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6800000041

第41章 跨区流动:影响与播散(3)

特别有意思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真正看到的日本电影竟然是在“文革”中的1971年。那年2月,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将3部宣扬日本军国主义的影片《三本五十六》、《日本海大海战》、《啊!海军》在全国各地内部放映,组织工农兵群众批判。这些突如其来的电影对于经历过日军屠杀的老一辈来说,可以激起他们对日军暴行的愤恨,但是对于没有经历过抗战的年轻人却是第一次见到真实的日本军人,其中那些宣扬武士道的“江田岛精神”成了当时年轻人的流行词语。

中国电影全面开始正常交流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日关系进入蜜月期。大量的日本影视作品先于日本产品进入中国人视野,并引发了强烈震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有三次规模较大的日本影视文化大潮。

首先涌向中国大陆的影视风潮是电影。中国观众大量欣赏日本电影,是在1978年之后。最先上映的是《追捕》、《狐狸的故事》和《望乡》。由女作家山崎丰子的小说《山打根八号妓院》改编的电影《望乡》,描述了以主人公阿崎婆为代表的乡村少女,出于生计受骗被卖到南洋当妓女的悲惨遭遇,以及满怀希望回国后,遭到乡里亲朋冷遇的凄惨命运。看后令人流下同情的眼泪。另一部影片《追捕》更是家喻户晓。一夜之间,男女主人公扮演者高仓健和中野良子便成为中国观众的影星。《狐狸的故事》虽是一部音乐艺术片,但制作人员却以出色构思和精湛技巧使它富有浓郁的人情味。主题歌“大地你早”和“追捕”,同样成为街巷传唱的流行歌曲。这三部影片,打开了中日两国电影交流新的窗口。以后陆续上映并为广大观众赞赏的影片,主要有《生死恋》、《白衣少女》、《金环蚀》、《华丽家族》、《啊,野麦岭》、《阿西们的街》、《人证》、《远山的呼唤》、《砂器》、《伊豆的舞女》等。日本影片的上映,不仅使中国观众了解了日本的历史与现状、风土与人情,而且还具有更为重要的特殊意义。长期闭关的中国首先从这些日本电影中了解了外面的世界,看到了人们的服饰除了灰白蓝以外还有那么多漂亮的色彩和款式。人们在银幕上看到日本普通老百姓竟然过着如此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些电影直接启动了当时中国的服饰大变化,喇叭裤、高领衫、蛤蟆镜在青年人中非常流行,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日本人的看法。可以说,这一轮在中国上映的日本电影从观念上开启了中国人对现代化的直观认识,直接呼唤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欲望。

日本影视对中国的第二轮风潮是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电视剧。在中国播出的第一部日剧《姿三四郎》,1981年秋天和1982年春分别在上海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播映,引起巨大反响。80年代中期,山口百惠主演的《血疑》、田中裕子主演的《阿信》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播映,播放时几近万人空巷,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日剧热。其中,《阿信》创造了高达80%的收视率,主人公阿信更成了中国妇孺皆知的“女性奋斗”的代表人物。在80年代,中国播出的日本电视连续剧为37部,除《血疑》、《阿信》外,产生广泛影响的还有《排球女将》、《蔷薇海峡》、《来自北国》、《命运》、《血的锁链》、《血的迷路》等。进入九十年代,随着《东京爱情故事》、《第101次求婚》、《同一屋檐下》的播出,中国出现第二次日剧热。但与八十年代相比,九十年代的日本电视剧以年轻观众群为主要对象,开辟了日本偶像剧的时代。与此同时也诞生了如木村拓哉、柏原崇、松岛菜菜子、深田恭子、铃木保奈美等一大批备受“粉丝”追崇的明星。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日剧的地位开始被韩国电视剧取代,不仅播出数量大大减少,影响也变得日渐势微。日本电影剧在八十年代随着日本生产的电器一起进入中国。有很长一段时期,中国人的现代化生活主要就是和日本电视机、日本电视剧以及家家都有的高质量、美观实用的日本电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完全改变了日本人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丑恶形象。

