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刚开始收藏的人都体会过那种盲目的激动和兴奋,甚至是有点飞蛾扑火的激情的。
那是十年前的事情。偶然买了一份英文报纸。说偶然,是从来不看那广告堆成的报纸,但那天偏就买了看了。报上连篇累牍都是拍卖广告,忽然发现有一个家宅拍卖广告很诱人,广告上说有很多Oriental Collection(东方藏品),还说:若要前往,须事先电话预约。
我们去了电话,时间由对方定,定在晚上八点。听着就知道卖主是比较拿架子的,手上没有好东西是没有资格拿架子的。虽说都在纽约,可开车一个多小时,才到出售家藏的犹太人家,是连排洋房中的一栋。早期很多移民住连排房子。进得客厅,见橱柜里,台面上,地上,摆放着很多古旧物件,屋子里弥漫着久无人走动的沉闷气,脚下的地板发出吱吱呀呀的呻吟,房子也像个老古董。
主人是一位年纪六十多的犹太人。为什么说他是犹太人呢?这个一时说不清,在美国时间久了,接触的人多了,就能在美国人中间分辨出,谁是犹太人种,谁是北欧人种,甚至从口音中能辨别出谁来自美国中部,美国南部,谁就是纽约人。
主人很客气:Come in please(请进)。
客厅的大餐桌边上坐着两个美国女人,模样像古董商,拿着放大镜正在仔细研究一个西洋瓷器。男主人对我们说,你们随便看,车库里还有,不着急。东西杂乱无章,不分门类,柜子上地板上,玻璃橱中,全是,看着像从地窖里刚搬出来的。这一种卖法,跟逢周末周日举行的车库清仓和和搬家拍卖不一样,那是敞开来卖的,在路口和电线杆子上贴一张纸,写着地址,标上指路箭头,路过看到的人可以车子打一个弯顺路去看看,里面的物品是良莠不齐,很多又是家里不要的废物,所以可以随便几个钱就成交。而眼前这位主人,在登报后,需要事先电话预约前去看货,这就有了东西好价格高的意思,把企图花小钱买好东西的买主拒之门外。但当时我们并不是很了解其中的区别。
坐在桌边的两个美国女人,终于开口问她们相中的那只法国花瓶要多少钱。当听到卖主说三百五十美金的时候,我跟先生交换了眼神。三百五十?离开跳蚤市场不久的我们对于家宅拍卖的整个情况都不熟悉,对其要价也没有意识。美国女人们把法国瓷器放在一边,说:这个我们要。然后接下去看另外一套英国瓷盘,用放大镜,看底上的签名和印章。略略那么一瞥,应当是英国著名的品牌瓷器Wedgewood。华美的西洋瓷餐具,和中国官窑瓷器一样,底上都有制瓷商家的章,品牌瓷件在不显眼的地方还会刻上工匠名字的缩写。这类西洋瓷器的要价普遍不低。
之前我们在一个公寓楼中的古玩商手里,遇到两个瓷盘,一个的盘心是白釉,中心绘有三朵玫瑰,盘边是镂空的玫瑰叶。盘底上有徽号,徽号正中是字母R。S。,字母下面写着:Prussia。所以那个盘子就很有些年头了,Prussia就是普鲁士,位于北欧的原古普鲁士族居地,1701年成为王国,1871年以其为中心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另一个盘底上写着:German IMPERIAI-BROWN,并标有年代:1755.作为瓷器它们是一脉相承的。但第二个瓷盘很明显有着中国瓷器的传统上釉和绘画的特征,盘心釉色是咸菜绿,而四朵菊花为娇美的粉红釉,叶子是勾边填绿色釉,整个画面充满异国情调的富丽华贵,出奇制胜的协调。
1000多年前,中国人将高岭土与白陶土混合,烧出一种温润剔透,既坚硬又脆弱的全新艺术品——瓷器。瓷器从16世纪开始,大量出口到欧洲,即刻震惊整个上流社会。18世纪是欧洲的启蒙时代,瓷器的品味,象征皇室贵族的财富与地位。德国著名的麦森瓷器公司,是欧洲第一个解开“白色金子”之谜的瓷器制造工厂。我所收藏的两个德国瓷器,虽然不是麦森公司的产品,但同样为我珍爱,因为在它们身上,确信无疑地展现了中国瓷器对西洋瓷器的深远影响。
这段题外话,是想说在美国人的住宅中,无处不在地留下了中国古玩的身影。那么也许这位犹太人的家里,也能寻到珍奇?
