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68000000019

第19章 茶事茶话

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许多隽永、诙谐及值得传述的轶事与掌故,就在前人精彩的记载中遗留下来了。

无论是在酒酣耳热之后的一杯清茶,或是惺忪之际的一碗香茗;在茶香邈邈的悠然神韵下,曾经有关茶的神话及传说,是否又重回到你传统的、怀旧的心灵中?

茶与名人

陆羽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

陆羽原是个被遗弃的孤儿,三岁时,被竞陵龙盖寺住持僧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之滨拾得。积公以(易经》自筮,为孩子取名,占得“渐”卦,卦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按卦词给他定姓为“陆羽取名为“羽”。以“鸿渐’,为字。陆羽在黄卷青灯、钟声梵音中学文识字,习诵佛经,还学会煮茶等事务。虽处佛门净土,日闻梵音,但陆羽并不愿皈依佛法,削发为僧。

九岁时,有一次智积掸师要他抄经念佛,陆羽却问:“释氏弟子,生无兄弟,死无后嗣。儒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家人能称有孝吗?”并公然称:“羽将授孔圣之文。”住持闻言,颇为恼怒,就用繁重的“贱务”惩罚他,迫他悔悟回头。陆羽被派去“扫寺地,沽僧厕,践泥污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陆羽并不因此气馁屈服,求知欲望反而更加强烈。他无纸学字,以竹划牛背为书,偶得张衡《南都赋》,虽并不识其字,却危坐展卷,念念有词。积公知道后,恐其浸染外典,失教日旷,又把他禁闭寺中,令芟剪卉莽,还派年长者管束。

眨眼三年,陆羽12岁,觉得寺中日月难渡。乘人不备,逃出龙盖寺,到了一个戏班子里学演戏,作了优伶。他虽其貌不扬,又有些口吃,但却幽默机智,演丑角极为成功,后来还编写了三卷笑话书《谑谈》。

俗话说,吉人自有天相,陆羽亦不例外。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竟陵太守李齐物在一次州人聚饮中,看到了陆羽出众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和抱负,当即赠以诗书,并修书推荐他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学习。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礼部郎中崔国辅贬为竟陵司马。是年,陆羽揖别邹夫子下山。崔与羽相识,两人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天宝十五年(公元754年)陆羽为考察茶事,出游巴山峡川。行前,崔国辅以白驴、乌犁牛及文槐书函相赠。一路之上,他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访,笔不暇录,锦囊满获。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陆羽来到升州(今江苏南京),寄居栖霞寺,钻研茶事。次年,旅居丹阳。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陆羽从栖霞山麓来到苕溪(今浙江吴兴),隐居山间,阉门著述《茶经》。期间常身披纱巾短褐,脚着藤鞋,独行野中,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或经吟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迟疑徘徊,每每至日黑方号泣而归,时人称谓今之“楚狂接舆”。唐代宗曾诏拜羽为太子文学,又徙太常寺太祝,但都未就职。陆羽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酷爱自然,坚持正义。《全唐诗》载有陆羽的一首歌,正体现了他的品质:

不羡黄金锥,

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人省,

不羡幕登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

曾向竞陵城下来。

陆羽的《茶经》,是唐代和唐以前有关茶叶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是陆羽躬身实践,笃行不倦,取得茶叶生产和制作的第一手资料,又遍稽群书,广采博收茶家采制经验的结晶。《茶经》一问世,即为历代人所宝爱,盛赞他为茶业的开创之功。

陆羽除在《茶经》中全面叙述茶区分布和对茶叶品质高下的评价外,有许多名茶首先为他所发现。如浙江长城(今长兴县)的顾渚紫笋茶,经陆羽评为上品,后列为贡茶;义兴郡(令江苏宜兴)的阳羡茶,则是陆羽直接推举入贡的。《义兴县重修茶舍记》载:“御史大夫李栖范实典是邦,山俗有献佳茗者,会客尝之,野人陆羽以为芬香甘辣,冠于他境,可以荐于上。栖筠从之,始进万两,此其滥觞也。”

不少典籍中还记载了陆羽品茶鉴水的神奇传说。唐张又新在《煎茶水记》中记述了陆羽这样一件事:

“代宗朝李季卿刺湖州,至维扬(今江苏州)逢陆处土鸿渐。李素熟陆名,有倾盖之懂,因之赴郡,汩子驿。将食,李曰:‘陆君善于茶,盖天下闻名矣,况扬子南零水又殊绝,今者二妙,千载一遇,何旷之乎!’命军士谨信者,执瓶操舟,深诣南零。陆利器以俟之。低水至,陆以杓扬其水曰:‘江则江矣,非南零者,似临岸之水。’使曰:‘荣擢舟深入,见者累百,敢虚给乎。’陆不言,既而倾诸盆,至半,陆遽止之,又以杓扬之曰:‘自此南零者矣!’使蹶然大骇伏罪曰:‘某自南零齐至岸,舟荡覆半,惧其甚少,揭岸水增之,处士之鉴,神鉴也,其敢隐焉。李与宾从数十人皆大骇愕。李因问陆,既如是,所历经处之水,优劣精可判矣。陆曰:‘楚水第一,晋水最下。’李因命笔,口授而次第之。”

《新唐书·列传》的《陆羽传》中,也记有此事,但在说到李季卿召见陆羽时,“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陆羽逝世,后人尊其为“茶神”,肇始于晚唐。唐时曾任过衢州刺史的赵磷,其外祖与陆羽交契至深,他在《因话录》里说,陆羽“性嗜茶,始创煎茶法。至今鬻茶之家,陶为其像,置于炀器之间,云宜茶足利。”唐李肇撰《史补》说到,陆羽“茶术尤著,巩县陶者,多为瓷偶人,号陆鸿渐,买数十茶器,得一鸿渐。市人沽茗不利,辄灌注之。”

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眉山市内的苏轼父子雕像乃眉山市的象征。我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在北宋文坛上,与茶叶结缘的人不可悉数,但是没确能像苏轼那样于品茶、烹茶、种茶均在行,对茶史、茶功颇有研究。又创作出众多的咏茶诗词的。

苏轼十分嗜茶。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苏轼任徐州太守。这年春早,人夏喜降大雨,苏轼去缄东10公里的石潭谢神降雨,作有《浣溪沙》五首纪行。词云:“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形象地记述了他讨茶解渴的情景。

有一首《水调歌头》,记咏了采茶、制茶、点茶、品茶,绘声绘色,情趣盎然。词云:

