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婆媳两个因为先蒸馍还是先蒸红薯争执起来。婆婆要先蒸馍后蒸红薯,媳妇要先蒸红薯后蒸馍,吵了半天谁也不听谁的。家里的男士发话:“按婆婆说的做!”媳妇不再言语,先蒸了馍,后蒸了红薯。吃饭的时候,媳妇不见了,一家人并不在意,以为她串门去了,半夜仍不见人,家人着了慌。找了一夜,才在村后沟边发现媳妇已经上吊死了!娘家不依,领了人将婆家能打的打了,能砸的砸了,好好一个家转眼支离破碎!
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中一本就叫“婆媳经”。婆媳关系自古以来就是家庭中最微妙、最难处的一对关系。婆媳关系不合,是不少人一提起就摇头叹息的问题,常见的婆媳关系不合主要有以下表现。
婆媳关系不合的表现
(1)婆婆和媳妇心中对对方有意见,但又不想激化矛盾,表面上装得很和睦,私下里故意“挑刺”、“找碴”;
(2)婆媳一方抱着“惹不起躲得起”的念头,不招惹对方,以免产生矛盾和麻烦;
(3)婆媳双方不说话,或者仅限于不冷不热、不咸不淡、客套的问候;
(4)婆媳表面和和气气,其实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对对方漠不关心,忽略对方的存在;
(5)婆媳一方要强、霸道、支使对方,另一方懦弱、忍气吞声、逆来顺受;
(6)婆媳之间用一些含糊但刺耳的话来讽刺、责骂对方,让对方难堪;
(7)婆媳产生矛盾,婆婆拿孙子撒气,骂自己的儿子给媳妇听,或私下里向女儿们抱怨委屈和儿媳的不是;而媳妇则训斥孩子或冲丈夫发脾气,以此发泄心中不满;
(8)婆媳之间因为鸡毛蒜皮的琐事相互谩骂,恶语相加,甚至大打出手、视若仇敌。
婆媳关系不合的原因分析
1.共同生活,适应不良
婆媳年龄差距较大,生活背景、生活习性、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都不同,若要生活在一起就必然有一个逐步了解、相互适应的过程。在适应的过程中,如果婆媳双方在大小事情上都认为自己的主张和方法是对的,都要实施自己的设想,互不相让,冲突就难以避免。
2.婆媳的特殊关系引发矛盾
婆媳关系既不像夫妻有亲密的姻缘关系,也不像母女有稳定的血缘纽带,亲情的成分较弱。从某种意义上说,婆媳因为共同所爱的男性(婆婆的儿子,媳妇的丈夫)才生活在一起。
婆媳对这个既是儿子又兼丈夫的男人都拥有很强烈的独占欲。老太太将一生的心血都花费在宝贝儿子的身上,理所当然地视他为自己独有的,而不愿与人分享,当儿媳闯进了婆婆的家庭变为“侵略者”取代了母亲在儿子心目中的中心地位,取代婆婆照顾丈夫一生的角色时,就会使得母亲产生失落感,这种失落感如果不能理性地加以控制,便会在具体的行为上起作用,婆婆就会挑剔或刁难儿媳;而媳妇同样不愿与另外一个女人分享自己相伴一生的人,哪怕是他的母亲,这就造成了两个女人之间的矛盾。
3.儿子的中介作用失衡
婆媳关系中,儿子(丈夫)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一边是母亲,一边是妻子,做儿子的既要尊重孝敬母亲,又要关照妻子,可以说,儿子是婆媳冲突的减压阀,其中介作用如果发挥得好,则可以加强婆媳的情感关系,反之,则容易成为矛盾的焦点,不但自己“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也会让婆媳矛盾火上浇油。
4.外人掺和,使简单事情复杂化
婆媳不和也可能是因外人从中推波助澜而引发。婆媳共处一个屋檐下,生活中难免有些磕磕绊绊,如果家庭中的其他人比如小姑子小姨子,或那些爱搬弄是非的街坊邻里在其间添油加醋、挑拨离间,则极有可能会滋生事端,使小事变大,大事变坏。
