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 LKJT公司的发展背景
LKJT公司前身是化工部第一胶片厂,创建于1958年7月1日,总部在河北省保定市,是国家“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LKJT人肩负着民族的理想和希望,经过三次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在挑战中寻求机遇,在发展中努力探求适合企业发展的新途径。
LKJT公司第一次创业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建厂初期,在这极度困难的情况下,第一代LKJT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工厂建设,并在第二年就生产出我国第一代照相软片、黑白电影正片、135民用胶卷,并将自己的航空航天胶片送上了人造卫星,逐步使企业发展成为我国电影胶片生产基地。
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是LKJT公司第二次创业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大地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观念、生活方式都快速地变化着,电视迅速进入了寻常百姓之家,致使电影业急剧滑坡,这给以生产电影胶片为主的LKJT带来了严重危机。与此同时,“彩照热”在我国悄然兴起。需求就是市场,需求就是机遇,在紧要关头,LKJT抓住机遇,快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彩色胶卷、彩色相纸,并快速推向市场。为了实现产品结构从电影胶片向民用胶片生产的快速调整,LKJT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只引进关键设备,建成了国际水平的生产线,进而实现了企业规模的升级,形成了自己的竞争优势。LKJT在8年时间里,实现了彩色胶卷三次更新换代,一举夺得国内市场20%的市场份额,国际市场产品销量逐步接近总销量的1/5.第二次创业,LKJT公司实现了产品结构从电影胶片向民用照相材料的快速调整,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并使企业进入国际化的竞争中,打破了洋货一统天下的局面。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LKJT公司处于第三次创业阶段。此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胶卷为主的感光材料市场需求日益高涨。国际著名感光材料企业纷纷将其发展的战略重心转向中国,利用各种手段纷纷在我国境内投资建厂,传统银盐产品的竞争异常激烈,走私产品长期充斥市场,搅乱正常的市场秩序。LKJT产品受到极大的影响,1995年LKJT公司经营曾一度滑坡,对此LKJT毫不退缩,紧紧围绕市场,大力推进企业各项改革,重点针对营销体系、基础管理体系、技术创新体系进行改革,在全新的形势下,公司建立并完善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内外营销网络,依靠制度和管理的不断完善,依靠科学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确保了LKJT公司银盐产品的不断创新。1996年公司改革成效明显,企业摆脱困境,LKJT公司继续保持了一个长时期的较好发展势头,实现了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
7.1.2 LKJT公司的转型之困
2004年,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决定暂不将彩色胶卷列入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LKJT公司从中国名牌的出局引发了人们对整个胶卷行业发展前景的种种猜测。
其实,2001年以来,全球民用胶卷销售一直保持在每年30亿~32亿卷的需求水平。在一些新兴照相市场,如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家,传统相机销售仍然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美国研究调查公司IDC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银盐胶片仍然可以使用30~40年时间,并预计2004年全球胶卷销量仍将达到30亿卷。在我国,每年感光材料胶卷的销量有2.3亿个,其中LKJT公司所占市场份额在4000万个左右,而且一些预测认为,相当数量的中小城市和农村仍具有增长潜力。但是实际上到2004年和2005年,受数码技术的冲击,整个世界市场传统胶卷的销售额每年下滑20%以上。LKJT公司利润也持续下滑:2000年的利润是2.1亿元,2001年的利润为1.39亿元,2002年的利润下挫到了1.24亿元。2003年,利润跌破1亿元,2004年为7803.58万元,2005年仅为2233.5万元,降幅高达71.38%,净资产收益率则从8.2%下降到了2.5%。
