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24400000014

第14章 参考文献

1.乔松楼,科学到底是什么,科学中国人,2002,4:55

2.王海明,科学是什么,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2,18(2):3~8

3.杨生,肖学杰,论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33(1):60~63

4.王耀德,科学与技术关系的三个问题,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34(4):84~86

5.罗大明,文彦等著,知识经济与人才创新,四川辞书出版社,1999

6.郭淑英,戴万津主编,高素质创新人才研究,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

7.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编,人才工作理论研究报告,党建读物出版社,2003

8.林孝诚,人才学讲义,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印,2000

9.涂文涛,方行明主编,知识经济的人才战略,北京:中国时代出版社,2003

10.王通讯主编,人才学新论,北京:蓝天出版社,2004

11.钟祖荣等著,外国人才研究史纲,北京:蓝天出版社,2005

12.唐黎标,北欧各国科技创新秘诀,人才开发,2006,6:41~41

13.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编,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3)[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1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04)[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15.李耀平,现代科技创新的趋势与特点,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6,6(1):1~6

16.俞荣建,人力资本概念的重新界定及其含义,人才开发,2005,10:11~13

17.唐斌,试论人力资本,人才开发,2004,5:10~12

18.肖文,企业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差异性分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6):90~94

19.许祥云,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思想渊源与创立,商场现代化,2005,10(下):231~232

20.吴晓临,人力资本的产权分析,经济体制改革,2004,3:154~156

21.白永秀,惠宁,论人力资本理论的三次飞跃,经济评论,2005,2:62~66

22.滕玉成,周萍婉,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82~86

23.张妍芬,对人力资本界定的重新思考,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5:163~165

24.雷震,袁春梅,从制度经济学视角看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商业研究,2006,13:69~72

25.吴鹭,人力资本产权界定及其价值实现,人才与教育,2006,1:107~108

26.敬嵩,雷良海,人力资本测度方法及其发展方向,统计与决策,2006,6(下):16~18

27.李汉通,人力资本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创新研究,管理探索,2005,2:15~17

28.王金凤,纪晓丽,论我国人力资本定价,经济体制改革,2005,3:162~163

29.罗钢,论人力资本重要特质与激励,经济师,2006,1:152~155

30.徐小飞,龚德恩,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企业经济,2005,4:104~105

31.王锴,余明江,人力资本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归属与配置,企业发展,2005,5:94~97

32.阎薇,人力资本特性及其激励,经济师,2005,1:150~151

33.丁建宇,人力资本内涵概述,人口与经济,2004,10:94~95

34.年志远,人力资本实际使用权与人力资本法权使用权,学习与探索,2005,5:214~216

35.李福柱,丁四保,国内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刍议,软科学,2005,19(2):7~10

36.盛乐,对人力资本及其产权要求的经济学分析,学术月刊,2005,9:29~34

37.安应民,郑伟,关于人力资本价值度量模型的探讨,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4:153~155

38.宋晓梅,关于我国人力资本发展制度的研究,经济问题,2006,6:5~7

39.袁建昌,技术型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制度安排,科学管理研究,2005,23(3):87~89

40.汪莹,李林,基于人力资本产权化的企业所有权实现机制分析。2005,11:10~11

41.宁先圣,论人力资本理论的演进及当代进展,社会科学辑刊,2006,3:39~42

42.杨继瑞,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辨析,经济纵横,2005,12:36~39

43.魏建中,陈亮,人力资本范畴探析,经济论坛,2004,22:12~13

44.王松梅,成良斌,我国科技人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科技与管理,2005,6:129~131

45.傅鸿飞,中外科技人才现状对比分析,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4,2:8~13

46.周桂荣,刘文江,我国科技人才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99~102

47.娄伟,中国科技人才培养政策体系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2:109~113

48.娄伟,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04,11:139~143

49.熊文江,我国科技人才培养与成长机制的创新,科学决策月刊,2006,1:39~41

50.郑晓,高建,中国科技人才使用状况分析,特区经济,2005,9:76~77

51.孙林杰,我国科技人才流动及相关环境建设,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4,1:10~13

