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茶的保健功能的认识
安神除烦唐代陆羽撰的《茶经》中称茶能“涤烦”;《神农食经》(托名,佚,引自《茶经》)称茶能“悦志”;五代蜀毛文锡撰的《茶谱》中茶能“益思”;宋代苏轼撰的《东坡杂记》中称茶能“除烦”;元代忽思慧撰的《饮膳正要》中称茶能“清神”;明。代李时珍撰的《本草纲目》称茶能“使人神思闺爽”;清代王孟英撰的《随息居饮食谱》称茶能“清心神”。此外,还有称茶能“破孤闷”、“疗小儿无故惊厥”等的。
清头明目宋代虞载撰的《古今合璧事类外集》称茶能“理头痛”;宋代周去非撰的《岭外代答》称茶能“愈头风”;明代吴瑞撰的《日用本草》称茶能“止头痛”;清代王好古撰的《汤液本草》称茶能“清头目”;清代黄官绣撰的《本草求真》称茶能治“头目不清”。此外,还有称茶能治“脑痛”、“治头痛”的。古籍中专门讲茶能明目的很多,如唐代陆羽撰的《茶经》称茶能治“目涩”,陈藏器撰的《本草拾遗》称茶能“明目”;清代沈李龙撰的《食物本草会纂》称茶“清于目”,黄宫绣撰的《本草求真》称茶能治“火伤目疾”等,都谈到茶与明目有关。
提神醒睡如晋代张华撰的《博物志》、唐代苏敬撰的《新修本草》、清代张路撰的《本经逢源》,以及《桐君录》(托名,佚,引自《太平御览》,分别称茶能“令人少睡”、“令人少眠”、“令人少寐”和“令人不眠”;唐代陈藏器撰的《本草拾遗》、五代蜀毛文锡撰的《茶谱》、清代曹慈山撰的《老老恒言》,分别称茶能“少睡”、“睡少”和“不睡”;明代李士材撰的《本草图解》称茶能“醒睡眠”;清代王孟英撰的《随息居饮食谱》称茶能“醒睡”。此外,还有说茶能“除好睡”、“破睡”等的。
下气消食唐代孟诜撰的《食疗本草》称茶能“下气”;唐代孟诜撰的《食疗本草》、宋代虞载撰的《古今合璧事类外集》、明代缪希雍撰的《本草经疏》和王圻撰的《三才图会》分别称茶能“消食”、“消宿食”、“消饮食”和“消积食”;清代黄宫绣撰的《本草求真》称茶能治“食积不化”、“养脾,食饱最宜”等。
醒酒解酒三国魏张揖撰的《广雅》称茶能“醒酒”;宋代杨士瀛撰的《仁斋直指方》称茶能“解酒食之毒”;明代李士材撰的《本草图解》称茶能治“酒毒”:清代沈李龙撰的《食物本草会纂》称茶是“醉饱后饮数杯最宜”。
利水通便唐代陈藏奋撰的《本草拾遗》、孙思邈撰的《千金翼方》分别称茶能“利水”和“利小便”;唐代孟诜撰的《食疗本草》称茶能“利大肠”;清代赵学敏撰的《本草纲目拾遗》称茶能“刮肠通泄”。此外,还有茶能治“二便不利”、“利大小肠”之说。
祛风解表五代蜀毛文锡撰的《茶谱》称茶能“疗风”;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茶能“轻汗发而肌骨清”;清代屈大均撰的《广东新语》称茶能“祛风湿”,刘靖撰的《片刻余闲集》称茶能治“小儿痘疹不出”。此外,还有称茶能“发轻汗”,治“四脚烦、百节不舒”等的。
生津止渴《神农食经》称茶能“止渴”;唐代李肇撰的《唐国吏补》称茶能“疗渴”,孙思邈撰的《千金翼方》称茶能治“热渴”;清代王孟英撰的《随息居饮食谱》桶;茶能“解渴”,赵学敏撰的《本草纲目拾遗》称茶能“清胃生津”,黄宫绣撰的《本草求真》称茶能治“消渴不止”,沈李龙撰的《食物本草会纂》称茶能“止渴生津液”。此外,还有茶能“润喉”,治“烦渴”、“作渴”之说。
清肺去痰唐代孟诜撰的《食疗本草》称茶能“解痰”,苏敬撰的《新修本草》称茶能“去痰”;元代忽思慧撰的《饮膳正要》称茶能“去痰热”;明代李时珍撰的《本草纲目》称茶能“吐风热痰涎”;清代赵学敏撰的《本草纲目拾遗》称茶能“涤痰清肺”,黄宫绣撰的《本草求真》称茶能“入肺清痰”,张璐撰的《本经逢源》称茶能“消痰”。此外,还有称茶能“除痰”、“解痰”、“逐痰”、“化痰”,以及茶能治“痰热昏睡”、“痰涎不清”等的。
去腻减肥唐代陈藏器撰的《本草拾遗》称茶能“去人脂”;宋代苏轼撰的《东坡杂记》称茶能“去腻”;明代李士材撰的《本草图解》称茶能“解炙博毒”;清代曹慈山撰的《老老恒言》称茶能“解肥浓”,赵学敏撰的《本草纲目拾遗》称茶能“解油腻、牛羊毒”。此外,还有称茶能“久食令人瘦”等的。
清热解毒唐代孟诜撰的《食疗本草》清代张璐撰的《本茶“久服,能令升举”之说。