已过几番雨,前夜一声雷。

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

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

结就紫云堆。

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

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

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

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

梦不到阳台。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长期的地方官和贬谪生活,使苏轼足迹遍及各地,从峨嵋之巅到钱塘之滨,从宋辽边境到岭南、海南,为他品尝各地的名茶提供了机会。真所谓因祸得口福矣,亦是人生一乐事。诚如他在《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中所云:“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其中:“白云峰下两旗新,腻鲜谷雨春”,是杭州所产的“白云茶”;“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是湖州产的“顾渚紫笋茶”和绍兴产的“日铸雪芽”;“未办报君青玉案,建溪新饼截云腴”,这种似云腴美的“新饼”产自南剑州(今福建南平);“浮石已于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这谷雨前的“焦坑茶”产自粤赣边的大瘐岭下;还有四川涪州(今彭水)的月兔茶,江西分宁(今修水)的双井茶,湖北兴国(今阳新)的桃花茶,等等。

试看今人,虽交通极为便利,可有几人有如苏轼者如此口福,空惹人羡慕。苏轼爱茶至深,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诗里,将茶比作“佳人”。诗云: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同所有嗜茶者一样,苏轼对泡茶用水极为讲究,正所谓精品厌凡泉。他认为从来上好之茶必须配以上好之水。他在熙宁五年任杭州通判时,有《求焦干之惠山泉诗》:“故人怜我病。痦笼寄新馥。欠伸北窗下,昼睡美方熟。精品厌凡泉,愿子致一斛。”苏轼以诗向当时知无锡的焦千之索惠山泉水。另一首《汲江煎茶》有句:“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诗人烹茶的水,还是亲自在钓石边(不是在泥土旁)从深处汲来的,并用活火(有焰方炽的炭火)煮沸的。南宋胡仔赞叹《汲江煎茶》诗说:“此诗奇甚,道尽烹茶之要。”烹茶之劳,诗人又常常亲自操作,不放心托付于僮仆:“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几珠”(《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苏轼对烹茶煮水时的水温掌握十分讲究,不能有些许差池。他在《试院煎茶》诗中说:“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逸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他的经验是煮水以初沸时泛起如蟹眼鱼目状小气泡,发出似松涛之声时为适度,最能发新泉引茶香。煮沸过度则谓“老”,失去鲜馥。所以煮时须静候水的消息。宋人曾有“候汤最难”之说。

苏轼不仅对煮茶用水要求严格,其对煮茶的用具也极为讲究,他认为“铜腥铁涩不宜泉”,“定州花瓷琢红玉”。用铜器铁壶煮水有腥气涩味,石桃烧水味最正;喝茶最好用定窑兔毛花瓷(又称“兔毫盏”)。苏轼在宜兴时,还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紫砂壶。后人为纪念他,把此种壶式命名为“东坡壶’。“松风竹炉,提壶相呼”。即是苏轼用此壶烹茗独饮时的生动写照。

苏轼亲自栽种过茶。贬谪黄州时,他经济拮据,生活困顿。黄州一位书生马正卿替他向官府请来一块荒地,他亲自耕种,以地上收获稍济“困匮”和“乏食”之急。在这块取名“东坡”的荒地上,他种了茶树。《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云:“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艺。”在另一首《种茶》诗中说:“松间旅生茶,已与松俱瘦移栽白鹤岭,土软春雨后。弥旬得连阴,似许晚遂茂。”是说茶种在松树间,生长瘦小但不易衰老。移植于土壤肥沃的白鹤岭,连日春雨滋润,便恢复生长,枝繁叶茂。可见诗人于躬耕间深诸茶树习性。

苏轼喝茶、爱茶,还基于他深知茶的功用。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他在杭州任通判时,一日,以病告假,独游湖上净慈、南屏、惠阳、小昭庆诸寺,是晚又到孤山去谒惠勤禅师。这天他先后品饮了七碗茶,颇觉身轻体爽,病已不治而愈,便作了一首《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

何须魂牵一九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诗人得茶真味,夸赞饮茶的乐趣和妙用。苏轼《仇池笔记》中有《论茶》一则,介绍茶可除烦去腻,用茶漱口,能使牙齿坚密。他说。“除烦去腻,不可缺茶,然暗中损人不少。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刺,而齿性便若缘此坚密。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亦不常有,数日一啜不为害也。此大有理。”茶与苏轼生活之密切,苏轼对茶功之运用,由此可见。

苏轼在饮茶品茗之际,常把茶农之苦辛悬于心头,“悲歌为黎元”。《荔枝叹》指斥了贵族官僚们,昔日贡荔枝,今日又贡茶、贡花,争新买宠的可耻行径:“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并直言:“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疳”。充分表现出他同情茶农,抨击对茶农的苛征重敛。

苏轼还借咏茶来抒发人生感慨,这其实也是他自己精神面貌的写照。《寄周安孺茶》这首长达120句的苏轼第一长篇,正是咏茶之作。

陆游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南宋一位爱国大诗人,也是一位嗜茶诗人。

陆游的一部《剑南诗稿》,存诗九千三百多首,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人们在这些诗中看到的,首先是诗人一生不忘统一,雪耻御侮,收复失地的战斗精神和报国决心:“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耿耿此心,至死不泯。

石帆山下白头人,八十三回见早春。

自爱安闲忘寂寞,天将强健报清贫。

枯桐已爨宁求识?敞帚当捐却自珍。

桑苎家风君勿笑,它年犹得作茶神。

历经坎坷,八十三岁而作此诗,由此可见诗人此时心境平和,心情闲适,与此前所作诗风格大异。置身茶乡,陆游只求承袭“茶神”陆羽(号桑苎)的家风,在汲泉品茗之中,度过寂寞清贫的晚年岁月。陆游出生茶乡,当过茶官,晚年又归隐茶乡。陆游的晚年,由于政局、年龄、健康等各方面的原因,他已不可能再从事政治活动了,可对诗歌、书艺和茶一直没有离弃过。他写到茶的诗多达二百多首,为历代诗人之冠。

陆游一生曾出仕福州,调任镇江,又入蜀、赴赣,辗转各地,同前文苏轼一样,陆游有机会遍尝各地名茶,并裁剪熔铸入诗。“饭囊酒瓮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香。”誉为“人间第一”的四川蒙山茶,当然不是那些“饭囊”、“酒瓮”所能赏识的;“遥想解醒须底物,隆兴第一壑源春”,要解得经宿饮酒之醒,非福建的壑源春不可;“焚香细读斜川集,候火亲烹顾渚春。”伴读苏过(苏轼之子,世称小坡)的《斜川集》,莫过于有一杯浙江长兴的顾渚茶;诗人最喜欢的还县家乡绍兴的日铸茶,有诗曰:“我是江南桑苎家,汲泉闲品故园茶。”日铸茶在宋时已列为贡茶,因此陆游珍爱异常。烹煮十分讲究,所谓“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汲泉煮日铸,舌本方味永”。日铸务必烹以名泉,方能香久味永。此外,还有许多乡间民俗的茶饮,陆游在诗中多有记述,有湖北的茱萸茶:“峡人住多楚人少,土铛争饷茱萸茶”;有四川的土茗:“东来坐阅七寒暑,未尝举箸忘吾蜀。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还有家乡的橄榄茶:“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等等。

