祭田记》。族中绝户的田产,一般也纳入祠堂产业,以奉祀祖先。墓祭田、祠祭田一般由宗族子孙轮流掌管,亦有宗族派专人掌管经营的。

宋代科举取士范围已扩大到各阶层,各个宗族为了扩大本族势力,纷纷创设义学,以鼓励和奖掖本族子孙奋发向上,科教中举,光宗耀祖。为保证义学的正常开支,许多宗族设有专门的义学田。如“李仲永侍郎……自立义学,招延师傅,召聚宗堂……捐良田二百亩以赡其用”洪迈:《夷坚三志乙》卷十《界田义学》。这是宋代最早的义学田。义学田在宋代尚属初创阶段,大多数宗族义学的办学经费由义田,或祭田收入中拨付。到元代时则较为普遍。

宋元社会的族产,除了田产外,还有房产,如祠堂、义宅、义仓、宗族学舍,以及车、船等不动产等。义宅首创于范仲淹。范仲奄在建义庄时,又建义宅,以“聚族其中”。宋代宗族中所建义宅,主要为了收养宗族中“贫不能自存”的族人。如“新淦郭氏之于族人也,既买田以给之,又为堂以聚之”黄干:《勉斋集》卷二二《书新淦郭氏叙谱堂记》。;眉州家氏对于“老而无以为养,病而无以为药”的族人,“则为居庐以收恤之”家铉翁:《则堂集》卷二《积庆堂记》。义仓用以收储义庄所收的米粮布匹。如陶宣义在其死时,立遗嘱“为义廪,凡以赒族姻”。义仓接济族人,有时是免费救济,有时则是有尝借贷。

宋代义学的学舍大多为宗族可有,有些大宗族的学舍还发展成为书院,如华林书院、申义书院等。

3.祠堂初现于世

两宋时期,宗族祠堂初现于世。当时的祠堂,有家庙和宗祠之分,即官员建家庙,一般俗人建祠堂。

北宋初年,“士大夫崛起草茅,致通显,一再传而或泯焉,官无世守,田无永业”,即使官员也只在“寝室奉先世神主”,不曾建立家庙朱熹:《家礼》卷一《通礼·祠堂》。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允许官员建家庙。皇佑二年(1050年),宰相宋庠奏请礼官奏仪定礼,规定正一品平章事以上官可立四庙,东宫少保以上立三庙,余官祭于寝。嘉佑四年(1060年),文彦博在西安“因得唐杜佑旧庙于曲江,犹是当时旧制,堂四室,旁为两翼”,“遂仿为之”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集》卷七九《文潞公家庙碑》。文氏家家庙成为宋代最早的家庙。到了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朝廷对群臣家庙制度又作进一步修改,规定“文臣执政官、武臣节度使以上祭五世,文武升朝官祭三世,余祭二世”《宋史·礼志十二》。也就是说三吕以上官员可以祭五世,正八品以上可以祭三世,其余可以祭二世。家庙风俗才遂渐在官员中流行开来。

宋初,官员建家庙必须经朝廷下诏特许,只有少许大臣得以建家庙《宋史·礼志十二》。;故一些地方出现了祠堂。如仁宗天圣年间,官员任中师在其老家山东曹州“治其第之侧隅,起作新堂得敞三室”,“以时升画像而荐岁时焉”,中室供其父,东室供其母,西室供其兄礼部尚书任中宗,取堂名为“家祠堂”穆修:《穆参军集》卷下《任氏家祠堂记》。这可以说是宋代最早的祠堂,只不过只供奉父辈祖先,属于家祭性质。另如范仲淹死后,庆州、淄洲长山县等地为表彰他的功绩,陆续为他建立纪念性的祠堂《范文正公集》卷一二二《褒贤词礼》。王安石死后,在江西抚州故愕,当地官员建筑了“荆国王公祠堂”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卷十九《荆国王文公祠堂记》。但此时的祠堂,还不是宗祠。

到南宋时,祠堂制度普遍流行,几乎每个聚族而居的宗族,都有一个或几个祠堂。此时的祠堂不仅有“家祠堂”,而更多的是小宗的宗祠。如福建莆田黄仲元兄弟以家乡族伯的旧厅作建祠堂,“祠吾族祖所自出……共十三代”。《四如集》卷一《族祠思敬室记》。朱熹《家礼》曰:“君子将营宫室,先立祠堂于正寝之东,为四龛,以奉先世神主”。四龛所奉为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四代,即实行“小宗”制度。到了南宋后期,以宗族为单位的宗祠已经出现。如抚州金溪的陆九渊宗族建有“祖祢祠堂”,每天清晨,家长率领子弟“致恭”于此,“聚揖”于厅,妇女在堂上道“万福”;晚上安置也如此。祠堂不仅供宗族祭祀、举行典礼、宣布重要决定之用,甚至族人每天要到这里议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五,《陆氏义门》。到了元代以后,宗族祠堂大量出现,并成了元明宗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4.族规得以强化

同类推荐
  • 古代刑罚与刑具

    古代刑罚与刑具

    在王权至上,法自君出的封建社会,鞭笞、棍打是最常见的惩罚。历代酷吏在拷讯犯人时,往往违反刑罚规定,诸刑并用,还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各种稀奇古怪的用刑方式,在残虐人性时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刘洋编著的《古代刑罚与刑具》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刑罚与刑具的有关内容,对中国古代主要刑罚与刑具分门别类地作了介绍并揭示其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
  • 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

    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孔永编著的《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为丛书之一,对《清明上河图》进行了解析,挖掘藏在画作中的未解之谜。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国学常识一本通