其他功效古人对茶叶功效的认识,除上面提到的以外,还提到茶叶其他一些营养与药理功效,如宋代苏轼的《格物粗谈》称茶“烧烟可辟蚊”;明代李时珍的《木草纲目》称“浓茶能令人吐”;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称茶能“消膨胀”,张璐的《本经逢原》称茶能“开郁利气”等。
茶的保健成分
迄今为止,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已经鉴定的就有300多明代李叫珍的《本草纲目》称茶能“轻汗发而肌骨清”;清代屈大均撰的《广东新语》称茶能“祛风湿”,刘靖撰的《片刻余闲集》称茶能治“小儿痘疹不出”。此外,还有称茶能“发轻汗”,治“四脚烦,百节不舒”等的。
生津止渴《神农食经》称茶能“止渴”;唐代李肇撰的《唐国史补》称茶能“疗渴”,孙思邈撰的《千金翼方》称茶能治“热渴”,清代王孟英撰的《随息居饮食谱》称茶能“解渴”,赵学敏撰的《本草纲目拾遗》称茶能“清胃生津”,黄宫绣撰的《本草求真》称茶能冶“消渴不止”,沈李龙撰的《食物本草会纂》称茶能“止渴生津液”。此外,还有茶能“润喉”,治“烦渴”、“作渴”之说。
清肺去痰唐代孟诜撰的《食疗本草》称茶能“解痰”,苏敬撰的《新修本草》称茶能“去痰”;元代忽思慧撰的《饮膳正要》称茶能“去痰热”;明代李时珍撰的《本草纲目》称茶能“吐风热痰涎”;清代赵学敏撰的《本草纲目拾遗》称茶能“涤痰清肺”,黄宫绣撰的《本草求真》称茶能“入肺清痰”,张璐撰的《本经逢源》称茶能“消痰”。此外,还有称茶能“除痰”、“解痰”、“逐痰”、“化痰”,以及茶能治“痰热昏睡”、“痰涎不清”等的。
去腻减肥唐代陈藏器撰的《本草拾遗》称茶能“去人脂”;宋代苏轼撰的《东坡杂记》称茶能“去腻”;明代李士材撰的《本草图解》称茶能“解炙博毒”;清代曹慈山撰的《老老恒言》称茶能“解肥浓”,赵学敏撰的《本草纲目拾遗》称茶能“解油腻、牛羊毒”。此外,还有称茶能“久食令人瘦”等的。
清热解毒唐代孟诜撰的《食疗本草》清代张璐撰的《本经逢源》分别称茶能“去热”和“降火”;唐代陈藏器撰的《本草拾遗》称茶能“破热气,除瘴气”;宋代宋士瀛的《仁斋直指方》、陈承撰的《本草别说》称茶能“消暑”;清代黄宫绣撰的《本经求真》称茶能“清热解毒”;刘献庭撰的《广阳杂记》称茶能“除胃热之病”。此外,还有茶能“清热降火”、“涤热”、“泻热”、“疗热症”、“治伤暑”之说。
疗疮治瘘《枕中方》佚,引自《茶经》)称茶能“疗积年瘘”;明代缪希雍撰的《本草经疏》称茶能治“瘘疮”,李中立撰的《本草原始》称茶能“搽小儿诸疮”等。
治痢止泄宋代陈承撰的《本草别说》称茶能“治痢”;明代吴瑞撰的《日用本草》称茶能“治热毒赤白痢”;清代黄宫绣撰的《本经求真》称茶能“血痢”,张璐撰的《本草逢源》称茶能“止痢”等。
涤齿坚齿宋代苏轼撰的《东坡杂记》称茶能使牙齿“坚密”;元代李治的《敬斋古今注》称茶能使牙齿“固利”;明代钱椿年的《茶谱》称茶能“救饥”;清代张英的《饭有十二合说》称茶能“涤齿颊”等。
疗饥生精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称茶能使人“有力”;宋代苏颂的《本草图经》称茶能“固肌换骨”;明代朱棣的《救荒本草》称茶能“救饥”;清代屈大钧的《广东新浯》称茶能“疗饥”。此外,还有茶能“轻身换骨”、“治疲劳性精神衰弱症”、“羽化”之说。
养生益寿宋代苏颂的《本草图经》称茶能“祛宿疾,当眼前无疾”;明代程用宾的《茶录》称茶能“抖擞精神,病魔敛迹”;清代俞洵庆的《荷廊笔记》称茶能“养生益”。此外,还有茶“久服,能令升举”之说。
其他功效古人对茶叶功效的认识,除上面提到的以外,还提到茶叶其他一些营养与药理功效,如宋代苏轼的《格物粗谈》称茶“烧烟可辟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浓茶能令人吐”;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称茶能“消膨胀”,张璐的《本经逢原》称茶能“开郁利气”等。
茶的保健成分种,其中有的是与人体健康有关的营养成分,有的则是与防病治病有关的药效成分,而更多的是两者兼而有之的保健成分。下面,只是为了阐述的方便,将茶叶中含量较多,与人体关系较密切的几种保健成分,分别叙述如下。
