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太的丈夫早年去世,她一人将9个儿女抚养成人。本来张老太与四儿子生活在一起,但近年来,因生活琐事常与儿媳吵闹,四儿子不愿再赡养母亲。大儿子、二儿子以在外打工为由也不赡养;三儿子抱怨分家不公,称自己生活困难不能赡养;小儿子则以自己是光棍为由,也拒绝赡养。4个女儿则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没有赡养义务。迫于无奈,张老太将9个子女统统告上法庭。
尊敬长辈、赡养父母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但农村老人的赡养情况不容乐观,存在着各种类似于张老太遇到的子女赡养老人的问题及纠纷。
农村赡养问题表现
(1)子女以“父母再婚则与自己脱离了关系”“收入低”“在外打工不在老人身边”“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等等为借口拒绝赡养父母。
(2)子女将父母强行分开赡养,一家“承包”一个老人。
(3)子女只为父母提供基本的吃穿生活保障,对老人的其他方面如身体健康、心情等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4)子女视无劳动能力的父母为累赘,打骂甚至虐待老人。
(5)子女轮流赡养,使父母居无定所,难以适应各家的生活习惯。
赡养问题原因分析
现实生活中上演着一幕幕儿女拒绝赡养老人、亲情破碎的悲剧,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老人自身的身心变化
年龄越大,老年人的身体越衰弱,逐渐失去劳动能力,性格脾气也会变得孤僻、暴躁、固执、刻板,这样一来就可能不容易相处,甚至与子女怄气,产生家庭矛盾,使子女可能不愿意赡养。
2.不良的家庭教养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影响着子女长大以后对待父母的态度和行为。有些父母不孝敬自己的父母,给子女留下了不良印象,子女长大后对父母不尊重不关怀;有的父母过于溺爱子女,子女长大后仍认为父母理所应当为自己牺牲,一味向父母索取,直到父母年老不能再为自己付出时,就认为父母该被抛弃。
3.子女固有的获取的习惯心理
父母通常为子女上学、结婚耗尽了积蓄,有的甚至把住房也都让给子女,直至年老一无所有时,部分子女仍习惯于这一“给予―获取”的模式,仍希望父母可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但当他们意识到父母已经没有办法满足自己时,个别子女不能接受这一转变,就会视老人为负担。
4.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分散
照理说,多个子女共同赡养父母,完全不成问题。然而尽孝养老在多子女家庭中却常常成了难事,这是因为,赡养老人这一责任被多个子女同时分担,子女们就会倾向于自己少出力或不出力,而期望其他兄弟姐妹多出力;当其中一个子女没有做好时,其他子女为求“公平”,也会减少自己的付出。
心理专家支招
村头78岁的王大妈说自己过得很幸福,对儿女的孝顺如数家珍:“我有3个儿女,他们怕我孤独,总是争着抢着要接我到他们家生活,可我在老房子住惯了,哪儿也不想去,于是他们就常来看我。老幺时间多,来了就喜欢往炕头上一坐,点根烟,听我唠叨、说话。我老了说话不清楚,而且关心的都是些小农琐事,不是家里的狗跑出去了,就是鸡不下蛋了,但他就那么听着,偶尔应两声,我心里落个舒坦;老大比较细心,她常过来给我理发洗头洗澡剪指甲那些;老二工作忙,但每次来也都换着花样给我买好吃的,还给我买收录机、戏带;过年过节他们都回来,一大家子热闹得很。”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十条规定,子女作为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其实,赡养老人本不难,和睦和谐简单做。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实施亲情教育,增强子女孝敬老人的意识
(1)父母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则关爱孝敬父母
称呼长辈用尊称,说话语气温和;
上下楼梯或道路不平,应搀扶父母行走;
吃饭时先给父母让座,美味佳肴先请父母品尝;
上车或进屋时应当走上前为父母开车门和房门;
有客人来访时,若父母不认识,应把客人介绍给父母;
不断增强孩子尊老敬老的观念:“老人养育了晚辈,我们理应为他们多做事。”
(2)父母要教孩子富有责任心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让他(她)自己做,如洗衣服、帮做农活等;
不要总是把好吃的留给孩子,要让孩子知道,他喜欢吃的,大人也许也喜欢吃,好东西应该先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品尝,同时大家分享;
让孩子为父母、祖父母做些小事,如帮倒杯水、捶捶背等;
让孩子记住父母、祖父母的生日,并用简朴的方式祝贺,比如亲手制作生日卡片等;
孩子做错了事情,教会他们不找借口为自己开脱,而是敢于面对并认识错误,且公开赔礼道歉;
孩子摔倒了,让他自己站起来,不可怪罪于地板或其他物品;