心理专家支招
小翠和婆婆俩相处和谐,说起经验,小翠说:“都是一家人,没得啥子经验,就把她当成俺妈。没事就陪她聊聊天,忙的话也会喊婆婆帮俺做饭,不过吃饭的时候会夸她厨艺比俺好;节日里买东西都是两份,俺妈一份,婆婆一份;遇到大事也不忘和她商量;还有俺老公也会调和,上次他感冒要吃药,婆婆说吃中药好,我说吃西药方便又见效快,最后俺老公就说中西药结合疗效好,把俺和婆婆都逗乐了。”
俗话说:“婆媳亲,全家和。”婆媳关系能否处理好则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幸福和安宁。很多事实已经证明:只要婆媳双方相互理解和宽容,家庭便会温馨和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婆媳克服各自的“心病”
婆婆和媳妇都要克服以下先入为主的成见:
(1)婆婆想:“媳妇不是我的亲生女儿,将来一定会挑唆我的儿子来反对我。”
(2)媳妇想:“婆婆不是我的亲生母亲,一定会另眼看待我。”
(3)婆婆想:“我好不容易把儿子养大,供他上学,现在他有本事了,娶了媳妇忘了娘。他以前有事总是跟我商量,他的衣服由我来洗;而现在有事与那个女人商量,衣服由她来洗,没我的事儿了!”
(4)媳妇想:“你儿子小时是你养大不假,可是,他的后半生需要我来照顾,你还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有本事,你能照顾他一辈子吗?再说,你儿子现在是跟我过,又不是跟你过,你管那么多干嘛?”
心怀如此的成见,双方可不是都看着对方不顺眼吗?如果彼此克服了以上成见,换个角度来想想,再看对方可能就要舒服很多了:
(1)婆婆:“会疼的疼媳妇,不会疼的疼闺女。”
(2)媳妇:“有多爱你的丈夫,就要多爱他的家人。”
(3)婆婆:“虽然我儿子小时候是我在照顾,我把他养大,为此,我也吃了不少苦,可是,我儿子往后的大半生需要与这个女人一起生活,我对她好点,我儿子才会幸福。”
(4)媳妇:“我丈夫从小由婆婆辛苦带大,那时他只知索取,现在他学有所成了,有本事能挣钱了,我是受益者。我要感激婆婆,是她生了这么好一个儿子,我要像对自己妈妈一样待她。”
2.婆媳相互理解关心,加强沟通交流
(1)尊重婆婆,遇事多征求婆婆的意见,与婆婆商量,不同的意见要多做说服工作,不可随意顶撞。
(2)理解婆婆的失落感,媳妇不要把丈夫据为己有,要经常陪丈夫和孩子去看看婆婆,节假日出去玩,不妨也邀请公婆一同前往。
(3)不和婆婆细算经济账,婆婆们那一辈吃过苦受过穷,对钱较看重,如果和婆婆一起住,最好定期或不定期地给婆婆一些零用钱。
(4)在丈夫面前多夸婆婆,不在任何人面前说婆婆的坏话;在婆婆面前也要多说丈夫的好话。
(5)住在同一屋檐下,敬而远之是不行的,媳妇要花时间与婆婆交流和聊天,哪怕只是听婆婆?唆。她爱唠叨,就让她唠叨吧,唠叨也是婆婆的乐趣。
(6)若丈夫与婆婆之间有矛盾一定要安慰婆婆,婆婆往往认为儿子的转变是媳妇造成的,所以一定要让婆婆知道你是和她站在一条线上的。
(7)平时媳妇给自己的母亲送吃的、用的,最好同时给婆婆准备一份,并且要照顾到婆婆的喜好,做一些婆婆爱吃的食物。
(8)婆婆生病时,要多体贴,勤护理;如果婆婆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及时喂婆婆吃药,多询问她的感受和心情,帮她勤换洗衣服等。
(9)记住并庆祝婆婆的生日,逢年过节要买礼物送给婆婆。
3.媳妇学会处理冲突矛盾
