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71800000019

第19章 儿科

(一)百日咳

百日咳是呼吸道传染病,由百日咳杆菌侵入呼吸道引起,患者多为十岁以下儿童。

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冬春两季多见。症状是先呛咳,日轻夜重。甚至出现阵发性的痉挛性咳嗽,咳嗽后长吸气,发出像鸡鸣样特殊的哮喘声,最后倾吐痰沫而止。发作一阵后暂时缓解,然后再次发作,每日数次至数十次不等,所以称“顿咳”。又因其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故称百日咳。

中医认为多因调护失宜,外感时邪引起痰浊内生、阻于气机、肺失宣降,以致肺气上逆发为咳嗽。这种病对小儿健康影响较大,宜及早治疗。

治则:宣肺解表、泻热祛邪、止咳化痰。

取穴:大椎、身柱、风门。

说明:大椎,别称百劳、上杼。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即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有清热解表、祛风散寒、宣肺止咳的功能,治外感表症引起的头痛项强、热病、咳嗽等疾患。

身柱,别称尘气。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此穴能祛风散寒、宣肺止咳、宁心安神,治胸中热、咳嗽痰喘、癫狂、以及反张脊强痛等。

风门,别称热府。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处。此穴能祛风解表、清热宣肺,治胸中热、咳嗽、项强、胸背痛等外感风邪之疾。

手法:令患儿趴好,医者用手拇指肚依次揉其背部的大椎、身柱、风门穴,各36次,然后再用搓热的手掌面,推按穴部36次。每天1次,7次为一个疗程。

(二)小儿疳积

中医指小儿面黄肌瘦、毛发焦枯、饮食反常、腹部膨大、便臭、精神委靡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慢性疾病。多因喂养不当、饮食没有节制致脾胃虚弱或腹内有寄生虫引起。

1.脾胃虚弱型疳积

症状:完谷不化、发育不良、便溏、肚腹凹陷如舟、四肢不温、睡眠不安等。

治则:健脾化滞、理中和胃、祛湿消积。

取穴:中脘、章门、脾俞、胃俞、四缝、公孙

说明:中脘,别称上纪、胃管等。在前正中线脐眼上边。此穴能补中气、理中焦、化滞和中、升清降浊、消胀满、促运化、止疼痛,治胃肠疾患。

章门,别称季肋端、长平、胁髎。在第十一浮肋端下际处。此穴能疏肝健脾、调气活血,治肝、胆、脾、胃、胁疾患和小儿疳积。

脾俞,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处。此穴能健脾化湿、降浊和胃,治腹胀、呕吐、泄泻、完谷不化等。

胃俞,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处。此穴能健脾和胃、降逆理气,治胃痛、完谷不化、呕吐、腹胀、肠鸣等。

四缝,在手第2、3、4、5指掌面,近端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处,左右共八穴。此穴能消积、驱蛔、促运化、祛胀满,治小儿消化不良引起的消瘦、纳呆、腹泻、腹胀之疳积、虫痛。《奇效良方》载:“治小儿猢狲劳症。”

公孙,在脚第一跖骨底的前缘,赤白肉际处。此穴能理脾胃、祛湿化浊、消胀满,治胃痛、呕吐、完谷不化、腹痛泄泻、逆气里急等。

手法:令患儿仰卧舒适,医者用掌面由轻渐重推揉其中脘、章门穴,顺逆各36次,再让患儿翻身俯卧,医者用掌根推揉其背部的脾俞和胃俞36次,用手拇指端按揉其左右足部的公孙穴各36次,然后改用手拇指端指甲依次掐压四缝穴,左右手共八个穴,各掐压6一16次。

