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必拘礼
《礼记·王制》说:“人活到七十岁就不要参与会客之类的事了”。因为送客、迎客忙忙碌碌,不是老年人所能胜任的。至于说来而不往,《礼记》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合礼仪的,但《礼记》的说法哪里是指老年人呢?我曾经作过一首叫《扫径》的诗:“积闲成懒痼难砭,扫径欣看客迹添。若要往来拘礼法,乐音金玉亦无嫌。”
会见客人必然相互作揖,从礼仪上说,这是不可废除的。但老年人作揖,恐怕腰部更容易酸痛,因此对老年人来说,这一礼节应该废弃。“腰为肾之府”,“府”比喻为住处,腰部是肾的居处。肾主藏精、水液和纳气,是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而腰是肾精所覆盖的区域,肾在五行中属水,水动的话水面自然会出现波澜。《蠡海集》又说:“肺居于上方,肝居于下方。”肺在五行中属金,肝属木,金克木;肺气肃降、肝气上行,人体的气机升降才会协调,脏腑功能才正常。鞠躬的话,肺气和肝气就会逆行。所以嵇康说:“礼仪难道是为我们这些人而设置的吗?”而我要说:“作揖难道是为老年而设的吗?”
客人到了,要向客人进茶,这是通行的礼节。而茶杯也必主客各一个,这是主人要陪客人的缘故。老年人的朋友来往,相互之间一定都很熟悉,只用好茶进献给客人就行了;如果一定要陪,也不要勉强饮用;或者将茶作为摆设而不饮用,这样也可以,又何需用这虚假的形式呢?
老人不重衣冠
老人穿衣戴帽,只要感到舒适就行了,不是为了让客人看而穿的。感觉热,就马上脱下来;感觉冷,就马上穿起来。会见客人,穿上便服就行了。如果必须将衣帽穿戴整齐,然后才去迎接客人,不仅脱衣穿衣十分麻烦,寒暖突然也发生了变化,这样身体怎么能适应呢?《南华经》说:“是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是为了适合别人的需要,反而使自己不舒适了。老人不要勉强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如果确有尊贵的客人来访,就让守门人婉言谢辞就行了。
客人即使盛暑来访,也必定穿戴整齐。客人直立在堂中,等候主人穿好衣服出来迎接他,这时客人已经热得受不了了。所以主人应当与老朋友们约好,遇到这种情况,主人可以不专门穿戴好衣服去迎客,客人到了,可以马上摘下帽子、脱去衣服。这样做,本来是为了方便主人,但也方便了客人。
喜欢谈论旧事,爱听新闻,这是老年人的常态;但不要太繁琐,也不要谈论太久,稍微有些倦意就应该停止。即便客人在座,也不要去周旋。如唐朝张潮诗所说:“我醉欲眠卿且去”,这样做就好了。大呼大笑,会耗伤人体的元气,在客人面前也应该约束自己。
老人不陪宴饮
老年人要去赴宴会,周旋礼让,一般都没有这样的精力,也没有这样的雅兴。即使家中有客人来,陪坐陪饮,勉强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就觉得麻烦厌倦了。至于到了花晨月夕,良友欢聚,偶尔娱乐举杯设宴,随自己兴趣而行就好,不要太过寂寞。
婚丧嫁娶的礼节,不是老年人的事情,应该一概拒绝。礼节重的,无过于居丧。《曲礼》尚且说:“七十岁的老人只穿麻戴孝就行了,饮酒吃肉都在室内进行即可。”《礼记·王制》又说:“八十岁的老人,赴宴、居丧的事情不可再参加了。”更何况其他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