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的香港电影,在回归“港味”美学方面,除了上述的回望经典类型外,还呈现为对极致性的回归。从题材挖掘到表现形式均达到了一种极致化程度,是“港味”美学的突出特色,也是香港电影的独特标记。近几年许多香港电影,也力图回归这种极致,甚至不惜营造某种猎奇来吸引观众,奉行cult路线。其主要表现在两种类型片上:悬疑片和奇情片。在悬疑类型中,彭浩翔的《维多利亚一号》(2010)最具代表性,该片中的悬念相对较弱,但将“港味”美学中的极致性发挥到了极致。它带给人们最大的震撼表现为“暴力血腥”所带来的毛骨悚然之感。影片在香港被定为“三级片”,全片充斥血腥暴行:切指、剖腹、割脖子,用玻璃器皿刺穿脖子,把木板插进嘴里,电熨斗杀人等等。除了用无所不用其极的残酷手法杀人外,还有一些情色镜头。电影的血腥暴力的尺度之大,在香港近几年来大银幕中也极其少见。黄精甫导演《复仇者之死》(2010)则是《维多利亚一号》的延续,影片起始就表现城市里连续发生的两起孕妇被强行剖腹取子的凶案,为影片的恐怖、血腥气氛定调。片中有大量血腥,亦是遵循极致路线的“复仇+爱情”主题的商业片。出自罗守耀之手的《灭门》(2010)和《恶胎》(2010)亦是两部极致化的影片。罗导在香港影坛一向以执导血腥暴力题材影片著称,《黑拳》(2006)、《夺帅》(2008)、《短暂的生命》(2009)等部部都是血淋淋的。他2010年创作的这两部影片仍遵循血腥暴力的极致路线,《灭门》追寻黑社会家族在主脑死后其他成员被灭门的线索,杀机四伏,血战连场;而《恶胎》剧情乃香港恐怖片贯常表现的邪降故事,最后茅山师傅利用法术与恶胎展开较量,影片涉及堕胎、凶灵、养鬼、邪术作法等敏感话题,尺度大开,画面血腥。此外,邱礼涛的《头七》(2009)、周显扬的《杀人犯》(2009)等影片也是力图达到香港传统极致血腥暴力的影片。
近年来香港电影的极致化还表现在奇情片上。这种类型以情感表现为主,但其呈现出的情感却非一般的情感,而是带有极致、激情、边缘和畸形的情感,这也是香港电影极致化“港味”美学的产物,是香港影坛所独有的。奇情片首先表现为同性恋题材的影片。其中许鞍华执导的《得闲炒饭》(2010)探讨了现代女性同性恋问题,片中的女同性恋人除了搂抱激吻及大胆情欲床戏外,亦有肉帛相见的激情共浴戏。但许鞍华毕竟不是猎奇者,其影片着重点还在表现社会问题,因此,除同性恋外,《得闲炒饭》还有对双性恋的描述,以及不婚孕妇受到歧视及是否堕胎的抉择等;在形式层面,影片采用幽默轻松的风格,在不失对相关议题深度探讨之时,也让观众看得舒服。此外还有云翔执导的《安非他命》(2010)亦是透过“同志”题材,去挖掘每个人内心的黑暗面等等。
除同性恋题材外,呈现其他的另类爱情故事的奇情片,亦为近年来香港电影的另一类型,也体现了香港电影的极致化。这类影片远离纯情和其他常规感情,侧重于激情、情欲和其他边缘情感的表现。颇受关注的香港年轻导演麦曦茵执导的《前度》(2010)便属此种激情戏,影片讲述一位刚从外地回港的青年与其现任女友在机场巧遇前度女友,由此发生了一系列情感遭遇。片中有大量表现激情的吻戏,远超现实生活中的激情,此外还有一些床戏。黄真真的《分手说爱你》(2010)和曾国祥的《恋人絮语》(2010)亦属另类的爱情故事。前者试图通过一个超现实的神秘网站,来实现年轻恋人的分分合合,其中有许多超尺度的吻戏和床戏;后者则表现出了各种带有极端色彩的恋情,有精神出轨和情感报复性上床,有恋物癖少女,有中学生喜欢成熟女人的魅力,此外还对婚外情、包二奶、同性恋等均有影射。
二文艺类型中的香港情怀
近年来,文艺片也逐渐成为中低成本港产片中的主体。这类影片不似前文所述的纯粹商业类型片,大都以一种淡淡的笔触来表现社会、人生和日常生活,意在呈现创作者的某种思考和独特艺术个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近年来的港产文艺片中大部分影片都是关于香港的题材,呈现出当下香港社会中普通人的真实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的真实心态,意图从生活方式或文化身份的角度观照香港社会及其变迁历史,抒发本土情怀;而且表现方式更趋个人化,大都以独特视角表现出了个人眼中的香港,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这些影片中的相当一部分出自香港年轻导演之手,而且不再主要依托于内地资金和内地市场,由香港制片公司独立制作,并主要在香港本土市场发行,表现出了更为鲜明的本土色彩。