面对市场的大幅度萎缩,胶片行业的世界巨头们纷纷转型。柯达公司在2003年9月宣布实施重大战略转型,全力进军数码领域,大力拓展公司在民用、商业和医疗影像市场中的参与程度。将柯达发展成为一家领先的全面影像解决方案公司,特别是在以数码方式获取影像、民用和商业的影像输出、医疗信息系统等领域。2004年,柯达在投资组合和经营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尤其是在商业印刷和医疗影像方面,成功收购并整合了一些公司和技术公司,如以2.5亿美元对以色列赛天使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赛天使数码印刷有限公司的收购等。现在,柯达已经在美国的4个主要消费数码影像领域占据市场排名第一的位置,包括数码相机、照片打印机、柯达数码速印站和在线照片分享网站,进一步证明了柯达数码战略的正确性。此外,柯达还保持对胶片市场进行明智的、有选择性的投资,一直走在传统业务衰退的前面。为取得转型成功和获取现金,柯达将适当的资源投入到某些胶片业务,如新兴市场的民用胶片业务和全球的电影胶片业务。富士公司在战略转型中更是未雨绸缪,早在20世纪70~80年代,在看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率先采用了照片数码处理技术以后,出于对技术发展趋势的高度敏感,富士公司马上在自己的印刷领域开发了平面扫描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印刷制版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期,它们还在医疗影像领域推出了将X光片的影像以数字形式保存的计算机放射诊断装置,领导世界医疗影像踏入了数字化时代。此外,富士公司也一直在寻找机会切入到民用影像领域。在1988年,它们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带存储卡的民用数码相机“FUJIX DS-1P”,使数码相机实现了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商业化发展历程。另外,富士还把自己在传统胶片领域积累的精密化学、对光线与色彩的控制等核心技术,不断延伸到医疗、生命科学和高性能材料等领域,开发出一系列拥有独特技术的新产品。在液晶技术刚出现的时候,富士公司就立刻成立了高分子研究室,借鉴传统胶片的银盐技术,开始了对液晶材料的研究,并成为提供液晶显示屏的主要材料供应商。进入21世纪后,当数字化浪潮带动了笔记本电脑和液晶电视机市场高速成长的时候,传统的胶片市场开始没落,而液晶显示屏材料则异军突起,成功取代传统胶片成为富士胶片新的高利润增长点。对技术发展趋势的高度敏感,使富士公司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富士公司近年来每年都拿出销售额的7%~8%,约十五六亿美元,作为科研经费投入,用科研力量来保障富士产品的高、精、尖品质。基于这些前瞻性的眼光和随时进行的灵活的战略调整,多年来,富士公司在传统胶片领域积累的雄厚技术实力,在数码影像、生命科学、文件处理、印刷技术、液晶平板显示材料等众多事业领域应用开来。从1934年成立至今的70多年来,富士公司的事业范围已经从单一的传统胶片领域逐步扩大到包括传统和数码两大部分的影像事业,并形成了以数字医疗影像、数字印刷和液晶显示屏材料为主的信息事业及文件处理事业三大领域。现在,传统的胶片业务已经不到销售额的3%。2006年,富士胶片的销售收入和营业利润双双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销售收入约238亿美元,比2005年提高4.3%;营业利润约10亿美元,比2005年大幅提高60.5%,在2007年度《财富》杂志的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287位,这证明富士公司已经彻底摆脱了传统胶片业务的影响。
面对这些实力雄厚的跨国巨头的战略转型,LKJT公司把未来的发展仍压注在被称为“夕阳产业”的传统胶卷及相纸上。LKJT公司的总经理曾确立了企业2001~2010年LKJT公司的产品结构:“立足银盐,重点发展数码,同时开发其他领域的产品”。银盐指包括胶卷、相纸、电影胶片、医用军用胶片等利用银盐技术的传统感光领域。但是,2003年LKJT公司与柯达公司合资所达成的协议中,只涉及彩色胶卷和彩色相纸产品,这表明,LKJT仍将发展重心放在了传统感光产业。公司总经理认为LKJT在感光行业的竞争对手柯达、富士都是世界500强企业,而LKJT只是一个很小的公司。LKJT的销售收入只有2亿美元,而富士公司是200亿美元,柯达公司是130亿美元,LKJT只有它们的1/100或者1/65,当LKJT和竞争对手差这么多的时候,LKJT的战略不可能和它们一样。LKJT经过几十年的自力更生,在银盐产品研发方面已经积累起深厚的技术实力,但现有人员多是化工专业出身,涉及电子等新学科的数码技术不是它们的长项,且不能在短时间快速改变,LKJT目前并不具备完全转型的能力。况且在数码电子产品领域,LKJT将面对的不仅仅是柯达、富士,更为强大的对手如索尼、佳能、尼康比比皆是,LKJT显然不是它们的对手。柯达、富士有转型的资本,而LKJT没有。既然无法完全转型,LKJT现在只有极力推行其在感光材料领域的发展战略。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LKJT公司对数码技术产品的投入一直非常有限。
