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意象是人们在城市生活过程中对城市直接或间接经验的认知,是对客观存在的城市现象的主观反映。在当代电视剧中,城市意象的兴起缘于以下原因:
一、当代电视的城市化特征明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乡村不再成为封闭自足的书写对象,纯乡村在当下也无法成为有效的叙事资源,乡村书写中城市意象大量出现。城市不仅成为欲望书写、物质叙事、感官写作的代名词,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代电视剧中的重要叙事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城市的发展是衡量现代化的尺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便完成了现代城市的转型,并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深度开始了中国都市化的进程。“它们不再简单的只是一个生产基地,而是一个贸易和消费高度集中的区域。当配给制和半军事化组织方式解除之后,人们仿佛突然之间睁开了眼睛,他们不再生活于灰色生产车间,而是生活于流动性很强、五光十色的城市之中了。”在无限逼近于现实生活,并将反映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城市化给中国电视提供了一个基础背景,影响了电视制作的理念、播出方式、具体节目安排等。
城市化为电视提供了素材和题材,为电视节目的情节发展和故事设置提供了思路走向和逻辑导向,为理解电视节目人物的思想心理、语言行为提供了时代气息和社会氛围。电视在展现城市化的生活状态时,高度关注以异质性为主要特征的城市生活,它使用文字、声音、图像等符号形式,图文并茂地向观众展现芸芸众生的全幅生活图景,即高质量的生活、高度的社会化、明显的理性化、广泛的开放性和急剧的变迁。这样,以城市生活为背景的电视节目对于能够引导人与人之间合作的事件总是予以浓墨重彩的渲染。
二、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的视觉再现
“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影像,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在当前城市中,最惹人注目的便是密集的楼群、闪烁的霓虹灯、舒适的休闲场所以及大型的购物场所等,这一切都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印象。整个城市首先是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影像世界,正如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沃思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性》中所指出的,都市是“由不同的异质个体组成的一个相对大的、相对密集的、相对长久的居住地”。在这个空间里,巨大的物质财富被人为地堆积在一起,过剩的影像以一种异样的速度在不断地生成或消失,大量的“不同的异质个体”不断地出入都市的各个部位。所有这一切,构成了影像密度极高的现代都市景观。生活在这样的都市空间里,人们的都市经验与经验方式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生活与经验形态。“都市性格的心理基础包含在强烈刺激的紧张之中,这种紧张产生于内部和外部刺激快速而持续的变化。”都市生活所创造的心理状态以瞬间印象为主,是由“快速转换的影像、瞬间一瞥的中断与突如其来的意外感所构成的”。“观众们如此紧紧地跟随着变换迅速的电视图像,以致难以把那些形象的所指,连接成一个有意义的叙述,他(或她)仅仅陶醉于那些由众多画面跌连闪现的屏幕图像所造成的紧张与感官刺激。”电影理论家伊芙特·皮洛认为“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看到了什么,恰恰相反:我们知道什么才会看到什么”,“任何感知都会受到我们已有的知识的修正。视觉阈生成在我们的视网膜上,它来自不断变化的光影结构,而从这些光影结构出发,我们创造自己的视觉世界”。