52.刘德艳,王丽莉,我国海外科技人才引进的制度创新,制度建设与政策研究,2005,9:114~116

53.张斌贤,李子江,西方发达国家科技人才继续教育的特色与经验,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4):97~102

54.刘诗白,论科技创新,改革,2001.1

55.江雷,创新机制让科技人才富起来,上海企业,2002.1

56.刘诗白,论科技创新劳动,经济学家,2001.3

57.科技创新,瞭望新闻周刊,2004,12(51)

58.阎康年,创新环境对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4.4

59.吴增基,论“自主创新”的条件,社会科学,2005.10

60.王选,科技日报,2003年8月12日

61.鲍永安,张桂霞,论自主创新的体系和环境,江海学刊,2006.2

62.西奥多·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63.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64.雅各布·明塞尔,人力资本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65.焦斌龙,中国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定价与配置,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66.李建民,人力资本通论,上海三联书店,1999

67.李宝元,人力资本运营,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68.张文贤,管理入股——人力资本定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69.张文贤,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70.莫志宏,人力资本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71.盛洪主编,现代制度经济学(上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2.段文斌,陈国富等,制度经济学——制度主义与经济分析,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73.李世聪,人力资源当期价值理论与方法,企业管理,2002,3:82~85

74.樊培银,徐凤霞,关于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的探讨,中国工业经济。2002,3:91~96

75.方锦清,令人关注的复杂性科学和复杂性研究,自然杂志,2002.1

76.于景元、刘毅,复杂性研究与系统科学,科学学研究,2002.5

77.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和约,经济研究,1996.6

78.黄乾,论人力资本产权特征,财经研究,2000.9

79.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经济研究,1996.9

80.陈剑锋,万君康,产业集群中技术创新集群的生命周期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4(5):60~63

81.胡珑瑛,叶元熙,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动因分析,技术经济,2002(8):50~52.

82.王渝,朱斌,论高科技企业集群的持续创新优势,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9):13~16

83.蔡宁,杨闩柱,吴结兵,企业集群风险的研究:一个基于网络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03(4)

84.尹建华,苏敬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与协同管理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9):13~16

85.于学峰,企业机群与科技园区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2003(2)

86.仇保兴,中小企业集群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87.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8.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编,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实用政策法规[R],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186,189,191

89.娄伟,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04.6

90.Schultz,T。W。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Vol。51(1),1~17

91.Becker。Gray。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A theoretical Analysis[J]。The jop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2,Vol。70(2),9~49

同类推荐
  • 守望声屏:论媒体的责任与自律

    守望声屏:论媒体的责任与自律

    本书收录了“长沙广电杯”深化“三项教育”、治理“五大公害”论文征文活动的上相关作品,一是领导和理论骨干在有关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或撰写的相关文章;二是本次论文正文中的部分佳作。
  • 办公室文秘写作一本通

    办公室文秘写作一本通

    本书立足于现实,从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礼仪文书、司法文书、财经文书、商务文书、宣传文书、科技文书等八个方面,对各种写作文体进行了新的梳理与阐释,并注意案例与理论的结合,为文秘工作者与公务人员量身打造了经典的办公室写作范本。
  • 古老的崇7文化与男性周期

    古老的崇7文化与男性周期

    本书对崇7文化与男性周期进行了考证和研究。全书共分七章,包括崇7文化、古代创世观与生殖崇拜、神话的结构和考证、来自生命科学的启示、男性动态周期等。
  • 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

    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

    《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一书中以一些班主任工作经典教案为例讲述了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我感触很深,以后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 鄂温克人与电视

    鄂温克人与电视

    本书以态度与行为的微观视角为切入点,重点研究电视对鄂温克人认知、情绪情感、行为意向以及行为变化的影响,并且就电视影响鄂温克人态度与行为改变的因素作了详尽的阐述与分析。适读对象:新闻传播、心理、教育等专业的师生、研究者及爱好者。
热门推荐
  • 校园女生