2.感染虫疾型疳积

症状:食欲异常、不知饥饱、嗜食无度,或食异物、睡中咬牙、脘腹胀大、青筋暴露、经常疼痛等。

治则:消积驱虫。

取穴:巨阙、中脘、天枢、四缝、百虫窝、足三里、商丘。

说明:巨阙,别称心募。在前正中线脐上处。此穴能和中降逆、宁心安神,治胃痛、呃逆、心烦、惊悸,配四缝治虫疾。

中脘,参照脾胃虚弱型解释。

天枢,又称长谷。在肚脐眼旁开处。能调肠腑、理气滞、降浊升清,主治胃肠诸疾。

四缝,参照脾胃虚弱型解释。

百虫窝,别称血郄。在血海穴上l寸,膑骨上缘处。此穴能祛湿散风、解毒止痒,治蛔虫症、瘙痒、下生疮等。

足三里,别称下陵、鬼邪。在外膝眼下边。此穴能通经活络、扶正培元,治胃肠消化系统痰患和虚劳赢瘦等。

商丘,在脚内踝前下方凹陷中。此穴有健脾利湿、活络止痛的功效,治脚背痛、麻和脾胃之疾。《神农经》载:“治脾虚,腹胀,胃脘痛。”《大成》载:“脾实商丘泻之。”可见商丘穴对治疗脾胃之疾有确切疗效。

手法:让患儿仰卧舒适,医者用手掌面推揉其巨阙、中脘、天枢穴,顺逆各36次,再改用手拇指端指甲依次掐压四缝穴,左右手共八个穴,各掐压6—16次,用手拇指端分别按揉患儿下肢百虫窝和足三里穴,左右侧各36次,然后用手拇指端点按其左右脚部的商丘穴各36次。每天或隔天1次,施治6—10次为一个疗程。

附1:小儿疳积捏脊疗法

小儿疳积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症候群,包括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症、寄生虫、贫血、佝偻病、多种维生素缺乏症等。历代医家一直把它列为儿科四大要证之一。

捏脊疗法能推动全身气血运行,防病疗疾,是治疗疳积的一种古老而又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患儿愿意接受的疗法。

手法:患儿趴俯合适,医者双手两拇指伸直并对拢,食指等四指半屈空握,指端相对,从患儿尾椎下的长强穴开始,自下而上,两手拇、食等指配合向前上提,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为一遍。每次施治,可视病情和患儿体质捏拿5—8遍。然后根据患儿不同的症状,采用有针对性的“侧重提捏”的手法,刺激穴位及其两旁的俞穴,以便增强疗效。也可直接采用有针对性的“侧重提捏”手法施治。

附2:小儿疳积侧重提捏法

治则: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

取穴:便溏一长强至腰阳关和其两旁俞穴。

遗尿一腰阳关至命门和其两旁俞穴。

纳差,呕恶—命门至至阳和其两旁俞穴。

夜啼、易惊一至阳至身柱和其两旁俞穴。

体虚、易感冒—身柱至大椎和两旁俞穴。

施治:长强,在尾骨尖端与肛门之间凹陷处。此穴能使脏中生春阳正气、舒缓各部器官、镇痉止痛、凉血固脱,治脱肛、泄泻、二便不利等。

腰阳关,在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能通肾化气、调血固精、祛寒湿、强腰膝,治五淋、肠炎等。如小儿大便溏软、次数多,可自下而上,侧重提捏长强穴至腰阳关穴和其两旁的俞穴6一lO遍。

命门,在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此穴于两肾中间,肾藏精,为生命之根、先天之本,有壮阳益肾的功能,治肾虚诸疾。如小儿疳积的症状遗尿多。可自下而上,侧重提捏腰阳关至命门和其两旁的俞穴6一lO遍。

至阳,别称肺底。在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此穴能宣肺止咳、清利湿热、通经活络,主治胸背痛、咳喘、胃下垂等。如小儿疳积的症状纳差、不思饮食、消化不良、爱呕恶,可自下而上,侧重提捏命门至至阳穴和其两旁的俞穴6-10遍。

身柱,在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处。此穴能祛风退热、清心宁志、降逆止咳,主治身热、小儿惊痫、腰脊强痛、精神病等。如小儿疳积的症状易惊、睡眠不稳等,可自上而下,侧重提捏至阳穴至身柱穴和其两旁的俞穴6-10遍,不但能安神,而且能强身保健。

大椎,在项背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约与肩平。此穴能解表清热、疏风散寒、通阳理气、清心宁神,治骨蒸劳热、头痛项强、热病、咳喘、小儿急慢惊风等。如小儿疳积的症状身体虚弱、爱感冒等,可自下而上,侧重提捏身柱穴至大椎穴及其两旁俞穴6一lO遍,能起到强身防病的作用。