维生素类物质茶叶中的维生素,包括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大类。茶叶中的水溶性维生素的含量很丰富,主要有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因为它们能溶解于茶汤,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与人们的关系也最密切。茶叶中的脂溶性维生素,对人体生长发育也很重要,只是因为难溶于茶汤,故通过饮茶无法为人体所利用,如采用茶食的形式,这一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在茶叶所含的众多维生素类物质中,含量最高。一般来说,每100克茶叶中,含有维生素C为100—500毫克,尤其是优质绿茶,含量大多在200毫克以上,比等量的苹果、橘子、菠萝所含还多。从营养角度而言,喝绿茶比喝红茶好,这是因为绿茶的维生素C含量通常比红茶高。近代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表明,维生素C能防治坏血病,促使脂肪氧化,排出胆固醇,从而增加微血管的致密性,减少其渗透性和脆性,能防治由血压升高而引起的动脉硬化。维生素C还参与人体内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促进解毒作用,提高人体对工业化学毒物(如重金属)及放射性伤害的抵御能力,从而增强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所以说茶能解毒、防辐射,是“电视饮料”,道理就在于此。维生素C还有抑制最终致癌物的形成和抗拒癌细胞增殖的作用,经常饮茶还能促讲创口俞合,防治出血痒等。医学界认为,成人每天的维生素C需要量为60毫克左右,这样,一个人在正常饮食情况下,每天饮3至4杯茶,就可以基本满足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了。
此外,茶中还含有肌醇、维生素D6、维生素B12等。
茶叶中维生素B1的功效是维持人体神经、心脏和消化系统的正常机能,促进糖代谢,有助于防治脚气病、多发性神经炎和胃功能障碍等。维生素B2被认为在一般膳食中最为缺乏,而茶叶中的含量却相当高,它比大米高20倍,比大豆高5倍,比瓜果高20倍,因此,经常饮茶,可以补充维生素B2的不足。维生素B2参与人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对维持眼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还能用来治疗结膜炎、角膜炎、舌炎、口炎、脂溶性皮炎等。维生素B3,是一种复杂的有机酸,具有抗脂肪肝的功能,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因维生素B5,缺乏而引起的毛发脱落、皮肤炎、肾上腺病变等。维生素B5,在茶叶中的含量较多,它对防治癞皮病有较好的功效。此外,茶叶中的维生素B11能预防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有利于改善人体造血功能;肌醇对治疗肝炎、肝硬化、胆固醇高等有重要作用。
茶叶中还含有不少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K、维生素E等,它们对人体健康都很重要,只是通过饮用方式难以为人体吸收利用了。例如,对人体抗衰老有重要作用的维生素E,每100克茶叶中含量达50到70毫克。又如维生素K有很好的止血作用;茶叶中的维生素A原(即胡萝卜素)的含量比胡萝卜还高,对此,人们可以通过以茶掺食,制成茶食品、茶菜肴等方法,由饮茶改为吃茶。使其得到充分的利用。
茶叶中各种维生素的含量,一般说来,绿茶多于乌龙茶,乌龙茶多于红茶。对同类茶叶而言,高级茶多于低级茶;就不同季节的茶叶而论,则春茶多于夏、秋茶。
