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小成本制作的港产片《打擂台》成了大赢家,影片包揽本届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男女配角、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四项大奖。这部影片以传统的港式功夫喜剧类型以及泰迪罗宾、邵音音等那个时代的本土影星,让观众重温港片黄金岁月。这届金像奖的其他奖项,也都显示出了较强的本土特色及怀旧情怀。这种现象和当下香港中低成本影片的创作实践也非常吻合,表明这类港产片在美学层面越来越背离合拍华语大片,呈现出了纯正的“港味”美学特色和浓郁的香港情怀。
香港电影在低迷状态下经历了多种探索之后,选择了以“北上”为主的战略,香港和内地影人联合起来,再整合其他地区的华语电影力量,推出了以商业类型片为主的华语大片,开拓了华语电影发展的新路径。除了大批“北上”影人外,香港本土还有一批留守影人,进行本土美学路线的坚守。这批留守影人中,一部分为坚定的本土路线执行者,如杜琪峰、许鞍华、韦家辉、麦兆辉、庄文强、彭浩翔、刘国昌、岸西、邱礼涛、彭氏兄弟等;另一部分则为尚且得不到大资金青睐的年轻影人,如麦曦茵、云翔、阮世生、叶念琛、陈庆嘉、秦小珍、黄精甫、黄真真、曾国祥、罗守耀、郭子健等。这些留守影人仍以拍摄中低成本的商业类型片为主,也拍摄了部分文艺片。在CEPA开始生效后的几年间,这些留守者的影片虽并未中断但却处于式微的趋势。近几年中,特别是2010年来,这类影片却显现出了勃兴的局面,使香港电影以往的本土情怀再次显现。其中无论是商业类型片还是文艺片,均表达了强烈的香港集体记忆,也让观众感悟到了经典的“港味”美学特色。
一商业类型的“港味”美学和集体记忆
商业类型片是香港电影中的主流。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香港电影的整体低迷,商业类型电影也呈现出了低迷的态势。近年来,香港中低成本的商业类型片又呈现出了一定的复兴态势,纯粹港产的商业类型片无论在数量或类型种类上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些影片遵循了经典的“港味”美学理念,也呈现出了港人的集体记忆。
“港味”美学大致上可归纳为港式人文理念、类型化路线、极致化表现和重细节的优生态创作链等几个方面。近几年来中低成本的香港商业类型片,在保持“港味”时注重两方面的体现:一是坚定的类型化路线,除保持原香港类型的基础外,科幻类型突起,试图与国际影坛接轨;二是回归经典“港味”品质,且以极致化来唤起观众对经典港片的集体记忆。而动作、喜剧、悬疑传统类型,仍是近年来港产电影中的主要类型片。
动作类型是其主体类型之一,近年来香港中低成本动作片呈现出了以往的特色,而且与两地合拍的大片相比,这些影片不再致力于大的场面,更多是营造出一种向经典回归的态势。庄文强执导的《飞砂风中转》(2010)重新演绎了当年的“古惑仔”系列影片,讲述了中年版的“南哥”和“山鸡”的传奇故事。当年的系列片是香港动作片的经典,但与昔日“古惑仔”们洪门舍生赴义的精神全然不同,《飞砂风中转》表现因为世道差,两个大佬都不愿意参加黑帮老大的选举,但为了面子却不敢讲出口,为了把江湖老大的位置推给对方,两人智计百出,互相推诿,“陈浩南”还为此报读香港大学经济系,自称没时间管江湖事……然而无论如何,《飞砂风中转》依然延续了当年“南哥”和“山鸡”的江湖故事,两位主角也是由郑伊健和陈小春主演,这些都会让观众联想到当年的黑帮动作经典。而其他动作影片也是靠“怀旧”与“经典”取胜。郭子健、郑思杰执导的《打擂台》(2010)总体上看是“以暴制暴”的主题,片中融入了一些当代的地产公司诈骗等新内容,但最突出的仍是对经典的追忆。片中的“成记茶楼”、陈观泰扮演的“大哥成”角色等让观众自然联想起了当年的黑帮经典片《成记茶楼》(1974,导演:桂治洪);另一方面,影片网罗了一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香港老影人,除了罗莽、泰迪罗宾、陈惠敏等几位前辈动作明星之外,还包括邵音音、顾冠忠等老牌影星。其中,顾冠忠扮演的角色“云飞扬”和泰迪罗宾的“新艺城”式鬼马表演方式,仿佛让观众回到80年代的新艺城时期,令熟悉港片的影迷重温当年的辉煌。文隽新作《李小龙:我的兄弟》(2010)亦是“回望经典”,片中营造出了上世纪50年代粤语影坛的背景和氛围;还有对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1972,导演:罗维)和《猛龙过江》(1972,导演:李小龙)里经典镜头的模仿,都会让熟知经典港片的观众会发出会心的共鸣。此外,“迎合影像”团队的警匪类型影片如《PTU:警例》(2008)、《PTU:绝路》(2008)、《PTU2:同袍》(2009)以及杜琪峰的《夺命金》(2010)和姜国民的《撕票风云》(2010)等也突显“港味”,但与前述动作片相比,这些影片回归经典的意识不是特别明显,但均有大盗与警察的双雄对决。英雄相惜、双雄对决,这也是港片中的经典之一。
