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定与移
定应八风不动,移应见贤思齐。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的这首《竹石》,似乎成了写意志坚定、目标坚定的一首经典之作。
“定”是人生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1868年,爱迪生已经21岁了。十多年刻苦读书,加上四年的游历,使他志向更加远大。他已不再满足于当个电信技师,天天收发电报,对他来说,这太容易了。他想用更艰难的工作磨砺自己,譬如说,把自己的才智用于发明创造,贡献给世界,不更好吗?他有充分的自信。他这样想了,就这样做了。
爱迪生辞掉电信技师的职务,决定今后致力于发明。他用自己仅有的一点钱,制造了一台投票记录机。然后向朋友借钱,又卖掉不少书籍,总算凑足旅费,兴高采烈地去了华盛顿。他准备在华盛顿卖掉机器,开始发明家的生涯。
他发明这台机器,是想结束国会议员们投票时的混乱场面。事实证明,他的机器可以做到这点,但在微妙的政治生活中,议员们并不吝惜耽误的时间,投票时的混乱甚至是他们需要的。
他的第一项正式发明,在受到称赞的同时,也遭到了否决。他很失望,但也得到宝贵的教训:“我太不实际了!如果发明的东西,不是大家所需要的,就没什么用处。”这个教训,他恪守了一辈子。所以,到后来他发明了电灯、电话、电影等许许多多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东西。
投票记录机失败后,他又回到波士顿。开始,他想重操旧业,挣钱还债。继而又想:既然自己要当发明家,就应当沿着自己选定的道路走下去,一直走到自己生命的终点。做人,是该有这点儿志气的。
他的第二个发明构想是改良股票市价显示器。这种显示器的功能是将股票交易所里股票上涨下跌的变化,随时通知证券商行。但现有的显示器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以致常常出现差错。
那时,美国证券市场十分兴旺,许多人都持有股票,股票市场上的变化,与许多人利害关系很大。爱迪生制造更加完善的股票市价显示器,显然是有的放矢的。
一次,一个熟人来看望他,对他说:“爱迪生,你非常有才能,也许波士顿对你来说是太小了。你为什么不去纽约闯闯?那里,也许有好运气在等着你。”能去纽约碰碰运气,这对爱迪生很有吸引力。他带上朋友写的介绍信,登上了去纽约的夜班汽轮。当时,他身上仅有五角钱。
到了纽约,他的第一顿早餐,仅仅是一杯免费红茶。他拿着介绍信,找到了新的朋友。他向新朋友提出的要求是:借一元钱,再帮助他找一个便宜的住处。新朋友也是个电信技师,他热情欢迎久已闻名的爱迪生,并为爱迪生在黄金行市显示器公司的电池室里找到一个免费的住处,此外,他再也无能为力了。
白天,爱迪生四处寻找工作;晚上,回到空气污浊的地下室睡觉。此时,他身上只有从朋友那里借来的一元钱,第四天,他口袋里只剩下一角钱了。他躺在地下室的小铁床上,愁眉不展。在一个商业化的大都市里,只有一角钱,明天他怎么过呢?
楼上突然传来一片喧闹,楼梯上响起越来越多的脚步声。许多人在楼上的办公室里询问、吵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原来,这是一家专门负责公布金价的公司。它通过黄金行市显示器,随时将黄金价格的变化输送到三百多家经纪人事务所的小型显示器上。那时,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受金价左右,所以黄金行市显示器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它突然停止工作,经纪人纷纷找上门来。在混乱中,公司总裁手足无措。
爱迪生上楼看了看显示器的构造,发现并不复杂,进而他又发现传动部分有一根小弹簧断了,卡住了齿轮,他很快就修理好了。
公司总裁立即委任爱迪生为公司总技师,月薪三百元。刚才他还为明天的生计发愁,顷刻间就交了好运,真像做梦!但是,他在这个待遇丰厚的职位上并没有干多久,第二年,他主动辞职了。
他和一位同事创办了一家公司,承办私设电信线工程。应该说,公司的经营状况还是不错的,但爱迪生不久又同合伙人分道扬镳,公司解散了。原因很简单:自从他下决心要从事发明工作之后,这个念头一直不能摆脱。他有许多设想,但总技师也好,开公司也好,都不能让他干他想做的事情。他需要时间—自己任意支配的时间。解散了公司,爱迪生自由了,
他的头脑也自由了,一个个新鲜活泼的构想在闪耀。
他用分到的一笔钱建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室。从早到晚,他埋头工作—为实现自己的创造性构想而工作。
不久,他发明了爱迪生式万能印刷机。这种印刷机,精良实用,操作简便,在它诞生后的近百年间,一直被广泛使用,可见其性能之佳。
西部联合公司总裁勒佛兹先生独具慧眼,最早看出万能印刷机的价值。他找到爱迪生,要求将这种印刷机的专利卖给他,他豪爽地说:“价钱由您定好了。”
爱迪生一辈子不会做生意,也从不能比较准确地估量自己发明的价值,年轻时就更不行了。他想,材料费、制作费、专利许可证费,再加上自己花费的时间和心血,应当值五千元;他又想,五千元可能太多,那么要三千元吧。他正犹豫着,勒佛兹先生开口了:“四万元,可以吗?”他以为自己听错了:“四万?”“如果你认为合适,立即成交。”爱迪生又像是在做梦。“好,好,就这样。”当他拿着支票恍恍惚惚去银行取款时,还不相信这是真的呢。
是坚定的目标、坚定的信念使爱迪生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但是,一味地“定”,“一条道儿跑到黑”也不行。该“移”的时候也必须移。“激流勇进”是“定”,“急流勇退”是“移”。“定”和“移”,都是人生的一种策略。
日本松下通信公司突然宣布不再做电子计算机。面对这项决定,公司内外都很震惊。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已花了五年的时间去研究开发,并投入了不下十亿元的巨额研究费用,眼看着就要进入最后阶段,却突然宣布放弃。加上松下通信工业公司的经营也很顺利,不可能是财政方面的原因,因而这项决定格外令人难以理解。
然而松下公司的老板松下幸之助自有其打算。他认为,当时公司做的大型电脑的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万一不慎而有差错,将对松下通信工业公司产生不利影响,到那时再撤退,就为时晚矣!要保持公司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趁着现在尚有可为时,撤出激烈竞争的队伍,才是最好的选择。
无论是战场还是商场,任何一位参战者都不可能是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是兵家常识。勉强固守,坚定不移,往往得不偿失。许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有这样一个秘诀:“人有我多,人多我新,人新我转”。而且这转还要看准时机,转移早了,丢了肥利;转移晚了,却又难逃厄运。松下之幸选择了恰当的时机,“移”得恰是时候。
既然不敢保证“更上一层楼”,何不“全身而退”呢?为人处世也一样,当存一份豁达胸怀,适时适地地离去有助于人生的开拓进取,这正应了中国一句老话“见好就收”。可见“移”在处世中也是一条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