许鞍华、刘国昌、杜琪峰、张艾嘉、邱礼涛、岸西等老编导在承接他们以往港式人文风格的基础上,继续推出文艺新作,同时均将关注视点投向香港社会。其中许鞍华和刘国昌推出了数部有关“天水围”题材的影片。天水围位于香港新界西北部的元朗区,是香港地处偏远的一个新市镇。天水围在近20年间发展较快,至今已有近30万人生活在那里,其中内地新移民家庭、低收入家庭、失业家庭、领取社会援助家庭所占比例较高。此处虽然高楼林立,但社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却没能跟上,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后续的问题,还接连爆发多起惨案。天水围成为是香港当下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社会单元。刘国昌的《围·城》(2008)选择了出没于天水围的问题少年,影片以一位原本品学兼优的中学生何灵杰为主角,主要是围绕着他,追叙他弟弟如何走上黑社会的不归路及他自己心理的逐渐变化过程,由此带出充斥于家庭、校园及社会之间的暴力,也带出家庭乱伦、未成年产子、吸毒贩毒、打架抢劫等问题,可以说是将当时真实出现在天水围的各种社会问题融合在一起的“奇观”式作品。刘国昌以这样过度暴露阴暗面的疾呼试图唤醒港人,让更多人替天水围的命运支招,让人们对现实中的天水围的明天充满希望。为能表现出真实的空间氛围,《围·城》的镜头用意特别明显,一开始就对准了看似整齐有序的高楼大厦,中间更是有大量用意明显的空镜头,反复强调环境背景,同时也表达出人物情绪和导演态度。
与《围·城》刻意放大天水围社区的悲情事件不同,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2008)主调是正面描写,表现的是与寻常无异的天水围平民生活。片中尽管也有单亲家庭问题、孤寡老人问题、中学生成长问题等,但在整体上洋溢着一种淡淡的人情味,显得比较温情。因此,追寻生活于天水围平民的平淡温情,成为该片最为突出的特点,为此《天水围的日与夜》先是营造一种悲凉感,悲凉之后,影片又通过表现人物之间的沟通的情节,使其气氛从孤寂变得到温暖起来。影片正是通过在平淡故事中注入了带有伤感的温情,并通过对生活中许多细节的展示,来表现出一种普罗大众的情怀,并以情怀展现出生活的真谛,使得观众发现平凡生活中难能可贵的真情。其次,影片虽然由头到尾在空间上都离不开天水围,但时间上又凸现出一种历史感,如影片先后两次出现了一系列的历史性图片。其一是贵姐的母亲在医院向孙儿提起贵姐年轻时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供养弟弟读书的往事,影片插入了一连串香港进入工业时代、工厂女工成为新兴工人的照片,寓意贵姐是当时所有香港女性的原型;其二是在片末,阿贵母子与婆婆在广场里庆祝,影片再次融入昔日香港家家户户赏灯的图片。影片以此表现往昔与当下,看来并无二致,香港社会也都是这样从过去走到了现在。如此,影片所呈现的就不再是简单的天水围了,而是整个香港。与这样的主题相匹配,《天水围的日与夜》在叙事结构、电影语言等表现形式也力求自然、平淡,影片没有强烈的戏剧主线贯穿,人物完全没有对立或冲突,从头到尾,都是围绕主人公、其单亲母亲及独居老人之间的生活琐事,平淡得如同纪录片。片中天水围的风景也几乎没有什么景观特色可言,使用高清磁带而非胶片拍摄的平滑画面与大部分都是中景或中远景的镜头构图,更像电视连续剧。这种风格一如2008年度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对该片的评语:许鞍华以轻盈抗衡沉重,用内敛诗意、生活味道、写实质感、诚挚温情与人文关怀重新建筑天水围城,再折射出我们实际经历的香港故事……电影在平凡处尽现不平凡,场面刻画追求宁淡致远,允为登峰造极的香港电影作品。该片成功之后,许鞍华又推出了《天水围的夜与雾》(2009),这部影片虽依然讲述天水围的故事,但转向了天水围真实发生的灭门惨案,但许鞍华并未猎奇,而是通过多元化的视角,不动声色地讲述了这个惨剧,意在揭示当下香港边缘地区的社会悲剧。
由刘国昌和云翔联合执导的香港第一部关于棒球运动员的电影《无野之城》(2008),亦是一部投射香港情怀的文艺片。该片讲述一对棒球兄弟,在2003年的“非典”年代里,遇到了一个内心失去生存欲望的少女,而纠结出一段错综复杂的三角恋。影片刻意于表现香港城市的特征,那些出现在夜景里的澎湃海浪,温暖灯光,高架铁桥,球场上的细雨等等,即使阴天也能让你感受到的海边的清新;每一个球员对球队的忠诚与运动的热爱,不畏挑战的劲头,失败的落寞和再接再厉的果敢……这些元素似乎都在表现着一个真切的命题:对脚下这座城市——香港的生活之爱。