氨基酸类物质据测定,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通常为2—5%,虽然含量不算高,但种类很多,仅游离氨基酸就有25种之多。其中茶氨酸含量最高,而且这种氨基酸是茶叶所特有的。其次是人体所必需的赖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色氨酸、缬氨酸。此外,还有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胱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丝氨酸等。所有这些氨基酸,对人体生理功能都有重要的作用。如苏氨酸、组氨酸和赖氨酸,能促进人体对铁的吸收。茶氨酸有扩张血管、松弛支气管和平滑肌,以及强心利尿的作用。亮氨酸和组氨酸有促进人体细胞再生、加速伤口愈合的功能,谷氨酸和精氨酸能降低血氨,治疗肝昏迷。蛋氨酸能调整脂肪代谢,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色氨酸对人体大脑的神经传递有重要作用。
总之,茶叶中的多种氨基酸,大多是人体代谢机能不可缺少的,有的还是人体无法合成的,需要通过包括茶在内的饮食提供。
茶叶中氨基酸含量的多少,与茶类有关。按氨基酸总量而言,绿茶多于红茶和白茶,乌龙茶和黄茶居中,黑茶含量相对较低。对同种茶而言,高级茶含量高于低级茶。但具体到某种氨基酸而论,情况就较复杂了。如茶氨酸以白茶为最多,其次是绿茶和红茶;精氨酸以绿茶为最多,其次是红茶;谷氨酸以绿茶为最多,其次是乌龙茶和红茶。可见,各种氨基酸的多少,因茶而异。
嘌呤碱类物质茶叶中的嘌呤碱类物质,一般之为生物碱。这是一类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在医学临床中,广泛地用作健补药。
茶叶中的生物碱,主要的有咖啡碱、茶碱和可可碱3种。由于三者都属于甲基嘌呤类化合物,因此,它们的药理功能亦非常相近,只是作用的强弱大小不同。茶叶中的咖啡碱含量为2~5%,它的主要功能是:兴奋神经中枢,消除疲劳,有较强的强心作用;能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提高肾血小球过滤率,有利尿功效;对平滑肌有弛缓作用。能消除支气管和胆管的痉挛。此外,咖啡碱还有帮助消化,解毒和消除人体内有害物质的作用等。值得说明的是,由于茶叶中咖啡碱的存在,从而使得饮茶不但能提高人体大脑的思维活动能力,消除睡意,清醒头脑,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这种兴奋作用,不像酒精、烟碱、吗啡之类伴有继发性抑制或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这是因为茶叶中的咖啡碱对大脑皮质的兴奋作用,是一个加强兴奋的过程,而其他兴奋药往往是通过削弱抑制过程引起的兴奋作用,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确切地说,咖啡碱引起的兴奋,是一种接近正常生理的兴奋。
茶叶中茶碱的含量一般为0.05%,它的主要功能与咖啡碱相似,但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较咖啡碱弱,而强化血管和强心利尿作用,弛缓平滑肌等作用比咖啡碱强。
茶叶中可可碱的含量一般为0.002%,它的主要功能与咖啡碱、茶碱相近,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比上述两者都弱,但强心、松弛平滑肌等作用,强于咖啡碱而弱于茶碱;其利尿均匀作用,虽比咖啡碱和茶碱都弱,但持久性强。
由于茶叶生物碱的主要成分是咖啡碱,而茶碱与可可碱的作用与咖啡碱又非常相似,因此,人们在谈及茶叶生物碱时,往往将茶碱和可可碱忽略不计,而仅指咖啡碱。
在茶叶冲泡时,大约有80%左右的咖啡碱可被水溶解,为人们吸收利用。如果成年人每天饮3~4杯茶,则从茶汤中摄取的咖啡碱约为0.2克。咖啡碱作用为药用时。成人允许给药量为0.65克,从茶中摄取的约占三分之一。同时咖啡碱又易与茶叶中的茶多酚类化合物相遇形成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在人体内不能积累,很快会被排出体外,因此,即使长期饮茶,咖啡碱也无蓄积作用。这一点已引起药学界的注意。
