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年轻的病人看心理门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的脸上看不到幸福和自信。那些企图自杀的高中学生;不敢看人的初三学生;害怕抑郁的小学生;发生刑事案件的高一男学生;自杀未遂的中学生;只会学习,其他什么也不会做的大学高材生;不会与人交往,无法适应社会、无法工作的大学毕业生。
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学业的繁重带来的心理压力大。
(2)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
(3)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
(4)抑郁。表现出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
(5)焦虑、心里烦躁不安。
(6)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
(7)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
(8)心理不平衡。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后,总感到不平。其中,学习压力感,是当前青少年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
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导致精神压力过大。因课业任务过于繁重,竞争过于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有一位女生,初中时学习成绩优异,升入高中后由于学习环境、教师的教学方法、竞争对手发生了变化,她感到很难适应,导致学习成绩迅速下降,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感到自己是个没用的人,精神极度苦闷,整日郁郁寡欢。还有的同学,本来平常成绩不错,有时还可以当同学的小老师,但总是一到要考试就开始心情紧张,担心考试成绩不好,越是考试临近就越会感到浑身不舒服,极易感冒生病,甚至还会发烧,结果导致要么就是成绩不好,要么无法坚持考试,一听见“考试”二字就感到恐惧,得了考试焦虑症。
还有些青少年表现为厌学。现在青少年中不仅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学习意愿不强,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不愿意学习的倾向。有些学校的学生说:“每当看到或听说有人考试作弊,却取得好成绩时,自己心理特别不平衡。觉得认真学习不如投机取巧,况且学习好的同学威信也不一定高,而那些学习成绩平平的同学却人缘挺好,常常受到青睐。”值得注意的是,有这样想法的学生并不在少数。
一些青少年,有的过分自律、内心冲动和压抑,甚至会有突发伤人或自伤行为等不健康的反应,这些情绪和行为的发生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不和谐的生活环境会在孩子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并造成心理问题。当外部环境和教育要求的标准相互抵触时,焦虑和压力会迫使青少年产生强迫行为,以缓解心理压力和刺激。社会政治生活也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社会存在贫富差距、一些官员腐败等社会问题都会在青少年心中留下不同的阴影,从而影响到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他们的内心冲动、压抑、突发伤人、自伤等负面情绪和行为,与婴儿时期形成的焦虑有关。如果孩子依恋和被关注的感觉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变得怀疑和不信任,包括对自己的不信任。
重视心理教育为孩子减压。青少年由于学习压力大、家庭关系不和睦而厌学、抑郁、自杀或伤人的案例很多,但却很少有家长认为这是一种心理问题,更不知道如何面对和处理。如果每个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都懂得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努力加以培养和指导,就会杜绝这些问题的发生。可见,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可能会给青少年带来各种各样的焦虑和压力,更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各种各样的隐患,甚至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要减轻青少年的这种压力感,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学校应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设为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专门课程;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并把它作为全面发展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高度来看待,重视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绪和适应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习活动、提高掌握知识和技能;把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问题同思想品德区别对待,用科学方法努力培养青少年的健康的人格品质和心理素质。
作为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给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和家庭民主权。做父母的应该既要注重孩子自主性的发展,又要注重培养孩子遵守纪律和道德准则,能积极地与孩子平等地交换意见,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准则强加给孩子。遇到必须要求孩子按大人的意见去做的情况,也应向孩子解释为什么必须这样做的理由。
人体是一个整体。身心功能紧密相关,互为因果,这是全面健康的出发点。躯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健康是躯体健康的保证和动力,一个人只有处于全面健康状态,才能维持身心平衡的协调稳定,消除各种压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对社会作积极贡献。心理健康也是智力发展和脑功能健全的重要标准,是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青少年时期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青少年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会遭遇到更多的挫折,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青少年所出现的各种障碍和不健康的表现,可诱发各种心理疾病和身心功能紊乱。作为青少年应该努力使自己成长为独立于父母的个人;真实地看待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正视童年的现实;要有勇气承认童年发生的事情与成年以后的生活之间的关系;鼓起勇气袒露自己对父母的真正感觉;改变自己的行为,寻找足够的力量帮助自己治愈心中的那个弱小的自己;重新获得成长的力量和信心。
父母应该维护青少年的荣誉感,任何人都需要赞扬,这是人之常情。而青少年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欲望比成年人还强烈。一个失去了自尊和荣誉感的青少年很可怕也很难教育。如果父母当着众人,特别是在其他人面前数落孩子,会让他没面子,羞愧难当。从此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形成不良心理障碍。
应用积极的语言,给青少年以明确的行为指导,增加他的积极情绪。父母不应窥探孩子的秘密,也不要过多追问,甚至干涉,这样孩子才会信任父母,与父母更加亲密。有了这种亲密和信任,孩子才会感到自己有地位。否则则会变得心灰意冷,逐渐丧失积极性,甚至关闭自己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