(三)小儿惊风

属于“惊厥”的范畴。是以四肢抽搐、口噤、角弓反张和意识不清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临床有急惊风和慢惊风之别,所以要辨证论治。

l、急惊风

发病猛、病情急、烦躁不安、四肢抽搐、口噤不开、角弓反张和意识不清等。多见于五岁以下婴幼儿,分外感、痰热和惊恐惊风三种证型。

(1)外感惊风

症状:发热、头痛、咳嗽、恶心呕吐,或口渴咽红、烦躁不安等。中医认为由小儿形体未充、外感时邪、化火生风引起的。

治则:清热熄风。

取穴:大椎、耳尖、合谷、阳陵泉、太冲。

说明:大椎,别称百劳、上杼。在第七颈椎棘突下。此穴能疏风解表、清热通阳,治外感表症所引起的头痛项强、发热恶寒、夜眠不安等疾患。

耳尖,往脸部卷耳,在耳尖端处。此穴能清热、散风、活血,治热病不安、眼疾和喉痹等。

合谷,别称虎口。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此穴具备多种功能,有疏风解表、清热宣肺、行气开窍、通经活络、调理肠腑、镇静安神的作用,治面IZl五官疾患和小儿惊风、夜眠不安等疾患。

阳陵泉,别称阳之陵泉、阳陵。在下肢外膝眼下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昔有膝下为陵之说,因名。此穴能清肝利胆、舒筋活络壮筋脉,治胁痛、痿症等。

太冲,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此穴能平肝镇惊、泄热理血,治头痛、眩晕、惊风等疾患。

手法:医者用手拇指指甲和食指对掐患儿左右侧耳尖穴各36次,注意掌握好指力,不要掐伤皮肤。再改用手掌根按揉患儿大椎穴36次,用手拇指肚和食指对拿患儿左右侧合谷穴各36次,用手拇指肚推揉患儿左右下肢的阳陵泉穴各36次,然后改用手拇指端点按其左右脚背部的太冲穴各36次。

(2)痰热惊风

症状:发热、喉间痰鸣、呕吐、腹胀痛、便秘腥臭夹有瘀血。中医认为多因乳食不节、积滞胃肠、痰浊内蕴、生热化风所致。

治则:清热豁痰、熄风止惊。

取穴:人中、中脘、神门、丰隆、太冲。

说明:人中,别称水沟、鬼宫。在鼻El中央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此穴能清热开窍、回阳救逆,治中风,bJD惊风和脊强等症。

中脘,别称上纪、胃脘等。在心蔽骨与肚脐连线的正中处。此穴能化滞和中、升清降浊,治胃肠等疾患。

神门,别称锐骨之端、兑骨、中郄等。在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此穴能宽胸理气、散郁结、宁心安神、养心脾,多用于恐惧、失眠、健忘以及狂、痫、癫、癔等疾患。

丰隆,在外踝上,胫骨前肌和伸趾长肌之间,为祛痰要穴,能宣肺平喘、通便、镇静,治痰多、咽痛、便秘、狂痫和下肢痿痹等。

太冲,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此穴能平肝镇惊、泄热理血,治头痛、眩晕、癫狂、痫症、惊风等疾患。

手法:①医者用手拇指指甲掐患儿人中穴36次,再改用指肚偏峰轻揉穴部一会儿。

②患儿仰卧,医者用手掌根揉其中脘穴,顺逆各36次,掌力要由轻渐重,随着患儿呼吸进行。

③医者用手拇指肚和其余四指相对,点按患儿左右侧神门穴各36次,接着推揉其左右下肢丰隆穴各36次,然后对拿其左右足背部太冲穴各36次。

(3)惊恐惊风

症状:不发热、四肢欠温、睡眠不宁,或昏睡不醒、醒后爱哭易惊。中医认为多因暴受惊恐、恐则气下、惊则气乱、神无所依引起。

治则:镇惊安神。

取穴:前顶、印堂、神门、涌泉。

说明:前顶,在头顶之上,百会穴前1.5寸处。此穴能清头目、散风邪,治头晕、目眩、头顶痛、癫痫、鼻渊等。

印堂,别称曲眉。在两眉连线的中点处。此穴能清热散风、镇静安神,治头痛头重、鼻疾、失眠、小儿惊风等。

神门,别称兑骨等。在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此穴能宽胸理气、散郁结、宁心安神、养心脾,多用于恐惧、失眠、健忘,以及狂、痫、癫、癔等疾患。

