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如何吃,存在许多误区。最典型的便是“早餐要少,午餐要好,晚餐要饱”,它的谬误虽然早已被证实,但在日常生活中,仍有许多人没有走出这个怪圈。常常是“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全家福”,而科学的吃法应该是“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还有句话说得很形象:“早餐吃得像皇帝,午餐吃得像平民,晚餐吃得像乞丐。”这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
1早餐要好
吃好早餐,是干好基本工作的保证,这是因为人的脑细胞只能从葡萄糖这种营养素中获取能量,经过一个晚上没有进食而又不吃早餐,血液就不能保证足够的葡萄糖供应,时间长了就会使人变得疲倦乏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现象,无法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
专家经过长期观察发现,一个人早晨起床后不吃早餐,血液黏度就会增高,且流动缓慢,天长日久,会导致心脏病的发作。因此,早餐丰盛不但能使人在一天的工作中都精力充沛,而且有益于心脏的健康。
早餐搭配要合理,合理指的是富含水分和营养。牛奶、豆浆符合上述要求,可任选一种,还应加上其他“干点”,因为谷类食品在体内能很快分解成葡萄糖,纠正一夜后可能产生的低血糖,并可提高大脑的活力及人体对牛奶、豆浆中营养素的利用率。所以谷类食品是不可缺少的。但这类食品消化较快,过两三个小时就会感到饥饿(尤其是吃泡饭、粥),因此还要有适量的蛋白质和脂肪、鸡蛋、豆制品、瘦肉、花生等,这样不但可使食物在胃里停留较久,还能使人整个上午精力充沛。
早餐不宜太油,特别是油炸食品,否则会给胃肠增加太重的负担,并使脂肪摄入过量。也不要常把方便面当早餐,方便面除了碳水化合物,很少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早餐最好是享用热稀饭、热燕麦片、热羊乳、热豆花、热豆浆、芝麻糊、山药粥等,然后再配着吃些蔬菜、面包、三明治、点心等。因为牛奶容易生痰、容易过敏,因此喝牛奶较不适合气管、肠胃、皮肤差的人及潮湿气候地区的人饮用。
2午餐要饱俗话说:“中午饱,一天饱。”说明午餐是一日中主要的一餐。由于上午体内热能消耗较大,午后还要继续工作和学习,因此,不同年龄、不同体力的人午餐热量应占他们每天所需总热量的40%。
主食根据三餐食量配比,应在150~200克左右,可在米饭、面制品(馒头、面条、大饼、玉米面发糕等)中间任意选择。副食在240~360克左右,以满足人体对无机盐和维生素的需要。副食种类的选择很广泛,如:
肉、蛋、奶、禽类、豆制品类、海产品、蔬菜类等,按照科学配餐的原则挑选几种,相互搭配食用。一般宜选择50~100克的肉禽蛋类,50克豆制品,再配上200~250克蔬菜,也就是要吃些耐饥饿又能产生高热量的炒菜,使体内血糖继续维持在高水平,从而保证下午的工作和学习。
3晚餐要少一般家庭,晚餐是全家三餐中唯一的大家相聚共享天伦的一餐,所以对多数家庭来说,这一餐大家都煮得非常丰富,但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晚餐比较接近睡眠时间,不宜吃得太饱,尤其不可吃消夜。晚餐应选择含纤维和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晚餐时应有一道以上的生菜沙拉盘,内有各式芽菜。芽菜在吃食时可用海苔卷包起,做些变化。主食与副食的量都可适量减少,以便到睡觉时正好是空腹状态。
一般而言,晚上多数人血液循环较差,所以可以选些天然的热性食物来补足此现象,例如辣椒、咖喱、肉桂等皆可。寒性蔬菜如小黄瓜、菜瓜、冬瓜等晚上用量少些。晚餐尽量在晚上八点以前完成,若是八点以后任何食物对我们都是不良的食物。晚餐肉类最好只有一种,不可多种肉类,增加体内太多负担。晚餐后请勿再吃任何甜食,这是很容易伤肝的。
三餐的分配要根据生理状况和工作需要来决定,如果一天吃500克主食的话,早晚各吃150克,即3:4:3的分配比例比较合适。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采用2:4:4;甚至1:4:5的分配比例。殊不知“晚餐少一口,活到九十九”,晚餐“少吃一口,舒服一宿”。晚餐进食过多,对健康无益。
贴心盯咛早餐要吃热
早餐要吃热,因为吃“热食”才能保护“胃气”。中医学说的“胃气”,其实是广义的,并不单纯指胃这个器官,其中还包含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后天的免疫力、肌肉的功能等。早晨的时候,夜间的阴气未除,大地温度尚未回升,体内的肌肉、神经及血管都还呈现收缩的状态,假如这时候我们再吃喝冰冷的食物,必定使体内各个系统更加挛缩,血流更加不顺。也许刚开始吃喝冰冷食物的时候,不觉得胃肠有什么不舒服,但日子一久或年龄渐长,就会发现怎么吸收不到食物精华,好像老是吃不结实,或是大便老是稀稀的,或是皮肤越来越差,或是喉咙老是隐隐有痰不清爽,时常感冒,小毛病不断。这就是伤了胃气,伤了身体的抵抗力的缘故。所以,早餐要吃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