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5600000058

第58章 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必须认识到,知识分子常自陷于自己知识的格局内,以至于无法成大功立大业。

面对一个工作时,一个人如果对有关知识了解不深,他会说:“做做看。”于是着手埋头苦干,拼命地下工夫,结果往往能完成相当困难的工作。

——《财富500强员工精神》

有知识的人,经常一开头就讲:“这事很困难,看上去无法完成。”这种现象实在是面地自限,且无法自拔。因此有:“知识阶级是弱者”的说法。

如今的年轻人,多受过高中、大学的教育,所以有非常高的学问和知识。因为现代社会的变迁,分工很细,公司的工作项目也越来越繁杂,因此年轻人具备高程度的学问知识,在一方面来讲,是必要而且是十分好的事。但重要的是别被知识所限制,也别只用头脑考虑太多,要决心去做实际的工作,然后充分运用所具备的知识用来处理工作,如果这样,学问和知识才会成为巨大的力量。

特别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最容易被知识所限制,因此要非常留心这一点,发挥知识的力量,而非显示掌握了知识后的弱点。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能够发现,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尽管学历不高,却常常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反之,一些高学历人员,尽管各方面都表现不错,却没有强烈的个性,与他们谈话留下的印象不深。一个人实际工作能力的高低,并不可以光从学历或应聘时笔试、面试的成绩,就能看得出来的。具有了实际工作经验,也并非见得能力就强,创造性就高。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在人员招聘中提出要注重实际能力,尤其是选拔事业开发型人才时主要看他的综合基础能力,就如同挑选运动员苗子一样,关键看他是否是一块好材料,是否有发展潜力。因此,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在招聘过程中更应注重招聘那些高能力的人才。能力在心理学中主要是指那些能使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质,例如反应速度、记忆力、运行速度、逻辑推理能力等。

在心理学中,能力概念与知识、技能概念不同。能力是指那些能使任务得以完成的心理特点,知识则是指认识的结果,知识技能与能力不同。有的人知识掌握得挺多,但没有形成能力,就是所谓的“书呆子”、“字纸篓”。有的人因为某种环境条件的限制,已经掌握的知识尽管有限,但具有潜在的能力,一旦获得学习机会,就可以焕发出杰出的才能,脱颖而出。这两种现象都非常常见。

能力与知识的主要区别

(1)能力能使人在各种活动中的效率受到影响,而知识则光影响到人在有限领域中的效率。观察力、记忆力、知觉速度等属于能力,这些能力使人的各种活动受到影响。法律知识、立体几何知识等属于知识,它们光影响到人在与之相关领域的活动。

(2)能力是人的比较稳定的、需要较长时间才会发生变化的心理特点。而知识技能则是相对容易改变的,既能通过强化训练和突击背诵获得,也能由于遗忘而丧失。能力水平是一种慢变量,可知识水平是一种快变量。

(3)能力是一种潜力、一种可能性,而未必是一种已经表现的水平和一种现实,而知识则指的是一个人的现有水平。当我们说能力时,考虑得更多的是“将会如何”,当我们说知识时,我们考虑得更多的是“现在如何”。

(4)环境不容易影响到能力水平。环境因素能使一个能力的发展加快或阻抑,可作用时间较长,影响较小。知识水平则非常容易被环境所影响。知识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能得到快速、明显的增长。

截然的界定在能力和知识之间是并不存在的。因为影响活动范围的不同,变化的难易快慢不同,在能力中存在着很多层次。我们往往将影响最广、最不容易变化的能力叫做智力,或一般能力。把那些影响某一大类活动、介乎于智力和知识之间的心理特征叫做能为倾向。

“德才学识”中的“才”就是能力。它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智能因素,知识是一个人得以成长和发展的基础。能力与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在它们之间画等号。一个知识渊博、学问高深的人,不一定非常有能力。《弟子规》中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要是所学的知识不实践力行,一味读死书,华而不实,无法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歌德曾经说过:“并非有水的地方都有青蛙,然而青蛙叫的地方肯定有水。”歌德还说过:“单学知识的人依旧是蠢人。”这话说得苛刻,可能过分了些,可是使人们懂得有知识不等于有能力,比知识来,能力更重要,还是把深刻的启示告诉给了别人。