婆媳之间因为生活小事发生冲突,是很正常的现象,有了冲突就需要面对,但针锋相对、一味忍让、回避矛盾,都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如果其中一方(尤其是媳妇)保持理性,寻找良方,则没有解不开的心结。
(1)一旦出现矛盾、摩擦,要及时沟通,立即处理,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不要记隔夜仇,若总是将不快隐藏于心,易形成婆媳之间的“冷战”,反而伤害家庭关系。
(2)如果婆婆发脾气,媳妇要暂时克制自己的情绪,或寻机走脱、回避,等对方情绪平静之后再商讨处理问题,不要让不好的情绪激化矛盾。
(3)发生冲突时一定就事论事,不可指桑骂槐,说一些含糊却刺耳的话来讽刺、责骂对方,让对方难堪,更不能相互谩骂、恶语相加,甚至大打出手。
(4)媳妇不要把自己与婆婆的矛盾拿去向丈夫告状,也切忌向邻居、朋友讲,传来传去,面目全非,只会加剧矛盾,而应自己去试着和婆婆沟通和解决。
(5)媳妇要学会适当地示弱,在婆婆面前没必要逞强,有时也要学着在婆婆面前撒娇,请婆婆多给予体谅。
(6)学会向婆婆道歉。如果是媳妇的错,就向婆婆认错,主动和好;如果是婆婆做得不好,也不妨学着大度;婆婆毕竟是长辈,面子上下不来,因此媳妇不可得理不饶人,非逼婆婆认错,等到婆婆心气顺了,想必她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好,更能意识到你的好。
4.儿子当好中间人
儿子(丈夫)是婆媳关系的润滑剂、减压阀和情感传递的“中间人”,如何做好这个中间人?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1)不做恶言传话筒,不要在母亲和媳妇前告对方的状,也不要述说你受的委屈或不快,以避免加深婆媳对彼此的不满。
(2)在母亲面前多表表媳妇对婆婆的“孝心”,在媳妇面前多说说婆婆对媳妇的“爱意”。如果没有也可以自编一些,比如时常对媳妇说“妈又想你了,老念叨你,咱去看看她吧”,对母亲说“媳妇说天冷了让您多穿点”“媳妇说最近又有流感了,让您注意着点身体”等。
(3)让母亲感觉好的事情多让媳妇出面去做,例如,蒸了包子、包了饺子等,让媳妇亲自送给母亲一点;过节过生日给母亲送礼物,也让媳妇来出面。
(4)不在母亲或媳妇面前表扬对方的好处,以避免让彼此吃醋,多表扬面前的女人的好。
(5)当婆媳发生争吵红脸的时候,要先把媳妇劝到别的房间里去,然后出来好好劝母亲,小声地表态要狠狠批评媳妇,让母亲消气;再回到卧室,先夸媳妇今天已经表现得很大度了,是妈有点弄不清情况,但别把老人家说得一钱不值,最好不接媳妇不好听的话头,等哄媳妇消气后,接着夸她怎样素质高,气量大,继续做思想工作,让她跟母亲主动和好。
(6)学会幽默,像例子中小翠的丈夫那样,用幽默化解婆媳之间冲突的苗头,尽量照顾到双方的感情,比如婆婆要儿媳做家务,儿媳因为白天忙了一天很辛苦,于是向丈夫使眼色求救,丈夫就该主动帮媳妇一起分担家务,如果婆婆心中不愉快,儿子应该马上表明立场:“老婆和我一样要劳动,她也挺累的,我一个大男人干这点活儿没什么。再说了,我大丈夫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啊?”
“人与人之间交往讲究的是‘诚’,真诚相待,必有回报,婆媳之间也如此。”
“人和人之间,只要愿意,人和人之间没有打不开的心结。”
“人心都是肉长的,相互体谅就能和谐相处。”
“你有多爱你的丈夫,你就要多爱他的家人。”
“婆媳之间如果产生矛盾,婆婆和媳妇该各打三十大板,儿子(丈夫)该打四十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