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8300000020

第20章 中国古代文艺美学范畴研究的现状与问题(2)

此处所说的建构,指的是对中国古代文艺美学范畴的内在逻辑关系或体系特征作现代意义上的清理或爬梳。这一话语运作方式的出现表明有关古代文艺美学范畴的研究开始转入深层次的理性总结。从时间上看,范畴研究中的建构式的话语运作方式主要出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而这又表明对古代文艺美学范畴的特征、体系或结构作更深入的探讨还刚刚起步。在这种话语活动方式中,建构原则或建构姿态常常与研究个体的出发点、侧重点密切相关。例如,有的学者侧重于某一断代的古代文艺美学家范畴之总体特征的梳理。如詹福瑞在《中古文学理论范畴》中将中古文学理论范畴的发展分为两汉、魏晋、齐梁三个阶段,认为第一阶段的文学理论仍集中于对文学的社会作用、功能和价值的探讨,“诗言志”仍是汉代不断修补和完善的主要理论范畴;第二阶段形成了“诗言志”和“诗缘情”两大并行的诗歌理论系统;第三阶段由于文学的内部规律和外部规律得到了全面的总结和深入的阐释,创造出大量的文学理论范畴或概念。作者分析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古代文学理论范畴的影响,总结了中古文学理论范畴的特点(即概括性和现实性),还从文德、文术、文体、文变(亦即文学本质、文学创作、文学风格、文学发展)四个既具有文学理论逻辑次序又大致符合文学理论发展之历史实际的方面,全面阐述了中古时期的文学理论范畴的展开过程及各范畴的内涵与精髓,对中古文学理论范畴作了全面的清理。作者对中古文学理论范畴之特点的概括、对中古文论范畴展开过程及其与文学理论发展的历史实际之间的关系的考察,都具有很明显的建构性特征。

也有学者将古代文艺美学中的某一核心范畴通过理论阐发后上升到美学高度,以此来建构一种古典审美理论形态。例如,蒲震元的《中国艺术意境论》就是极为成功的一例。作者从意境中的实与虚、中国艺术意境理论与西方传统典型理论的区别、意境深层结构中的气之审美及道之认同境层的美学特征等方面对意境范畴作了全面的阐述。他认为“整体形态的意境结构,表现为象、气、道逐层升华而又融通合一的动态审美”,蒲震元:《中国艺术意境论》,“著者小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中国艺术意境理论是一种东方超象理论,其哲学根基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理论。陈竹的《中国古代气论文学观》也是极为成功的一例。作者认为,在中国古代元气论哲学的理论构架中,存在着三大基本观念:一是以气为造化之本的气本观;二是强调气的运动变化和化育生命的气化观;三是强调一气贯通、顺应自然、天地共感的气感观。这三大基本观念对古代气论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诗学围绕着“气”范畴形成了一个系统的“气”论诗学体系,其理论表现形态则又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就创作主体而言,有“养气说”,有“主外游”“主内游”“主敬”说;就艺术作品构成论而言,有论行气本质的“随物赋形”说;有以静气养灵感的“虚静说”“应感说”;就艺术风格而言,有格在气中、性各异禀的“气殊格异”论、“阴阳刚柔”论;就艺术鉴赏与批评而言,有类同气合的“内外感应”说的务盈守气、主内应外的“静气按节”说,等等。作者在该著中不仅全面清理了“气”范畴的哲学内涵、美学内涵,还将之上升到诗学理论形态的高度,建构了一个令人信服的中国古代气论文学观体系。