涌泉,别称地冲。在足心前1,3的凹陷处。此穴能开窍、苏厥、降逆、泄热、引火下行,治晕厥、目眩、失眠、癫痫、癔病、中风、头顶痛、小儿惊风等。

手法:①医者一手扶患儿头部固定,另一手用中指端向前揉按其前顶穴36次,指力要轻柔、协调。然后改用拇指端点按患儿两眉间的印堂穴36次,接着再轻揉穴部一会儿。

②医者用手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点按患儿左右神门穴各36次,然后医者两手掌相对搓热,擦其左右足心的涌泉穴各36次。

2.慢惊风

症状:发病缓慢、病程长,亦称“慢脾风”。患儿神疲体虚、腹泻、肢强发冷、抽搐时发时止,多见于三周岁以下婴幼儿。中医认为多因病后脾胃虚弱或热病伤阴引起肾阴不足、肝血亏损所致。

治则:补脾肾、熄肝风。

取穴:筋缩、肝俞、脾俞、胃俞、肾俞、百会、印堂、行间。

说明:筋缩,别称筋束。在第九胸椎棘突下,肝俞中间处。此穴能镇惊熄风、通络止痉,治抽搐、痉挛、肌肉挛缩、脊强等疾患。

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旁开1.5寸处。此穴能疏肝理气、利胆化湿,治胁痛、癫狂、痫症、脊背痛等。

脾俞,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能健脾和胃、化湿利水,治食滞、完谷不化、湿困劳倦、头痛、眩晕等。

胃俞,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能健脾和胃、降逆理气,治胃脘痛、腹胀、完谷不化、肠鸣以及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疾患。

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能通调肾气,治虚喘等疾患。

百会,别称巅上等。前发际直上与两耳尖直上,在头顶正中相交处。此穴能平肝熄风,治头痛、目眩、惊风等。

印堂,别称曲眉。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此穴能清热散风、镇静安神,治恐惧、失眠、小儿惊风等。

行间,在足背第一、二趾间的缝纹端处。此穴能疏气滞、泻肝火,治胁痛腹满、头痛、目眩、中风口眼喎斜、痫风、失眠、惊风等。

手法:患儿俯卧,医者用手掌根依次推揉其背部的筋缩、肝俞、脾俞、胃俞和肾俞36次,再用中指端向前揉按患儿百会穴36次,指力要轻柔、协调。接着改用手拇指端点按患儿两眉间的印堂穴36次,然后用拇指端和食指肚对掐患儿左右足背处的行间穴各36次,指力要掌握好,不要掐伤皮肤。

(四)小儿麻痹

是脊髓灰质炎的通称,简称儿麻。是由感受时邪疫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早期类似感冒,有发热、呕吐、腹泻、肢痛等,继而出现肢体瘫痪,后期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等。中医称“小儿痿证”,认为此病多因感受风湿、热邪引起。ll缶床分肺热、湿热和脾肾两亏型三种,所以要辨证论治。

l、肺热型

症状:发热咳嗽、咽红、呕吐腹泻、肢体疼痛、萎软无力等。

治则:宣肺解表、散风清热。

取穴:风池、曲池,列缺、合谷。

说明:风池,别称热府。在项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此穴能祛风解表,治头项强痛、中风、热病、感冒和一切风邪为患。

曲池,别称阳泽、鬼臣。屈肘,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此穴能疏风清热、调和营卫,治热病、咽喉疼痛、肘臂痛、上肢瘫痪等。

列缺,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或令患儿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按在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处就是此穴。能宣肺疏风、清热解表、通经活络,治头痛、项强,腕痛无力等。《甲乙》载:“热病,先手瘈疭臂,唇口紧,鼻张,目下汗出,列缺主之。”

合谷,别称虎口。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此穴有疏风解表、清热宣肺、行气开窍、通降肠腑、镇静安神、通经活络的功效,治面口五官等疾患。

手法:医者用一手的掌面扶于患儿前额固定,用另一手拇指和食指肚对拿其风池穴36次,接下来令患儿屈肘,医者用手拇指端推揉其左右上肢的曲池穴各36次,然后用手拇指端和其余四指对拿患儿左右侧列缺和合谷穴各36次。

