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口快板《批水浒》在报告会上大出风头,又掀高潮。
四个老太太在方大姑的带领下,迈着小脚或解放脚随着鼓点上场了。这些农村老太太货真价实,不是舞台上常有的那种伪装的老太太,是真实的而不是虚构。六十岁左右的农村老太上台演出,这本身就能证明评《水浒》运动的深入和发展。况且,她们演得认真投入,整齐到位。
先是合说:
俺四个老太三百岁,
继续革命不掉队,
谈古论今批水浒,
评说千秋功与罪!
鼓点骤停。老太太们刷地一个亮相,如江水英阿庆嫂小常宝,惊呆了一礼堂七品县令,哗地就爆出一阵掌声。
方大姑上前一步接着说:
宋江是个啥东西,
乞求招安最积极,
扯过皮尺量一量,
三尺厚的狗脸皮!
方大姑的脸上表情丰富,爱憎分明,动作幽默夸张,不减当年“大辫子甩三甩”的魅力和风采。
我一块石头落了地。编这段快板我是下了工夫的,总不能白吃人家的辣子鸡吧。可以说,这个节目凝聚了我全部的心血和智慧。河西村三名党员方大姑是其一,我不能或不敢得罪这决策圈里的人,当知青的出路只有招工这一个机会。这机会不是说给谁就给谁的。没有大队党支部推荐的公章,你跳八个猴也跳不出河西的掌心。
最难的还不是写而是教。四个老太太被万恶的旧社会迫害得全不识字,编出了节目后只有口传心授。根据方大姑的安排,我每天坚持和方大姑一起到没人去的河滩上练词。我倒背手在前边走,方大姑在身后跟着,我说一句,大姑学一句,认真而又琐碎。
我提个头儿:
造反英雄是李逵,
大姑跟着背:
造反英雄是李逵,
造反英雄是李逵,
反对招安第一人,
两把板斧一声吼,
忠义堂上起风云。
花和尚,鲁智深。
疾恶如仇……
“最认真!”我对大姑的记忆力十分不满。
“是,是最认真,看我这猪脑子!”大姑讨好地对我笑着。
说实话,当时我对大姑这样煞费苦心一个劲要挤进报告团感到不可思议,也不好理解。说起来,方大姑这辈子也够惨的。大姑的丈夫在城里做官,据说官做得不小,风传多年来一直闹离婚,就是“离婚不离家”也行,但方大姑就是不认这壶酒钱。我从下乡就没见她丈夫回过河西村。这桩婚姻实在是个悲剧。土改时大姑的丈夫是县上派下来的工作组长,也怪大姑那时太俊,大辫子一甩就把工作组长的魂儿甩没影了,工作组长十分乐意培养方大姑,顺便把她培养成了自己的媳妇。后来,工作组长回了城,又在城里培养了个情人。工作组长企图弃旧图新,方大姑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断然拒绝,使其当陈世美第二的阴谋破产。就这样拖了下去。工作组长一去不复返,方大姑心硬,自始至终没掉一滴眼泪,拉扯着唯一的女儿相依为命,工作起来依然风风火火,让人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我和方大姑的地下活动做得天衣无缝十分秘密。我负责写台词并当教师,而方大姑的担子也不轻,除了自己学,还要自己琢磨动作,并再教其他三个老太太,时间紧任务重,我真不知道,大姑付出这么大的代价进报告团到底图个什么,是重温当年旧梦?是焕发了革命青春?还是过腻了换个活法?
几天后,方大姑领着三个老太太到秦支书那儿毛遂自荐,胸有成竹地表演了这段战斗力颇强的快板,令支书大吃一惊。他不认识似地盯着方大姑足足两分钟,盯得方大姑不好意思地重现当年少女的羞涩,然后上前一步握住了方大姑的手,说:
“姜还是老的辣!”
我明白,这几天支书正在发愁,批林批孔报告团的那个老太太节目《拉拉孟姜女》很受欢迎,但又因报告团内容变了无法保留,方大姑的这个快板理所当然就成了及时雨宋公明,哪有不批准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