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杨老汉,最近因为天气突然变化异常,得了肺炎住进了医院,出院后仍咳嗽不断、呼吸困难、四肢无力、食欲不振。他怀疑自己得了绝症,于是四处求医问药、看中医、吃偏方、练气功、拜神仙、趋妖魔、吃“长生不老药”等,花了很多冤枉钱,不但没查出“病情”,整日的奔波求医把自己累得日渐消瘦,这让他更加不安,担心生命马上就要结束。回到家里经常拿亲人出气,责怪老伴、孩子们不管他的死活,不愿意给他看病,盼他早点死。现在家里不得安宁,全家人处处小心谨慎地侍候着老爷子,生怕惹他老人家生气。
“人生自古谁无死”,人到老年,身心衰退,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随着年龄的增大,死亡威胁的步步逼近,老年人在面对死亡时的表现各不相同,像杨老汉这样,出于对疾病的猜疑、死亡的恐惧和求生的渴望,做出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来,也正是许多老年人对待疾病和死亡时的共同表现。
有调查发现,72例住院老年患者中31.67%的人“想到死亡时感到害怕恐惧、忧郁悲伤”;33.33%(占最高比例)的人担心“死亡过程可能很痛苦”。另对晚期癌症病人的调查发现,75%的病人“想到死亡时感到害怕、恐惧和悲伤”,但没有病人“想到死亡时感觉到是喜悦或新生的开始。”(摘自: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网《超越生死,夕阳更红》)
老年人面对死亡的不良表现
(1)千方百计要长命百岁,希望不衰老、返老还童或者死而复生。
(2)多疑多虑、胡思乱想;过分敏感,过度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和周围人事物的改变;终日忧心忡忡、郁郁寡欢。
(3)无故担忧,出门怕意外,在家怕天灾,听到或看到别人去世,就独自悲伤,怕自己也要不久离世。
(4)脾气暴躁、异常愤怒、行为反常、无端生气、看什么都不顺眼、故意搞破坏,有报复心理。
(5)自暴自弃、悲观绝望,生活紊乱,对人生丧失了信心和勇气。
(6)自我封闭、情绪低落、精神委靡、暗自流泪,对周围一切冷漠、麻木。
(7)避免谈论死亡,认为死亡与自己无关;或一提到死亡就害怕,忌讳关于死亡的一切信息,如救护车、医院、殡仪馆、墓地等,会用其他词汇代替,回避与死有关的任何事情和信息。
(8)当生活不能自理或卧床不起时,不愿连累亲朋好友而选择尽快结束生命。
(9)当知道自己患有绝症时,破罐子破摔,一蹶不振,只等死亡。
心理原因分析
老年人,甚至所有人类害怕死亡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难舍亲人朋友,难弃此时拥有
人有生就有死,对每个人来说,生命是宝贵的,死亡意味着永远的分离、诀别。死亡使人丧失情感世界,包括最爱的亲人和朋友,还会给亲朋好友留下心理上无法磨灭的伤痛,甚至造成经济、精神等方面的打击。死亡使任何人都必须舍弃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包括物质的满足、精神的充实、权势的掌控、地位的突显等能勾起美好回忆的东西,将人彻底地与温暖快乐的现存世界分离,面对死亡这个冰冷残酷的未知世界,人们变得惶恐不安,更何况,死亡的恐惧没人能够分担,只能自己独自面对,从活力无限、生机勃勃的现实人转瞬间成为无生机的、僵直的尸体,并将迅速腐烂消散,想到这些就让人更加惧怕死亡。
2.难解死亡谜团,难耐死后寂寞
人们对死亡本身和死亡之后的信息知之甚少,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其实是来源于对未知事物的焦虑和恐惧。一方面,人们对死亡本身到底意味着什么了解不足,不知道死是什么滋味,失去自我身体是什么感受。难以预测何时死亡,只能被动无助地等待。死亡是每个人无法逃避、必须面对的人生最后一个环节,所以自然对它产生了恐惧。另一方面,死后的未知世界使每一个人在充满困惑的同时也充满恐惧,比如,死后的身体会怎样?精神和意识又会如何?死后生命是否还可以延续?有灵魂吗?会孤单吗?死后将要去哪里?是天堂还是地狱?地狱是黑暗且有酷刑的吗?如果人们对死亡的疑惑有确定的答案,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会大大减少。
3.渴望自然而亡
老年人大多渴望无疾而终、寿终而亡。当因为得病而不得不面对死亡时,往往认为这不是自然寿命的终结,而是医治无效的结果,因而会非常抵触和对抗死亡。患病的人常会担心身体器官丧失功能,拖累家人;害怕病痛的折磨;无法忍受濒死的恐惧等,所以会害怕死亡。
4.难忘未了之事
当老年人历经沧桑,在死亡门口徘徊时,他们大多还有一些尚未完成的事业、心愿及目标,这使他们不愿离去,比如想找到失散多年的亲戚,再次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对家庭和儿女子孙有所牵挂。有的老人在临终时还要询问家里的庄稼、儿子的新房以及孙子的学业等事情……不想在最后的时光中留有遗憾,这使老年人心有牵挂,不舍得离开。
心理专家支招
75岁的赵老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轻度中风等多种疾病,四处求医不见好转。“人生七十古来稀”,赵老伯经常对人说:“我活了75岁,心里早就坦然了,每活一天都是赚的。”他每天高高兴兴,乐观回忆自己这一生,思考过去人生已经完成的事情中,有哪些自己觉得满意,有哪些不尽人意,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可告诫子孙,有哪些愿望没有完成,想要怎样去完成,等等。就这样,赵老伯发现每天都有许多事情可做,从此有了精神上的支柱,逐渐忘却了疾病的痛苦,病情也有了好转,往日的快乐和幸福又回到了他身边。
赵老伯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面对死亡的心态。死亡是完整生命的最后一步,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正确对待死亡、接纳死亡,珍爱自己的生命。
1.正视死亡,坦然面对
任何人都要面对死亡,死亡是自然的,不可否认的,无法避免的,因而需要坦然面对。
(1)“人生七十古来稀”,知足常乐,把每多活一天都看做是上帝额外的恩赐,每活一天都是赚的,天天都要欢欢喜喜,用平淡、宽厚的心去笑对人生和死亡。