    国学常识一本通

    国学是一国所固有之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其内涵丰富,包括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也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本书所呈现的是国学常识,包括官场政事、法典制度、饮食文化、礼仪习俗、文化生活、哲学宗教、择占秘术、行当人物、文艺娱乐、文学语言、轶闻趣话等方面,以追本溯源为目的,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探究传统文化的精髓。石赟编著的这本《国学常识一本通》内容丰富而精练,囊括了人们日常关注的、重要的、喜闻乐见而又不知其然的常识。
  • 悦读甘州:故事

    悦读甘州:故事

    甘州是一块古老、厚重、深沉、美丽而又不乏神秘的热土,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甘州人,我对家乡始终充满着依恋、热爱之情。通过《悦读甘州》,对家乡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系统深入的认识。诸如民国外邑诗人罗家伦的“绿荫丛外麦毵毵,竟见芦花水一湾。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当前,各地都在利用地域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古迹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拉动其他产业综合发展,然而,我们的旅游文化,也面临着一个继续向前发展的课题。要进一步提高旅游景点的文化含量,不能仅仅依靠挖掘古代人文景观,而需古今并重,唯有如此,方能与时俱进,不负时代之所望。
  •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

    本书从人类与美术的起源始笔,以介绍西方美术数千年发展史中的三次高峰为重点,连成一条脉络清晰、起伏不断的中轴线,对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十九世纪这三次高峰时期的整体美术面貌、画家与画派、杰出作品、创作技术、风格演变等,均作了系统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同时对高峰间歇期的中世纪,十七、十八世纪以及苏联和美国的美术,也给予了简明扼要的评述。本书专列现代派美术一章,全方位地探讨了形成的原因,对各流派作了全面介绍。
热门推荐
  • 红尘缘灭

    红尘缘灭

    缘来缘去缘尽缘灭故事的最后又能记得多少也许一切都是命吧
  • 存亡日

    存亡日

    故事从一个千疮百孔的乱世开始,在一个繁华淡去的盛世结束。他由一个凡人过渡到权力的制高点,在怀疑和信任之间做出选择。明天很难变得更好,因为只要你活着,“更好”这个概念就会一直存在下去。
  • 等你十年

    等你十年

    在一个夏季的晚上她们分手了,他和她都是那么的舍不得,可是又是那么的无奈,在两年后他遇到了那个等他五年的她,他渐渐地改变了··········
  • 魔女的星际争霸

    魔女的星际争霸

    曾经,有一个很牛逼的穿越者来到了这里。他……自称始皇,一统天下。屠戮神明,威胁世界。开发魔法,征战异界。最后……也不知道死哪去了。直到3000年后的今天,方云带着一只虫族的幼虫来到了这个神灵多如狗,主神满地走的世界。就算我没带上虫族的基因库,是个只能孵化虫巢和工蜂的废物!我也要光明正大的站在众生面前,用腐朽的声音喊出!我!虫族主宰!后边有大佬!打钱!
  • 圣武仙皇

    圣武仙皇

    神魔大战崩坏天地,致乾坤倒转时光逆流,本应神魂俱灭的主角残留的一缕幽魂来到亿万年后的人间。炼惊世法器,修盖代秘技,唤上古战魂,收仙阶元灵。入京寻母,揭神秘身世;上殿面君,揍嚣张太子。帝王一怒,赤地千里。某人一嘘:惹了我,叫你血飙九霄!圣武宗城,繁衍出人族最精粹修行文明的耀眼城堡。八宗会弑,云集人族各宗派的强者大牛,谁能在会弑中勇折桂冠?是谁要重临颠峰?是谁要傲啸苍宇?我,罗邪!
  • 剑道巅峰

    剑道巅峰

    魔道第一大派剑魔宗,被正门十二教派联手攻破,宗主段千劫含恨陨落,于十年后,重生在一个只喜欢舞文弄墨的俊美少年身上。这一世,他将帝幽剑诀再做突破,铸就混元剑体,炼化第二元神,在报仇雪恨的同时,也因相貌太帅,招来无数美女青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TFBOYS之惜别

    TFBOYS之惜别

    她叫何夕,一个从未被世俗污染的姑娘,一个敢爱敢恨的姑娘,她可以为了自己爱的人付出一切,哪怕伤的一塌糊涂。他叫王俊凯,是一个被万众少女捧得高高的王俊凯,一个受尽他人崇拜眼光的王俊凯,但是有谁知道这个少年的痛,被诽谤被辱骂的痛。上天让他们走在了一起
  • 千里寻爱:女帝娘子太傲娇

    千里寻爱:女帝娘子太傲娇

    本姑娘虽然住在夏家这个豪门,只可惜没命享福啊!母亲早逝,父亲转眼又找了个腰细臀圆的二老板!没办法~本小姐只能各种兼职身上揽,谁料送张报纸居然遇上了黑老大,一言不合就拿枪指,第二句话还没来得及说就听到“砰”的一声。妈呀,原来没被送到西天,反而送到了幽冥大陆。在这里,遇到了“独宠”本小姐一人的蛇王大大,还遇到和父亲包的二老板长得一模一样的蛇蝎毒妇做情敌?抢我父爱,我忍!还想抢我真爱?做梦!翻身一脚将其踩,新账旧账咱一起算!蛇王宠我,我任性!
  • 原来我早已爱上你

    原来我早已爱上你

    “江亦然,当年你...后悔..爱上我吗?”“我后悔,后悔..没有早点爱上你。”“江亦然,为什么每次我们吵架,你都先道歉。”“因为我比你高,肯定要先低头。”一场蓄谋已久的分手;一场爱与不爱的选择;一场真实的苦情电影。他和她之间注定相爱不能相恋,相爱不相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