多酚类化合物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通常含量达20~30%。在这类化合物中,以各种儿茶素最为重要。所以,人们通常说的茶多酚,其实指的就是以儿茶素为主体的多酚类化合物。近年来,医学界与学界围绕着茶叶中的这一药效成分,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类化合物能对有机体的脂肪代谢起重要的作用,可明显地抑制血浆和肝脏中胆固醇含量的上升,并促进脂类化合物从粪便中排出,因此,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减肥具有重要作用。其次,试验表明,茶多酚对人体增强微血管的作用,要比维生素C的作用强得多。如单独应用维生素C,毛细管的增强能提高1倍,那么同时服用茶多酚,在相同时间内可以提高4倍。可见茶多酚对增强人体微血管壁的韧性,以及防止内出血等方面的功能是不可低估的。为此,茶多酚已被广泛地用作防治因微血管破裂而引起的中风等疾病。茶多酚特别是儿茶素还能降低血糖,因此用来防治糖尿病等亦已付诸实践。第三,鉴于茶叶中茶多酚,特别是儿茶素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包括我国在内的不少国家,已将茶叶中儿茶素的抗氧化活性应用于食品工业,即应用这类抗氧化剂生产防止和延缓脂质变质的食品。由于这类食品对人体也有一定的抗氧化、防衰老作用,因此,又称之为保健食品。据称,茶叶中的茶多酚,其抗氧化的作用比维生素E还强。以往,人们常用维生素E和维生素C等抗氧化活性物质来增强人体抵抗力,以延缓衰老。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利用茶叶中的茶多酚或分茶素类化合物配制成的抗衰老药物,将为人类的健康带来福音,此外,茶叶中的茶多酚还有明显的抗辐射作用,对因辐射引起的白血球降低的回升,具有良好的效果。尽管迄今为止人们对茶多酚抗辐射的机制仍不大清楚,但一般认为这与茶多酚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保护血相、修复生理机能、消炎和减轻重金属对人体毒害的作用,自古以来,就已为人们所认识并在临床中应用,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近代对茶多酚抗癌、抗突变的研究,已引起世人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证明茶叶中的茶多酚类化合物,特别是儿茶素衍生物具有抑制癌细胞增生、抗癌、抗突变的功能。综合各地研究的结果,茶多酚之所以具有这一功能,其机制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①抑制致癌物质的最终形成;②可直接与亲电子的致痛代谢物作用;③能清除游离基;④调整致癌引发物质的代谢过程;⑤抑制致癌基因与DNA共价结合。
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大致说来,绿茶多于乌龙茶与红茶;夏、秋多于春茶。
矿物质迄今为止,已发现茶叶中的矿物质元素有40余种。其中包括人体生活活动必需的常量元素钾、钙、钠、镁、磷、氯、硫和微量元素氟、硒、锌、铝、硅、铬、铁、锰、钒、钴、铜、砷、钼等。此外,还有对人体生理代谢有着重要作用的锶、溴、铷等。特别是茶叶中的有些矿质元素,对人体的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年人每天饮上5杯茶,那么从茶汤中摄取的锰、钾、硒和锌,一般就可分别满足人体需要量的45%、25%、25%和10%左右。