    校园女生

    关于友情,别无他言,经的起年月的洗礼,留下的,便是我要的.我用我的方式诠释→友情
  • 无限苦修

    无限苦修

    我穿梭于各个世界之间。在古战场中肆意驰骋,在武侠世界中快意恩仇……我见识过机械文明,金属生命!也见识过元素精髓,真知奥术!更见识过妖魔鬼怪,神灵仙佛!…………以前我听人说,如果刀快的话,血从伤口喷出来的时候像风声一样,很好听。想不到第一次听到的,是自己流的血。——————新人新书,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关注,谢谢!
  • 古城疑案之吴公祠之迷

    古城疑案之吴公祠之迷

    吴公祠小学在文革前和文革中,有两个人离奇悬梁自尽,他们分别是工友陶师傅和美术老师韩可漂,欧阳平在徐海初等老师的帮助下,成功揭开了吴公祠之迷。
  • 决战格兰之森

    决战格兰之森

    在命运的安排下,六个不同的年轻人最终走到了一起,在大灾难面前,他们将如何抉择?且看煎鱼为你讲述一个决战格兰之森的故事!
  • 重生之倾城魔医闯天下

    重生之倾城魔医闯天下

    她原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一场大病却让她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一次醒来发现自己居然在一颗大树下躺着,在看自己身上的衣服却成了古代的服饰。没错,她确实是穿越了。就是因为穿越让她的世界不再那么平静。她在古代会遇到自己最爱的人。但是这一路的坎坷她该怎么办呢?
  • 魔王追妻:王妃别跑

    魔王追妻:王妃别跑

    她是长公主的亲生女儿,可是却要受穿越之苦。他本是天真善良,却因为母亲的一次选择而丧失双腿失去天真善良。在一次机缘巧合中第一次相遇,第二次相遇因为一纸婚约。“若她不弃我我便随她左右。”“你爱我我又为何要弃你为不顾?”
  • 嗨!我最喜欢的常识故事

    嗨!我最喜欢的常识故事

    所谓“常识”,就是普通的知识,或是众所周知的知识、一般的知识、日常知识。常识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个缺乏常识的人,其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往往是底下的。作为小学生,掌握一些常识是有必要的,这不但能提高自身的生活能力,还能进一步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常识也是一种文化。
  • 长生纪

    长生纪

    第一次尝试写作,掌控力不行,让诸位看官失望了,一直有一个仙侠梦,以后空闲时候总要把书捡起来的。
  • 乡间灵异传说

    乡间灵异传说

    在农村,流传着许多灵异传说,比如有一种人,被人称之为‘老变婆’。有人说‘老变婆’有尾巴,也有人说‘老变婆’不是人,更有人说‘老变婆’是专门吃小孩儿的。还有毛狗精,又称‘白老冥星’,当然这些都是传言,各式各样的都有,然而在一个村子里,就发生过一些怪事在三个小孩儿身上……
  • 没有边缘的天空

    没有边缘的天空

    华谊女霸王——沈琳兮,不喝酒不抽烟不去网吧,却去酒吧领舞!学习异常的不好,可是竟然奇迹般的考上了全市最好的中学——和月。在这里,有了粉丝,也有了敌人和知心闺蜜。遇到了装淑女的慕容浸佳,两个人关系非常不好。自小的青梅竹马——叶然,开始情深深雨蒙蒙。刚刚和同学混得不错的沈琳兮,却被爸爸宣布要转学去北京!在要走的那几天,终于和慕容浸佳的关系缓和,并成为闺蜜。意想不到是,叶然和慕容浸佳竟然陪着沈琳兮来到了北京!几番惊喜之后,最终的Surprise是——和叶然在大街上喝奶茶被两个杏坛同时发现,最终的选择是什么呢?请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