西方有句话:“知识不如能力”。有人作了一个比喻,说:“知识就像文字,能力就像作文,知识就像音符,能力就像谱曲。”这比喻非常有道理。文字每个人都认识,写成文章却大不相同。音符每个人都会唱,谱成曲调却千差万别。我们不妨再做一个比喻:知识就像燃油,能力就像机器,知识就像药材,能力就像处方。学习知识好比燃油储备,不会机器仍然无法做功。相同型号燃油,用的机器有的功能很大,有的功效很小。只学知识好比开中药铺,不会处方仍然不能治病。相同几味药材,开的处方有的收到奇效,有的功效甚微。再例如下象棋,人人都懂得“马走日象走田,小卒一去不复还;炮打隔山将,车走一条线”的基本原理,但运用能力却大不一样,能力强者可以把死棋走活,而能力弱者,活棋也被他走死。

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一样,也需要能力。毛泽东强调“应用是学习的目的”,邓小平指出“书读得不在于多,要精,要管用”。这就是说,知识尽管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郭沫若说:“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能把死书读活。死人读活书,能把人读死。”书本任何人都会读,收效却大小一样。有能力的人,就会读书,思路对头,方法得当,一入门就可以抓住本质,很快消化吸收,进得去、出得来,越读越活。欠能力的人,学而不思,死啃书本,全凭强记硬背,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累得头昏脑涨也几乎一无所获;即便是强记下来,满脑子全是知识,要是无法消化吸收,落个“消化不良”,反倒成为负担,书读得越多,包袱越重。这样的知识又有何用呢?还是华盛顿说的好“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的书和废纸没什么两样。”问题不在于你所懂得的知识多少,而在于你所学的知识要有用,知识再多再好,若不会运用那也几乎等于没有,最终不是掉进迂夫子教条主义的泥坑,就是变成思想迷惘的书呆子,仅仅是一个腐儒而已。所以,能力是比知识更加重要的智能因素。只要有了较强的能力,就可以更好地吸收知识和有效地发挥知识的作用,就可以比较快地从知识不多变成知识较多,就可以更快地掌握新出现的知识。

以往人们一直觉得知识最重要,于是在教育中也着重强调学习知识,然而培养出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文凭没水平”。如今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人的基本能力。这表示知识并非决定因素,更何况我们学习的许多知识,并派不上用场呢?

香港很有名的歌星邝美云,曾参加香港小姐竞选,获得第3名。在竞选期间,记者问她了一个刁钻的问题,“你读书时成绩不好,你是不是很笨?”这个问题确实棘手,但邝美云是这样回答的:“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读书时成绩一流的人毕业后干什么?或许当工程师、律师、医师;而学习成绩二流的干什么呢?他们中许多却当那些工程师、律师、医师的老板。”邝美云的回答确实让人深思。

成绩一流的打工,成绩二流的却做老板。这是否是实情呢?回忆我们大学、中学、甚至小学的同学,那些最有名、最有钱的,确实都是成绩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学,而那些成绩一流的同学走上社会后却常常并不出众。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成绩一流的同学过于专心于专业知识,把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忽略了。

当然,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也不能离开知识。古人曰:“才以学为本”、“非学无以成才”。歌德说:“所有才能都要靠知识营养,这样才有施展才能的力量。”知识如同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能力如同人的生命一样重要。人没有血液,便不会有生命;没有知识,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抽象的、空洞的能力是不会有的,只有具体的吸收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往往随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的过程而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没有知识,能力就没有了发展的基础,是不会有大作为的。例如一个对药材的药性一无所知的人,一定无法开出好处方;只知道很少几味药材药性的医生,也不会开出好处方。能力和知识彼此联系,相互促进。一般地说,知识储备越丰富,能够供调用的知识越多,运用起来就可能越灵活,新思想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大,能力就越大。纵观古今,凡是杰出的人才都肯定是知识渊博的大学问家,而且他们正是因为有了渊博的知识才成了杰出的人才。