我们客气地问卖主,这么多东西,都是你自己的收藏吗?卖主说,他父亲早年去过远东,做生意,带回不少东方艺术品,加之他的祖父也喜好收藏,件数积攒的就多了,多到家里没有地方摆,而他自己是专事收藏西洋瓷器、铜器的,祖父去世了,父亲也刚去世,家里放不下,想腾出地方搁放他自己的收藏。
我们频频点头。但是,我们不能只点头不交流啊。交流用英语总是有所不便。先生就问说:对不起,我们可以用中文交谈吗?卖主说:你们讨论,没有关系的。说完转身走开。
先生指着几件东西,说这个不错,放在一边,那个也不错,放在一边,最后要不要还要看到底要价多少。他最喜欢的是一尊苍鹰铜雕,那种飞扬雄劲的身姿和威猛的眼神,让人想到古罗马的斗士。还没有问价格,卖主走过来就说:噢,对不起,这个不卖的,我要留着,真对不起。
最后,我们选择出一堆古玩,放在边上。刚开始收藏,不免有些不问青红皂白,只要样子老,有底章,就挑出来再说。为此,回到家里常常会突然感到头疼,胸闷。但是收藏真是没有捷径可走,特别是初期人在美国,身边没有多少喜爱收藏的人能够交流,也不认识懂行的人,是单枪匹马勇闯虎穴的,所以常常有损兵折将的焦虑后悔。
我们挑选的东西中,有日本瓷器,有作者签字的描金英国粉盒,有中国牙雕,东西真的如广告上所说,很多东方古玩。一一问价格,竟然都没有讲价的余地,基本全是一口价。算下来,身上带的钱不够。办法两个,要么精简去一些,要么出去银行取钱。因是晚上,外面万籁俱寂,不时有汽车驶过的车轮声。整个环境,都给人身在古墓穴中的感觉,似梦非梦。犹太卖主走过去说:来,我带你们看一样东西,“是你们中国的神像,看看喜欢不喜欢。”他从一只角柜的最里面,好不容易双手挖出一尊像玻璃质地的观音。
“这是水晶,中国清朝的水晶观音,很有年代的。”观音像半尺多高,通身透明,衣裾飘动,她双目微垂,裙边外露出赤裸的双脚。水晶观音立在一块浅绿色石英莲花座上,整体感非常舒服。
我接过观音像,手上一沉。
我生来喜爱透明的东西,所以这尊水晶观音不由分说地打动了我。我们互相对视一下,才问价格。他说,这么一整块水晶,是很珍贵的东西,但因为这是你们中国的神,我只要七百美元,少了不卖。
刚开始收藏,这个价钱是太贵了。其实在不懂行的时候,是无法在古玩与价格之间找到均衡的,价格的支点就是自己的支付能力。而以我们当时的状况来说,七百美元实在是贵了。我手上捧着水晶观音,水晶体因我的手温而不再是冷冰的。我根本没有勇气说不。
先生没有还价,也没有征求我的意见,果断地说:我们要。
但是钱不够。又不能要卖主保留到次日,因为跟他预约的人很多。我们决定到银行去取钱,于是把口袋里的钱都交给卖主做押金,要他一定等我们。从银行取了钱赶到卖主家,把钱交给他的时候,先生跟他说:请你数一数。卖主笑笑把钱朝口袋里一塞,说:不用了。他小心包扎我们买下来的古玩,又小心放在地上。但是水晶观音我没有要他包扎,我要自己亲手捧回去。走到门口,还是忍不住回头问了一句:请问,先生,这尊水晶观音,是从哪里来的呢?
到家,观音置放在显眼的地方,越看越美,真美的东西,特别经得起看。这尊水晶玉观音,她默默不语,沉湎于慎思,仿佛是来领路的。一直觉得,如果当时不把这尊观音捧回家来,兴许在后来的数年中,很难遇到中国珍瓷。(谢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