怀旧亦是近年来香港文艺片展现本土情怀的主调,这也和其动作、喜剧等类型片中的回归经典相呼应。杜琪峰的《蝴蝶飞》(2008)和《文雀》(2008)是他偏离了较为擅长的黑帮、喜剧等商业类型,回归文艺类型的转型之作,怀旧的香港情怀亦渐次凸现。《蝴蝶飞》被杜琪峰喻为“描述女性心灵成长史”的爱情灵异作,男女主人公因一场意外阴阳相隔,却又灵异般地将命运交织在一起。但影片又非鬼怪灵异类型,自始至终洋溢着一种含而不发的温情,探讨着情感、记忆和轮回的深层次命题。而且影片充溢着对香港的留恋,如外景均为有明显特色的香港外景;阿东父亲在居所睡觉时,打开的电视机中正在播映着当年的“粤语残片”,浓郁的香港文化跃然银幕。至《文雀》,影片虽仍以黑帮外壳包装,但诸多类型桥段如同儿戏,更多的是延续《蝴蝶飞》中对香港往昔集体记忆的回溯。影片借一个现代侠义故事捕捉香港中上环遗留的昔日风貌,以嬉戏轻省的手法,将可堪阅读的浪漫符号,像鸟笼、雨伞、单车和老式相机等,化作香港都市记忆的一部分,沉淀着对旧香港的记忆和缅怀,体现出了对香港的一份难舍的感情。努力打造怀旧性城市符号的影片还有《每当变幻时》(2007)、《老港正传》(2007)等,前者为了真实还原香港“市街”,在香港新界北区已被废弃的“联合墟”市场搭建出一个“富贵墟”,片中的老街坊们在飘着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富贵墟”顶层拍照留念,欷歔着挥手致意,意在对香港往昔的留恋。《老港正传》片尾故意插入几张中环天星码头的照片,大概亦有唤起集体记忆的意图。
在2010年的香港文艺片中,郭子健的《为你钟情》、岸西的《月满轩尼诗》、罗启锐的《岁月神偷》等影片亦构成了香港怀旧气质文艺片的一个不小的方阵。《为你钟情》中极度迷恋张国荣的女主角,在1988年时因车祸昏迷,被用上急冻科技将之保存。20多年后,女主角醒来,女儿已成为和自己年龄相当的成年人,母亲不时跟女儿细说当年与她父亲的故事,并一同寻找她失去了20多年的一切。影片应用时空交错的方式将人物从当今与上个世纪80年代进行切换,充满了一种怀旧色彩的风格,人物的造型、胶片的着色、城市的质感等均是一种复古色彩,还有一直萦绕着的张国荣的歌声等等,一下子将观众带回了香港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风貌,去感受香港80年代年轻人的青涩爱情。这些旧时的物品与形象使得观众一起沉浸在香港曾经的一个辉煌时代中去,尤其是那个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人人意气风发的时代,偶像的风采成为人们心中永远难以磨灭的印记。这种对于记忆的怀念,成为现今香港影人纷纷表达的一个主题,也成为香港人的集体记忆。《月满轩尼诗》亦是具有怀旧情怀的爱情小品式影片,地处香港湾仔的轩尼诗道是香港的一个缩影,影片将故事空间选择在轩尼诗,把当年的轩尼诗道、喜帖街、周边的茶餐厅、电器店铺等等极好地表现出来;影片还以一系列八九十年代香港当红的演员如李修贤、鲍起静等为配角,这些无疑让电影充满了浓烈的怀旧意味。当然,那部让无数香港观众感动的《岁月神偷》,更是以怀旧取胜,影片将60年代香港最宝贵的群体记忆真实地呈现给观众,为人们建构了一段都市背景下,香港人共有过的美好怀旧童话。
在老导演的文艺片中,还有邱礼涛的《性工作者2我不卖身·我卖子宫》(2008),影片表现了两位靠卖身在社会边缘挣扎的女性,故事笑中有泪,似乎看尽人生百态。著名编剧岸西晋升为导演后首次编导的影片《亲密》(2008),描绘了现代繁华都市中办公室男女间纠结的爱情,岸西用细腻的笔触触摸到了都市男女的心。这几部影片虽不似前述刻意展现香港情怀,但其大都市的空间、其别样情感氛围无不让人联想到香港。
黄国兆执导的《酒徒》(2010)则是另一种本土情怀的透射,影片根据香港著名作家刘以鬯的同名小说改编,影片的时代背景虽为上世纪60年代初的香港,但很明显创作者意在影射当下。因为60年代初香港社会的人际关系往往建基于金钱之上,50年后的今天,香港社会依然不脱金钱挂帅观念,凡事以经济利益为主导,功利思想盛行,这部电影借此来反映现实,使人思考社会问题。同时,创作者也对原著进行了符合电影艺术特性并带有一定商业性的再创作,原小说中最精彩的部分是有关中外文学的论述,以及充满诗意的文字技巧,但这些却极有可能成为电影观众感觉最沉闷乏味的情节,影片把这部分压缩到最少,仅限于刘先生与文学青年在酒馆的谈话。此番再创作使得这部根据严肃文学改编的电影“严肃却并不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