让孩子学会为自己作出的决定和所做的行为承担后果。
2.新型养老模式,子女责任明确
多个子女如何对父母履行赡养之责呢?以下方式可以借鉴:
(1)就近养老。由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子女就近照顾抚养老人。在外地的子女按时、足额给付父母的赡养费,同时对负责照顾父母日常生活的兄弟姐妹给予经济物质或情感上的补偿,比如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给父母更多的赡养费等。
(2)合作养老。兄弟姐妹的经济能力不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明确责任,比如大儿子家里经济条件好,但工作忙,就可以在物质上多付出一些;二儿子经济条件差些,就多照顾父母一些。重要的是,兄弟姐妹间都要有包容之心,不可太斤斤计较。
(3)选择养老。老人主动表达意愿,提出要求,选择到与自己的性格爱好、生活习惯相近的子女家生活。其他子女应该尊重和理解老人的意愿,继而协商并协调好利益关系,达成一致。这种方式能够顺应老人的心愿,但老人在做选择时一定要跟子女多沟通、多商量,尽可能达成一致,避免因子女误会而闹出矛盾。
3.注重物质供养
子女关心和照顾老人,首先要从物质供养开始,物质供养包括以下4个方面:
(1)饮食
老年人脾胃虚弱,消化能力下降,要为老人提供炖得热的、软烂的、可口的食物;凡是生冷黏腻、坚实难以消化的食物都尽量不给老人吃。
有条件的话,要保证老人所需的营养成分,如肉、蛋、奶、豆制品。
要保证老人饮食清淡少油腻,以植物油为主。
要提醒老人常吃蔬菜、水果,以保证充足的维生素的摄入。
(2)衣服
老年人气血衰弱,身体不耐寒暑,天气未曾冷先就怕冷,天气未曾热先就怕热。子女要根据气候,随时帮助老人添减衣着。
子女避免老人穿瘦小紧身尤其是领口紧、腰口紧、袜口紧的衣物,以免影响健康。
子女应帮老人选择舒适宽松、质地天然的服装,如棉、麻、丝之类。
子女应提醒老人常换洗衣物,以保持清洁卫生。
(3)起居
应保持老人的房间通风透气、安静清洁。
要提醒老人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不少于7小时,午饭后,也适当午睡一会儿。
夏日,子女要避免老人贪凉睡于露天、屋檐下、走廊及窗前等风口处,也要避免久吹电扇,造成伤风感冒,头晕头痛等;夏天帮忙赶走蚊帐里的蚊子;冬天提前铺好暖和的被褥或者准备好暖水瓶。
子女应提醒老人每天要适当活动,如散步、溜达等。当老人外出时,提醒他们不要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老人劳累时,提醒多休息。
(4)疾病
父母身体不适,子女不可擅自乱用药,一定要请医用药。
老人生病时,子女应该注意调整好父母的饮食,护理父母的卫生清洁。
子女要经常问候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应定时定期带父母到医院检查身体,做好预防工作。
4.重视精神赡养
父母身体衰老了,心理承受力也会跟着降低,变得害怕寂寞孤独,情感脆弱。他们特别需要与人交流获得情感支持,需要儿女的惦念,需要精神上的寄托,满足心理上的需求。如果子女能够与年老的父母多交流多沟通,就能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幸福感。
(1)子女要尊重理解老人普遍存在着的空虚、孤独和希望享受天伦之乐的心情,在精神上给予慰藉。
(2)要经常耐心陪父母说话,话题最好是老人感兴趣的,比如他们年轻时的故事、家长里短,还可以和老人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成绩,虚心地向他们请教,听听他们的建议。
(3)老人有时像孩子一样需要哄和夸,子女要经常赞美老人,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价值。
(4)与老人分居的子女要经常带着孩子回家走走看看,带回他们爱吃的点心、水果,向他们问寒问暖。
(5)条件允许的话,节假日抽出时间陪父母一起出去散心、旅游,以愉悦心情、开阔眼界,促进情感沟通。
(6)居住较远不能常回家的,要用各种方式经常与父母沟通,比如打电话、发短信、写信等,其中短信、明信片、信件能让老人经常拿出来重温,效果更好。
(7)老人生日时,子女主动祝贺,邀请几个老人的好朋友聚一聚,使他们感觉到亲人的温暖和儿女的关心。
(8)帮助老人培养某方面的兴趣爱好,如跳老年舞蹈、养鸟种花等,为老人寻找新的精神支柱,不求出成果,但求过得开心。
俗话说:“水有源,树有根,不认爹娘如畜生。”陈毅不仅是大元帅而且还是个大孝子,经常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一日他回家看望母亲,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但忽然想起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陈毅看到了,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他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的,母亲欣慰地笑了。陈毅元帅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