陆游谙熟茶的烹饮之道。由此可见,烹饮、泡茶不仅仅是一种劳动,更是一种享受与创作的过程,所以古今名人雅士不仅善于品茶,亦大多功于烹茶、泡茶,真正的茶客无不有自己的一套泡茶纪技,不可小视。陆游总是以自己动手烹茶为乐事,一再在诗中自述:“归来何事添幽致,小灶灯前自煮茶”,“山重亦睡熟,汲水自煎茗”,“名泉不负吾儿意,一掬西坑手自煎”,“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

陆游还会玩当时流行的“分茶”。这是一种技巧很高的烹茶游艺。不是寻常的品茶、别茶,也不同于斗茶。宋代把茶制成团饼,称为龙团、风饼。冲泡时“碾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筅击拂”,此时茶盏面上的汤纹水脉会幻变出各式图样来,若山水云雾,状花鸟虫鱼,类画图,如草书,有“水丹青”之称。陆游在诗中多次提到过“分茶”《疏山东堂昼眠》诗曰:“饭饱眼欲闭,心闲身自安……吾儿解原梦,为我转云团。”诗后有一条自注:“是日约子分茶。”诗作于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那年陆游在抚州(今江西临川)任江南西路常平条盐公事。这是一个主管钱粮仓库和茶盐专卖事业的官员。陆约,是陆游的第五子,这年只十五岁。父子两人同玩分茶,颇有点闲情逸致。六年之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陆游奉宋孝宗赵奋所召,“骑马客京华”,从家乡山阴来到京都临安(今杭州)。那时,国家处在多事之秋,陆游一心杀敌立功,可宋孝宗却把他当作一个吟风弄月的闲适诗人。他心里感到很失望。闲居无事,徒然以写草书、玩分茶聊以自遣,作《临安春雨初霁》诗记其事,有句云:“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这次是怀着闲散和无聊的心情独自玩分茶。

陆游爱茶嗜茶,是他生活和创作的需要。诗人特别中意茶有驱滞破睡之功:“手碾新茶破睡昏”,“毫盏雪涛驱滞思”。常常是煎茶熟时,正是句炼成际:“诗情森欲动,茶鼎煎正熟”,“香浮鼻观煎茶熟,喜动眉间炼句成”。他不仅“自置风炉北窗下,勒回睡思赋新诗”,在家边煮泉品茗,边奋笔吟咏;而且外出也“茶灶笔床犹自随”,“幸有笔床茶灶在,孤舟更入剡溪云”,真是一种官闲日永的情趣。晚年他更是以“饭软茶甘”为满足。他说:“眼明身健何妨老,饭白茶甘不觉贫。”在《试茶》诗里,明白唱出:“难从陆羽毁茶论,宁和陶潜止酒诗。”酒可止,茶不能缺。

“遥遥桑苎家风在,重补茶经又一编。”陆游的咏茶诗词,实在也可:算得一部“续茶经”。

李渔

李渔(1611~1680年),本名仙侣,号天徒,后改名渔,字笠翁,一字笠鸿、谪凡。生于雉皋(今江苏如皋)。他是一位戏曲小说兼擅的杰出作家。他的文艺修养和生活情趣绰有余裕,于品茶经验颇丰,并把茶事人戏曲、进小说,有多方面的表现。

《明珠记·煎茶》是李渔的剧作。剧情中,有宫女三十名去皇陵打扫,途经长乐驿,驿官王仙客听闻他的未婚妻(因家遭横祸而分散未完婚)亦在其中。便着人扮作煎茶女子,送进去伺候,以打探消息。此时,一个就着茶炉煎茶,坐待机会,一个以要吃茶而唤煎茶人至身前,终于得以会面,探得了消息。煎茶、吃茶成为剧情发展的重要线索。

李渔小说《夺锦楼》的第一回“生二女连吃四家茶,娶双妻反合孤鸾命”,是说鱼行经纪人钱小江与妻子边氏生有两个极标致的女儿,可是夫妻两口却似仇敌一般。小江要将女儿许人,不容边氏做主;边氏要招女婿,又不使小江与闻。两个人你瞒着我,我瞒着你,都央人背后做事。以致两个女儿吃了四家的“茶”。这里的“吃茶”,即是指女子受了聘礼。那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李渔在《蜃中楼》这篇小说中,也用了“吃茶”这个典故。

李渔于品茶的经验,在《闲情偶寄》中有所记述。卷四《居室部》有“茶具”一节,专讲茶具的选择和茶的收藏。“若注莫妙于砂壶,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他认为茶壶以宜兴(古称阳羡)的紫砂壶为最。但他对当时有人“宝之过情,使与金银比值”,颇不以为然。“置物但取其适用,何必幽渺其说。”他还具体说到茶壶的壶嘴制作:“凡制茗壶,其嘴务直,购者亦然,一曲便可忧,再曲则称弃物矣。盖贮茶之物与贮酒不同,酒无渣滓,一斟即出,其嘴之曲直可以不论,茶则有体之物也,星星之叶,入水即成大片,斟泻之时,纤毫人嘴,则塞而不流。啜茗快事,斟之不出,大觉闷人。直则保无是患矣,即有时闭塞,亦可疏通,不似武夷九曲之难力导也。”至于藏茶,他认为宜用锡瓶,能使气味不泄。锡瓶之盖,宜厚不宜双(不必用双层盖)。凡不即开的,可在瓶口处用绵纸二三层,实褙封固,再覆之以盖。称之为刚柔并用,是藏茶善策。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由此可知李渔之于茶的研究可谓深广。

郑燮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当过12年七品官。他为官清廉刚正,对老百姓情真性挚。他在山东潍县署中画的《墨竹图》题诗道:“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然而,天长日久,郑板桥目睹官场的污浊,深深感到“老作风尘俗吏,总折腰为米,竟何曾小补民生国计。”他更向往“黄泥小灶茶烹陆,白雨幽窗字学颜。”(《赠博也上人》)那样的恬淡自然的生活。他在《题画》中说:“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纸窗,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翰墨、香茗和友情,才是最令他欢乐和陶醉的。

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宋人杜小山诗:“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如果说杜小山的这首诗是一幅“寒夜品茗赏梅图”;郑板桥这幅画的则应称为“清秋品茗赏竹”了。他在另一则题画《靳秋田索画》中说:“……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翠竹、苦茗、良朋。人生常能得此足矣。

郑板桥的诗、书、画,人称“郑三绝”。他有一卷《诗词十五首墨迹》,提到茶的有两首,其中一首《竹枝词》这样写道:

湓江江,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

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此诗信手拈来,明自如画,却极传神的诗句,加上左右挥洒,天真纵逸,奇特自然的书法,生动地刻画出一个性格开朗,大胆执着,春情萌动的少女形象;在一个紫荆粲烂,春情四溢的夜晚,少女在热切地期待心上人的来临。