关于古代文艺美学范畴体系特征的探讨直到80年代才开始为研究者所重,这一探讨最初往往与对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之体系特征的研究混杂在一起,并且具有十分明显的主体建构性特征。例如,曾祖荫的《中国古代美学范畴》即是一例。该著虽然只是大体上为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体系勾勒出一个粗略轮廓,还不能算是全面的范畴研究,但其首创之功却不可没。该著虽然标名为“古代美学范畴”,但实际上主要以文艺的审美特征为中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常见而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的六对审美范畴:情和理、形和神、虚和实、言和意、意和境、体和性,分别阐述了它们形成的历史及其基本审美特征。作者认为,上述范畴的“基本美学要求对于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和评论大体都是具有实用价值的”,且能“着重说明艺术的内部规律”。曾祖荫:《中国古代美学范畴》,3页,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在作者看来,这六对审美范畴不仅具有艺术辩证法所显示出的基本特征,还同文艺美学的“内部研究”或“内律性研究”相关联。可见,从艺术辩证法的角度来理解古代文艺美学基本范畴的特征与内涵、从“内部研究”的角度来处理古代文艺美学的体系构架特征,是曾著最为明显的特点,也是曾著范畴研究中主体建构性姿态的最突出的表现。此外,张皓在《中国美学范畴与传统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中对中国美学范畴的体系特征也作了尝试性的总结,他认为中国美学范畴的体系特征主要表现为:不离美感的符号系统、多元兼通的网络体系和天人和谐的生命结构。张海明在《经与纬的交结——中国古代文艺学范畴论要》中则将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范畴特征归纳为:模糊性、流变性和贯通性。张海明:《经与纬的交结——中国古代文艺学范畴论要》,3页,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成复旺在其主编的《中国美学范畴辞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中对中国美学范畴的体系特征也作了富有启发性的概括。作者认为,“心”代表审美主体的范畴系列,“物”代表审美客体范畴系列,“感”代表主客体审美关系即审美的范畴系列,以心物、天人之合的“合”代表“美”的范畴系列,以“品格”的“品”代表美的形态的范畴系列,此五大系列展示出中国美学范畴体系的主干。作者进一步指出,“中国美学的特殊旨趣集中在它的一系列范畴之中”,成复旺:《中国美学范畴辞典》,2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对中国美学范畴的考察“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对审美问题的思维历程”,同上,4页。同时作者还认为在考察中国美学范畴时应当重视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特征,应当把中国美学范畴放到整个中国古代美学与文化思想体系中去,而中西美学的关系,在著者看来“既不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也不是两相对立的关系,而只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作为美学领域的两个特殊,它们既非全同,亦非全异,而无论同异都没有整齐的对应性。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参照,相互比较,却不能简单比附”。同上,12页。著者对中国美学范畴的体系特征的总结也带有明显的主体建构性特征,而著者对中国美学范畴之特殊性的上述理性思索则又是十分深刻的。王振复先生的《中国美学范畴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依据他对中国美学的独特理解,抓住“气”“道”“象”这三个基本范畴及其辐射、下辖的范畴群落来揭示中国美学思想史的动态行程。诚如他在《导言》中所指出:“中国美学范畴史,是一个‘气、道、象’所构成的动态三维人文结构,由人类学意义上的‘气’、哲学意义上的‘道’与艺术学意义上的‘象’所构成。这三者,作为中国美学范畴史的本原、主干与基本范畴,各自构成范畴群落且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中国美学范畴的历史、人文大厦。”以此观照历史,作者认为,先秦至秦汉,是中国美学范畴的酝酿时期;魏晋至隋唐,是中国美学范畴的建构时期;宋元至明清,是中国美学范畴的完成、终结期。

同类推荐
  • 最美不过诗经

    最美不过诗经

    两千年前的爱情在田园牧歌里生根发芽。当个手摇木铎的彩诗官,夺走于千顷沃野,弯下腰,采摘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忧伤,生活的每一个片段,不加修饰,都能吟出动人的乐章。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1鲁迅2叶紫3周文4卢隐5刘云若5萧红6林微因7许地山8徐志摩9朱自清10穆时英11鲁彦12闻一多13郁达夫14邱东平15蒋光慈16洪灵菲17朱湘18石评梅19刘半农20戴望舒21梁遇春22胡也频23周韬奋
  • 井底飞天

