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8300000021

第21章 中国古代文艺美学范畴研究的现状与问题(3)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竹、曾祖荫二人合著的《中国古代艺术范畴体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该著试图打破美学领域的西方中心论和中国古代美学“无体系”的传统思维定势,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出发,用系统论、心理学等方法来发掘、描述中国古代艺术范畴的潜体系,使其逻辑的形式得以敞现。著者确立了以元范畴“道”为核心、道转化为艺并进而渗透到艺术主体性构成的层层剥离的研究理路,以极强的通观整合能力对中国古代艺术范畴的基本构架和逻辑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特别指出,中国古代艺术范畴之转化具有宏观性与微观性高度统一的特点(即不仅表现为大的历史时段之间勾连衔接的宏观性,也表现为同一历史时段内不同发展阶段及不同艺术部类间名同质异的微观性,是宏观与微观之间的高度统一)。该著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一,首次提出了中国古代艺术范畴具有层次性、序列性的观点,并对元范畴“道”的确立、深化、哲学意义之嬗变以及“道”向“艺”的渗透之大势作了清晰的描述,从一开始就避免了以往文艺范畴研究中缺乏逻辑出发点、不分主次的毛病。其二,著者于古代美学内在理性脉络中去神会古人、推阐义理,首次将从先秦至明清的中国艺术范畴的整体运动状况进行了极具理性整合能力的提摄,并借中国艺术范畴的运动态势首次完整地揭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形态的基本发展脉络(先秦的文理论→秦汉的文性论→魏晋的文气论→唐代的文意论→宋元的文韵论→明清的文情论)。其三,除首次对每一具体时代的艺术范畴之发展和演变作了共时性和历时性两个维度上的勾勒,还首次按历史分期和范畴分级两个向度对中国古代艺术范畴的体系作了总体描述,完成了对中国古代艺术范畴内在体系的敞现。其四,著者植根于历史理性之中又跳出历史之外,首次对中国艺术范畴体系内的矛盾性、向审美现代性转化的可能性以及与当代学术思维实现对接的潜质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究。发掘古代艺术范畴体系,常有二病:其一,在局部问题上零敲碎打;其二,靠主观臆断。前者终不免蝇营狗苟,后者则为方家徒增笑料。这部著作除了在古代艺术范畴体系的发掘上取得重大的突破外,它的意义还在于著者于文、史、哲中,相互参证,从容沉潜,化书卷材料为性灵,既比较忠实地敞现古代艺术范畴逻辑构架之本来面目,又显示出了极高的理论上的深度直觉能力,因之,它对范畴研究、体系研究的意义将是启发性、示范性的。

从目前来看,第一本完整、系统的具有历史考辨与理论建构相结合的研究特征的古代文艺美学范畴论著作是汪涌豪的《范畴论》。该著全面清理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范畴的发生发展历史、构成方式、与创作风尚的关系、与文体的关系、主要特征和逻辑体系等重大的深层次的问题。就古代文学理论范畴的构成范式而言,作者深入到语言形式层面,从汉字建构的人本特征、汉语语法及其内涵的弹性特点入手对古代文学理论范畴的结构与活性特点作了详尽的考察,从传统中国人体证或观察世界的基本方式入手,对中国古代人“取式自然、人事以创设范畴”的范畴入思特点作了精辟的论述,还对古代文学理论范畴在内涵或意义上的多义性和模糊性,以及这些范畴作为可运作的动态系统所秉具的充满活力的承传性、变易性、能产性和衍生性等特征作了细致的描述。汪涌豪:《范畴论》,53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就范畴与创作风尚之间的关系,作者重点考察了“风骨”范畴在汉唐文学理想传承过程中的演变态势,“平淡”范畴与宋元士人的心境或文境之间的内在关系,“格调”范畴在明清文人回归传统过程中的旗帜作用。通过三个个案考察对汉魏至明清以来的庞大的文论范畴系统的起伏运动作了整体意义上的宏观把握,勾勒了古代文论范畴在漫长的文学历史潜进过程中所走过的一个正反合的逻辑轨迹。在该著中,作者用了相当的篇幅对古代文论范畴与诗文、词、曲、小说各种文体之间的关联与纠结作了考察,进行了例释,还陈列了诸文体的范畴集束,并对各体文学范畴的成熟度与理论品级给予了相应的定位或定性分析。也许,在该著中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作者对中国古代文学范畴体系的基本结构的建构性思考。作者对古代文学理论的元范畴唯一说提出了异议,认为由“道”“气”“兴”“象”“和”这五个范畴的自身含指、相互关系以及牵涉和提携起的诸多方面的整合,大体已勾勒出了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及理论批评的基本框架,并由此也大体决定了中国古代文学范畴体系的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作者大胆地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范畴的逻辑体系分为四大类,即关乎文学本体存在的本原性范畴、指涉创作发生论或揭示创作思维规律的创作论范畴、涵括艺术存在形式的作品形态和风格论范畴、规范批评主体之原则或方法的鉴赏与批评论范畴。

