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用语中,挫折是失败、阻挠、失意、屈辱的意思。心理学上的挫折一词,是指情绪状态。其定义为:个人从事有目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和干扰,个人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动机不能实现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从心理学上分析,人的行为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经过努力达到一定的目标。如果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碰到了困难,遇到了障碍,就会产生挫折。挫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反应,表现在心理上、生理上会有变化,遭受严重挫折后,个人会在情绪上表现抑郁、消极、愤懑;在生理上,会表现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易诱发心血管疾病,胃酸分泌减少,会导致溃疡、胃穿孔等。
任何人的一生都可能受到挫折,许多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综合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不外乎有两种,即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又称外因或环境因素,客观原因又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类。自然因素是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社会因素产生的挫折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受到政治、经济、法律、婚姻、风俗、习惯、宗教、道德等的限制产生的挫折。主观原因则分为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个人的生理原因是人的身材高低、胖瘦、五官长相及所从事的职业、所追求的目标带来的限制。个人的心理原因,主要指个人的能力、智力、反应能力不符合要求,而产生挫折心理反应。
挫折具有二重性,挫折是坏事,使人或痛苦、失望、一蹶不振,或意志失控、情绪低落,完全丧失意志。但挫折也对人产生教育作用,使人吸取教训,磨炼意志,逆境奋起。
作为一名现代领导者应当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无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有事则应。要承认挫折,正视挫折,然后认真、冷静、客观地分析各种受挫的因素,找出关键因素,并要培养坚强的意志,把挫折所造成的不幸,对个人的打击,当成磨炼自己意志的机会。应当掌握和运用挫折心理的自我预防和调节的一些基本方法。例如,合理宣泄,心理有委屈和怒气以平缓的方法向人倾诉,有疙瘩和误会要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有意见和矛盾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必要时也可选择适当的场合大哭一场,释放能量、消消气;理智消解,挫折后先冷静理智地反省,失败后清醒地总结教训,双方争执之时先理智地站在对方的位置设想一下;替代升华,将挫折变为一股进取的力量,释放到有利于社会的替代行为目标上去,并竭力实现这个崇高的目标;注意转移,当挫折后,应当全面考虑,从长计议,用好的有利的一面来安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