(2)修心养性。首先,调节情志,不过喜,不过忧,不发怒,不过悲,生活上一切以平常心处之;其次,协调人际关系,以宽待人,容字为大,良好的心境是幸福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3)死亡是生命不停地更迭替换、新陈代谢的过程,是生命的自然终结,死亡是世间不平等中的最大平等,王侯将相无一例外,我们要坦然接受这一点。并且人们的生命会在后代创造的价值中得到延续和升华。
(4)从心理上为死亡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晚年时间,到街坊邻居家串串门,走走亲戚,会会朋友,打打麻将,下下棋,聊聊天,谈古论今畅所欲言。
(5)毛主席说:“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我们对待死亡也一样,在战略上藐视它,具有不怕死的精神;在战术上重视它,不畏惧、不回避,坚持科学锻炼、保养、防病治病,争取健康长寿。
(6)老年人求生观念不可淡漠,要看到生比死更有意义,即使进入暮年也不意味着等待人生的结束,即将与死亡见面,也没有任何理由轻生,要尊重生命。我们主观上不怕死,解除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客观上才有可能活得好,这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
2.对待疾病,从容微笑
(1)“信心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老年人得病之后,要以乐观、顽强的精神与疾病抗争。研究表明,积极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强化人的免疫功能,激发自身的潜在抗病能力,拼搏的精神、坦然的心境、乐观的态度、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充足的信心是战胜疾病的良药;可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和有益设想,如告诉自己这点小病不算什么,会康复的,多少大风大浪都过来了,未来充满阳光和希望。
(2)配合医生的治疗,听从医生的建议,争取疾病的康复而摆脱死神的困扰。
(3)克服错误的求医思想。切忌小病不治,酿成大疾;病急乱投医;不讲病情,试探医生的医术;盲从心理;听信偏方;自作主张,随意吃药。
(4)自我锻炼,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锻炼的方法见老年篇的第二讲“强身健体,幸福之本”。
(5)互相交流和分享如何减轻生病时的痛苦,如何忘记疾病,怎样寻找快乐。
(6)即使疾病已经到了无法治愈的程度,也要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死亡,从容不迫地与死神“握手”。
(7)若意识到自己不行了,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和美好设想,告诉自己死亡不过是睡着而已,死后会到天堂享福;或会再次降生,下辈子会更加快乐、健康和幸福。
3.充分诉说,不留遗憾
老年人在临终前要尽量保持与他人沟通交流,排解死的恐惧。
(1)放下尊严和面子,把自己深藏的忧虑、喜悦和不舍等讲出来,与他人分享。
(2)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以及遗嘱、遗愿,包括对死亡的恐惧,未完的心愿,对家人子女的期望,遗留财物的分配与捐赠,死后遗体丧葬事务的处置等。
4.珍爱生命,有所追求
比利时《老人》杂志曾对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你最后悔什么”的调查时发现:“72%的老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以致事业无成;67%的老人后悔年轻时选错了职业;63%的老人后悔对子女教育不够或方法不当;58%的老人后悔锻炼身体不够;56%的老人后悔对伴侣不够忠诚;47%的老人后悔对双亲尽孝不够;41%的老人后悔选错了终身伴侣;36%的老人后悔自己未能周游世界;32%的老人后悔一生过于平淡,缺乏刺激;11%的老人后悔没有赚到更多的金钱。”(摘自: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网《超越生死,夕阳更红》)
要让老年人在面对生死问题时不留下空虚、后悔和遗憾,则在最后光阴中应使其放下思想包袱,接受现实,安排好人生,珍爱生命,有所追求。
(1)利用剩下的时间回忆和思考自己这一生已经完成的事情中,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些成败可告诫子孙,帮助子孙少走弯路;
(2)思考有哪些愿望还没有完成,该怎样去完成,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长期坚持下去,让自己的人生毫无顾虑、不留遗憾;
(3)摆正自己的位置,力所能及为子孙做些事情,积极为子孙后代预作谋划;
(4)不要不服老,但也不要消极地认老、输老,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与娱乐活动,如唱戏、下棋、打牌、登山等,使精神生活充实,情绪平和,生命充满活力;
(5)扩大人际交往,广交朋友,常和朋友聊天谈心,遇到不开心的事向朋友倾诉,转移自己的负面情绪;
(6)力所能及多做善事,多参加公益活动和参与慈善工作,多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不愧于社会所给予的一切;
(7)找到精神的寄托,如果有宗教信仰的话,可以积极参加佛友会或其他宗教活动。
亚历山大的3个遗愿
亚历山大国王在临终前有3个遗愿。
第一,棺材必须由我的医师独自运回。
第二,在运棺材的墓园道路上撒满我的全部珠宝。
第三,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
大家对国王的遗愿很好奇,他回答说:“医师运棺材,是告诉人们医生不可能治疗人们的任何疾病,面对死亡,他们也无能为力。所以人们要珍爱生命。其次是告诉人们不要像我一样追求金钱。花费一生追求财富,很多时候是在浪费时间。最后是告诉人们我是空手而来,且空手而去的。”说完他停止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