然而,能力的大小并非正好与知识的多少成正比例。而且能力也无法伴随着学习知识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形成,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指出:“人们的知识在不断地充实着,而人们的智慧却徘徊不前。”也曾有人觉得,要把知识转化为智能,20%在“学”,80%在“习”。说明长知识容易,难的是长才能,所以,增长才干必须加强对能力的培养。一个人有没有发展前途,主要不在于他具不具备足够的知识,而在于他具不具备比较强的基本能力。那么,人的能力从何而来?毛泽东在著名的《实践论》中说:“你要明白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吃一吃。”一个人要获取能力,就要靠实践的磨炼、经验的积累,生活经历越不平坦、阅历越丰富,能力就愈加强。

人的能力不是单方面的。它不仅包括吸收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包括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具体而言,主要有: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其中人的思维能力是最关键的。

能力才最重要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

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漂?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漂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

同类推荐
  • 成熟力

    成熟力

    一个人走向成熟是困难的,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甚至历尽沧桑却并不能确保一个人的心理成熟。本书告诉你成熟的意义,怎样让自我变得成熟等内容,具体包括:认识自我就是一种成熟、成熟的人能主宰自己的心灵、成熟的人懂得放下等。
  • 生存的探索

    生存的探索

    马斯洛人格动机的理论大多以笔记、谈话、试验、演讲的方式阐述的, 整个思想显得比较分散,时间跨度较大,缺少集中归纳总结,而且引用了很 多比较晦涩的人物和内容,致使我们一般读者难以全面掌握马斯洛的深刻思 想,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为了全面系统地介绍马斯洛的人格动机理论,本书在马斯洛著作《动机 与人格》和《存在心理学探索》的基础上,根据一般阅读习惯,结合现代成 功励志思想,进行条分缕析和归纳总结,采取通俗表达的方式,既突出了马 斯洛的人格动机理论的思想,又便于广大读者阅读掌握和运用。
  • 应该懂点潜规则

    应该懂点潜规则

    “生活中有很多潜规则,掌握了这些,就能在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上游刃有余,否则,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难以言说的问题。本书以现实中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讲述了人性、人际、说话、职场、经商、合作、销售、婚恋以及态度等方面所涉及到的诸多潜规则,让读者从轻松的阅读中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懂得了潜规则,生活中就能少了很多阻碍;懂得了潜规则,人生之路会更顺利。”
  • 气场决定格局

    气场决定格局

    记得行内有这么一个说法:“一流企业靠文化,二流企业靠机制,三流企业靠人才。”已经形成气场的企业,对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极强的同化作用。通过营造企业气场对经营进行管理的方法,我们一般称之为情境管理,也叫情境领导。的气场是一个人的存在感和吸引力之所在,是他身上无与伦比的光环。
  • 我们的价值观:初中年级读本

    我们的价值观:初中年级读本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离不开文明的滋养;一个公民的成长,离不开价值的引导。走在复兴之路上的中华民族,不仅要在经济建设上奋起直追,更要在精神文化上焕发出自己的精气神。人生需要信仰驱动,发展需要价值导航。党的十八大顺应世情民意,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用24个字提炼出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观“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热门推荐
  • 水应该这样喝

    水应该这样喝

    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着重介绍了水与人体各器官之间的关系,水参与人体多种物质的运载、代谢、调节的作用,以及过少、过量饮水会对人体产生哪些不良作用,同时介绍了人每天应该如何饮水,饮用多少水,饮用什么样的水等问题。
  • 致我们鲜衣怒马的青春