也有学者对有关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范畴特征作过早的概括或建构提出了异议。如叶朗在《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中对有关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些流行观念进行了考察,否定了诸如西方美学重再现或重模仿而中国美学重表现或重抒情,西方美学偏于哲学认识论、侧重“美”与“真”的统一而中国美学偏于伦理学、侧重美善统一,西方美学偏于理论形态而中国美学偏于经验形态等几种流行看法。他认为中国美学的概念、范畴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如果没有对中国美学史的一系列范畴和命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就匆忙地对中国古典美学的体系和特点作出总体的概括,是很难得到科学的结论的”。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16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在目前断代史研究尚不够完善、中西比较美学研究刚刚起步、范畴与体系研究还不够成熟、审美意识的探讨还流于空泛的总体状况下,对中国美学范畴的基本特征作总体描述应当以审慎为宜,这种看法无疑是比较理性的。

古代文艺美学范畴研究是20世纪古代美学研究中展开较早、用力较多但收获却不尽如人意的一种话语形式,这不仅表现在对古代文艺美学范畴的系统的体系化的清理迟至世纪末才开始(由此可窥范畴系统研究之意识的滞后),也表现在话语运作方式的相对单一(基本在“释义”与“建构”两种方式中展开)。就此而言,文艺美学范畴研究仍处于困境之中。产生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研究者对“范畴”内涵的认识的模糊。到底什么是范畴?什么才算是古代文艺美学范畴?术语、概念、范畴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对这几点,许多研究者并没有明晰的认识。实际上,术语指各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概念是表示事物类别的思想格式,而范畴则指基本的普遍性的概念,即表示事物的基本类型的思想格式”,张少康:《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自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因此,必须对它们之间的区别有严格的界定,才能在实际的研究中恰当地加以运用。20世纪古代文艺美学范畴研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对概念、术语、命题与范畴之间的区别认识不清。比如,不少学者将“用晦”“六法”“传奇”“四格”“本色”“诗眼”“家数”“关目”“程式”“收煞”“词眼”等术语与范畴相混淆;或将“婉”“留”“态”“托”“幻”“形似”“法度”“高古”“神妙”“沉雄”等概念与范畴相混淆;更有学者将“思无邪”“乐而不淫”“以意逆志”“得意忘言”“致中和”“吟咏情性”“发愤著书”“穷而后工”“隔与不隔”等命题与范畴混为一谈。还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思想中本身就具有存在方式的散在性、交流方式的闭合性、表达方式的直觉性和品评方式的意象化等特点,因此,中国古代文艺美学中的范畴具有多义、歧义的特点不足为奇。中国古代文艺美学范畴确实有以上特点,但这并不能成为将范畴与术语、概念及命题相混淆的借口。随着人类逻辑思维、知性思维、辩证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对构成学科之基础的各种范畴进行细致的辨析,是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换言之,今后的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研究中的范畴研究还要求研究者有更高的理论素养或哲学素养,而目前的研究情形表明,许多古代文艺美学研究者并没有注意到理论素养或哲学素养对范畴研究的重要性,缺乏形式逻辑思维的必要训练,这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制约范畴研究走向深入的“瓶颈”,古代文艺美学范畴研究中所出现的释义不清、术语与概念及范畴间的扞格不通、范畴体系构架的随意性等都同上述问题有着内在的关系。

同类推荐
  • 那时很年轻

    那时很年轻

    《那时很年轻》收录了《福清城里有座小楼》、《有用或无用的小说》、《散文的精髓是自由》、《中国的惰性》、《文学的作用》等散文、随笔作品。
  • 仁寿堂集

    仁寿堂集

    《仁寿堂集》系萨公的诗文集,由《古稀吟集》二卷、《仁寿堂吟草》、《客中吟草》、《里门吟草》、《耄年吟草》等结集而成,计文若干篇,诗340余首,基本涵盖萨公大半生的诗吟。其中游诗居多,赠诗和诗亦多,共占全诗百分之八十以上。游旅之诗每骋怀古今,情景交融;和赠之诗辄抒情寄意,感时抚事。既言志,复寄情,盖均关乎国家大事、世界潮流之篇章也。萨公之诗篇中爱国爱民之忱贯串始终。
  • 红楼那些人那些事

    红楼那些人那些事

    《红楼梦》跟世界历史上任何一部文学巨著一般,有着丰富的多义性。也正是这份多义性,给后来的说解者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宝、钗、黛悲剧的审美价值;势利、贪婪、耍强逞能的王熙凤;娖娖廉谨、备员而已的贾政;持家的探春;红楼笑星刘姥姥;甄士隐其人其事;“护官符”下的罪恶;荣国府的收支账;以及曹雪芹的身世之谜,《石头记》的由来……正如作者自己所言“进了红楼,出不来了”。
  • 联想风云

