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基底膜肾病,又称“良性家族性血尿”,以往认为该病是一种临床表现为良性家族性血尿,病理以电镜下肾小球基底膜(GBM)弥漫变薄为特征,是一种遗传性肾脏疾病。
“病因”除遗传因素外,可能还有基因突变、后天获得性等其他原因,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临床表现”
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根据已有的报道,最小年龄为1岁,最大年龄为86岁,但以青中年最为常见。男女比例约为1:2~1:3.
2.绝大部分患者以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大多数患者为持续性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并不常见。少数患者偶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剧烈运动后呈现肉眼血尿。绝大多数患者尿红细胞位相差显微镜检查为大小不一、多种形态的肾小球源性血尿,少数病人可有红细胞管型。
3.约有1/3患者有腰部钝痛或酸痛感,女性多见。
4.成人患者中有25%~40%合并不同程度蛋白尿,其中多数为轻、中度蛋白尿,少数为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
5.患者通常血压正常,部分成人患者(<20%)可有轻度高血压。
“辅助检查”光学显微镜及免疫荧光检查没有明确的具有诊断意义的病理学指标。电子显微镜检查对于该病诊断起关键作用,弥漫性肾小球基底膜变薄是该病唯一的或最重要的病理特征。
“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的孤立性血尿。
2.有家族性血尿史。
3.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等属于肾小球源性血尿。
4.肾活检光镜为非特异性轻微病变或系膜增宽,免疫荧光检查无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若光镜及免疫荧光检查伴有其他肾小球疾病,其第一级亲属应有镜下血尿者。
5.电镜检查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变薄,厚度200~250nm可伴致密层简单分层。该项应为确诊薄基底膜肾病必备依据。
6.排除Alport综合征、IgA肾病、隐匿性肾炎及其他全身性疾患所致肾损害。
“治疗”绝大部分薄基底膜肾病呈良性肾小球疾病过程,无需特殊治疗。主要是避免感冒和过度劳累;加强对少数有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和肾毒性药物的应用。
“预后”本病长期预后好。
“生活护理”遗传性肾病也是慢性肾脏病(CKD)的一种。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和保健原则均适用它。控制血压,控制蛋白尿、血脂、体重,戒烟,同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门诊指导”坚持定期到医院随诊,早发现早控制,不轻易放弃治疗。遗传性疾病,没有特效治疗,不可轻信、滥用药物,以免加重肾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