2.湿热型

症状:发热,肢体疼痛沉重而不敢触动,继而肢体萎软等。

治则:清热利湿。

取穴:曲池、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

说明:曲池,参照肺热型解释。

足三里,别称下陵、鬼邪。在外膝眼下边。此穴能通经活络、扶正培元,治胃肠消化系统疾患和下肢疼痛等。

阴陵泉,别称阴之陵泉、阴陵。在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此穴能健脾利湿、通调三焦,治腹胀、泄泻以及膝痛等。

三阴交,别称承命、太阳。在内踝上,胫骨内侧面后缘处。此穴有调脾胃、益肝肾的功能。

手法:令患儿屈肘,医者用手拇指端推揉其左右上肢的曲池穴各36次,再改用手拇指肚分别推揉患儿左右下肢足三里、阴陵泉和三阴交穴36次。

3.脾肾两亏型

症状:肌肉萎缩、筋软骨萎、关节畸形等。

治则:舒肝补肾、活血矫形。

取穴:肝俞、肾俞、腰阳关、曲池、阳陵泉、足三里、悬钟。

说明: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处。此穴能疏肝理气利胆,治胁痛、脊背痛等。

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处。此穴能凋肾气、通利腰脊治腰痛等疾患。

腰阳关,在第四腰椎棘突下。此穴能疏利关节,治腰腿疼痛、下肢痿痹等。

曲池,参照肺热型解释。

阳陵泉,别称阳之陵泉、阳陵。在膝下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昔有膝下为陵之说,因名。此穴能舒筋壮筋活络,临床用治痿症。

足三里,参照湿热型解释。

悬钟,别称绝骨。在足外踝上,腓骨前缘与腓骨短肌肌腹之间凹陷处。此穴能通经活络、壮筋骨,治颈项强痛、下肢痿软等。

手法:让患儿趴舒适,医者用手掌根推揉其腰背部的肝俞、肾俞和腰Ii日关36次,再改用手拇指端推揉其左右曲池穴各36次,然后用手拇指肚分别推揉患儿下肢的阳陵泉、足三里和悬钟穴各36次。

可视病情轻重,每天1次或隔天施治1次,7—15次为一个疗程。

(五)小儿夜啼

俗称“夜哭郎”。指婴幼儿彻夜啼哭或时哭时停的一种病症。中医认为小儿夜啼多由脾寒、心热、惊吓、食积等引起,临床要辨证论治。

1.脾寒证夜啼

症状:哭声低软、神怯体倦、爱俯卧、肢凉食少、腹痛便溏等。

治则:健脾祛寒、利湿和中。

取穴:外劳宫、脾俞、胃俞。

说明:外劳宫,在手背正中央,即腕背横纹至第三掌骨小头联线中点处(在指下,正对掌心处)。治泄泻、完谷不化、脐风等。《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载:“治粪白不变,五谷不消,肚腹泄泻。”

脾俞,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处。此穴能健脾和胃、祛寒化湿,治脾寒湿困不能统血的疾患。

胃俞,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处。此穴能健脾和胃、降逆宽中。根据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病理变化、此穴不但能治完谷不化,而且能治夜寐不安和小儿夜啼等疾患。

手法:医者用手拇指肚按揉患儿左右手背处的外劳宫穴各36次,再令患儿俯卧舒服,医者用手拇指肚,由轻渐重推揉其脾俞和胃俞36次,然后再改用手掌面轻轻揉脾俞和胃俞一会儿。

2.心热证夜啼

症状:哭声高粗、烦躁不安、爱仰卧、面红目赤、手足心热、二便秘涩等。

治则:清热除烦、安神止啼。

取穴:大陵、劳宫、中冲。

说明:劳宫,别称五里、掌中、鬼窟。此穴在掌心横纹中。能清心泻火,使热散神安。这就是所说的“火降劳宫”。

大陵,别称心主、鬼心。在腕横纹正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此穴能清心热、散邪火、宁心神、宽胸和胃,治惊悸、小儿夜啼、胸胁痛、口疮口臭等。

中冲,在手中指尖端中央处。此穴能开窍泻热、益心气、醒神志,治热病、惊风等疾患。

手法:医者用手拇指和中指肚对揉患儿左右手大陵和劳宫穴各36次,再改用手拇指指甲掐其左右中指端的中冲穴各36次。施治时要掌握好指力,以免掐伤皮肤。

3.惊吓证夜啼

症状:哭声惨紧、恐惧不安、面色乍青乍白、神怯不宁等。

治则:镇惊宁心、安神止啼。

取穴:印堂、十宣。

说明:印堂,别称曲眉。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此穴能清热散风、镇静安神,治小儿惊风、恐惧、夜啼、不眠等。