郑板桥的字画名气极大,因而索求者甚多,其中不乏达官显贵。然而他却有“三不卖”的原则:达官贵人不卖,够了生活不卖,老子不喜欢不卖。有些盐商富豪千方百计骗他的字画,终弄不到手,而许多农夫、花匠及却能得到他手书的楹联匾额。郑板桥传世的茶联或者在联中咏及茶事的颇多。他考举人前,在镇江焦山别峰庵读书,寓居较长,几次作联咏茶,如下:

楚见吴头,一片青山入座;

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

从来名士能评水,

自古高僧爱斗茶。

郑板桥曾自我表白说:“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菲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因而他的诗句联语也常用方言俚语,意使“小儿顺口好读”。他在家乡写过不少这样的对联,其中一副是:

白菜青盐粒子饭,

瓦壶天水菊花茶。

鲁迅

鲁迅(1881—1936年),浙江绍兴人,原姓周,幼名樟寿,字豫山,后改为豫才。1898年起改名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的感觉。”鲁迅在《喝茶》这篇杂文中说的这段话,明白地道出了他的喝茶观。鲁迅在文章中还说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他买了二两好茶叶,开始泡了一壶,怕它冷得快,用棉袄包起来,却不料郑重其事地来喝的时候,味道竟与他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颜色也很重浊。他发觉自己的冲泡方法不对。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但是,当他正写着《吃教》的中途,拿来一喝,那好味道竞又不知不觉地滑过去,同喝着粗茶一样了。于是他知道,喝好茶须在静坐无为的时候。而且品茶这种细腻锐敏的感觉得慢慢练习。

鲁迅先生生长在茶乡绍兴,喝茶是他的终身爱好。所以在他的文章和日记中,提及茶事甚多。

20年代的北京城茶馆遍布,与人民的生活关系密切,举凡联络感情,房屋交易,说媒息讼,都离不开茶馆。鲁迅在北京的时候,也是茶楼啜茗的座上客,这在他的日记中记述很多。他去得最多的是青云阁,喜欢在喝茶时伴吃点心,且饮且食,常结伴而去,至晚方归,也曾同徐悲鸿等人在中兴茶楼啜茗畅谈,尽欢而归。1918年12月22日有记:“星期日休息。刘半农邀饮于东安市场中兴茶楼。晚与二弟同往,同席徐悲鸿、钱秣陵、沈上远、尹默、钱玄同,十时归。”

北京当时还有一类公园茶室,绿树荫中,鸟语声声石饮清茗,情趣倍生,鲁迅也常去。1924年4月13日记云:“上午至中山公园四宜轩,遇玄同,遂茗谈至晚归。”同年5月11日记云:“往晨报馆访孙伏园,坐至下午,同往公园啜茗,遇邓以蛰、李宗武诸君,谈良久,逮夜乃归。”公园茶室环境幽静,也是着译的理想场所。1926年7、8月间,鲁迅与齐寿山合译《小约翰》,就是在公园茶室完成的。前后约一月余,鲁迅几乎每天下午去公园茶室译书,直至译毕。鲁迅离京前,朋友们为他饯行,也选择在公园茶室,那是北海公园琼华岛上的“漪澜堂”茶室。

30年代的上海,每至夏天,沿街店铺备有茶桶,过路者可自行用一种长柄鸭嘴状竹筒舀茶水,渴饮解乏。鲁迅的日本好友内山完造,在上诲临近四川北路山阴路开设内山书店,门口也放置一只茶桶。鲁迅会见友人、出售著作、购买书籍常去内山书店,他看到茶桶,十分赞同内山此举,多次资助茶叶,合作施茶。1935年5月9日记云:“以茶叶一囊交内山君,为施茶之用。”鲁迅还托人从家乡绍兴购买茶叶,亲自交内山先生。鲁迅逝世后,内山曾写过一篇《使茶》的回忆文章。记述其事。

鲁迅客居广州,也是广州著名的“北国”、“陆园”、“陶陶居”等茶楼的座上常客。他说:广州的茶清香可口,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谈。他游览杭州西湖,曾兴致十足地在虎跑泉边品尝龙井茶叶虎跑水。还特地到清河坊翁隆盛茶庄买龙井茶。

老舍

老舍(1899—1966年),北京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絮青、鸿来、絮予、非我等笔名。

老舍1957年创作的话剧《茶馆》,不仅是旧社会的一个缩影,而且还重现了旧北京的茶馆习俗。热闹的茶馆除了卖茶,也卖简单的点心与菜饭。玩鸟的在这里歇歇腿,喝喝茶,并使鸟儿表演歌唱。商议事情的,说媒拉纤的,也到这里来。茶馆是当时非常重要的地方,有事无事都可以坐上半天。

贫民家庭出身又久居北京的老舍先生,创作《茶馆》是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的。老舍出生的第二年,充当守卫皇城护军的父亲,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从此,全家依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的微薄收入为生。老舍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使他从小就熟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喜爱流传于北京市井巷里和茶馆的曲艺、戏剧。老舍出生地北京小杨家胡同附近,当时就有茶馆。他每从门前走过,总爱瞧上一眼,或驻足停留一阵。成年后也常与挚友一起上茶馆啜茗,所以他对北京茶馆非常熟悉。1958年,他在《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中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老舍本人茶兴不浅。不论绿茶、红茶、花茶,都爱品尝一番。边饮茶边写作是他一生的习惯,而且“茶瘾”很大,喜饮浓茶,一日三换,早中晚各来一壶。外出体验生活,茶叶是随身必带之物。在他的小说和散文中,也常有茶事提及或有关饮茶情节的描述。他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谈到,他的降生,虽是“一个增光耀祖的儿子”,可是家里穷,父亲曾为办不起满月而发愁。后来,满月那天只好以“清茶恭候”来客。那时家里喝的是一些茶叶末儿,“用小沙壶沏的茶叶末儿,老放在炉口旁边保暖,茶叶很浓,有时候也有点香味。”还有,在他那篇回忆抗战八年生活旅程的《八方风雨》中他说:从1940年起我的生活日渐降格。“我的香烟由使馆降为小大英,降为刀牌,降为船牌,再降为四川土产的卷烟——也可美其名曰雪茄。别的日用品及饮食也都随着香烟而降格。”在云南的一段时间,朋友相聚,他请不起吃饭,就烤几罐土茶,围着炭盆,大家一谈就谈几个钟头。到颇有点“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儒雅之风。

茶的传说

十八棵御茶

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群山之中,有一座狮峰山,山上林木葱笼,片片茶园碧绿苍翠,九溪十八涧婉蜒其间,流水潺潺,云雾绕绕。土层深厚,气候温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着盛誉世界的“四绝”佳茗——西湖狮峰龙井茶。狮峰山下的胡公庙前,有用栏杆围起来的“十八棵御茶”,在当地夯农精心培育下,长得枝壮叶茂,年年月月吸引着众多游客。