    联想风云

    我没有试图印证官方的立场,也不想刻意追踪市场的风向标。因为在今天的中国.唯上和媚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名利场上的阶梯。然而我们如果回过头去看,就会发现历史是不懂人情世故的,它通常会让很多最权威最聪明最有名望的大人物显得可笑和无足轻重,也会让一些小人物变得伟大和不可磨灭。
  • 最美不过诗经2

    最美不过诗经2

    最唯美的诗经读本,最动人的爱情史诗。国学大师汤一介倾情推荐。翻开一卷古老的《诗经》,两千年前的爱情在田园牧歌里生根发芽。沐浴温暖的午后阳光,轻轻吟诵那些唇齿留香的诗句,体会其中不加修饰的旋律,无一粉饰的爱恨,原来,爱情只不过是生活,它只需要我们尽情哭笑,安然相守,最后淡然相忘。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狐媚苍生

    重生之狐媚苍生

    狐族向来拥有天赐的容貌,可是纤媚却并没有得上天眷顾,修为低浅,救不了娘亲的命,连累了挚友,还让自己被逼入了绝境。在魅山的禁地里,一直封印着一个女子,她与纤媚定下一个约定,女子将自己的容貌借给纤媚,要纤媚的修为做代价。纤媚绝艳归来,本只想报完仇离开,却被天族盯上,禁地里封印的女子究竟是什么人?纤媚的身边也不知何时环绕了许多人,可当她被人利用,被人夺命时,却只有一个人,不嫌弃的将她揽在怀里。天火淬炼,浴火重生,沉睡了万年的她,终于苏醒,她一袭艳红衣裙,缓缓走向那颤颤巍巍的女人,嘴角微扬,”本尊的容貌,你也配用么?“
  • 都市隐世高手

    都市隐世高手

    他是预言之子,出身平凡却又不平凡。亲情被毁、红颜远去让他不得不一步步变强!为了夺回至爱,他不惜掀开尘封多年之禁忌,从此花花都市再次风起云涌,旧恨未泯,新怨又生...然而对于遁入魔门的他来说,神马天才,世家,门派…一切都是浮云,票子是我的,妹子也是我的,通通都是我的...
  • 校园青春卧底

    校园青春卧底

    来自农村的武术特长的莫萧寒,中国海豹突击队队长,中国边境来犯,上级来报,恐怖分子进入我国境内,可能恐怖分子会以我国国际科学女儿来要挟他,国际科学家的女儿”刘萍花“是你主要保护的对象,莫萧寒必须装成一名高中生进入校园完成一些任务,最终,莫萧寒以她乐观、纯粹以及不服输、不屈服的精神,成为了高中生的所有人的榜样,实现了爱情与梦想的双丰收。
  • 超古传说

    超古传说

    也许有人,不,应该是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在我们的地球上,曾经出现过一段极其繁华的超古代文明,然而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这种发达的文明被毁灭了,可是地球的寿命竟然因此倒转,恢复到最初混沌的状态,又经历了无数若干年的演变,然后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人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到现在都无法认知超古代文明的原因——一切的证据都已经被命运抹去······但是,被抹去的故事并不代表就不存在······
  • 王爷,你别逃

    王爷,你别逃

    意外穿越到古代,本以为从此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却成了不得宠的小公主。父皇为了拉拢王爷不惜将我赐婚给了一个传说中的病秧子。????小王爷一言不和就来强,这哪里是病秧子,我明明看你身体好的很。口口声声说只爱着他的青梅竹马,回头便毁我清白,难到被糟蹋被利用就是我的命?????一个个真当我好欺负?我才不会随了你们的心愿,我们走着瞧……
  • 若有止水沧澜

    若有止水沧澜

    若有落暮黄昏——————————我与你共往来生
  • 神州青衣录

    神州青衣录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神州,一处九天十地中最为古老的地域存在。同时也是被诸多外族觊觎的存在。在一次外族侵略的劫难中,一位少年悍然而起扛起了对抗外族的大旗。平魔劫,斗妖祸,定海难,降空灾。看青衣少年如何一步步地成长,最后鼎定天下!(em......,简介无能,看官们还是亲自点进去看看比较好)
  • 新世纪青年

    新世纪青年

    谁敢石子扔校长。。。。谁敢智斗校霸。。。。谁敢军训玩教官。。。。谁敢把魔鬼训练当玩。。。谁敢拒绝美女明星的追求。。谁敢考试三科零分。。。这就在新书新世纪青年。。。
  • 潜能激发系统

    潜能激发系统

    什么东西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没有前期努力,即使以后有天大的机遇,你也只能望洋心叹!!
  • 给你我的幸福

    给你我的幸福

    明明只见过两面的人,却隐藏不住心里的悸动,若有若无的被对方吸引。两个人都在逃避,两个人都在执着,矛盾的心理,疲劳的神经,失忆,失踪,思念,愤怒?他们该何去何从?所有人的相爱只是一个计划好的陷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谁是幕后真凶?是谁安排了这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