十宣,别称鬼城。在手十指尖端处。此穴能宣散风邪、泄热醒神,治热病和一切急性病失神等。

手法:医者用手拇指端点按患儿两眉头间的印堂穴36次,接着用指肚再轻揉印堂穴一会儿,然后改用手拇指指甲,依次掐患儿双手十个手指端处的十宣穴各20-36次。指力要适度,注意不要掐伤皮肤。

4.食积证夜啼

症状:夜哭、厌食腹胀、泛酸吐乳、便臭等。

治则:消食导滞、调中止啼。

取穴:中脘、足三里。

说明:中脘,别称上纪、胃脘等。在心蔽骨与脐连线的正中处。此穴能健脾胃、助消化,治胃积、积滞、肠鸣和胃不舒、睡不安等。

足三里,别称下陵、鬼邪。此穴在腿外膝眼下边。有健脾胃、助消化、宁心安神的功能。根据胃不和则眠不安的病理变化,此穴不但能统治一切胃肠消化系统疾患,而且能治夜眠不安和小儿夜啼等症。

手法:患儿仰卧,医者用掌面按揉其中脘穴,顺逆各36次,按揉时要随着患儿的呼吸进行,切忌掌力过猛。再改用手拇指端推揉其左右侧足三里穴各36次。

(六)小儿遗尿

俗称“尿床”。是指3-12岁的儿童,在睡眠中小便经常自遗,醒后方觉,每夜1-2次,或每夜数次。中医认为多因肾气不足,下元不固或脾肺气虚不能制下,致使膀胱约束无力而发生遗尿。

治则:补肾健脾、宣肺调气。

取穴:气海、关元、肾俞、膀胱俞。

说明:气海,在腹部前正中线脐眼下。能利下焦、补元气,治腹痛、遗尿、虚喘等元气亏损之疾。

关元,在腹部前正中线气海穴下边。此穴能补肾培元、温阳固脱,治遗尿和虚劳等疾患。

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处。此穴能调补肾气、通利腰脊,治遗尿和肾虚等疾患。

膀胱俞,在第二骶后孔,髂后上棘内缘下与骶骨间的凹陷中。此穴能利膀胱、壮腰脊,治遗尿、尿失禁、泄泻、腰脊强痛等。

手法:让患儿仰卧,医者用手掌面揉其肚脐下的气海和关元穴,顺逆各36次,然后再让患儿趴好,医者用手掌根推揉其肾俞和膀胱俞36次。每天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七)小儿脱肛

直肠下端脱出肛门之外。中医认为多因气虚下陷、收摄无力或湿热下注、局部肿胀约束受损引起。

治则:补中固脱。

取穴:百会、大肠俞、长强、承山。

说明:百会,别称巅上等。前发际直上与两耳尖直上,在头顶正中相交处。此穴能平肝熄风、升清降浊、固脱,治头痛、目眩、惊悸、脱肛、胃下垂、小儿夜啼等。

大肠俞,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处。此穴能调肠腑、利腰脊,治大肠疾患。

长强,别称气之阴郄、龟尾、尾闾、上天梯。在尾骨尖端与肛门之间凹陷处。此穴能生春阳正气、舒缓各部器官、镇惊止痛、凉血固脱,治脱肛、泄泻、二便不利等。

承山,别称鱼腹、肉柱。在小腿肚分肉之间出现人字纹处。此穴能舒筋理肛,治寒湿、腰背腿、足拘挛肿痛、霍乱转筋和便秘、便血等肛肠疾患。

手法:医者用手中指或食指肚按揉患儿头顶部百会穴36次,再令其俯卧,医者用手拇指肚揉患儿大肠俞和长强穴各36次,然后分别按揉其左右腿承山穴各36次。用力要轻揉有节奏,使患儿舒适感。

(八)小儿疝气

小腹卵丸肿大,时有疼痛,俗称“小肠串气”。中医认为多由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所致。