7.1.3 LKJT公司的战略转型
由于数字成像技术的日趋成熟和普及,全球传统银盐照相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字成像技术的上升速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数字成像技术的发展使传统影像器材市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影像技术和产品的应用领域走向数字化和网络化;胶卷及传统相机等产品下滑速度也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下滑幅度已接近30%;受数码冲印量增加的影响,彩色相纸的消耗量呈上升趋势;众多工厂和家电跨国公司的加入,加速了影像器材市场的转型;数码影像打印和传统照相冲印的结合,推动了数码影像解决方案、软件和输出耗材市场的快速发展;各大跨国公司纷纷制定了数码影像发展战略,积极适应影像市场的转型,公司之间的兼并、收购、合作和联盟活动频繁,竞争日趋白热化……而此时LKJT公司处于举步维艰的发展困境,企业必须刻不容缓地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和进行战略转型。
进入21世纪之后,新一任公司总经理在日本的一个新技术展览会上,看到了一种出自世界知名公司的光学薄膜产品TFT-LCD。TFT-LCD产品是目前世界上产品应用最广、投资最大、发展最快的显示产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桌面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电视等各种显示产品上。职业敏感让他马上意识到,这种产品与LKJT拥有的涂层核心技术相关联,它很有可能成为LKJT公司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战略转型的突破口。自20世纪末,平板显示(FPD)在国际上异军突起,尤以液晶显示器(LCD)所占比重最大,在其基材中及生产加工制造过程中均要大量使用各种规格的光学薄膜。在LCD产业链中,各种不同用途的薄膜制造处于产业链的最前端,是LCD上游产品的主要初始原材料之一。但是在我国,作为LCD以及其他平板显示器材所需的最前端的薄膜材料及其薄膜的涂布深加工产品仍旧完全依赖进口。
在认真分析LKJT公司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之后,总经理终于做出决定:此前由于数字成像技术骤然兴起而上马的数码相机生产线必须关停;一切游离于LKJT主业及核心技术的产业探索与徘徊必须止步;对那些没有发展前景缺少成长性的项目一律撤销;对多余机构及人员实行撤并、重组、身份转换、买断分离等措施;对集团主体以业务为主线分类重组,分灶吃饭,明确责任,轻装上阵。
LKJT公司的战略转型终于开始实施了。2008年2月,一期项目年产能2.5万吨平板显示器用光学级聚酯薄膜生产线在合肥工业园成功建成,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标志着LKJT产业结构调整之战正式拉开了帷幕。除合肥项目之外,还有一批面向未来的新项目同时在河北保定,河南南阳启动,如TAC膜生产线,数码耗材项目生产线,新型印刷材料模块项目生产线……LKJT公司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战略转型已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LKJT先后推出了数码相纸系列、CTP印刷版材、三醋酸纤维素(TAC)薄膜、聚酯(PET)薄膜系列、数字医疗、高分子材料系列新产品。其中:热敏阴图CTP版材的上市,打破了国内CTP版材市场被进口产品垄断的局面;航天胶片取得了高解像力和薄片基长米数无接头生产两项新突破;热敏磁卡制造技术因其物理性、磁特性、电磁转换特性、热敏特性等多方面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而备受国外客户青睐,相继销往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韩国同类产品市场上的占有率达70%;国家863计划项目SA-5锐彩数码相纸的研制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多项新技术取得突破,5项新技术属于国内独创。自投放市场以来,实现销售收入超亿元,出口创汇超千万美元。医用干式非银影像记录材料是LKJT公司成功开发的无银、热敏成像医用材料新产品,它的开发成功,标志着LKJT在微胶囊制备技术和高聚物分散体系挤压涂布工艺技术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2000年至今,LKJT累计申请专利183件,其中发明专利135件,LKJT自主研发的电磁波屏蔽膜项目申请了国际专利;累计授权专利95件,其中发明专利54件,实用新型专利30件;2007年被列入国标计划42项,行标计划13项。LKJT公司的战略转型已初具规模。