日本动漫是第三种文化潮。日本动漫产业不仅在动画方面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在漫画、电子游戏方面也成绩斐然。日本动漫向海外扩张之时正是中国大陆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际,因此,日本动漫也得以乘势进入中国,开始了其在中国大陆的传播历程。时间主要集中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至九十年代初。日本动画片也进入少年儿童的视野,《变形金刚》、《机器猫》、《铁臂阿童木》、《花仙子》、《忍者乱太郎》、《聪明的一休》、《名侦探科南》等,那些亲和、正直、聪明的形象着实在那一代的儿童中埋下了美丽善良的种子。尤其是宫崎骏的动画系列引发了中国人对日本动画片追捧的狂潮。1990年左右,《圣斗士星矢》开始在国内部分电视台播放,并由此带动内地掀起一股巨大的《圣斗士星矢》热潮。现时众多二十岁左右的动漫迷,几乎都是从那时开始真正喜欢上日本动漫。这样的状况一直到1998年才被突破。当年,几乎全国的电视台都在热播同一部动画片《灌篮高手》。这部充满热血的作品引发了比《圣斗士星矢》更为巨大的反响。随后《龙珠》、《城市猎人》、《乱马》、《电影少女》等日本动漫相继出版,一下子击败了长久以来占主流地位的中国连环画市场。从此,新一代的学生大多伴随着日本动漫画成长,而将国内的连环画概念抛弃得无影无踪。这一轮动漫对中国的影响更为剧烈,他几乎造就了一代日本动漫迷,也彻底摧毁了中国本土的动画、漫画市场。这一代看着日本动漫长大的孩子对日本的态度更加迷茫,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动漫中那些美丽可爱的形象与电影电视中丑陋凶狠的日本鬼子到底是什么关系。

而在中日电影艺术家的合作方面,《一盘没有下完的棋》(1982)是一部标志性的电影。这部为了纪念中日关系正常化十周年,中日两国电影人合作拍摄的影片通过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前后,中日两位旗手的交往和经历,以及两个家庭数十年间悲欢离合的遭遇,反映了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日本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歌颂了两国人民的真挚友谊,也表达了热爱和平、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美好心愿。中日两国电影艺术家的合作在八十年代还比较顺利,合作拍摄的影片有《菊豆》(1990)、《敦煌》、反映鉴真东渡的故事片《天平之甍》(1980)、《秋瑾》(1982)、《孙文传》(1986)等。1988年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举办的日本电影回顾展,放映日本各个时期的优秀电影,让中国电影界大开眼界,进一步深化了中日艺术电影的交流。

在中国国内,改革开放一直到现在,抗日题材的电影和电视是永恒的主题,任何时期都会有市场。所以抗日题材影视作品的变化,也反映了两国关系的冷暖。1978年以后,在中国电影银幕上的日本鬼子的形象也有了明显的变化。1980年“第五代”的作品有许多都涉及抗日题材,包括“第五代”的开山之作《一个和八个》(张军钊,1982)、《黄土地》(陈凯歌)、《红高粱》(张艺谋)、《晚钟》(吴子牛)等,但这些作品并没有把日本鬼子作为重点表现对象,影片的重点是在重新塑造中国抗日英雄的多面性特征。2000年,姜文的《鬼子来了》可以说是一部代表性作品。该片讲述在抗日战争期间,一个村子的农民看管照顾日本俘虏却招来日本军队屠杀的故事,表现了中国农民的愚昧,这部影片在国内引起巨大争议,没有获准上映,但却获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及2002年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奖。在这些电影中,日本鬼子虽然凶残险恶,但形象更加真实了,电影里聘用了很多日本演员,大多数日本军人都说日语(加上中文字幕),过去那种张口闭口“巴格牙鲁”、“花姑娘”的中式日语看不见了。但是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的罪孽是中国人民永远不可饶恕的,所以这一时期电影中的日本军人形象只是把“文革”前的“中式鬼子”改成了“日式鬼子”。近些年由于中日关系的日趋紧张,出现了一大批魔幻抗日电视剧。电视剧中出现“手撕鬼子”等让人啼笑皆非的场景。从这些影像文本中可以体验到中日两国的积怨之深,不是短时间能够改变的。尤其是日本官方对待战争的态度,使得中国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成了人们宣泄情绪的一种手段。