治则:健脾补肾、利湿散寒。

取穴:足三里、太冲、行间、三阴交。

说明:足三里,别称下陵、鬼邪等。在外膝眼下,此穴能调理脾胃、扶正培元。

太冲,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有舒肝镇惊、泄热理血的功能,治头痛、眩晕、惊风、阗癫狂、疝气等。

行间:在足背第一、二趾间的缝纹端处。有祛火化滞、疏肝利胆、熄风潜阳的功效,治头痛、目眩、遗尿、疝气等。

三阴交,别称承命、下三里等。在腿内踝尖上,胫骨后缘凹陷中。此穴能健脾肾、调气血,为保健穴之一。

手法:医者先用手拇指肚推揉患儿左右下肢足三里穴各36次,再改用拇指端点按其左右足背处的太冲和行间穴各36次,然后用手拇脂肚推揉患儿左右下肢内踝上的三阴交穴各36次。

(九)痄牌

现代医学称之为流行性腮腺炎。有的地区又称“蛤蟆瘟”。是以发病急,两侧或一侧耳下腮部肿胀、坚硬疼痛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而以冬春季较多见,发病年龄多在5-9岁。

中医认为痄腮多由风热疫毒引起。病邪从Izl鼻而人,挟痰火壅阻少阳经络,郁而不散,结于腮颊。

治则:清热解毒、通络消肿。

取穴:角孙、翳风、合谷。

说明:角孙,在耳尖上发际处。此穴能清热散风、消肿止痛,治头痛、项强、眼疾、牙痛和耳部肿痛等。

翳风,别称耳后陷中。在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此穴能清泻肝火、散风活络,治肝郁化火引起的耳疾、颊肿、瘰疬等疾患。

合谷:别称虎口。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此穴能疏风解表、通经活络的功效,治面口五官疾患。

手法:医者一手扶在患儿头部固定,用另一只手的拇指肚推揉其耳尖上发际处的角孙穴和耳垂后的翳风穴,左右侧各36次,然后改用手拇指端和其余四指相对,拿捏患儿左右合谷穴各36次。每天1次,联系治3-6次。

(十)小儿语迟

小儿语迟属发音障碍,即届年龄而不能言语,或虽能说话但不清楚等。中医认为多因心气不足、神窍不利所致。

治则:补心益气。

取穴:心俞。

说明:心俞,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处。此穴能通心络、养心血,治心阳虚衰和心阴不足引起的疾病。

手法:令小儿趴好,医看用手拇指肚揉其背部心俞穴,顺逆各36次,然后医者双掌合十搓热,用搓热的掌面按在心俞处焐一会儿。每天1次,7-10次为一个疗程。

同类推荐
  • 让你睡得更香甜

    让你睡得更香甜

    本书汇集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睡眠研究的新成果,系统介绍了睡眠的实质、失眠的影响因素、治疗失眠的常用手段,以及提高睡眠质量的有效措施,同时介绍了如何进行失眠测试和如何记录失眠日志等失眠者的多种自我调节方法。内容新颖,语言生动,形式活泼,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均较强。可供城乡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经常遭受失眠困扰的人员和失眠症患者参阅。
  • 你不可不知的健脑益智100招

    你不可不知的健脑益智100招

    人脑不仅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器官,而且还是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各种行为的始发者和各机能系统活动的协调者。人脑是一个特殊器官,既是身体的一部分,更是与精神、思维密不可分的重要器官,因此,健脑才能益智。人脑需要有多种营养物质来滋补,才能有效地推迟和抑制脑细胞的衰老退化。
  • 百草良方(家庭健康生活)

    百草良方(家庭健康生活)

    本书汇集《本草纲目》养生之智慧精粹,是您健康生活的必备之书,使您一书在手,百病不愁!
  • 别让血压伤害您:高血压防治红宝书

    别让血压伤害您:高血压防治红宝书

    《别让血压伤害您:高血压防治红宝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我们会发现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得了高血压。这些人当中不全是老年人,还有很多年轻的朋友。那么您了解高血压吗?高血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对于高血压,病人需要注意些什么事情呢?从作者多年的防治经验来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要长期坚持降压治疗,把血压控制在正常或者基本正常的水平,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并发症。对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来说首先要治疗原发病,才能较好地控制高血压。
  • 便秘简便自疗

