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认为,虚荣心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
爱虚荣的人多半为外向型、冲动型、反复多变、做作,具有浓厚、强烈的情感反应,装腔作势,缺乏真实的情感,待人处事突出自我,浮躁不安。虚荣心的背后掩盖着的是自卑与心虚等深层心理缺陷。具有虚荣心理的人,多存在自卑与心虚等深层心理的缺陷,作为一种补偿作用,竭力追慕浮华,以掩饰心理上的缺陷。
虚荣心强的人往往都不愿脚踏实地的做事,而是经常利用撒谎、投机等不正常手段去渔猎名誉。虚荣心强的人往往在物质上讲排场、搞攀比,在社交上好出风头,在人格上又很自负、嫉妒心重,在学习上不刻苦。正如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说:“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虚荣是一种特性,是取攻势不是取守势的,所以虚荣的人,不但会拿利刃刺进自己的低劣感情,而且还会把利刃掉转头去刺别的人;所以凡是虚荣的人,他们周围便都是他们的仇敌,因此他享受不到生活上互助的快乐。由于虚荣而引发的竞争惨剧,是最不幸最恶劣的事。人们因虚荣的竞争而送掉性命的惨例是举不胜举的,而虚荣的人能够永远维持他的虚荣的例子却屈指可数。虚荣虽然可以自欺欺人,但它断乎欺骗不了自然,虚荣是对自然的一种侮辱,但自然是不容任何侮辱的。
虚荣的圈子是整个儿的,自古到今,人类的舞台上演了许多虚荣的故事。法国文学家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说《项链》讲了一个故事:教育部小职员的妻子玛蒂尔德非常爱慕虚荣。为了让妻子开心,丈夫好不容易弄到教育部部长夫妇家庭晚会的请柬。为了出席这个舞会,玛蒂尔德向朋友借了一条漂亮的钻石项链。玛蒂尔德在晚会上出尽了风头,然而晚会后,她不小心丢失了借来的钻石项链。她与丈夫不得不借债购买了一条新项链归还给朋友。夫妻俩含辛茹苦地用了十年时间终于还清了债务,玛蒂尔德也变成了一个粗壮衰老的妇女。以至于多年老朋友竞认不出她。出人意料的是,朋友说当初借给她的那挂钻石项链是假的,根本不值钱。林语堂先生在《吾国吾民》中认为,统治中国的三女神是“面子、命运和恩典”。“讲面子”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民族心理,面子行为反映了中国人尊重与自尊的情感和需要,丢面子就意味着否定自己的才能,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于是有些人为了不丢面子,通过“打肿脸充胖子”的方式来显示自我。
领导者对不良的虚荣行为要及时进行自我心理纠偏,对自己的虚荣心应当进行积极的调适。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即对荣誉、地位、得失、面子要持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人生在世要有一定的荣誉与地位,这是心理的需要,每个人都应十分珍惜和爱护自己及他人的荣誉和地位,但这种追求必须与个人的社会角色及才能一致。面子“不可没有,也不能强求”,如果“打肿脸充胖子”,过分追求荣誉,显示自己,就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歪曲。同时要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从挫折中悟出真谛,才能建立自信、自爱、自立、自强,从而消除虚荣心。其次,要把握好攀比的尺度。比较是人们常有的社会心理,但要把握好比的方向、范围和程度。最后,要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别人的议论,他人的优越条件,都不应当是影响自己进步的外因。只有这样的自信和自强,才能不被虚荣心所驱使,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