在茶叶所含众多的矿质元素中,钾的含量最高,达1.5~2.5%,这与海产中的海带、紫菜的含量大致相当。钾对人体细胞新陈代谢、维持渗透压和血液平衡有着重要作用。茶叶中的硒是其他食物中少见和不可多得的,它能刺激免疫蛋白及抗体的产生,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抗拒力,并对治疗克山病和抑制癌细胞的发生有重要作用。据测定,我国陕西紫阳和湖北恩施的绿茶,含硒量高达1.5~3.5ppm,被称为富硒茶,各地茶叶中的锌含量差异不大,通过在35~50mg/g之间。以茶而论,绿茶稍高些,红茶次之,乌龙茶低些,但都比较接近。锌能直接影响人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缺锌会使青少年生长发育受阻,还会影响垂体分泌,使性腺机能减退。因此,锌对人体健壮有着重要的作用。茶叶中氟的含量较高,一般达200~300ppm,高的可达500ppm左右。茶叶中氟的含量不但与茶类有关,还与茶叶老嫩形状密切。一般说来,就茶类而言,黑茶含量最多,绿茶最少,乌龙茶和红茶介于两者之间。以茶叶老嫩而论,则低级的粗老茶含量多于高级的细嫩茶。茶叶中的钙、镁、铁、锰等矿质元素,既是人体的必需营养,又与人体的健康相关。这些矿质元素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就来红茶稍高于绿茶。
脂多糖茶叶中的脂多糖是脂类与多糖结合在一起的大分子复合物,在茶叶中的含量大致为3%左右。茶叶中的脂多糖组成成分中,脂类占36—58%,糖类占26—47%,蛋白蛋占3—6%,氮素占0.5—1%,磷素占0.7~1.2%。
脂多糖能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而且尤副作用、所以,脂多糖具有明显的抗辐射功能。另外,脂多糖还具有改善改造功能,保护血相的作用,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被认为是人体三大主要营养物质。
据测定,茶叶中的糖类含量为10—13%,其中,有葡萄糖、果糖等单糖;也有蔗糖、麦芽糖等双糖;还有淀粉、纤维素等多糖。不过这些糖类大多不溶解于茶汤,能溶于茶汤的仅占4—5%。为此,按照茶叶的这一特性。杷茶叶列入低热量饮料,可供糖尿病和忌糖患者饮用。
茶叶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0%以上。但茶叶中的蛋白质基本不溶于茶汤。据测定,溶于茶汤中的蛋白质只占茶中蛋白质总量的1~2%。
至于茶叶中的脂肪,含量很少,对人体影响很小。
饮茶与长寿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饮茶不仅可以提神益思,增加培养,而且可以延缓衰老,健身益寿。所以,茶叶已成了一种理想的天然保健饮料。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低下,人的平均寿命较短,而一些酷爱常年饮茶的人,却大多寿命很长。如唐代的从谂禅师,活到120岁;宋代的大诗人陆游活到85岁;明代的礼部尚书陆树声活到97岁;清代的乾隆皇帝活到88岁。现代的一些高龄老人中,也大都嗜好饮茶。据载,四川省万源县大巴山深处的青花乡,自古以来盛产茶叶居民惯于喝茶,有“巴山茶乡”之称。全乡一万多人中,至今未发现一例癌症患者。那里有100多位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人,最大的年龄已超百岁。据查,那里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有喝茶的习惯,甚至宁可少吃一餐饭,也不愿少喝一杯茶。前苏联老人阿利耶夫活到110多岁,他从不吸烟、喝酒,长寿的秘诀是每天饮茶和散步。埃及农民札那帝,米夏尔活到130多岁,他从不吸烟,但每天要饮茶6杯。被背为韩国茶坛泰斗的崔圭用,至今已年逾九旬,仍为茶事奔波不息。我国茶界元老,被誉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一生研究茶、崇尚茶、饮用茶,92岁时才寿终正寝。目前仍健在的茶界著名人士庄晚芒、陈橡、王泽农等,他们都不吸烟、不嗜酒,但好茶,如今虽都已年过八旬,但却身体健康。所以说,饮茶有助延年益寿,长寿得益于经常饮茶。为此,人们把茶看作是一种长寿的象征。所谓“茶寿”,其意也在于此。
悟道修身“吃茶去”