城市具有丰富的视觉文化内涵。城市本身处于一定的地理环境中,周围或有山峦,或有江河,或有湖海,内部或水道纵横,或绿地遍布,再加上城市里各种各样的建筑,以及街道、广场、堤坝、园林、纪念物,还有城市夜晚的灯光,所有这些都会给城市的市民和来访者留下视觉印象。一个具有显著特点的视觉形象往往能够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如园林、小桥和流水代表苏州,大海和栈桥代表青岛,黄浦江和东方明珠电视塔代表上海,雪山和四方街代表丽江等,这些视觉景观是识别城市的重要依据。城市视觉要素不仅给人以一目了然的直观感受,而且还传递深层次的城市文化信息,如自由女神像作为一个标志性景观,不仅代表了纽约这个城市的形象,也反映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北京市选择灰色作为城市基调色彩,与北京传统四合院的主色彩一脉相承,同时也显示出北京作为中国政治中心稳健、庄重的城市形象。一座城市如果有较好的视觉形象,一方面使其容易通过视觉被识别,即让人过目不忘,留下良好、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能够处处展示其靓丽的市容、科学的规划和精巧的城市景观设计,让市民和来访者都能通过视觉获得美感及愉悦的心情。
眼睛被称为心灵的窗户。视觉是人的基本感官之一,能够最直接地获取外部信息,是人把握和感知客观世界的主要手段。视觉传播较之于其他传播的主要不同就是视觉传播可以突破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之间语言的障碍,用图像进行传播和交流,因而促进了文化的互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形积累主要聚集于城市,最直观的表现是高楼、商业区、社区、广场、公园、博物馆、地铁、轻轨、大学、工业区、夜总会、度假村、游乐场等,这些城市镜像在电视剧里频频出现,电视剧对这些纷繁复杂的城市镜像也是十分钟情,对城市的描述往往是极尽铺陈之能事。电视剧中的故事背景绝大多数发生在城市,城市镜像成为电视剧叙事最重要的布景,甚至说城市已经成为电视剧的另一个重要角色,它已经成为电视剧内容和结构组成的一个重要元素。
三、地域属性与城市意象
意象是人们通过感知获得的对空间的心智想象,城市空间的意象层次是建立在人的空间体验之上的,并以潜意识作为背景。亚历山大说:“城市并非树形,而是一个容器。”城市空间体现一种综合的关系网络。空间的分析应从多维角度处理城市空间与人的需要以及城市空间与文化、历史、社会和自然外界条件的联系。
电视剧《成都往事》(2007年),导演:罗雷。以电视剧的形式宣传成都的城市新名片《成都往事》是一部具有成都风味的女人戏。从自然环境的角度看,地形、地貌以及生物的多样性造就了云南旖旎迷人的自然风光,这为影视拍摄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佳的条件。香格里拉、三江并流、石林、大理、西双版纳等大批鬼斧神工般让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为把云南建成世界知名的影视拍摄基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在云南拍摄的电影电视剧数量猛增,如在《滇西往事》、《玉观音》、《逃亡香格里拉》等电视剧中充满着独具特色的云南自然景观。同样,众多影视公司青睐成都也因为它是一个天然的影视基地。《暗算》、《家春秋》等大戏纷纷在成都取景,《芙蓉花开》、《成都之恋》、《成都往事》等甚至把整部戏都放在成都拍摄。计划拍摄“成都三部曲”的本土导演罗雷说:“‘成都’其实已经成为影视娱乐产业的一个金字招牌。”起初他们很担心在作品中鲜明地烙上“成都”印记会影响作品发行,但调查后发现许多发行商反倒正是因为“成都”这两个字而看好收视前景,“这与成都近年来成功的外宣塑造起来的高知名度、高美誉度有关,美食、美景、美女等丰富、开放、多元的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成都题材成为热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私家园林恐怕是苏州最著名的城市标志,最有特色的意象元素便要数那古典亭台式的风格,那朱红的柱子、清水的砖墙、什锦的洞门、雕花的漏窗、斜倚的美人靠、古韵的楹联匾额,这种处处洋溢的风韵之情,恐怕除了这姑苏古城,放置在其他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融入其中。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是苏州的另一标志,虽然现在苏州的老房子已经越来越少,但在古城区新建的街区都沿用了这种风格,使整个城市的建筑意象有着连续性和可读性。新中国成立后,电影《小小得月楼》、《满意不满意》、《梅花巾》、《早春二月》等都在苏州拍摄。改革开放以来,《美食家》、《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多部优秀电影也都是以苏州为主要拍摄基地的。此外,每年还有上百部各种题材的电视剧在苏州开拍、取景,如《橘子红了》、《谍战古山塘》、《后代》、《电梯》、《让我们复婚吧》、《大声呼喊你回来》等电视剧在海内外久负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