说起这十八棵御茶,还有一段美好的传说。相传在清彰隆时代,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乾隆皇帝不爱坐守宫中,而好周游天下。一次,他来到了杭州,在饱览西湖湖光山色之后就想去看看自己平时最爱喝的茶叶。乾隆和太监一说,这可忙坏了地方大小官员,也忙坏了胡公庙的老和尚,因为根挠安排,乾隆要在庙里休息喝茶。

第二天,乾隆带领大小随从巡游狮峰山。一路上,高耸的狮峰雄姿,清澈的龙井泉水,碧绿的连片茶园,村姑们肩背茶篓,穿梭园间忙着采茶,树上路旁到处鸟语花香,乾隆深为大自然的景色所陶醉,久久徘徊山间,在太监催请下,才来到胡公庙。老和尚恭恭敬敬地献上最好香茗,乾隆看那杯茶,汤色碧绿,芽芽直立,栩栩如生,煞是好看。吸饮之下,只觉清香阵阵,回味甘甜,齿颊留芳,便问和尚:“此茶何名?如何栽制?”和尚奏道:“此乃西湖龙井茶中之珍品——狮峰龙井,是用狮峰山上茶园中采摘的嫩芽炒制而成。”接着就陪乾隆观看茶叶的采制情况,乾隆为龙井茶采制之劳、技巧之精所感动,曾作茶歌赞曰:“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

乾隆看完采制情况,返回庙前时,见庙前的十多棵茶树,芽梢齐发,雀舌初展,心中一乐,就抱起袖子学着村姑的样子采起茶来。当他兴趣正浓时,忽有太监来报;“皇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一听急了,随手把采下的茶芽往自己袖袋里一放,速返京城去了。不几日回到皇宫,见太后坐在床边,赶忙上前请安。太后本无大病,只是山珍海味吃多了后,肝火上升,眼睛红肿,今见皇儿回朝,心里高兴,病也去了几分,遂问起皇上在外情况。谈着谈着,太后闻到似有阵阵清香迎面扑来,便问乾隆:“皇儿从杭州带来了什么好东西?如此清香!”乾隆心想,我急匆匆赶回,倒是忘了带些礼品孝顺母后,然仔细闻闻确有一种清香散发出来,他用手一摸。想起是狮峰来下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去,已经干了。于是一边取出茶叶,一边回答道:“母后,这是我亲手采下的狮峰山龙井茶。”

“哦,这茶真香!我这几天嘴巴无味,快泡来我尝尝!”

乾隆忙叫宫女泡了一杯来,太后接过香茶,慢慢品饮,说也奇怪,太后喝完茶汤,感到特别舒适,其实这茶,一来品质好,清香可口,去腻消食;二来见到皇儿,心情舒畅,加上茶叶是皇上亲手所采,所以如此连喝几天,居然肝火平了。眼红退了,肠胃也舒服了。太后满心欢喜地告诉皇帝:“儿啊,这是仙茶哩,真像灵丹妙药,把为娘的病也治好啦!”乾隆听了哈哈大笑,忙传旨下去,封胡公庙前茶树为御茶树,派专人看管,年年岁岁采制送京,专供太后享用。因胡公庙前一共只有十八棵茶树,从此,就称为“十八棵御茶。”

冻顶乌龙

冻顶乌龙是台湾省出产的乌龙茶珍品,与包种茶合称姐妹茶。其制法近似青心乌龙,但味更醇厚,喉韵强劲,高香尤浓。因产于冻顶山上,故名冻顶乌龙。

冻顶山是台湾省凤凰山的一个支脉,海拔700多米,月平均气温在20℃左右,所以冻顶乌龙实不是因为严寒冰冻气候所致,那么为什么叫“冻顶”呢?据说因为这山脉迷雾多雨,山陡路险崎岖难走,上山去的人都要绷紧足趾,台湾俗语称为“冻脚尖”才能上山,所以此山称之为冻顶山。

相传在一百多年前,台湾省南投县鹿谷乡中,住着一位勤奋好学的青年,名叫林凤池,他学识广博,体健志壮,而且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记不得是哪一年,他听说福建省要举行科举考试,就很想去试试,可是家境贫寒,缺少路费,不能成行。

乡亲们喜欢林凤池为人正直,有学识,有志气,有抱负,得知他想去福建赴考,就相约跑来对他说:“凤池,你想去考是好事!去吧,有困难大家帮你,你别发愁,赶快做好准备吧!”说罢大家就慷慨解囊,给林凤池凑足了路费。林凤池感激万分,第三天即拜别乡亲上路了。临行时乡亲们到海边送行,七嘴八舌地再三叮嘱:“祝你一路顺风,路上多加小心啊!不管考得怎样,可要回来呀!别忘了故乡和乡亲,我们盼你回来呢!”林凤池感动得流下泪来,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为乡亲们争光。

不久,林凤池果然金榜题名,考上了举人并在县衙内就职。一天,林凤池决定回台湾探亲,在回台湾前邀同僚一起到武夷山一游。上得山来,只见“武夷山水天下奇,千峰万壑皆美景,”山上岩间长着很多茶树,又听说树上的嫩叶做成乌龙茶,香高味醇,久服有明目、提神、利尿、去腻、健胃、强身等作用,便想能带些回台湾多好啊,于是向当地茶农购得茶苗三十六棵,精心带土包好,带到了台湾南投县。乡亲们见凤池锦衣还乡,喜出望外,又见他带来福建祖家传种的乌龙茶苗,格外兴奋,他们推选几位有经验的老农,仔细地把三十六棵茶苗种植在附近最高的冻顶山上,并派专人精心管理。台湾气候温和,茶苗棵棵成活,不断吐着绿油油的嫩芽,可爱极了。接着,人们按照林凤池介绍的方法,采摘芽叶,加工成了乌龙茶。这茶说来也怪,山上采制,山下就闻到了清香,而且喝起来清香可口,醇和回甘,气味奇异,成为乌龙茶中风韵独特的佼佼者,这就是现今台湾省“冻顶乌龙”的由来。

雪芹辨泉

北京香山,山峦叠翠,溪流曲折,山间寺院、矿泉甚多,正所谓“香山三百寺,无寺没泉水”、“香山遍地泉,大小七十眼”。在这神州宝地,哪口泉水质最好呢?据曹雪芹评定的结果,是香山品香泉水质最佳。他认为:泉水清,泉水甜,烹茶要算品香泉。以后这一消息愈传愈神,人们纷纷上香山取泉水,说是品香泉的水能治百病,可延年益寿。

乾隆皇帝当年曾在品香泉修筑了一座小行宫,闲来上山小坐品茶。皇宫还备有专门运送泉水的龙车,每天取品香泉水供皇上享用。从此,品香泉的水被皇家独占,所以香山一带老百姓说:“品香泉,泉水香,香了皇家香不到咱,上天赐泉莫如溪,溪水长流泽四方!”