从谂(公元778—897年),唐代高僧,本姓郝,青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一说曹州(今山东曹县西北)人。自幼出家,世称“赵州禅师”,卒谥“真际掸师”。他在世120岁,深信茶能悟道修身,可以说是一生与茶结伴。他祟茶、尚茶、爱茶,不但自己饮茶,而且提倡饮茶,可以说是嗜茶成癣,连在说话时,总要每说一句话都加上一句“吃茶去”。据《群芳谱·茶谱》引《指月录》道:“有僧到赵州,从谂禅师问:‘新近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
从谂禅师尽管一生为僧,但依然长寿,这是和他终生与茶为伴不分开的。
进一僧“惟茶是求”
据宋代钱易的《南部新书》记载:“唐大中三年,东都进一僧,年一百二十岁。宜皇问,服何药而致此?僧对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本好茶,至处惟茶是求。或出,亦日边百余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皇闻听此言,知其长寿秘诀,遂“赐茶五十斤,令居保寿寺”。以示嘉赏。道原的(景德传灯录)亦曾载:“有人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饭后三碗茶。”佛教认为饮茶能够彻悟、长生,因此有“茶禅一味”之说。所以,在古代佛教典籍中,对饮茶多有推崇。佛教不但提倡饮茶,而且对种茶、制茶亦多有研究。可以说,佛教对推动我国古代茶业的发展,是作出了重要贡献的。进一僧从亲身领略到的饮茶的好处中,深知茶能治病疗疾,延年益寿,因此推崇饮茶,终成寿星。
陆游“汲泉闲品故园茶”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公元1125~1210年),赵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酷爱饮茶,还当过3年福建和江西西路茶盘公事常平,这使他对茶有了更多的了解。由于陆游爱茶、管茶,又姓陆,所以,他曾多次以茶圣陆羽自诩:“桑芋(指陆羽)家风君勿笑,他年犹得作茶神(亦指陆羽)”;“我是江南桑芋家,汲泉闲品故园茶”。
由于陆游一生出任许多地方官吏,又专门作过茶官,因此,使他有机会遍尝众多名茶:“饮囊酒瓮纷纷是,谁尝蒙山紫笋香”,“春残犹看小城花,雪里来尝北苑茶”,“建溪官茶天下绝,香味欲全试小雪”。蒙山、北苑都是出产名茶、贡茶的地方。
陆游一生很不得志,生活十分清贫,因此,他常以饮茶自慰。尽管陆游所处的时代政局动蔼,他的仕途又屡受挫折,可他却以淡泊自慰,只求“饭软茶甘”足矣。因此,他仍然享年85岁。可见清茶淡饭的生活和淡泊名利的修养,是与健康长寿紧密相关的。
张岱自嘲“茶淫橘虐”
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史学家张岱(公元1595~1679年),号陶庵,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癣好饮茶,在《自为墓志铭》中自称为“茶淫橘虐,书蠢诗魔”。在张氏的许多文章中,都留下了对茶赞美的墨迹。在张岱的心目中,茶的重要性超过了柴米油盐。如张岱的《斗茶檄》中说:“八功德水,无过甘滑香洁清凉;七家常事,不管柴米油盐酱醋。一日何可少此,子猷竹庶可齐名;七碗吃不得了,卢仝茶不算知味。一壶挥尘,用畅清淡;半榻焚香,共期自醉。”视品茶为最大乐趣。
张岱爱茶,因而对品茶鉴水、制作名茶等也颇有造诣。经张岱采用安徽休宁松萝茶制作工艺改进生产的古乡越州日铸茶,取名兰雪,因品质特佳,一时名声大振,可惜至今已经失传。
张岱在世80年,不但精于历史,长于散文,而且著作齐身,堪称“一代奇才”。这与他终生饮茶,而茶能益思、延寿不无关系。
乾隆“不可一日无茶”
爱新觉罗·弘历(公元1711~1799年)既是大清的乾隆皇帝,也是一位品茗的行家。他曾六下杭州,观看茶农采茶制茶,品饮西湖龙井,并5次为龙井茶提笔赋诗。他的《观采茶作歌》、《观采茶作歌之二》、《坐龙弁上烹茶偶成》、《荷露烹茶》和《再游龙井作》等诗,充分反映了乾隆的爱茶之情,至今读来,仍脍炙人口。在西子湖畔,传说乾隆采过茶的18棵茶树,被围为“御茶园”,至今依然存在。
乾隆一生爱茶,他不但广尝名茶,而且对宜茶用水也很讲究。为了品评天下名泉水质,他命人精制了一只小银斗。用银斗量出各种泉水的比重,然后排出泉水的优次,钦定北京的玉泉为“天下第一泉”,镇江的金山寺泉为“天下第二泉”,无锡的惠山泉为“天下第三泉”。