黑帮类型是香港电影中最具特色的类型电影,也是近年来香港中等成本商业片中动作类型下重要的次类型。这类影片统一为黑帮题材,但又各自显出了独特的美学品格。其中以杜琪峰为旗帜的“银河影像”团队作品最具保持“港味”黑帮片的代表性。杜琪峰的《复仇》(2009)一如既往地运用群像,表现男人们在面临生死之际率性而为的侠义精神,影像凌厉冷峻,突出动静相间的张力,和其前期作品一致。该团队的其他黑帮片如《意外》(2009)等亦是大体遵循“银河影像”的黑帮片路线。其他黑帮类型片还有《黑道之无悔今生》(2008)和《青苔》(2008)等,梁鸿华执导的前者将叙事空间限定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市郊的围村中,村子里收留一些被社会遗弃的人,他们曾经都是一些有案底的惯犯。一个杀人放火、无所不为的帮会分子为了躲避仇家亦住进了围村,血腥暴力的气氛,笼罩着整个围村。除了故事体裁本身特殊之外,影片还引入一大群真实世界的涉案人员,如强奸犯、杀人犯、艾滋病患者、吸毒者、精神病人等参与影片的台前幕后工作,让电影更具真实感、诚意和独特性,显示出了港片的经典风格。出自年轻导演郭子健之手的《青苔》亦显功力,影片处处追求黑色和混乱的调子;剧情发展非常阴暗,人物遭遇凄惨,对内地来客及印巴裔等外来者角色描写极其负面;在镜头语言上影片大多采用快速而凌乱的移动摄影及剪接。影片正是以这样的基调来营造黑帮世界的真实氛围:躁动而狂乱,异常阴暗又充满暴力,让观众回到以往黑帮片的氛围之中。其他的黑帮片演绎的都是年轻“黑帮”的故事,表现了港人在那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如郑保瑞执导的《军鸡》讲述余文乐饰演的一个少年犯出狱后凭着一对拳头打天下的故事;钟少雄执导的《再见古惑仔》中,陈小春再饰古惑仔,他一心摆脱黑势力的旋涡,却为了复仇,无奈地再次堕入这个旋涡之中。邱礼涛的《同门》(2009)、《LaughingGor之变节》(2009)亦是表现黑帮世界血雨腥风的“港味”黑帮片。
喜剧片也是近年来香港中等成本商业片中的主要类型片,较为突出的有《花花刑警》(2008)、《我的老婆系赌圣》(2008)、《大四喜》(2008)、《内衣少女》(2008)等。这些影片在遵循香港传统喜剧类型密集性和极致性的基础上,均进行了尝试性的突破。动作喜剧片《花花刑警》亦是出自马楚成之手,影片的故事是警匪片的模式,讲述两个水火难容的情敌因为一场谋杀而走在一起,共同寻找真凶,在合作过程中相互之间有了了解,还产生了生死与共的兄弟之情。王晶执导的《我的老婆系赌圣》则是对自己十多年前《赌神》的一次致敬,该片依然将英雄片、喜剧片和赌片三种类型结合在一起,故事桥段也与《赌神》较为近似,不过这次将受难失忆的赌神由男性改成了女性,凸现她和男主角在一起时因尴尬产生的喜剧感,使影片的喜剧元素占据主导地位。林子聪执导的《大四喜》亦是以赌这一类型元素营造喜剧效果的影片,讲述赌王如何在家族后代中选拔接班人的故事。此外,喜剧类型中,一些年轻导演的喜剧片如叶念琛执导的《绝代双娇》(2008),陈庆嘉、秦小珍执导的《内衣少女》(2008),阮世生的《矮仔多情》(2009),由七位年轻导演组成的“七条”的《爱出猫》(2009)等,都是小成本制作,均营造出了港味的喜剧效果。
这一类型的另一个重要美学手段表现为回归经典。其中黄百鸣、邱礼涛的《花田囍事2010》(2010)和秦小珍的《翡翠明珠》(2010)的故事均来自经典粤剧《凤阁恩仇未了情》,该剧目由著名粤剧演员麦炳荣与凤凰女搭档演出,讲述了南宋红莺郡主从小出使胡邦,与番将耶律君雄之间发生的传奇爱情故事。《花》片中的剧情与粤剧的剧情雷同,且片中耶律君雄这一角色直接被改为原剧中的主演麦炳荣名字。电影中,郑中基所饰演的麦炳荣将军还大唱了一段摇滚版的原戏经典唱段“一叶轻舟去,人隔万重山……”《翡翠明珠》则亦沿用粤剧的这一经典桥段,但又对人物进行了现代搞笑版刻画。刘镇伟的《出水芙蓉》(2010)则是对香港经典的“无厘头”喜剧的回归。片中具有刘镇伟奇思妙想的无厘头爱情元素,包括香港长洲岛的一种淳朴民风:一旦“嫁”给长洲岛女人,就连家门也别想迈出去一步了;还有由80岁老太太、一落水就溺水的弱女子、怯阵的队长组成的老弱病残无厘头游泳队;而一只脏兮兮的拖鞋,在这部电影中竟然成了见证爱情的无厘头信物等等。