品香泉之所以这么有名,相传与曹雪芹品茶辨泉有关。

曹雪芹曾久居香山白旗村。在他专心撰写《红楼梦》的同时,和友人鄂比交往情深,几乎天天相约在香山散步,品香泉源于香山法海寺南边的一个山洼里,泉水清清,长流不断。曹雪芹几乎天天要到这里一转,并打上一壶泉水回家沏茶。一天,细雨霏霏,鄂比劝他不必上品香泉,说水源头双清泉的水也很好。但雪芹执意不肯,坚持去品香泉取水。为此,鄂比问其何故,雪芹答道:“香山大小七十泉,我都品尝过了,唯独这品香泉水清冽、香甜,水质最佳,烹茶其味最醇,若常年饮用,可收养生延年之功。不信?请君一试!”

鄂比说:“我看水源头的泉水也不错嘛!”

“水源头泉水固然不错,但比起品香泉来就差得多了!”雪芹答道。

鄂比半信半疑地摇摇头:“恐怕不见得吧,同为泉水,你别说得这么神了。”

过了几天,鄂比一早又来邀雪芹外出散步,曹雪芹三更起床,文思绵绵,《红楼梦》写得兴味正浓,就婉言谢绝不能相随,但递上一只水壶,请鄂比帮忙带一壶品香泉水来。

鄂比心想,曹雪芹把品香泉水质说得那么神,我倒要试试是真是假。于是满口答应,然后一人外出,在水源头装上半壶水,又到品香泉加满半壶水,兴冲冲地回到曹雪芹家。雪芹已写完一章,正在休息,见鄂比提来泉水,高兴极了,忙取出好茶,二人一边聊天,一边烧水泡茶。鄂比边喝边细察雪芹神态,只见雪芹满有兴味地喝了两口,鄂比认为他根本辨不出真假,心中暗喜,就说:“好茶好水,悠然对饮,真乃人生一乐也!”雪芹不语,又喝了几口就把碗放在桌上,用审视的眼光笑眯眯地看着鄂比。

“怎么啦!有什么喜事告诉我吗?”鄂比问。

“你在跟我开玩笑吧!你是哪里打的泉水?这壶里盛的明明是两股泉水,一股是水源头儿的,一股是品香泉的,可对?”雪芹答。

鄂比见雪芹说得如此肯定,认为他一定是偷偷跟在自己的后面,但又见他穿着睡袍,不像上过山,莫非是猜的?就说:“哪能呢!你是写书太累,味觉减退了吧?”

雪芹道:“别再瞒我了,你自己也仔细品品,这茶上边半碗,水清味儿正,是品香泉的水;而下边半碗就逊色多了,是水源头的泉水。”

鄂比这才相信不同泉水的水质确有差别,同时也十分敬佩雪芹的辨泉能力,就称赞道:“你真是茶仙再世,陆羽复生。不光有识别杜康(酒)的本领,还是一位品茶行家里手呢。

品香泉因此段故事声名更为远播了。

神农尝百草

相传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的神农时代,神农为了普济众生,遍尝百草,采集草药,虽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氏是否确有其人难以考证,但茶在神农时代已被发现,并逐步加以利斥却是事实。

神农氏怎样发现茶的呢?古时有两种传说。一是说:神农氏为了采集草药,验证不同草木的药理功能,必采而嚼之,亲口尝一尝,亲身体验一下哪些草木不能采食,哪些草木采集时要慎加小心。

有一天,神农在采集奇花野草时,尝到一种草叶,使他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于是他放下草药袋,背靠一棵大树斜躺休息。一阵风过,似乎闻到有一种清鲜香气,但不知这清香从何而来?抬头一看,只见树上有几片叶子冉冉落下。见这叶子绿油油的,神农心中好奇,遂信手拎起一片放入口中慢慢咀嚼,感到味虽苦涩,但有清香回甘之味,索性嚼而食之。食后更觉气味清香,舌底生津,精神振奋,且头晕目眩减轻,口干舌麻渐消,好生奇怪。于是再拾几片叶子细看,其叶形、叶脉、叶缘均与一般树木不同,因而又采了些芽叶、花果而归。以后,神农将这种树定名为“茶”。这就是茶的最早发现。此后茶树渐被发掘、采集和引种,被人们用作药物,供作祭品,当作菜食和饮料。

二是说天神所赐,神农发现。当时神农氏给人治病,不但需要亲自爬山越岭采集草药,而且还要对这些草药进行熬煎试服,以亲身体会、鉴别药剂的性能。有一天,神农氏采来了一大包草药,把它们按已知的性能分成几堆,就在大树底下架起铁锅,放入溪水,生火煮水。当水烧开时,神农打开锅盖,转身去取草药时,忽见有几片树叶飘落在锅中,当即又闻到一股清香从锅中发出,神农好奇地走近细看,只见有几片叶子飘浮水面,水中汤色渐呈黄绿,并有清香随着蒸汽上升而缓缓散发。他用碗舀了点汁水喝,只觉味带苦涩,清香扑鼻,喝后回味香醇甘甜,而且嘴不渴了,人不累了,头脑也更清醒了,不觉大喜。于是从锅中捞起叶子细加观察,似乎锅边没有此树,心想:“一定是天神念我年迈心善,采药治病之苦,赐我玉叶以济众生”。自此,神农一边继续研究这种叶子的药效,一边涉足群山寻找此类树叶。一天,神农终于在不远的山坳里发现了几棵野生大茶树,其叶子和落入锅中的叶片一模一样,熬煮汁水黄绿,饮之其味也同,神农大喜,逐定名为“茶”,并取其叶熬煎试服,发现确有解渴生津、提神醒脑、利尿解毒等作用。茶因此在百草之外,被认为是一种养生之妙药。据说,当年神农发现的这种“茶”,就是今天被人们称作茶的树叶。

龙井茶虎跑水

“龙井茶,虎跑水”,是杭州“双绝”,驰名中外,脍炙人口,凡到杭州的中外游客,无不以一尝为快。当用虎跑泉水冲泡的龙井茶放在客人面前时,只见茶叶徐徐舒展,茶汤清澈,茶香四溢。品尝之后,唇齿留芳,疲劳顿消。得天独厚的龙井名茶与虎跑水,更增添了杭城的湖光山色之美。

西湖龙井茶,以“色、香、味、形”四绝而名闻遐迩。据明《嘉靖通志》记载:“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乡,雨前一旗一枪,龙为珍品。”明代屠隆《茶说》载:“龙井,不过十数亩,山外有茶,似皆不及,大抵天开龙泓美泉,灵山特生佳茗,以副之耳。山中仅有一、二家,炒法甚精,近有山僧焙炒亦妙,真者大池不能及也。”可见那时龙井茶已以其形质优异而名见史册了。

