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质有高低两个层面的表现形式:比较大众的是指能够合理地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较高层面的就是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态度,并能敏锐洞悉科学发展方向,做出有依据的预言加以研究,站在科学的前沿。能具有最高科学素质的人就是“科学家”了,而产生“科学家”的“土壤”就是大批的有科学素养的群体。当然,要成为科学家还要有其他一些必备的能力素质,这里不作重点论述。而其中重要的基本信念和态度。
科学素养,却是现代人基本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普通的生物学教学工作者,可以利用生物学自身的优势资源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材料和平台。多年来我一直在这方面实践探索着,试图找到适合自身的有力于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需要通过学习才能产生的。但不是所有的学习方式都能有利于科学素质的积淀。选择有利于科学素质形成的学习方式,就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改革方向。尤其在基础教育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让学生的好奇心变成自觉的科学好奇和科学探究方法,变成主动的学习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是我们要培养和教给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
合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科学的求知欲
在生物教学活动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从一开始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但是,的课堂教学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这种求知欲望,或者说不能较顺利的将好奇保持下去,更不用说能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探求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规律。科学是在不停的变化发展的,掌握书本知识重要,但学习探究知识的规律和发展方向,利用已知的学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习惯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更重要。课堂中利用媒体和网络资源,将《动物世界》、》《走近科学》、《探索发现》《绿色空间》DISCOVERY等节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
利用生物实验课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操作能力
操作是一种技能,操作强调动手,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一种技能需要足够的刺激—反应才能形成,要让学生多动手,从操作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
例如在实验中,让学生到市场去采集实验材料并进行初加工,再回到实验室按实验步骤操作;当通过艰辛和严谨的科学实验操作后,学生看到了预期的实验结果。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程序有了具体认识,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开展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的生物科技活动
实践能力主要指学生能够对所收集的有关生物科学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得出合理结论;能够用文字、图表、生物学术语进行表达,并自觉与他人交流、合作,共享资源,共同发展;具有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生物学鲜活的事实、数据和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一般方法及操作技术,能够按照实验的目的要求,科学地进行观察、操作、记录、分析、报告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学会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设计和完成简单生物学实验;具有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能够从自然环境、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进行论证,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开展生物科技活动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生物课外活动是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的生物课堂教学以外的有关植物、动物、微生物、生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科技活动。其形式包括观察、饲养、科学小实验、科技小制作、生态调查等;在教师指导下经综合分析上升为调查报告、科技小论文的创作活动。
以观察、调查活动、文献研究、实验、技术设计为主要类型的生物探究活动的实施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实践途径,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对我们探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质起到了促进作用。
创新精神是创新意识、创造性个性品质、创造性人格的整合。创新意识是指勤于思考,有创新的欲望和动机。创造性个性与一般的个性不同。一般的个性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理特征或行为方式的综合。而创造性个性是指与一个人的创造性活动关系最密切,或相关性最高的个性因素,包括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冒险性。创造性个性品质是进行创新的基础,是创新活动成功的关键。创造性人格是指善于发现问题,追求新异,悦纳新知,勇于战胜困难的自主独立的人格意识。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与时俱进的获取信息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运用网络能力,对创新成果的表达、物化能力。创新精神是创新实践的“动力件”,实践能力是创新精神的“运作件”。在具体科学探究活动我们总结出以下操作模式,旨在寻求促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提高的新途径。
总之,科学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及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各种生物科技活动,积极整合了课内外生物科学资源。转变了教育思想,改变了以往以传授更多知识为目标的教学旧观念,建立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的现代教育观;提高了生物学教学质量。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模式。
让学生通过实践、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把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渗透的到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将有助于未成年人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