    井底飞天

    当知识界相当多的人谈“独立性”,都在号称“独立思考”,以至“独立”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词、口头禅时,你有没有想过“独立”已经异化,恰恰已经随俗了呢……在现今,主张独立的知识分子却在精神上极度依赖于那个规模不小的主张独立的圈子。
  • 珍藏的时光:灵武园艺试验场文学作品集

    珍藏的时光:灵武园艺试验场文学作品集

    本书文章以特定时代园艺工人奋斗前行、建设家园为背景题材,记述灵武园艺场的发展历程和业绩。
  • 当我们变理智,如何谈爱情

    当我们变理智,如何谈爱情

    张躲躲是个随性的人,对爱情之道体味尤深。书中故事,多发生在她身边,贵在真实.世上的故事,不是每个故事都足够曲折,也不是每个故事都温暖治愈,还好,这本书做到十几个故事,上演十几场文字电影,讲述十几个人的爱情故事。时光虽不能倒流,但愿意我相信,你在故事中定能找到当初的自己和曾经的他。 听张躲躲讲故事,体味流着泪的幸福,感受当时不顾一切的自己。他的故事,你的人生。
热门推荐
  • 道德真经集义大旨

    道德真经集义大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华娱之极致巨星

    华娱之极致巨星

    这里有各式各样的小鲜肉。什么?你说他们要演技没演技,要唱功没唱功?关我什么事?这里还有各式各样的小花旦。什么?她们也没演技?不大点事儿,看我如何调Jiao,啊不,调Xi,啊呸,指导他们。Ps:本书很正经,三观很正,超级正。(认真脸)
  • 华商嫡妻未恋情

    华商嫡妻未恋情

    他是一代枭雄,统领整个红谷她是孤儿,如花似玉,只为了他毁了容貌,他手中揽的却是别人在父仇之下,她是永伴不走还是痛下杀手?……
  • 天屠记

    天屠记

    一次登峰的意外,一只野狗传道,一个神奇的世界,一段踏天寻道之路。
  • 复仇千金的爱恋之荡

    复仇千金的爱恋之荡

    我们是被抛弃的孩子,曾经的我们已经消失,我们华丽回归,却遇上了属于自己的爱情,但现在的我们还配拥有爱情吗?
  • 三界奇书

    三界奇书

    魔神现,混沌劫,洪荒破碎,六界不存;神劫再临,毁天灭地,天地岁月,是否会因此重生,万物生灵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八世至善,九世轮回,出生平凡,但是,鸿运齐天的秋小凡,又将如何以微末的生命,阻止这场延续至今的远古浩劫,一步步走上混沌封神之路。
  • 锁离辰

    锁离辰

    钰陨一现,必随离辰。他说,不要爱上他。切,谁稀罕呢?杜瑾铃甩甩头不屑的走开。可是命运像是开了大玩笑似的。两人的命运像两根红绳纠缠不清。杜瑾铃有时候会想,到底是因为钰陨离辰,他们才在一起呢?还是因为他们在一起,所以合了钰陨离辰?
  • 列道三千

    列道三千

    “未来是无尽的苦难,如何看破?”“何须看破,终将是脚下道路。”少年先天灵门通开,名列少主之位。踏劫难之路,逐道三千。乱中崛起,年少肆意,奔赴四方,无惧万苦!纵然是一场噩梦,亦要执于破晓——列道三千!
  • 两汉开国中兴传志

    两汉开国中兴传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耕余遗穗

    耕余遗穗

    本书收录作者在各媒体的“千百年眼”、“海外生活”、“专题研究”、“校园走笔”等栏目刊载的文化小品、域外见闻、生活杂感等。这些随笔既包括王日根教授个人的治学从教之道,还包括他对一些社会现象和文化问题的思考与评论。随笔以悠闲的心态,轻松的笔调漫谈厚重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域外风情。文如心,这种静谧、恬淡的文风大致反映出王日根教授淡定的心境,淡泊的心志,淡雅的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