乾隆在研究名茶、名水的同时,还对茶具的选择有很高的要求。他十分欣赏江苏宜兴的紫砂茶具,认为紫砂茶具特别适合泡茶,而这种茶具本身又是具有文化意蕴的工艺品,所以,乾隆称它为“世上茶具称为首”。
在历代皇帝中,乾隆是年龄最高的一位。传说当他85岁让位于嘉庆时,一位老臣不无惋惜地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听后哈哈大笑,抚摸着银须,幽默地说:“君不可一日无茶啊!”可见茶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之高。乾隆亨年88岁,除了注重养生之道外,一生嗜茶,修身养性,也有很大关系。
林语堂深知饮茶能“延年益寿”
文化名人林语堂(公元1895~1976年),不但熟悉茶叶历史,而且喜欢品茶论茶。在他的(茶与交友)一文中,认为饮茶已经成为社交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林氏还根据饮茶实践,总结了有关茶叶贮藏、水品选择、茶的冲泡、茶品次第等十条经验。特别是他的“三泡”之说,更是形象生动,惟妙惟肖。他认为茶“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女郎,而第三泡则已是少妇了。”因此,他主张“茶在第二泡时为最妙”。
林语堂熟知茶性,深知茶的作用,故极力推崇饮茶,他在《生活的艺术》一文中写道:“饮茶为整个国民的生活增色不少。它在这里的作用,超过了任何同类型的人类发明。”他还认为饮茶“会使每个人的情绪都为之一振,精神也会好起来。我毫不怀疑它具有使中国人延年益寿的作用,因为它有助于消化,使人心平气和”。为此,在林氏的一生中,不但尚茶、崇茶,而且写茶、论茶。他一生与茶结缘,茶对他的回报是使他寿龄八十有二。
吴觉农的长寿秘诀是“每天适量喝茶”
著名茶叶专家吴觉农(公元1897~1989年),浙江上虞人,一生以茶为业,与茶为友,被尊为“当代茶圣”,享年92岁。
吴老1919年毕业于浙江甲种农业专科学校,后在日本农林水产省茶叶试验场研究茶叶。1922年回国,一直从事茶叶生产、教学和科研工作,曾先后去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日本、英国、法国,以及前苏联等国考察种茶和茶叶贸易。他于1936年建议成立了中国茶叶公司。1940年创立我国第一个高等院校的茶叶专业。1941年又在福建崇安设立我国第一所茶叶研究机构。1947年创办了之江机械制茶厂,后又任中国茶业公司总经理。直到他90高龄时,还撰写了他最后的一部著作《茶经述评》。在半个多世纪里,吴觉农为振兴华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茶叶界享有崇高的威望。
吴觉农是一个“爱茶成癖”的人,他把振兴我国茶叶事业作为他人生的“最大乐处”。他自称“茶人”,取名“觉农”,具有终身为茶叶事业奋斗的含义。在他92岁高龄寿前几天,在北京参观“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并亲切地和观众交谈,当有人间他长寿的秘诀是什么,他含笑回答说:“每天适量喝茶。”
张大千吃早点佐茶
国画大师张大千(公元1899~1983),四川内江人,享年八十有五,他习惯于吃早点和点心时佐茶,而且要佐以好茶,自称“无茶不欢”。
张大千一生嗜茶,而且要喝好茶。在大陆时,崇尚喝西湖龙井、庐山云雾;在台湾时,钟情啜铁观音、冻顶乌龙;去日本时,喜喝玉露茶。喝茶时,还讲究茶与具的搭配。啜乌龙茶时,选用扁平的铁砂壶冲茶,再用陶土制的小茶碗品茶;喝绿茶时,先用白色瓷杯冲茶品饮,认为用这些茶具冲泡而成的茶,不会变性走味。
用茶佐食,古已有之,它对帮助消化、去脂、除腻、降压,很有裨益。特别是老年人进食时,若能适当佐以好茶,实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应该予以提倡,这对降脂、减肥、降血压以及延年益寿,大有好处。后人说张大千的高寿,与他主张的“吃点佐茶”是有关系的。
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