    便秘简便自疗

    本书以问答形式简要介绍了便秘的基本知识、类型、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方法、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西医治疗及预防等知识,重点介绍适合读者自我调养和自我治疗便秘的简便方法,并对便秘防治中的一些误区提出了作者的观点。本书是一部全面反映便秘自我治疗和调养新成果的科普读物,内容融汇中西而详尽,文字简洁而明了。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强的特点。不仅适合便秘患者的自我医疗,也可作为基层医护人员的参考读物。
热门推荐
  • 魂牵大乾

    魂牵大乾

    宁玉,26岁,绝色、冷艳。中原黑星组织成员。潜入某国际大集团出任大总裁。管理学、医学、武术、甚至琴棋书画都无所不能。宁玉,16岁,大乾唯一异性王宁德王的嫡女,不会说话,甚至发不出声音。行动迟缓。形似三魂不全的痴儿。“为什么要让我活在两个世界里,为什么我控制不了,自己。该死,我讨厌这种感觉!”“我到底怎样才可以魂归大乾”“只有那里才是我的归宿”
  • 读诗(第二卷)

    读诗(第二卷)

    《读诗(2011年第2卷)》汇集了现代诗歌百余首,《读诗(2011年第2卷)》本着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富有魅力的曲作标准选出名家名篇外,还纵横照顾选入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并加以简洁的注释与评析,适合广大诗歌爱好者阅读。
  • 别样生存

    别样生存

    一个莫名出现在异世的人……他要生存,也想要活得更好……奈何条件有限,他只有不断充实自己……当然了,必要的奇遇和运泽也是不可或缺的……
  • 逆命之子

    逆命之子

    命运: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虚,我写这本小说的目的就是想让那些天天无所事事,碌碌无为,反而天天将“这就是命”“哎,认命吧”这些词挂在嘴边的人,在我的认识中,命是自己的,运也是自己的,命运就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认命就是你对你自己的否定,认命就是对自己的不努力,对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好让自己就这样碌碌无为,无所事事下去。看主角怎么对抗早已注定的命运,一步步去改变命运,一步步走向巅峰!
  • 凤归兮

    凤归兮

    三年前凤家嫡长女凤洛尘,以撒泼痴情而闻名京城;三年后凤凰归巢,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多米诺的骨牌,是福还是祸?
  • 污力青梅:傲娇竹马被推倒

    污力青梅:傲娇竹马被推倒

    别人家的青梅都是呆萌可爱的软妹,为啥他这个青梅污起来像个男人?却偏偏这朵青梅演技精湛,在男神面前如同一朵娇艳欲滴的白莲花。别人家的竹马都是善解人意的暖男,为啥她这个竹马傲娇起来让人想一掌拍死?看上去一表人才花心总裁,在她面前却傲娇又腹黑,追男神更是花样百出。——等等!那是我男神啊喂!虽说竹马花心傲娇又腹黑,宠起她来倒是苏得上天。所以男神和竹马,她到底是选竹马呢,还是竹马呢?嗯,这是个严肃的问题。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成功就是和自己的较量:冯仑给年轻人的11堂成功课

    成功就是和自己的较量:冯仑给年轻人的11堂成功课

    本书通过对冯仑创业经历的梳理,提炼出冯仑成功的经验;通过对冯仑语录的摘录,给人以最真实的创业启示;通过对冯仑事例的延伸解读,提示人们对自身经历的深思与警醒;通过其他企业家的事例与冯仑事例的对比,总结出成功企业家的共性,让人们可以从更多的企业家的经历中,寻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成功方式。
  • 抢个师尊当相公

    抢个师尊当相公

    青离从不会亏待自己,看上的东西,盗回来慢慢欣赏。想吃的美食,学过来做了慢慢品尝。一手做天下美味,一手盗奇珍异宝。然而她却一朝穿越到古代,入了仙门。遇到了一位颜值爆表的师尊。青离从前总是吹嘘,这天底下还没有她偷不到的东西,可如今她第一次有点儿犯难了。这盗宝容易,盗人也不难,可是这心好盗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宅神回忆录

    宅神回忆录

    古老的帝国从沉睡中苏醒,懵懂的少年黄袍加身登基称帝。年轻莽撞的帝王穿梭于异世界,冒险,拯救,罪与救赎。少年能否有资格捧起这沉重的玉玺?能否守护住他想要守护的一切?这不是种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