龙井茶是怎样来的呢?那要追溯到很远很远的时候。相传杭州龙井村原是个荒凉的小山庄,村子里住着几十户穷苦人家。村头一户是个八十来岁的老阿婆,没儿没女,无依无靠。老阿婆年老体弱,下不了地,就在房子后面照管十八棵老茶树。她为人厚道,心地善良,虽然自己过着穷日子。还要留些茶叶给上山下岭的穷人消暑解渴。有一年除夕,大雪纷飞,老阿婆正担心没米下锅,这时屋门忽被打开,进来个银发白须的老头。老头边掸雪边发问:“老阿婆,做什么呢?”老阿婆一边擦泪,一边答道:“富人过年,杀猪宰羊,肉山酒海,吃喝不尽;穷人过年,缺吃少喝,只得烧茶煮水。”老头又问:“烧茶做啥?”老阿婆说:“给过路的穷人行个方便。”老头打心里佩服老阿婆乐善好施的慈悲心肠,有心想帮帮她。他睁大眼睛东看看西瞧瞧,只见老阿婆门旁有口堆满垃圾的旧石臼,里面长满乱草,苍翠碧青好生旺盛。上面还有儿根晶莹闪亮的蜘蛛丝从屋檐挂下来,直挂到旧石臼上,像是在偷吸仙汁。老头眼光闪烁地望着老阿婆说:“你不穷,屋墙角有宝贝哪!”老阿婆一惊,忙问:“我家有宝贝?”老头指着墙角那个旧石臼说:“瞧,这就是!”老阿婆眨巴眨巴眼笑道:“别说笑话了,要是宝贝,就送给你罢!”老头说:“你可别后悔,我出重金买下了。”说罢,冒着大雪走了。

老头走后,老阿婆心想:他既出重金买了,可这旧石臼太脏了,于是找来勺子,把垃圾掏出来,倒到十八棵茶树根上,又找了块抹布来揩揩清爽。再说那老头第二天兴冲冲带人来搬旧石臼。一看,楞住了,忙问:“那宝贝呢?你给弄到哪儿去了?”老阿婆指着旧石臼说:“这不是嘛,我已给整理清爽了。”老头踩着脚说:“里面的垃圾才是宝贝,你给弄到哪儿去啦?”老阿婆说:“统统倒在屋后的老茶树上了。”老头一看,果然如此,说道:“真可惜,宝贝全在陈年的垃圾上,你埋在茶树根上,倒好了它们了。”

辞旧迎新,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老阿婆屋后的十八棵茶树,枝粗叶茂,长满了葱绿的嫩芽,芽芽直立,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用此嫩芽制成的茶叶,汤清明亮,香味持久,滋味甘鲜,别具一格。

后来,街坊邻居,用老阿婆茶树的籽,种在远近的山坡上。龙井一带漫山遍野栽种了茶树。此茶树制成的茶就叫龙井茶,名扬天下。后人有诗为证;“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昼。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疳萄,余香不闻嗅。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群峋。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嗽。”

烹煎龙井茶还须虎跑水。说起虎跑水,也有一段十分有趣的传说:唐代元和年间,有位高僧性空来此建寺,但苦于用水不便,准备迁走。当时有兄弟二人,哥哥叫大虎,弟弟叫二虎,遍游龙州,四海为家。有一天,弟兄俩来到杭州,见此地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就不想再走了。大虎说:“咱俩在此住下罢,你看怎样?”二虎说:“能住在这儿,太好了,只恨没有个落脚的地方。”说着走到寺院前。可巧性空和尚开门出来,兄弟俩上前说明来意。性空和尚从上到下打量大虎、二虎,看他们身材魁梧,也是受苦人,就对他俩说:“此处吃水难,要翻过几座山,穿越几道岭,才能找到水吃。寺院里原来有几个和尚,因吃水难都跑光了,我也正想迁走呢!”兄弟俩听后就说:“吃水的事我们俩包了,只要你收下我们。”老和尚听了很高兴,当即收留下他们。

从此以后,性空和尚再也不愁没水吃了。村里的老百姓没水了,也到寺院里来舀,因此村里人都很喜欢大虎和二虎。

有一年夏天,天气炎热,久旱无雨。整个山岭一片枯萎,树枯了,草蔫了,小溪也干涸了。村里老百姓天天拜佛烧香,祈神求雨,可老天爷就是不降雨,村民急得团团转,性空和尚整天愁眉苦脸,大虎、二虎心里也非常着急。一天,兄弟俩想起过去到过的南岳衡山的“童子泉”,若能将此泉移到杭州来,该有多好啊!

兄弟俩商定,一定要把“童子泉”搬来,让村里老百姓常年有水吃。于是,大虎、二虎告别了性空和尚上路了。

一路上,大虎、二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兄弟俩不知翻了多少座山,涉过了多少条河,衣裳刮破了,靴子磨穿了,仍不停地向前走。他俩深信:山高必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翻越不过的高山。一天,兄弟俩终于来到了南岳衡山脚下,当他俩听到“童子泉”叮咚的泉水声,就仿佛看到了性空和尚和全村老百姓都美美地喝到泉水时的快乐情景,又喜又累,不觉昏倒在地上。突然间,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会儿,风停雨过,霞光万道。大虎、二虎醒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个头梳双髻的小童儿,右手轻轻地挥动一根柳枝,正朝着他俩笑哩,原来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他俩连忙跃起身,恳求小仙人把“童子泉”搬到杭州。小童儿说:“想要搬走‘童子泉’,需是这世上最有毅力的人,你们是吗?”兄弟俩忙答:“我们来到‘童子泉’经过了千山万水,历尽了艰难险阻,还不是世上最有毅力的人么?”小童儿又说:“要搬动‘童子泉’,还要你们变成拔得起山泉的老虎才行,你们可愿意?”兄弟俩答:“只要村里老百姓能有水喝,要我们干什么都行。”说罢,小童儿便用柳枝一拂,水滴洒在大虎、二虎身上。霎时间,兄弟二人变成了两只斑斓猛虎,小童儿跃上前面那只虎背。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带上“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

却说杭州的性空和尚夜间忽作一梦,梦见大虎、二虎变成两只猛虎,把南岳衡山“童子泉”搬了来,天明就有泉水。天刚亮,经性空和尚一说,老百姓即一传十,十传百,都说大虎、二虎要来。性空和尚和老百姓都纷纷出门来抬头远望。只见霞光万道,彩云飘飘,两只猛虎闪电般从空中降落。老虎来到寺院旁的竹园前,前爪“叭叭叭”地刨起土来,不一会儿,就刨了一个坑。小童儿手拿柳枝一扬,猛虎长啸,腾空而起。一时间,风响树摇,飞沙走石,天昏地暗,顷刻间,大雨滂沱,下个不停。待到雨过天晴,一股清泉从老虎刨过的穴里“咕嘟,咕嘟”往上涌。性空和尚和村里百姓都乐得合不上嘴,他们心里都很清楚:这是大虎、二虎含辛茹苦给他们带来的泉水。为了纪念大虎、二虎,他们给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后来又改称“虎跑泉”。至今,泉池上面滴翠岩下还塑着和尚与猛虎的大型石雕,形象生动,栩栩如生。题名为“虎跑梦泉”。