五中国影像在日本

比起日本影视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电影电视包括动漫、游戏等对日本的影响要弱得多。改革开放以后,日本人对中国这个神秘的大国感到好奇,也希望尽快地了解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把中国全面客观介绍到日本去的,在影视方面做得最好的是相当于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日本放送协会拍摄的纪录片。日本放送协会(NHK)以制作高质量的纪录片著称于世,与英国的BBC齐名,尤其是有关中国主题的节目,在质和量上更是令欧美媒体望尘莫及。从驰名遐迩的“丝绸之路”、“大黄河”、“故宫”,以及近来引起广泛反响的“激流中国”等大型系列,到介绍人文风光、记录世界风云,揭露社会时弊的单部纪实作品,都以其严谨、客观的制作风格、巧妙的构思以及先进的拍摄技术,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无论是《中国巨龙何处去》还是《激流中国》,片子都拍摄得非常写实,记录了中国各类社会问题的现状,反映中国国内种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其中有关医疗改革问题的一集,在国际影展上三次获奖,备受瞩目。恐怕国内媒体未必有这样的观察视角,更让人感叹日本媒体对中国观察的深入程度,远胜于我们某些媒体只拘泥于报道中日关系、历史认识问题、靖国神社,或者只关注流行时尚、城市生活。NHK关于中国纪录片的内容,涉及贫富差距、言论自由、老龄社会、环境污染、公民维权、民族问题和地方党政、教育问题及国企的海外渗透等,关注范围之广、对当下问题切入之深,中国国内的电视都望尘莫及。“中国力量”这个新系列以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关系作为焦点,介绍在中国政府政治、外交方面的援助下,中国企业进军埃塞俄比亚、赞比亚等非洲国家,构筑新的华人网络的现状;在全球性金融危机、资本收缩的情况下,中国投放巨额公共资金,扩大内需,投资银行飞速成长,凭借雄厚资金,收购外国企业等状况,剖析驰骋世界的中国的实力。2007年,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NHK在中国各地拍摄制作了大型电视系列节目《中国铁路大纪行》,以日本演员关口知宏的中国铁路之旅为线索,记录沿途风景、人物、风俗、生活样式,体感中国地域之宏大,中国文化之深厚,在日本取得不俗的收视率。NHK网站专为该栏目设置博客,收到了大量日本观众的感想,不少观众都认为,通过观看这个节目,增进了对中国的了解。

在艺术电影方面,创办于1985年的东京电影节在中日电影交流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老井》、《蓝风筝》、《暖》、《霸王别姬》、《变脸》、《可可西里》、《十三棵泡桐》、《观音山》、《警察日记》、《我们俩》、《泥鳅也是鱼》等都在东京电影节上获得了各种奖项,为日本人了解中国电影起了很大的作用。而霍建起之所以获奖和他的另一部电影有关。1999年,霍建起导演的《那人那山那狗》在中国上映时,并获当年金鸡奖最佳电影奖和最佳男主角奖。但像不少国产电影一样,一出生就被卖给了电影频道,院线无人问津。而这部电影在日本上映后,就成了日本影院的“香饽饽”,被一日本片商只花8万美元购进的影片,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就赚得800万美元的票房。2001年4月7日,《那山那人那狗》正式在岩波影院上映。反响热烈,除了东京的岩波影院外,从2001年五六月份开始,大阪、神户、京都都开始放映这部影片,到2001年10月为止,这部影片仍未下线,不少边远地区仍要求加映。此片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响。以至于霍建起的另一部影片《暖》在2003年获得了东京电影节的大奖。除此之外,还有少数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电影偶尔会引起日本观众的注意,如《芙蓉镇》、《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等,都曾经在东京的日比谷、涩谷几家高级影院上映,赢得不少观众的青睐。因为除了电影院外,一些民间影迷组织、日中友好组织也常举办各类中国电影展映,以至许多日本人也知道了谢晋、张艺谋、陈凯歌、巩俐等。