    致我们鲜衣怒马的青春

    还记得当年,我鲜衣怒马,你年少轻狂。青春是每个人心中那块不可抹去的回忆,有些人的青春,是鲜艳;有些人的青春,是苍白;有些人的青春,是无力,而有些人的青春,是猖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无法消磨的疮疤,至今,仍满目疮痍。我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小小的黑色影子,那是我们曾经自卑过,伤心过,痛苦过的自己。如果说慕辰是一道光,那么苏浅就是一道影子。那道光温暖了苏浅阴暗的内心,是她那段年华里最明媚的一抹色彩。但他们的感情,却苍白到无力,以至于因为另一个人的出现,误会,导致了他们永久的误会和错过,当他们出现在彼此的婚礼现场上的时候,就印证了那句话。原谅我捧花出席只为错过你。致我们的青春。
  • 有你,我就觉得温馨

    有你,我就觉得温馨

    [花雨授权]在这个霸道、无理的男人面前却撞到了铁板!辛苦建立的形象难道就此毁于一旦?口口声声说情不自禁爱上她,但看在她的眼里这只是一场没有结局的游戏。这乱了套的情节要如何收场,是赔上她的人、她的心,还是……
  • 降头之术——要风得风

    降头之术——要风得风

    存在于现实之中的降头术,相信读完的人会明白这个原理。百看不厌,世界之大呀真是无奇不有。
  • 三修天下

    三修天下

    当你降世成为这个世界最大的敌人的时候,你该怎么办。是愤恨的崛起报复让世界为之一颤,还是碌碌无为的躲到无人之境虚度余生。若英雄有梦,不过是身份显然。看被上古异兽寄生的凌风,如何摆脱歧视,从而得到大陆上的人的喝彩和认可。这里没有特别金手指和爽文技巧,只是三个位面间发生了不可逆的故事。而在斗气,灵气,元气横行的三大能量构造了这个世界的全部。斗联盟斩鬼魅闯神关渡冥狱一切都是命运使然,不用犹豫,快随我的三修天下,一起从故事中感受人性的强大。
  • 极品魂仙

    极品魂仙

    林羽刚刚穿越便碰见了美人出浴的香艳一幕,也因此被卷入一个又一个的阴谋之中,在这个战者与魂师并存,修仙者隐世不出的疯狂世界,他为了生存,为了追寻心中的答案,毅然带着极品的十二生肖战魂,凭借绝世的修仙功法一路寻宝猎艳斗苍穹,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
  • 无劫剑仙

    无劫剑仙

    无论是夏君、商主还是周王,或骄奢淫逸,或纸醉金迷,或英明神武,或荒淫无道。虽可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却都不过是上天的傀儡,要你兴则行,要你衰则衰,要你亡则亡。这一世,他一人一剑,仰望苍穹。他说,我要这天,再也无法左右我的命运,即使需要一剑将它捅个对穿。剑自逍遥九天外,三界红尘第一仙。少年从踏上修仙之旅的第一步起,便注定会迈向那无量无劫的三界第一剑仙,将所有的一切都踩在脚下。
  •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纪事》是“文革”前孙犁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品集。《白洋淀纪事》即是“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的作品。它从1958年问世迄今已有几个版本,多次印刷,成为新中国以来广为流传的作品集之一。今次新版,除了收入可以收集到的,“文革”前他所创作的所有作品外,还特地将他的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合在一起出版。《铁木前传》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要全面了解和认知孙犁的创作风格,不可不读它。读了这本书,读者就会很好地理解孙犁的那些自述和评论文字,同时,对孙犁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以及他的文学创作,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基本的认识和理解,能从他的作品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
  • 脉纹传说

    脉纹传说

    “我要成为一名纹脉师。”一个稚嫩的孩童对着一个老者说道。“为什么?”老者摸摸孩子的头问道。“为了不被人欺压,为了每天吃饱,为了让我的家人过上幸福的日子。”孩童眼神坚定的看着老者说道。…………
  • 爱温暖晒幸福

    爱温暖晒幸福

    讲述的是上流社会富家子弟的青春爱情,文中的男主角邵雨扬对女主司徒允的爱情追溯,以及种种的误会,加深了两人的误会,看两人能否还能在一起,看看这些误会究竟是谁在捣鬼。请关注小说《爱温暖,晒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