同类推荐
  • 天天营养百味:大众招牌菜

    天天营养百味:大众招牌菜

    《大众招牌菜》以市场为“风向标”,其选用的原料取材方便,制作过程简单易行,可使您快速掌握各项精要,烹饪出色、香、味、形俱全,且营养健康的家常菜肴。不论是娴熟的烹饪高手,还是初涉厨事的年轻人,都能以字导视,顺利操作,快速掌握菜肴制作的原理和精髓,真正体验到烹饪带来的乐趣。
  • 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给吃货的美食笔记

    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给吃货的美食笔记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且民族众多,因此,在客观上就决定了我国饮食我多样化和丰富多彩,单以不同风味的特色菜肴来说,如果一个人从我国的东边走到西边,再从南边走到北边,恐怕不重样的吃上几年也吃不尽。足见我国美味佳肴的丰盛,当然,这不是表明我国的人们更好吃,它是在标明我国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 点食成金菜品

    点食成金菜品

    饮食不当,可以让你吃出疾病,被送进医院;饮食合理,可以令你吃出好气色,延年益寿。吃,是个大学问!吃,是个大问题!编者倾心打造放心饮食第一书!教你练就点食成金的本领,助你成就健康人生。多吃肉与多吃素,到底哪种生活方式更健康?菜场上价廉物美却被人忽略的好东西究竟是什么?吃好喝好为何依然疾病缠身?苦心搭配为何孩子发育不良?答案尽在此书中。
  • 天然凉菜集锦

    天然凉菜集锦

    凉菜,在饮食业俗称冷荤或冷盘。它是具有独特风格,拼摆技术性强的菜肴,食用时数都是吃凉的,称之为凉菜。凉菜切配的主要原料大部分是熟料,因此这与热菜烹调方法有着截然的区别,它的主要特点是:选料精细、口味干香、脆嫩、爽口不腻,色泽艳丽,造形整齐美观,拼摆和谐悦目。
  • 家常菜谱(美食与保健)

    家常菜谱(美食与保健)

    民以食为天。我们一日三餐的饭菜不仅关系我们的生命,更关系我们的健康。因此,我们不但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品味,吃出高水平的生活质量。
热门推荐
  • 医女帝妃

    医女帝妃

    被阴谋算计退婚,九重云罗殿归来的萧家嫡女萧倾玥,涅槃重生。回府之后,姨娘姐妹算计,渣男纠缠。府内府外虐渣,她实在很忙!偏偏绝美男子暗中馈赠至宝,外加脸红心跳的身体。倾玥表示坚决不收贿赂。绝美男子附上身,“娘子休息片刻,为夫替你虐渣渣……”
  • 创元大陆

    创元大陆

    见过穿越的多了,见过这么穿越的么?给你一个机会!重新做人,也有与之前完全相反的作为。新世界,新力量,新的划分体系,打造全新感觉。天地元力的操控,分裂而完整的大陆。元兽,元师,元技,元魂,似曾相识。元窍,元界,天地人三元百化。弹指间,天地间黯然失色,唯我闪耀!涛涛的第一本书,希望大家喜欢。给高中生一点鼓励!
  • 醉仙风

    醉仙风

    她是千年难遇的圣体,其血可医百毒。出生时大陆北方百鸟朝凤,故取名为陆北砚。一场“意外”让她失去双亲,为查明真相进入了云常殿,成为云常弟子。因其自身为圣体体质,遭受了各个魔道中人的追杀。再一次的追杀,让心无杂念,只为查明真相的她遇见了他,沦陷其中,注定成为此生的劫……
  • 菊谱

    菊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蓝海守护者

    蓝海守护者

    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千古悠悠,有多少英雄嗟叹。空怅惘,异能无限,丛生恩怨。泣血神灵笑苍天,孤帆叠影锁蓝海。寒月升,骤起烈烈风,尽吹散。
  • 行走的新闻:走进宁波教育管理名家

    行走的新闻:走进宁波教育管理名家

    本书是对宁波市20位教育管理名家进行采访,挖掘教育管理名家的办学故事、治学理念,记录宁波教育的发展,推广一批教育管理名家的办学思想。此前“行走的新闻”已连续出版多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并在宁波教育界引发关注。此次的走近宁波教育管理名家是服务型教育理念的一次生动诠释,通过采访挖掘宁波教育特色。也是宁波首次对优秀教育工作者办学、治学故事进行集中梳理,对宁波教育的科学发展有特殊的意义。
  • 离天之道

    离天之道

    从小被父母遗弃,他一直坚信总有一天会找到父母。一颗珠子,让他成为人们眼中的废物。“这到底是为什么?”“苍天为何待我不公?”“既然这样,我誓要破天,为我自己讨回公道。”他以身为道,脱离天道,只为讨回公道;他创建天下第一大派“天下门”,只为寻找父母。看凌风携先天灵宝混沌珠,一步一步,踏上巅峰。*请支持新人大大,求推荐,求收藏。*喜欢《离天之道》的朋友请加QQ讨论群287580773.
  • 《校草眷恋的她》

    《校草眷恋的她》

    由于他爱她,可是她却不接受她。每次都拒绝他对她的好。可是却追起了另外一个男生。他说:你找不到比我更好的,更爱你的男生了!她却说:我可以的!就这样,她锁定了目标。可是却深深的伤害了他。这样,真的好吗?
  • 闪婚成爱:腹黑boss难驯服

    闪婚成爱:腹黑boss难驯服

    一场精心策划的安排,父亲的介绍让她认识了从俄罗斯归来的天之骄子,郁瑾年。海岸城所有女人梦寐以求的黄金单身汉男人。婚后两年,她突然接到家里传来的噩耗。“郁瑾年,一天到晚的演戏不累吗?”她悲痛欲绝看着自己爱了两年多的丈夫,他在她面前竟面目全非,陌生的让她根本不认识。她发现自己失去了宠爱自己父亲、自己深爱着的丈夫、还有父亲辛辛苦苦创立的公司。“郁瑾年,你究竟要逼我到什么地步?”娱乐场所陪酒、跳脱衣舞、睡大街、捡垃圾。“还不打算放过我吗?”她已经一无所有。有本事连她这条烂命也拿去。“陆婉清,我爱你,由始至终我只爱你一个人”“郁瑾年,你真够可笑的?”此刻她心如死灰。
  • 弃妃重生:空间神医

    弃妃重生:空间神医

    彼时,他是大周朝王爷,她是王妃。她的家族亲手将他推上皇位,却惨遭背叛,满门抄斩。她被他一剑刺穿,血流满地。历经两世,灵魂涅槃,她重生而来——吕言淡淡一笑:害她、欺侮她的人,她要让她们尝尝什么叫做,生,不如死。还要让他知晓,什么叫做众叛亲离,刻骨铭心之痛。那一世,那俊美的少年本是天之骄子,名闻天下,他默默守护,却因她失了性命,再来一世,他绝不会放手。樱桃落尽春归去,只愿与你生死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