陈庆嘉、秦小珍联合推出的《人间喜剧》(2010)则选择以直接模仿经典影片桥段的方式回望经典。片中汇集了杜汶泽与王祖蓝香港当下两大搞笑能手,杜汶泽饰演一名内地杀手,收人钱财来港杀人,偶然机会下认识了饰演编剧的王祖蓝,两人对电影相当有热诚,因而惺惺相惜,扯出了许多与经典影片相关的桥段来。片中有更多模仿经典香港电影如《喋血双雄》(1989,导演:吴宇森)等影片的戏。导演搞笑之余,还有向这些经典影片的导演致敬之意,并向观众附带讲述了香港电影以前的光辉历史。曾志伟等执导的《72家租客》(2010)亦被誉为港式喜剧的回归之作,汇集了香港众多一线明星,设计了许多桥段对香港老电影致敬。片中的明星更不惜自毁形象,博得观众一笑。
近年来香港中等成本商业电影中,恐怖类型保持在一定的水准上,在回归香港经典恐怖片的基础上力求创新。由彭发监制、钱江汉执导的恐怖片《吓死你》(2008)师法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奇案片和90年代的《三更》系列恐怖片,以短篇单元故事串结而成,但这些故事又不是绝对地相互独立,而是以“13”这个不吉祥的数字串起来,并以此来传达恐怖气氛。全片分为“13么”、“13分”及“13号”三部分,三个故事试图以不同的风格特点而吸引不同的观众,但其效果明显不如彭氏兄弟的恐怖片。由王晶监制、联合导演的另一部恐怖片《有只僵尸暗恋你》(2008)中,回归经典港片元素,以孤岛上僵尸复活狂咬岛上居民来营造恐怖,此外还有男女之间争风吃醋等喜剧元素。其他恐怖类型也表现突出,本文将在回归极致化表现的部分专门论述。此外,悬疑类型还有彭氏兄弟推出的3D恐怖片《童眼》(2010),影片使用3D技术营造出了较佳的恐怖气氛,也达到了另一种极致的程度;但由于故事的老套和叙事上的草率,最终使得影片陷入了技术主义的泥淖,形式大于内容。其实,上述其他悬疑片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一问题,市场反响普遍较差。这说明,任何电影的创作都需从最根本的叙事做起,仅有极致化的形式是吸引不了观众的。
近年来香港中低成本影片中类型化的另一特色表现为科幻类型片的异军突起。这与整体华语电影中科幻类型突出的大环境不无关系,同时也显现出香港电影在与国际影坛接轨时付出的努力。纵观好莱坞商业大片,其大多数誉满全球的影片都是非现实题材的科幻类型,如《变形金刚》系列、《哈里·波特》系列以及《2012》、《阿凡达》、《盗梦空间》等等莫不如此。虽然华语电影中的科幻类型与好莱坞相比还不是一个数量级,但香港电影在这方面却有一定的表现。近几年香港科幻类型中,又以时空穿越类题材居多,在与内地合拍片中,《未来警察》(2010)、《越光宝盒》(2010)和《异空危情》(2010)等影片中的主体结构都是时空穿越。纯粹港产片中,亦有几部这样的穿越类影片。关锦鹏的《用心跳》(2010)便是其中之一,影片表现上世纪30年代,六个戏班的孩子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世博会前的上海,为了能再度穿越时空,六个人必须要每个人收两个徒弟完成一场特别的演出才能回到过去。这些人在不同的时空和另外的人们相遇并相互影响,每个人最终都在这次奇妙的相遇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除了这种时空穿越外,有些香港片还进行了“观念”的穿越,把现代生活中的元素放在古代背景中,再现了古今笑料的穿越。如《花田囍事2010》在古今时空冲撞出笑点的同时反映现代社会热点现象,关注了娱乐圈之外的更多社会热点,如“钓鱼执法”、“躲猫猫”一类的案件,以及“网恋”、“富二代”、“拜金女”等社会问题。此类的“观念”穿越亦为具有香港特色的穿越。
2010年香港电影的科幻类型中,还有如《全城戒备》(2010)之类的融合动作类型的科幻片。影片突破了传统动作片的禁锢,首度将华语片从未涉及过的生化危机、变异人、城市灾难和中国功夫相融合。尽管香港电影中出现了多部科幻片,但科幻类型为华语电影中的短板的现状仍未有根本转变;由于人才、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原因,上述影片与好莱坞电影中的科幻类型不可同日而语的事实也无法改变。比起其他商业类型来,中国科幻类型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相对其他地区的华语电影而言,香港的科幻类型还是走在了前面,相信这一类型在香港影坛会得到较好的发展,对整体华语电影中的科幻类型也会产生更有力的美学和产业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