六结语

从回顾中日两国影像文化交流的历史来看,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在我们所熟悉的电影三大属性:艺术性、商品性和政治性之外,中日电影可以说从头至尾都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性特征。日本百年来总体上处于强势状态,所以日本影视作品的影响大于中国对日本的影响。但是从两国本土作品创作倾向的变化,也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强烈的民族情绪。日本虽然和中国只是隔海相望,但对于中国人来说,日本仍是一个谜一样的国家。一百多年来,日本给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两次世界大战中,凶残险恶的日本鬼子所到之处生灵涂炭,血雨腥风;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日本电器和日本影视而来的,是温文尔雅、饱含东方神韵和西方文明的美丽动人的花仙子、聪明的一休、智慧的阿童木,以及宫崎骏带给我们的令人心醉的动画形象。到底哪一个是真实的日本?中国人似乎永远也不明白。于是在中日的影响文化交流中,随时会遇到无法化解的心结。其实,中日两国民间都希望通过电影电视化解分歧,加强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互信。但是中日两国影像文化的历史就是两国民族情感历史的真实反映,关系融洽时,大量的日本影视节目可以被中国人接受和追捧,甚至到了哈日的程度。一旦两国关系恶化,中国电影电视上日本鬼子的恶魔形象立刻铺天盖地。而日本民间对中国的反映也基本被政治人物裹挟。随着两国关系的时起时落,中日影像文化也向海浪中的大船上下起伏,颠簸翻滚。如今中国电影全面向好莱坞靠拢,力图在中国国内造就好莱坞式的电影市场之时,谁也不会想起在海对面还有一个同样是市场经济的电影大国日本。因为两国电影人都意识到不解开中日两国百年的心魔,两国的影像文化永远是被战争的阴影所遮蔽,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永远是扭曲的。要解开这个结,必须要分析日本文化的优劣。

同类推荐
  • 觉悟美学:解读美的本质

    觉悟美学:解读美的本质

    本书内容包括人的本质作为美的本质、人的外化成为丑的本质、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真善美批判、从动物式享受到美感、觉悟之维与美感标准等。
  • 看名画的眼睛.2

    看名画的眼睛.2

    《看名画的眼睛2》,精选14幅西洋传世名画,均为印象派到现代派美术史中的代表作,包括《撑阳伞的少女》、《呐喊》、《亚威农少女》等,从 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创作意图全方位、多角度深入解读画作本身及画家生平,带你看懂每一幅画,分享喜悦与感动。 图文并茂的解构带你观察这些画作的细微之处,仿佛就站在图画面前,亲眼品鉴传世佳作的无穷魅力。
  • 一生要知道的欧洲艺术名作

    一生要知道的欧洲艺术名作

    往今来,优秀执著的人类在追逐艺术的过程中留下了许许多多弥足珍贵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创建了千姿百态的艺术风格和流派。每一种艺术风格从最初的背离传统到最终的凝聚思想,每一种艺术流派从它的源起、兴盛到没落、衰败全都经历了无数岁月的积淀,最终才一步步地走出了自己的锦绣天地,从而推动了一代代卓越的艺术的大师的诞生。浪沙淘尽,当我们伫立在这些旷世作品的身旁、我们除了赞叹外,有的就是暗自窃喜和虔诚的感恩,为了拥有这些作品而感谢上苍。
  • 影视艺术鉴赏与实践

    影视艺术鉴赏与实践

    本书介绍了影视艺术与技术发展及其规律,系统阐述了影视创作理论,并对国内外优秀影视作品加以鉴别,赏析。
  •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本书主要研究名辩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名辩学之名与逻辑学概念理论,名辩学之辞与逻辑学命题理论、名辩之说与逻辑学的推理理论,以及名辩学之辩与逻辑学的论证理论等。
热门推荐
  • 佛心虚塔之不死恋人

    佛心虚塔之不死恋人

    一个一千多年前的神秘禁制,引发了传说中的僵尸与不死猎人之间的千年以来的纠缠。传说,盘古开天地,出现了世界上的第一批人类,他们不老不死,有着掌控森罗万象的力量,是世界的主宰,也是人们口中的神。而僵尸则是吸取了神的心血而异变的,他们吸集天地怨气,以怨为力以血为生,不老不死,不生不灭。而不死猎人则是神使,降临人间消灭在人世为非作歹的僵尸。可当这一切不过是一场骗局,不死猎人是命运最好的棋子,为的是消除自己最大的敌人。不老不死的僵尸和不死猎人不过事实世界上最可悲的生物。她不过是二十一世界一个平凡的女孩,奇怪的病原来只是一个封印
  • 惜日

    惜日

    (本书纯属虚构)洛梓惜在偶然的机会进入了时代峰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新人培训学院,认识了活泼开朗的林沐,温柔优雅的蒋小雅,三人组成了NoBaby组合,通过重重选拔进入了公司成为练习生。认识了TFBOYS。一年后,当年的手下败将律晓晴.宫沐.许攸娜组成的HG组合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进入了公司,处处陷害NoBaby组合。其三个组合之前发生的故事。(本故事纯属虚构,本故事纯属虚构,本故事纯属虚构。重要的事说三遍)
  • 超人侦探

    超人侦探

    他年轻,但却经历丰富;他低调,但受万人景仰;他多情,但能执子之手;他可以将致命的武器运用得出神入化,可以只身一人勇闯龙潭虎穴!他究竟是天神的化身,还是地狱来的使者?没人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都给他一个称号——超人侦探!
  • 秘影侦探社

    秘影侦探社

    莫熙在小时候遇到了孤儿苏茉.长大后,莫熙和苏茉与冷酷才子龙耀泽,青年干探容凯之一起建立无人能敌的秘影侦探社。并投入到案件侦破中去。绝不甘心每一次委托失败!“对不起,本次侦查又失败。”这绝对不是真的。第一案:墨羽集团董事长杀人案
  • 圣诞树·狄更斯童话精选

    圣诞树·狄更斯童话精选

    本书中,我们以少年儿童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喜好为标准,选取了《圣诞树》、《圣诞欢歌》、《被魔鬼偷走的掘墓人》、《咧咧破太太的公寓》、《孔雀饭店》等。这些作品篇幅短小,奇想满溢。另一方面,它们从根本上也没有背离狄更斯现实主义作家的风格,字里行间都隐约透着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态度。
  • 青春遇上你

    青春遇上你

    青春是场关于生命的盛宴,它带给了我们太多的喜怒哀乐,我们不懂青春我们把青春当作一种资本,正如白岩松所说“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后来的某天你突然想起你流过的眼泪,想起曾经要好的朋友,想起苦恋过的恋人。因为遇见你,我的青春才不遗憾.....
  • 傲娇蜜妻:偏执总裁要名分

    傲娇蜜妻:偏执总裁要名分

    她只知他有偏执症,却未曾料到,他连自己的孩子都容不下……简介无能,甜宠文1V1
  • 重生之占你为己有

    重生之占你为己有

    重生后的空倚月,给自己的人生定下了一个伟大且长远的目标:把付靳庭占为己有。理由是:他有钱有才还有貌。但似乎,事情有点不按计划走,比如:大三那年开始追某男不假,可是,毕业后也没能在一起啊!再比如:毕业两年后,他们也没能结婚啊!还比如:结婚两年后也没开始生孩子,因为,孩子已经出生了啊!
  • 毕业十年后的穿越

    毕业十年后的穿越

    一朝体穿,用一己之力打下了大好江山,一朝成神,本以为已经是结局,谁知,一切才刚刚开始。千年前的爱恋,千年后才能实现。四个女主,凭一己之力,玩转六界。
  • 你算老几

    你算老几

    天才是什么?天才是用尽所有的努力一步步的走上巅峰,天才是什么?天才是用最弱的实力对付最强的敌人。天才是什么?天才是一点不用力便能打败对手。天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